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颜真卿《乞米帖》
颜真卿《乞米帖》,约书于永泰元年(765年)。据宋欧阳修《集古录》云:“此本墨迹在余亡友王子野家。子野生于相家而清苦甚寒士,尝模帖刻石遗于朋友。”米芾《宝章待访录》云:《乞米帖》“真帖楮纸在朝请郎苏处,度支郎中舜元子也。得于关中安氏,士人多有临拓本。此卷古玉轴,缝有‘舜元’字印,范仲淹而下题跋。”后真迹迷失......
-
〓 端午的变与不变
在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外在的变化、人们内在观念的更迭体现在方方面面,深刻而剧烈。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传统节日的形式变迁,正是这种变化的一个微观缩影和注脚。5月30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节日中,一些人正忙于与亲朋好友团聚,一些人正在游玩的路上,一些人或仍在加班……不管怎样,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过端午节,诠释着自......
-
〓 文化评析:保护历史建筑应先摸清家底
2017年初,由上海市委办公厅牵头,市规土局、市住建委等部门共同开展了上海中心城区50年以上历史建筑的全面普查工作。经普查,上海外环内现存50年以上历史建筑约31520栋,建筑面积约2559万平方米。在文物保护领域,一般认为一座建筑是否达到50年,是评判其是否属于历史建筑的重要时间标准。上海有关部门对中心城区50年以上......
-
〓 文化景区贵在“文而化之”
景区要做到文化惠民,关键在于“活化”,让文化能够方便地走到老百姓的跟前,实现人和文化的零距离接触在此前不少景区纷纷涨价的背景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山东曲阜“三孔”景区,最近“逆势而动”,宣布将于2016年1月1日起,向全国教师免费开放。这是继“背《论语》免费游‘三孔’”举措后的又一创新。无独有偶,故宫近日也再次发出邀请......
-
〓 艺坛杂议:为“六亲不认,只认作品”点个赞
近日,某文艺评奖活动提出“六亲不认,只认作品;八面来风,自己掌舵;不抱成见,从善如流”的评奖箴言以正视听,这是对文艺评奖秉持风清气正原则的一种捍卫,是保持文艺场域干净纯粹的一种自我净化,也是抵御利欲贪腐,保持评奖独善其身、高标独立的一种自省与自觉。短短24个字,既正本清源,高度概括和阐明了文艺殿堂本应葆有的操守......
-
〓 国学网给予我新生的力量
自从偶然邂逅了国学网之后,我就再也离不开这个“文化的宝库”,每天除了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在国学网学习国学,每天都感到很充实,同事们看我像是换了个人,每天都充满自信,走路风风火火,有时还哼着小曲,都疑惑不解。其实这是国学网给与我的精神力量。这是在知识上获得满足的一种愉悦,这是在做人上明确荣辱的一种自得。国学网让肤浅的我充......
-
〓 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什么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28个字说明了12个月,表述了365天,相传了2000年,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为什么这么精确,为什么这么精练?因为它是民族的智慧,是实践着的真理,它不仅规范了我们的行为,而且启迪了我们的思想。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发展要讲节奏。二十四节气告诉......
-
〓 吴为山:我的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为何而思?这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观。 思是一种愿望,一种期待。是人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交融中寻找规律和理想坐标的心智活动。而当人们进入睡眠状态,这种思的过程和思的内容则成为潜意识,在其支配下,许多美好的愿望转化为梦想…… 没有梦,会陷入功利的现实。 作为人类纯精神行为......
-
〓 杜浩:清明文化随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这些都是关于“清明”的古典诗歌名句。一个民族的诗歌文学,往往是这个民族的心灵世界的写照,反映着这个民族的精神的、灵魂......
-
〓 观澜:诗人越来越少,画家越来越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诗人不受人待见了。反正这几年,我这个曾经写过一些诗歌的人,不再自诩为“诗人”。 许多曾经痴迷于诗歌的人,大约都有着与我一样的心态,不再迷恋诗人的光环——盖因诗人多与穷困潦倒、蓬头垢面、恃才放狂、自命清高、格格不入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于是,索性改头换面,大到总经理,小到艺术总监,压根不再提......
-
〓 不读《世说新语》
作者简介:刀尔登,六十年代生人,北大中文系出身,做过行政、研究、编辑等工作倒退十年,要我在《世说新语》和《颜氏家训》里选一种,推荐入“不读书目”,我怎么也不会选中《世说新语》。《颜氏家训》代表着健全的常识,可常识,那是人人都有的,且人人都自以为多得向外溢,摆上小摊,一毛钱一堆,也没人买哩;而《世说新语》,才是趣味和才智......
-
〓 见仁见智:图书不应成为奢侈品
图书界近日刮起一股“贵族化”旋风,一批制作极其豪华的精装书,定价动辄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元,而且拒绝推出平装本。以往人人买而读之的图书,如今竟也成了奢侈品,这无疑会加剧纸质图书的读者危机,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忧虑。 大文豪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在当今网络时代,电子阅读大有取代纸质阅读的趋势......
-
〓 思考者说:人生最难画句号
现实生活中,最难做的事往往也是最容易做的事,譬如画句号。 在汉语中,句号是个圆圆的小圈。这个小圆圈在每个人的手下展示出不同的风采,也映射出画句号者此时此刻的心态:或匆忙,或悠然;或绞尽脑汁,或如释重负;或沉思默想,或豁然开朗……句号在无意中泄露了一个人的涵养、性格、学识与做事的态度。 因为职业缘故,......
-
〓 国学网:放飞理想圆我梦
最早知道国学网大概是在国学宝典刚刚问世那阵子。现在能够跟这个圈里的知名人士联络起来,甚至要去参加数字化国际会,这真是当年做梦都想不到的奇事!说起来惭愧,俺接触电脑和网络比较晚,远不如犬子,幼儿、小学的时候就能冲浪,玩起游戏,屁颠屁颠地顺溜。我真正接触它已经到了为人之父,负笈海峡西岸读书的时候。为了炮制三年必见真章的学位......
-
〓 屈骚精神与楚文化
绪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中国爱国士大夫的典范。他的巨大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与国界,播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屈原是值得纪念的。不仅因为他具有与国人的中庸性格迥异的执着人格;不肯与奸党权贵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更因为他的作品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图一:屈原像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屈原和他的作品:......
-
〓 关羽的宝马为何名叫“赤兔”
兔子是一种性情温和又胆小的动物,但为何会飞上月亮捣长生不老药?比兔子跑得快的动物很多,为何古人会以兔喻马?北京人为什么要供奉“兔儿爷”?……记者采访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艺乙,他饶有兴趣地讲述了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古人对兔子有喜爱、崇拜的一面,但对兔子的狡猾、胆......
-
〓 社科学术专著参考文献缘何难规范?
高品质的学术出版在促进与繁荣学术研究、传播学术成果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是提升学术界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2012年9月,原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50余家出版单位在京联合倡议,希望完善学术著作的体例、文本、注释、参考文献等方面的规范。尽管管理部门......
-
〓 北窗听雪
深冬的夜晚,一个人坐在寂静的书房,窗外是落雪的声音,更觉得屋内的静,只有昏黄的灯光罩在摊开的书页上,连续几天夜间,都在读书,颈椎早就僵直得一转动就咯吱咯吱响,连肩膀连隐隐作疼,还是目不转睛地读着。这其实就是生活的常态。世上的书太多太多了,是人生有涯,是读不完的,就是选了再选,精简再精简,也是读不完了,金克木说书读完了,......
-
〓 文化评析:给实体书店更多的政策扶持
“自2014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2013年年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算是给全国不分地域、不分大小、不分经营性质的各类书店一份最为珍贵也最有意义的新年礼物。一份新年大礼,透露出国家对于每况愈下的图书实体销......
-
〓 品香:心香一瓣
▲明人绘《十八学士图》中抚琴的场景,几案上摆放着香炉。 编者的话 一寸光阴一寸金,雅趣亦伴岁时新。如今周三呈读者,可似他乡遇故人? 小叙艺源通经史,漫说旧物见文心。当年人事资镜鉴,时下风情待赏音。 且与书生闲感受,也随画笔悟天真。莫嫌此处消息少,记取山河次第春。 香在中国的文字造字是会意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