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知新揽旧:古老戏曲如何“转身”
【知新】3月12日到15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广州大剧院连续上演《五女拜寿》《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三部大戏。创团30年来,小百花越剧团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桥梁,赞赏者有之,疑惑者也有之。然而,戏曲的现代“转身”的确是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诚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所说:“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个选择。”......
-
〓 忘不了它燃烧我心口的感觉——我与前辈散文家的交谊
位于河南卢氏五里川的曹靖华故居曹靖华吴伯萧郭 风秦 牧 我因研究中国现当代散文之故,先后与曹靖华、吴伯萧等老一辈散文家有过文字之交。 “文革”结束后,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感觉在大学里要当好一名教师,除了教好书之外,还得学有专攻,著书立说,才能站得住大学讲台,于是,便在教学之余集中精力从事现当代散文研......
-
〓 史书,当以真实示天下
历史,是人类的行程,记录这一行程的是史书。凡是有人类、有文字的地方,就有史书的存在,因为人人都有一份历史的情怀,正如赤子来到世界都渴望认识自己的母亲一样,这代代相传的社会血脉,任何风浪都打不断,冲不垮,即使国破家亡,只要有人在,史书就会延续。在世界各国中,中国将史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成为传统文化中最有权威性的学问。写史......
-
〓 卢恩俊:芒种饯花神
红楼梦图谱 金廷标/绘红楼梦绘本 孙温/绘一说起“芒种”,就有种火辣辣的感觉。历书中说这天“有芒的谷物要收种”,在乡间,芒种成了“忙种”。就像白居易描绘的那幅“三夏”抢麦图:“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男女老幼,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间穿梭奔忙,挥汗如......
-
〓 我与梅花是故人
正值天寒地冻、北风凛冽之时,南京紫金山南麓梅花山的梅花却开得异常热烈,3万多株梅树婷婷玉立、蓬蓬勃勃、云蒸霞蔚,开满了密密层层的花朵,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竟是这样饱满,这般豪放和烂漫,带着狂野和自信。空气中弥漫着点点香气,这新鲜的奇香,不像玉兰花那样浓郁,倒像水仙花透出的淡淡香气。梅花把一个冬天所蕴藏的......
-
〓 大家手笔:读史使人长智慧
当社会文明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智慧就作为信仰融进了宗教意识。比如,佛教推崇的佛法无边又称“智慧海”;基督教的《圣经》赞美:“人有智慧就有生命的源泉。”虽然宗教追求的是超脱的智慧、天惠的知识,具有理性和神性的双重色彩,然而无可置疑的是,不论在东方和西方,人们都把智慧视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须臾不可分离。那么,智慧从何而来......
-
〓 人才史话:“工之侨的轮回”当止
资料图片 刘基在《郁离子》中,向人们讲述了一段工之侨献琴的故事。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一张琴,发出来的声音十分优美动听。他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于是把它献给太常寺鉴赏,掌管礼乐的官员答复说,这琴不够古老,便退还了。工之侨回到家,跟漆工商量,在琴身上绘出残断的花纹;又跟雕工商量,在琴身上刻出古文款式;然后......
-
〓 做丝绸之路文化的挖掘者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渺无人烟,也不见草木,一排排风车矗立在视野的尽头,缓慢地舒展着自己的“手臂”。这片大漠就是丝绸之路几千年来的必经之地。数月来,《丝绸之路传奇》剧组转战天山南北,过草原、穿沙漠,战胜高温和沙尘暴,辗转于和田、吐鲁番等拍摄地。这是一部讲述新疆纺织工业60年发展巨变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在和田宾馆的大厅里,......
-
〓 戏曲批评应尊重戏曲美学
“戏曲化”的戏曲批评,应该以深厚的戏曲史论学养为根基,以较强的戏曲鉴赏能力为储备,以对戏曲创作及舞台规律的稔熟把握为保障,是在坚持戏曲美学原则的前提下,融艺术品鉴和理论提升于一体的审美判断。日前,文化部艺术司召集境内外专家,就2016年中国戏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态势进行了分析和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当下的戏曲批评不能令......
-
〓 思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薛安克在2013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薛安克 2013年6月19日亲爱的2013届同学们: 毕业了,祝贺你们!祝福你们! 今天,我站在这里,高兴的同时,更多的是牵挂。我是77级的大学生,当年,一张大学文凭就可以走遍天下。而今,你们却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挤在699万就业大军中,为生计、为理想苦苦寻求。此时此刻,我很想像杜甫那......
-
〓 选择——摘自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2013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开栏的话 临近7月,大学校园迎来了毕业季。告别的泪水,真诚的祝福,交织着毕业典礼上师长们的语重心长。为此,我们在这个特别时间段里开设《校园·毕业季》栏目,为毕业心情筑一个放飞的花园。首篇,我们推出《选择》一文,摘自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该校2013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词。在张校长充满才情与气势的排比句中,......
-
〓 光明论坛:让“阅读”变“悦读”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阅读”一词似乎被一个谐音的新词“悦读”所取代。一些报刊、网站甚至微信公众号都将阅读专栏演变成了“悦读”栏目。其实,传统的“阅读”和时兴的“悦读”还是有细微区别的,前者是推什么读什么,后者在推送的同时还兼顾读者愉悦的心理感受。“悦读”的流行,一语双关,既体现了编辑们的读者情怀,也反映了现代读......
-
〓 颜真卿《乞米帖》
颜真卿《乞米帖》,约书于永泰元年(765年)。据宋欧阳修《集古录》云:“此本墨迹在余亡友王子野家。子野生于相家而清苦甚寒士,尝模帖刻石遗于朋友。”米芾《宝章待访录》云:《乞米帖》“真帖楮纸在朝请郎苏处,度支郎中舜元子也。得于关中安氏,士人多有临拓本。此卷古玉轴,缝有‘舜元’字印,范仲淹而下题跋。”后真迹迷失......
-
〓 人格无亏,操守无缺——悼曾敏之先生
曾敏之 曾敏之先生是1月3日早晨去世的,享年98岁。初闻噩耗,十分沉痛,近日又翻检出近10年来曾老给我的十来封亲笔信,更是难抑心中的悲痛,与曾老交往的往事一幕幕浮上心头。 初见曾老,是1991年,我第一次参加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报到时,刚入宾馆,老远我就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位老者在交谈。老者着西装,......
-
〓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阅读是最长情的纪念
2016年5月25日,是杨绛先生辞世的日子。到今天,将满一个月。杨绛先生的逝世令公众一时为之震动。同时,和大多数热点事件一样,在网络上也颇是引起了一些“口水仗”,譬如网上流传的名言语录的真伪,譬如未读过杨绛作品是否“有权”悼念,譬如今天称杨绛为“先生”是否恰当,甚至有人“跳跃思维”地由此论争以“先生”称有才德之女士是否......
-
〓 “故宫跑”说明了啥
●只有让更多人有机会欣赏,文物才能摆脱仅仅作为宝物的狭隘“身份”,成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被世代传承●运用市场经济思维、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传播文化遗产承载的内涵,既是我们作为文化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我们作为文化继承者的责任10月11日,国宝《清明上河图》撤展的前一天,上千群众在故宫彻夜排队,次日凌晨四点,最后一位参观者......
-
〓 讷言者慧于心
宗璞忆父亲冯友兰,提起冯老的口吃与他的学术成就一样有名。冯先生说“顾颉刚”的名字时,“咕叽咕叽”良久而念不出“刚”字;念“墨索里尼”,也必“摸索摸索”许久。冯先生在清华开“古代哲人的人生修养方法”课,首次听讲者达四五百人,第二周减到百余人,第三周只余二三十人,四五周后竟只有四五人听讲,因为他的口才不堪卒听,一句“学而时......
-
〓 四部经典老片,讲的全是风云兔年
1915年(乙卯年),两种体制的较量经典电影《知音》回首百年,是内忧外患的中国从专制走向民主的百年,是不甘屈辱的民族从羸弱走向富强的百年。本报为你攫取其中的四个兔年,从中可以看到无数仁人志士为复兴之梦,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沧桑之路。那些壮丽诗篇,又被一些经典影片忠实地重现,让后人铭记,成为永远不能抹去的回忆。1981年......
-
〓 唐诗里不死的灵魂
有人说杜甫是青铜器,沉稳、厚重;李白则是唐三彩,瑰丽而皎洁。可我以为李白更像是一派精神氛围,一脉气象,他的底蕴涂抹着唐朝盛世精神的昂扬与高蹈。李白属于我们每个人心灵底处渴求的声音。达则“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穷亦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诗歌是水性的。水是一种质态,可以渗透到每个角落,......
-
〓 书界观察:无名不成书
读书如同与作者交谈,书名则是作者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俗话说“先入为主”,我们是否愿意与这个人“谈”下去,在交谈中是否用心去听他讲话,甚至如何理解对方话语里的含义,都与之息息相关。因此,做一本好书,重视内容之余,也需要拿出点“标题党”的劲头。无名不成书。好的书名,首先要有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或是来自优美的文辞,如《朝花夕拾......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