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给历史学科带来的思考
8月23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从1938年,胡适只身一人前往苏黎世参加第8届大会,到2015年,第22届会议在中国举办,中国学者1709人参会,其间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当然,除了会议本身,它所带来的思考和影响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会议之外,我们又该看到什么呢? 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
-
〓 辣评:改名不能太功利
近日,一所学校的改名,在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位于四川泸州的四川医科大学,刚刚挂上了“西南医科大学”的招牌。从地理上看,西南大于四川,该校的这一次改名自然是让自己上了一个档次。但令人唏嘘的是,这并不是这所大学近期以来第一次改名,就在半年多前,它才刚刚从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从泸州到四川,再到西南,从学院到大学,......
-
〓 董奇:一流大学须有一流学风
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水平大学都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学风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图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精神风貌,他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科学精神、学习方法、意识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学风既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和评价一所大学办学品位、育人环境和社会声誉的重......
-
〓 智海观澜:人生三境
曾经听过这样的说法: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细细想来,此言的确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性命。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每个人的性命只有一次。无论生活得精彩、轰轰烈烈,还是落魄、黯然无光,......
-
〓 王明明:追求心中的闲和严静
古诗(书法)王明明 我五岁开始学画。那时父亲说书法是中国画的基础,于是让我临欧阳询的《九成宫》。我把临的字拿给李苦禅先生看,他先把纸翻到背后看看是否力透纸背,后告诉我用笔的方法。“文革”时无法画画,我每天在家中练字,先后临了颜真卿的《多宝塔》、汉代的《礼器碑》、《曹全碑》,以及《圣教序》等,并经常请教徐之谦先生......
-
〓 人民论坛:母亲是一种岁月
少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有了夏,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的爱。我们也许突然感悟,母亲其实是一种岁月,从绿地流向一片森林的岁月,从小溪流向一池深湖的岁月,从明月流向一座冰山的岁月。随着生命的脚步,当我们也以一角尾纹、一缕白发在感受母......
-
〓 文化评析:伪传统何以大行其道
穿汉服、点朱砂、写毛笔字……又到一年开学季,一些学校大肆操办“开笔礼”,并冠以“传统礼仪”的名号。据学者论证,所谓网上宣传的“人生四大仪式之一”的“开笔礼”,并非中国传统,而是近年来“地方上创造的仪式”。一时,“开笔礼”该不该办引发热议。教育之道,尤重童蒙。许多人回忆起人生开学的第一堂课,都津津乐道,因为这是跨入知识之......
-
〓 鲁迅收藏的“大同十一年砖”砚
“大同十一年砖”砚侧面拓片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收藏的鲁迅所用过的物品中,有一个用“大同十一年砖”制成的砚台(见上图)。据有关人士回忆,这个砚台当时就常放在鲁迅西三条住所的“老虎尾巴”书房中的书桌右上方。作为鲁迅收藏、使用的物品,这个砚台在1962年被定为一级文物。根据文物档案的记录,这个用古砖制成的砚台长21.5厘米,宽1......
-
〓 敬君因画失妻
齐起九重之台,国中有能画者,则赐之钱。狂卒敬君,居常饥寒,其妻端正。敬君工画,贪赐画台。去家日久,思念其妇,遂画其像,向之喜笑。旁人见以白王,王以钱百万请妻,敬君惶怖许听。——出自西汉·刘向《说苑》,摘自《国学宝典》之《太平御览·卷七百五十·工艺部七》齐敬君善画,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画。君久不得归,思其妻,遂画真以对之......
-
〓 世博圆梦妙联焕彩——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妙联赏析
上海世博,展画的元素,涌诗的素材,击舞的节奏,唱歌的时代。她让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拥抱世界,世界则通过她正展示着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值此中华民族百年圆梦并引以自豪的幸福时刻,诸多联家纷纷挥毫泼墨,一副副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美妙联,更是展现了华夏文化丰富的内涵和迷人的丰彩。东方红鼎,汉阁唐风,延脉中华智慧;禹甸绿城,珠峰瀛海......
-
〓 历史的拐点文明的流变——《四库全书》悲喜录
传统典籍的集成 谈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典籍,人们一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四库全书》。1772年,乾隆皇帝颁布敕令编纂《四库全书》。为此,皇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各类典籍。朝堂360多位官员学者进入编委会组织编纂,全国遴选3800多位文人学士从事抄写。因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因收录典籍3500多种,7.......
-
〓 光明论坛·温故: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2014年9月9日,时值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国教师教育重镇北京师范大学,同广大师生共度节日。在同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他援引荀子“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的说法,高度肯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句,语出《荀子·大略》。荀子指出,是否尊重教师,......
-
〓 京城图记:京城“白塔”散记(上)
董化斌画 北京城历史上建了不少白塔。例如:大觉寺的性音和尚塔、潭柘寺的舍利塔、玉泉山的妙高塔、黄寺塔院清净化城的白塔、坐落在西三环中国画研究院内的白塔庵白塔……北京的“白塔”,是一种覆钵状的佛塔,因塔的颜色通体洁白,而被人们形象地尊称为“白塔”。在京城众多白塔中,最为著名的有两座:一座在北海公园琼华岛山顶,人们称......
-
〓 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
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文明的意义和必不可少。然而,对于知识界来说,只有自觉还不够,还要有先觉,即文化的先觉。知识分子的性质之一就是前瞻性和先觉性。在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中,最先自觉的应是知识分子。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整个文化的现状、问题与走向,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
-
〓 祝福中国梦——致2017新年
这是一个祝福的夜晚。夜晚是梦想的时分。灿烂的星辰铺成无边的星海,闪烁的星语泛起满天的星辉,浓缩成一幅夜的封面。每一粒星子认真地写着祝语,每一片星光都是灵动的签名。今夜是2016的月台,迎接我的祖国搭乘高铁飞至;今夜是2017的看台,看我的祖国换乘“神舟”,向梦的天宫翱翔。迸射的烈焰,在夜的封面狂草出一行金红色的书名——......
-
〓 品味古籍:如何才能中庸
《中庸》一书是根据《礼记》第三十一篇的内文写成的,作者是谁,至今尚无定论。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这一论点和苏格拉底的“中道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庸的重点在“中”“庸”二字。中位于中间,意思是不走极端。《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北齐的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教子》中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
-
〓 校长说校训:胸怀祖国,睁大双眼拥抱世界
在这个全球共此凉热的开放时代,“兼容并蓄,博学笃行”,既是时代赋予北外人的新使命,也是这一代中国人必须去回答的时代命题“生于民族救亡的烽火,成于新中国创业的磨砺,兴于改革开放的春天,峥嵘岁月,英才辈出。”——2011年,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北京外国语大学70周年校庆回信寄语中,作如是评价。也在这一年,在广泛征集专家、师生......
-
〓 智海观澜:人生有时当示弱
人生当自强,但不能逞强。逞强具有贬义色彩,但其反义词——示弱却是蕴含智慧之意的褒义词。示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隐忍,换来的是狂风巨浪之后的风平浪静。 京剧《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剧情众所周知。刘备自从与太师董承等人共立义状后,唯恐被曹操猜疑,每天挑水种菜以示自己并无雄心大志。曹操欲试探刘备,以青梅煮......
-
〓 学人随笔:古籍整理研究是文化兴盛的基石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兴国之本,固本纳新则文盛国强,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所证明了的经验。当前,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看来,古籍整理研究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工作。 建设文化传承体系从哪儿入手?仁者见仁。有人说从儒家经典入手,有人说从史书、子学入手,有......
-
〓 见仁见智: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曾被誉为中国最富影响力的人文杂志之一的《万象》已经5个月不曾出刊,很多业内人士和读者纷纷猜测——《万象》是不是已经“无征兆停刊”? 对此,一些文学批评人士、读者和网友分析,造成像《万象》这样的人文期刊的窘状和困境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文化环境和阅读环境,让人文期刊、文学期刊,难以立足。“黄金时代”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