-
〓 诗说节气:处暑
进入处暑节气,炎阳不再炙烤,蝉儿不再鸣叫,热情的盛夏便渐行渐远了。妩媚的秋色在天地万物间一点一滴地开始弥漫,秋意渐浓。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者,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
-
〓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二字与‘苗条’毫无关系。‘好逑’的‘好’念上声,不念去声!”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并非男女之间的誓言,而是男人之间的约定!”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并非表达思念之情,而是在说:两人一天不见,关系就已疏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个‘伊人’,并......
-
〓 茶:一张中国的文化名片
图为戎新宇(右)与他的外国学生。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王褒《童约》......
-
〓 叶延滨:开机关机
每天都有这个动作,电脑打开,看看邮件,上上网,写点东西,然后关机。开机关机,好像睁眼闭眼,一天过去了。这是信息时代我的基本生活姿态。我不微博也不微信,因为我知道,那样的结果会让我完全成为信息链条上的一个结点。手机二十四小时开着,但它控制不了我。 开机关机,能关机很重要,像读书,能打开,也能合上。放在书架上......
-
〓 钱锺书佚诗与潘伯鹰
王鹏程在《京沪周刊》上查找到了钱锺书署名槐聚的《且住楼诗十首》,为此写文作了考释,发现“钱锺书先生的《槐聚诗存》并无《且住楼诗十首》,对检《槐聚诗存》,发现作者编入《槐聚诗存》时,化整为零,且就题目、字句、用典作了较大修改”。诗前,还有一段别有风趣的“编者识”,现照录如下:且主楼主人者,文坛大将,学贯中西,本社......
-
〓 读书碎语
大脑的纹理决定选读的作品,而作品的笔墨也随时涂改着纹理的形状与图案,犹如手里的橡皮。书涂改了我们的心情与想法,然后又轻轻吹去留下的墨屑。 读书有时像是海边拾贝,浪花退却,留下的是俯拾即是的美丽; 读书有时像捕捞,沉甸甸的欲望就能让渔夫意识到他捕获了什么;我们向好奇的海洋撒下欲望,嗅觉就是分量的磅秤,......
-
〓 人才史话·秦穆公:信任才是最大的激励
资料图片由于信任所产生的激励作用远胜于奖励,因此历来为用人者所推重。敢用败军之将,令其戴罪立功,也成为历史上开明君主的一条重要策略。倘若那个受你信任的将领,一败再败,你还会看好他、任用他吗?这档子事还真让春秋时期的秦穆公给碰上了。公元前628年,郑文公、晋文公相继去世,秦穆公得到当年留驻郑国的杞子密报,说他已操控郑国北......
-
〓 拆真建假:以文化的名义自断文脉
山东济南商埠核心片区内石楼拆除前原貌。CFP “东大街,江苏宿迁最后一片历史街区,如今半是荒草萋萋,半是施工工地,临近宿迁最繁华的商业街幸福路一侧,苏宁集团的旗舰店和商务办公楼的玻璃幕墙映照着车水马龙。”日前,《中国文物报》用整版篇幅报道了江苏宿迁打着继承弘扬历史文脉的旗号大肆进行商业开发的现状。所谓“恢复”,不......
-
〓 文化评析:将古村落保护融入生活
近年来,保护古村落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而对于如何保护古村落,大家却各抒己见、观点不一。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歌舞剧院一级演员雷艳在提交的《古村落保护要让村民享受现代化发展成果建议》中指出,古村落保护并非只有封闭起来“绝对保护”这一单一方式,还可以用互联网思维与精准扶贫模式,让村民享受到发展成果。所谓古村落的“......
-
〓 人才史话:古诗文中的人才观
资料图片在我国古代,不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活跃着一大批文人。不仅文武百官大都来自文人,社会名流和士绅也多半出自书香世家和耕读人家。由于传统文化积淀厚重,中国文人特别推崇名誉与节操,把名节看得比性命还重要,并衍生出许多传诵千年的诗词名句。比如,文天祥在狱中朗吟的“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于谦誓言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
-
〓 金台随感:为了青年的中国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开门见山地说,我想赞美一下青年。然而每当我想开口时,却又总觉得词穷——当然,毕竟祖先们已将一个“青”字慷慨赠予了蓬勃正当年的年轻人们。“青”,俯瞰青草茵茵,仰视青天万里,遇“水”则至“清”,动“心”则至“情”。千般释义万般变化总是有着美好的意蕴,即便汉字之多浩如烟海,也难有出其右者。先人珠玉在前,我......
-
〓 校园·毕业季:大学校长的毕业致词
编者按 大学还有一种魅力叫情怀。本期我们刊发《青春不毕业》《岁月当如歌》两篇文章,分别摘编自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和山东财经大学校长刘兴云在2013届毕业生典礼上的致辞。两位校长以青春为名义,或是畅想未来,或是留恋过往,浓浓地将大学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学,就是那么一段让人一生不断回望的日子,因为“无论黄昏......
-
〓 中国书法之谜
作者在进行书法创作王羲之《远宦帖》米芾书法颜真卿《祭侄稿》 中国书法从半坡瓦陶上的图案,到甲骨文,到大篆小篆,到魏碑汉隶,乃至到王羲之的行书,到唐楷,到宋元明清行草书……无不流淌着迷人的魅力。中国书法之美,用“罄竹难书”来形容毫不为过。古人说它是“众美中至美”,今人则认为它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建构。那么,究竟是什么使......
-
〓 人民时评:让农村孩子摆脱“成才困境”
教育公平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教育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公平复杂的农村,折射复杂的中国。而当复杂的农村问题遇到已进入改革深水区、错综复杂的教育问题时,又会带来怎样的冲突与困扰?日前,一组“关注农村教育农村娃”系列报道正是聚焦于此引发关注。过去一段时间,为改变农村学生上大学比例不高的现状,阻断社会阶层固化与贫穷代际传递的......
-
〓 文艺观察:较较历史的真
越是面向史学知识不系统、不全面、甚或对历史不感兴趣的普通观众,越应该在剧情中较较历史的真这两年来电视剧、网络剧创作中,历史传奇题材的繁盛与历史顾问的锐减,古装题材的蓬勃与历史专家的缺席,构成了一个有意思的反差。大概正因如此,眼下相当多的历史传奇和古装题材作品,粗看起来很有“关公战秦琼”的滑稽,更不要说细看。在历史传奇和......
-
〓 “中国学”进课堂意味着什么
近日,北大宣布将开始面向海内外招收“中国学”硕士,首批100名学生将在明年进入北大燕京学堂学习。其共有“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考古”、“文学与文化”、“经济与管理”、“法律与社会”、“公共政策与国际关系”等6个方向课程体系。“中国学”,从中外学者的提出,到全球学人的趋之若鹜;从全球孔子学堂的星星之火,再到今日本土的北大......
-
〓 朱熹读书法:循序渐进和精于思考
朱熹读书除了强调“用心”和“熟读成诵”外,还倡导“循序而精致”和“学原于思”。“循序而精致”即是循序渐进;“学原于思”即是精于思考。先谈循序渐进。朱熹说:“读书法,莫贵于循序而精致。”循序渐进,由粗至精是读书人应遵循的方法和规律。所以朱熹又说:“学者自博而约,自易而难,自近而远,乃得其序。”“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
-
〓 屠苏,是美酒还是家园?
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诗是我国春节应景诗中的名篇佳作,也因此收录《七言千家诗》和当下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而被广为传播。 当代作家李国文先生在《王安石的文学和政治》(《大地》,2009年第一期)。一文中对此诗评价极高,很有代表性。但遗憾的是,对......
-
〓 光明时评:特招农村考生是教育公平的制度“补丁”
面向农村贫困地区招收优秀高中毕业生,是一种公平主张的落地。重点关注寒门子弟,在录取分数上有一定降幅,这些都是公正的趋向,是教育公平的制度“补丁”。 4月15日,清华大学“自强计划”、北京大学“筑梦计划”相继公布,接受农村考生单独报名,在录取分数上有一定降幅,其中清华最多降60分。 北大、清华是我国的......
-
〓 墨家社会政治思想的当代意义
作者简介:张涅,本名张嵎,男,1963年1月生,浙江岱山县人,现为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讲授先秦文学和诸子思想,曾在《国学研究》、《文献》、《中国哲学史》、《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著有《庄子解读——流变开放的思想形式》(齐鲁书社,2003.9)、《先秦诸子思想论集》(上海古藉,2005.12)、《......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