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在笔尖上传续中华文明
在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关于破解汉字书写教育难题、写好中国字的倡议,得到了媒体的热切关注和众多委员的响应。“天、地、人、手、足……”中国人的启蒙,大都从学写汉字开始,今天我们的工作生活,也时刻都离不开这个强大的交流工具。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患上“汉字失写症”,经常是一......
-
〓 善待历史文化遗产:有故事的老房子如何存续
杭州西湖边建于1931年的蒋经国旧居,历经多年大门紧闭、落叶堆积后,日前由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项目审批公示显示,或将由浙江麦当劳餐厅食品有限公司新建餐厅项目。围绕这则消息,专家观点和坊间舆论应属客观平和,并未一味指责“名人旧居开洋快餐”的“违和感”,或是排斥商业化运作,而是认同在履行审批手续、严格过程监管的前提......
-
〓 文化评析:书法课怎可沦为“鸡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深入推动书法教育的声音特别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改琴委员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范围和教育督导专项内容。全国政协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也呼吁,要通过让孩子练毛笔字,使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心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则指出,......
-
〓 文化评析:给书店重新定位
世界读书日,我们去哪里读书?在线阅读之外,别忘了把目光投向那些曾保存着我们文化记忆的实体书店。 数字化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实体书店的生存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那些独立经营的小书店,城市里飞涨的房租和网络书店的强势竞争,让它们如草木临秋,纷纷凋零。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栖息着诗意的店名:单向街、风入......
-
〓 大家手笔:在创新中传承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共识。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明确界定,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
-
〓 金台论道:传统仪式如何才能不雷人
今年清明节,中原某城市举办所谓“传承薪火民族习俗”,身穿白色礼服的女使者头戴花冠、手持火炬、点燃圣火、放飞鸽子。清明节本是祭奠先人、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但如此充满“希腊风”和奥运气质的仪式因其不土不洋、不古不今引发众多网友吐槽。近些年类似的雷人仪式有不少,去年某县18名副科级干部上任前集体“金盆洗手”就是一例。此外,各......
-
〓 保护和发展:并非不可调和
漫画:朱慧卿绘近日,有关南宋皇城遗址上要建豪宅的新闻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沸沸扬扬的争论背后,分流成两种声音:学者们惋惜的声音——旧城改造、危改拆迁对文物的破坏太大了,是要豪宅,还是要文物;官员们不那么理直气壮的声音——楼盘在遗址保护区外,这块地不让用,那块地不让用,财政收入哪里来?古城保护与发展的争论在新中国至少有50......
-
〓 没人陪时,也要过得精彩
乾隆政治上大权独揽,却高处不胜寒,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晚年的他,耳聋眼花、精力体力并衰,竟有刚吃完早膳又索要早膳的情况。那些如山积般的政务,使他不堪负担,索然无味。家庭生活上,自孝贤皇后身故,乾隆便养成了独宿的习惯。嫔妃轻易见不到他,很久过着没有夫妻情感的孤寂生活。皇子、公主大多住在宫外,早年提拔的大臣或死或退休,新提拔......
-
〓 冯友兰:人生的四种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
-
〓 品味古籍:《书谱》的独特见解
唐代孙过庭写过一篇专论书法创作的文字,叫《书谱》。文章用了四六句的骈文,朗朗上口,凡是练书法的,几乎无人不知这篇文章。唐人书法,强调继承传统,尤其注重法度。那时讲的传统,就草书楷书行书来说,主要是汉魏两晋,尤其推崇王羲之。王羲之对自己书法的评价比较准确,说他的楷书和钟繇比,并不逊色,“或谓过之”,至于草书嘛,和张芝比,......
-
〓 林颐:在书里避暑
夏天的傍晚,日头落得慢。吃过晚饭,先不急收拾,携一蒲扇,握一卷书,坐于楼前树荫下,小扇轻摇,闲书慢品,浮躁的心渐渐平和舒坦。我读书的这种习惯源自我的爷爷。小时候,一大家子住一块儿,堂屋前是个小天井。夏日午后,三四点钟,爷爷就开始用沁凉的井水一遍遍地冲刷天井的青石板。待晚饭过后,就把藤椅、凉床搬到了天井里。爷爷啜着清茶,......
-
〓 海岩: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今古谈(连载二)
既然家具的类型以“木”区分,那么就得先从形、艺、材三要素中的“材”谈起。 如前所说,木材,是中国人制作家具的主要用材,许多木材以其优良的耐用性和可塑性,优美的纹理和色泽,塑造出美观实用的家具,服务并改变着中华民族世代延续的生活。 木有软硬之分,中国古人运用硬木于家具,更有四百余年的漫长历程,创造出了......
-
〓 光明论坛:多管齐下讲好“中国故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孕育出的灿烂文化早已成为奉献给世界的宝贵财富,如《易经》所蕴含的和谐之道、儒学所闪烁的人本光芒、道家所充盈的无为智慧、法家的治国方略以及佛学的慈悲本质等等诸多文化体系汇聚起来的中华文明,对于塑造和实现中国梦乃至促进世界和平,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向世界精准地表述中华文明的精髄......
-
〓 多途径加快海外流失文物追回
据媒体报道,近日,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的金饰片已悉数回到祖国。这些文物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国早期墓葬遗址被非法盗掘、走私出境,后被法国收藏者购买并捐赠给了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这次大堡子山文物能够回归,也得益于中法两国政府友好协商与合作。 追回海外流失文物可采取......
-
〓 博物馆应是审美的课堂
教育是博物馆服务社会最主要的职能和手段。博物馆教育项目在策划、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应该如何定位?换句话说,博物馆教育的方向是什么呢? 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奇、体验、求知构成了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我们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而学习动力却越来越小,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明显缺失。 老师、家......
-
〓 非遗保护应有明确的价值尺度保护的是文化精华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越来越热。然而,不是所有文化遗产都是积极的文化遗产,都必须予以保护。我们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是有利于当今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文化精华。从这个角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其保护应该有明确的价值尺度。之所以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有明确的价值尺度,是因为当前其保护对象和范围......
-
〓 人才史话:容短与护短
资料图片 据《资治通鉴》记载,濮州刺史庞相寿因犯贪污罪被免职,自诉当年曾在秦王府当过幕僚。唐太宗得知后很是同情,打算让他官复原职。魏徵劝谏说,您做秦王时的老部下,朝廷内外有很多,如果都凭老交情徇私,恐怕会让天下正直的人心寒。太宗采纳了魏徵的规劝,对庞相寿说,过去我为秦王,是一府之主;今天我居皇位,是天下之主,不能......
-
〓 浅论陶渊明与“酒”与“侠”的关系
陶潜生活于一个乱世。这个时代正值东晋末年到南朝刘宋初年,一场淝水之战后,东晋王朝偏安于中国的南部,朝廷对百姓百般剥削压迫,“今日劳扰,殆无三日休停,致残形剪发,要求复除。“这又是一个“易代”的时代,政治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烈,刘裕夺权,称帝号宋,东晋亡国。陶潜处在的这个时代,“孔融与汉末嵇康于魏末略同”。乱世的陶潜,悠然......
-
〓 文化评析:实体书店不可替代
实体书店存在的理由,不仅在于提供书籍与知识,还在于其与城市文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逐渐融入了都市生活的新场景。在笔者生活的城市杭州,最近出现了一个趋势——新开书店多了起来,而且一家比一家大:西西弗书店开到了市中心的银泰购物城,“沪上最美书店”钟书阁进驻滨江区,城北板块也开了一家规模不小的杭宸书店。此外,老牌民营书店杭州晓......
-
〓 姜鹏:怎样读《资治通鉴》
一、《资治通鉴》的编撰 《宋史·司马光传》里面记载过司马光两个童年故事,除了妇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之外,还有一个不太受人注意的故事。然而正是这个不为一般人重视的童年故事,和司马光的终身成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司马光六岁就学,七岁开始就迷恋上了《左传》这部书,“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苏轼《司马温......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