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丹:怎样读《战国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之称,是从当时鲁国编年史《春秋》一书而得名的。“战国”一词,虽然在战国时代已有,但只是用来指称当时的七大强国。不过汉人也有称战国的,如刘向。又因为《战国策》经过西汉刘向的整理命名之后,“战国”作为继春秋之后一个时代的名称,遂为后代学者所......
-
〓 光明时评:让青年教师有份体面的收入
历史证明,任何对青年教师的轻薄都是“极其愚蠢的”。关注、关心青年教师的生存状况,让他们更有尊严、更体面,是时代的需要、国家的责任。 《光明日报》7月15日刊发文章关注“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况”,很具现实针对性。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是国家重要的人才梯队,身系一个国家的发展后劲、一个民族......
-
〓 颜真卿《乞米帖》
颜真卿《乞米帖》,约书于永泰元年(765年)。据宋欧阳修《集古录》云:“此本墨迹在余亡友王子野家。子野生于相家而清苦甚寒士,尝模帖刻石遗于朋友。”米芾《宝章待访录》云:《乞米帖》“真帖楮纸在朝请郎苏处,度支郎中舜元子也。得于关中安氏,士人多有临拓本。此卷古玉轴,缝有‘舜元’字印,范仲淹而下题跋。”后真迹迷失......
-
〓 文化评析:建设遗址公园可引入社会资源
6月11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引发了较多关注,轰动一时的海昏侯墓遗址也在近期挂牌成立了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近年来,随着考古事业的进步及文物保护观念的普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公众自然乐于在周遭的环境里看见这些“发思古之幽情”的历史陈迹,但建设资金的压力及专业人才的匮乏在一定程......
-
〓 唐诗里不死的灵魂
有人说杜甫是青铜器,沉稳、厚重;李白则是唐三彩,瑰丽而皎洁。可我以为李白更像是一派精神氛围,一脉气象,他的底蕴涂抹着唐朝盛世精神的昂扬与高蹈。李白属于我们每个人心灵底处渴求的声音。达则“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穷亦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诗歌是水性的。水是一种质态,可以渗透到每个角落,......
-
〓 文化评析:保护历史建筑应先摸清家底
2017年初,由上海市委办公厅牵头,市规土局、市住建委等部门共同开展了上海中心城区50年以上历史建筑的全面普查工作。经普查,上海外环内现存50年以上历史建筑约31520栋,建筑面积约2559万平方米。在文物保护领域,一般认为一座建筑是否达到50年,是评判其是否属于历史建筑的重要时间标准。上海有关部门对中心城区50年以上......
-
〓 “兔话语”中的科学之光
煌煌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厚的“兔话语”;某些“兔话语”至今仍闪射着绚丽的科学之光,对今人贴近自然、开阔视野、启迪科学思维,仍是一种宝贵的可开发资源。《尔雅》《说文》中的“兔特征”《尔雅》是中华第一部辞典,《说文》是中华第一部字典,这两部经典工具书是怎样认知、表述“兔特征”的?“兔”字最早的书面诠释见《尔雅·释兽》:......
-
〓 人才史话:一时之誉难辨才
资料图片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白居易因主持正义而遭当权者忌恨和打压,被贬为江州司马。放逐途中,有感于好友元稹《放言》五首所表达出来的悲愤情怀,遂......
-
〓 大家手笔:为了未来保护过去
近年来,一些与文物有关的事件吸引着公众眼球,如南昌汉代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工作通过电视进行现场直播,图文并茂的图书《发现海昏侯》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这些都说明,无论是国家还是公众,对考古与文物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感兴趣了。这也说明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越来......
-
〓 文化景区贵在“文而化之”
景区要做到文化惠民,关键在于“活化”,让文化能够方便地走到老百姓的跟前,实现人和文化的零距离接触在此前不少景区纷纷涨价的背景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山东曲阜“三孔”景区,最近“逆势而动”,宣布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向全国教师免费开放。这是继“背《论语》免费游‘三孔’”举措后的又一创新。无独有偶,故宫近日也再次发出邀请......
-
〓 刘醒龙:炫目秋景话乡愁
晓得大悟是小时候所读的书籍中,有太多关于河口与宣化店的描写。河口是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撤离鄂豫皖的最后一战。那一战红四方面军倾尽全力,没有战败,也没有打赢,只能在万般无奈中“再见”大别山。宣化店的情况也是如此,新四军五师全部主力集结于此,面对十几倍敌对兵力,新四军五师的十万官兵,以自我牺牲的姿态,坚守到最后一分钟,才突围去......
-
〓 于文秀:大学不能培养“失去灵魂的人才”
有学者指出,当前,有的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化,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话语,道出了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频频出现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误入歧途的例子,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不能只注重单向度的、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缺乏人文精神和道德自律的教育,......
-
〓 咸丰登基与“道金斯假设”
清道光皇帝65岁那年(1846年)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老皇上儿子不少,龙生九子,但前三个夭亡了,后三个是小屁孩,中间三个中,老五奕讠宗 又丑又俗,过继给亡弟接续香火去了,所以只剩下老四奕讠宁 与老六奕讠斤 还算拿得出手。这小哥俩年龄只差一岁,老四有点儿傻糊涂,老六则聪慧过人、能力超凡。据《清史稿·杜受田传》记载,一次,......
-
〓 干部谈读书:读点诗词养点气
诗词中不仅传递着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
-
〓 孟玄:也说香文化
早在宋代,文人士大夫就形成了“琴、棋、书、画”四雅和“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四艺。现如今,不了解历史文化的人,往往认为“茶道”、“香道”、“花道”来源于日本,实际上这些都是“回流文化”。中国传统香文化,同其他文化一样,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哲学观,我们不能再做丢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傻事了,应该恢复香文化应有的历史......
-
〓 微言大义说红娘
《莺莺传》中的红娘在小说中几乎没有什么分量,从小说开头到结尾仅出现7次,而且仅限于崔、张相会。元稹仅仅把她当一个普通的婢女,只是在用到她时才被提起的小角色。穿针引线的“小人物”红娘是一个婢女。《莺莺传》载:“崔之婢曰红娘。”在唐代,女性的地位非常低,男性常常以玩弄的态度对待女性。而婢女在女性中的地位又是最低,她们不但要......
-
〓 杜浩:清明文化随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这些都是关于“清明”的古典诗歌名句。一个民族的诗歌文学,往往是这个民族的心灵世界的写照,反映着这个民族的精神的、灵魂......
-
〓 意味深长的“窗”
窗,在现代人的观念中,不过是房屋的一项构造。然而,它在古代诗人的心中,却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它折射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古人非常讲究窗的制作。古代的窗,有各种形状,如梅窗、扇形窗、尺幅窗等。窗户不是玻璃制成,多是由丝绸糊成。窗框上雕刻着丰富多彩的花纹,有时还有美丽的珠帘作装饰。因而,窗本身就能给人带......
-
〓 观澜:诗人越来越少,画家越来越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诗人不受人待见了。反正这几年,我这个曾经写过一些诗歌的人,不再自诩为“诗人”。 许多曾经痴迷于诗歌的人,大约都有着与我一样的心态,不再迷恋诗人的光环——盖因诗人多与穷困潦倒、蓬头垢面、恃才放狂、自命清高、格格不入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于是,索性改头换面,大到总经理,小到艺术总监,压根不再提......
-
〓 不读《世说新语》
作者简介:刀尔登,六十年代生人,北大中文系出身,做过行政、研究、编辑等工作倒退十年,要我在《世说新语》和《颜氏家训》里选一种,推荐入“不读书目”,我怎么也不会选中《世说新语》。《颜氏家训》代表着健全的常识,可常识,那是人人都有的,且人人都自以为多得向外溢,摆上小摊,一毛钱一堆,也没人买哩;而《世说新语》,才是趣味和才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