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秋文化的“源头”与“活水”
中秋文化的源头深潜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其“活水”一直流淌至今,伴随民众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从中秋的起源,可窥见中华民族的刚健厚德、隆情重义。相传,后羿射日后,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包成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不料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
-
〓 启功谈艺──薪火相传教书法
1992年,启功先生招收了一位来自南阳的博士研究生,师从他攻读古典文献学专业,这个学生叫张志和。这一年,启功先生80岁,作为学者书法家,可谓人书俱老;这位学生也有一个非同寻常之处,就是于所学专业之外,用启功先生后来的话说是“对书法有瘾”,他自幼学书,到这一年已经临池学书25年。由于兴趣使然,师生之间便于文学的专业之外多......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大学个性和特色取决于良好学风
个人小传李忠云,汉族,1955年3月生,湖北孝感人,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与管理,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大学是一个因学而聚、因才而兴的神圣殿堂。一批追求学术梦想的学人积聚在一起,探寻真理,发展学术,服务社会,培育新人。显然,大学的要义不在“大”而在“学”。学生......
-
〓 文化评析:充满人性智慧的书店才有未来
要在书店里放多少种图书呢?畅销书要堆在入口最醒目的架上吗?要高薪招聘爱知识、爱读书的店员吗?每个月办几场文化活动?书店里是否该有一家咖啡厅?……这些想法有趣且重要,但首要的问题一定是这个:在电子书与网络购书风靡的今天,实体书店应该怎样活下去,并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近日,2016年成都国际书店论坛在成都举行,上面这些问题......
-
〓 京城图记:京城“白塔”散记(下)
其实,北京城历史上最大、最高、最早建筑的“白塔”是“妙应寺白塔”。《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上介绍“妙应寺白塔”:“位于阜成门内大街,为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藏式佛塔。辽道宗寿昌二年(公元1096年),为供奉释迦佛舍利于此建‘释迦舍利灵通之塔’,后塔毁于兵火。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重建......
-
〓 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中有机整体的生态世界观
【“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微讲坛】 编者按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尽管在具体观念上有差异,但都将“天人合一”看作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与至高境界。《论语》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有云“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都积极肯定自然万物存在的价值,要求珍爱万物。今日起,本报开设《......
-
〓 人才史话:“引凤之巢”需内外兼修
有家公司招人的待遇比同行高,可应者寥寥。于是该公司老总感慨说,不是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筑巢”就能“引凤”吗,现如今怎么就不灵了呢?其实,有些账仅靠钱数是算不清楚的。“引凤之巢”,需要内外兼修,甚至内部的匹配,比外在的华美还要重要。类似的事,古已有之。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舞台上,刘表雄踞荆州七郡,领地沃野千里,坐拥十万......
-
〓 有关鸡的成语典故
◎闻鸡起舞(励志型)《晋书• 祖逖传》载:东晋祖逖与刘琨率部镇守雍丘。夜晚共被同寝。午夜,荒野中传来鸡鸣,祖逖闻后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即起身习武。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啼便起床舞剑。自此,“闻鸡起舞”便成为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图强的典故。◎鸡声断爱(情爱型)《开元天宝遗事》讲述唐开元年间,长春......
-
〓 说古论今:丝路飞马考
在国家博物馆刚刚落下帷幕的“丝绸之路”文物展中,一些精美文物上的有翼马形象引起了我的注意。比如,1991年在西安灞桥出土、现收藏于西安博物院的西汉陶翼马。这匹陶翼马属于泥质灰陶,通体呈白色。马昂首前视,四腿弯曲跪伏于地。马头很大,张口露齿,鼻翼张开,双眼凸出,耳朵向后收着,仿佛是短暂飞奔之后正在喘息的生动状态。但最特别......
-
〓 搭建诗与远方的津梁——《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启示之二
修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固守心灵家园,有助于我们站到古人的肩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运用好新的传播方式,可以有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诵得更远,跨越时空,传诵得更深,直指心灵。继成语大会、汉字大会之后,近期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年新春再度刷新了收视率。这项激烈而又不失温婉的全国性赛事,......
-
〓 光明论坛·温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016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讲话指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在去年的大会上,我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以人类共同福祉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
-
〓 必也正名乎:从经济法角度思考姓名使用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姓名书写习惯往往就不甚明白,而中国人其实对于自己的行为习惯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评审意见、申报材料、邮件单据等等各种法律文书上签名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惯例了,没有人对此凝神思索。对于眼前习惯的事情,缺乏敏感是人的本性,不足为怪。 1 中国古人的名字极为复杂,基本上包括姓......
-
〓 推动全民阅读:阅读,创造城市生活新方式
“深圳读书月”已连续举办了13届,成为这个年轻的城市中最受市民欢迎的文化品牌;而深圳正在成为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从深圳读书月的实践和发展中,我们对城市阅读活动形成了一些基本的体会和认识。 要将全民阅读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加以推动。读书不仅是修身养性的个人行为,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选择。城市拥有知......
-
〓 孔子情与义的纠葛——思颜渊之死,感先师之道
颜渊的谢世,之于孔门不失为一个晴天霹雳,之于孔子不啻为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古人注重丧葬的办理,亦师亦友的孔子又会怎样处理?当呆板繁琐的礼节道气与朴实真挚的师徒情意对立时,一向严苛坚定的孔夫子该如何抉择?昔日子路僭越礼制为其成立治丧办得到他的怒喝;而今,在礼制上,他是否还会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又是丧葬时,死者是颜回……——......
-
〓 半日闲谭: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又是一个9月。今年9月10日,是第三十二个教师节。在这个以师为名的节日里,看着微信、微博被纪念教师节的各种内容刷屏,不禁想起了一代“文圣”韩愈这篇著名的《师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三十五岁的韩愈,刚由洛阳闲居进入......
-
〓 校长说校训:励学敦行明志致远
“珞珈之山,东湖之水,山高水长,流风甚美。”这是董必武在上世纪60年代发出的赞叹。如今,在珞珈山这方钟灵毓秀的山水之间,历经两个甲子的经年浸润,武大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传统和精神气质,而这些都可以从校训中得以阐发。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从建校早期的“朴诚勇”,到国立武汉大学时期的“明诚弘毅”,再到今天的“自强、弘毅、求是......
-
〓 书法自然人生
(书法)李明阳书法要有规矩,首先得师承。古代经典大师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中最为耀眼的闪光点,是人工和天然的圆满合一,有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意蕴,美学内涵丰富而纯粹、多变而又和谐。故而书法要习帖,要习名帖。习帖是件苦差事,很枯燥,但不可逾越,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唯有用苦功夫方......
-
〓 谈艺录:天籁的从容
《散氏盘》《散氏盘》拓文 小时候被逼着练字。午休时候,知了一阵阵叫着,我在大方块青砖上练习柳公权,下意识地,就想少写或是不写——没有哪一个孩子喜欢带上笼头。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不管什么艺术形式,其核心价值应该有愉悦的成分。有多少孩子在人云亦云的教学方法中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对那些人为的清规戒律心存恨意——毫无疑问......
-
〓 中国古琴史话(十):清
到了清代康乾盛世,古琴音乐的中心,逐步转向了同为江南古城之淮扬地区。各地的文人墨客也相继云集广陵,琴坛名家荟萃,人才辈出。一个新的琴派——“广陵派”亦终于形成,成为清代中期以后影响最为广泛的琴派之一,其琴乐的传承一直延续至今。广陵派以清初扬州琴家徐常遇为开山鼻祖,他编有《澄鉴堂琴谱》。其后,扬州著名的琴家徐祺、徐俊父子......
-
〓 评论员随笔:感谢那些心怀文学的人
文学是有限向着无限的眺望,保留对文学的热爱,也就保留了人文精神时代转译的可能“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一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以这样的句子开头。谁是范雨素?一个大城市中的育儿嫂,一个城中村里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尝过命运的苦酒与甘霖的女人。近日,她的一篇自述,以质朴的表达、真挚的情感,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