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翔海: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研究
进入21世纪,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与“国学热”的兴起相伴随,中国哲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繁荣。通过“读秀”学术搜索检索发现,自2000年至2013年出版的书籍中,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归入作为哲学二级学科的“中国哲学”类别中的学术著作已超过13000种。本文拟选取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三个热点问题作出概要的叙述,以期从一......
-
〓 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迷
——文言语气词非口语说
【内容提要】文言体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的主要形式,在二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着古代文明的发展成果,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按照传统观念与语言学基本理论,文言体既是使用或模仿秦汉词汇和语法而写成的,作为其明显标志的“之乎者也”[1]一类文言语气词,理应是古代口语词汇。但经过对历代有关论述的推理分析,笔者得出一......
-
〓 试论宋代画院的发展及其审美旨趣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文抑武的时代,这个时代对外失却了唐代的强悍之势,但是其文化繁荣,思想蓬起,人才辈出,却远非唐人可比。“汉学”与“宋学”成为两朵奇葩交相辉映于唐前宋后,在“宋学”极度繁荣与发展的过程中,宋代的美学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并构成宋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本文拟以宋代绘画艺术美中的画院绘画为研究对象,着重探......
-
〓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北京颐和园
第二编中国十大名园一、北京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这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
-
〓 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重建
内容摘要:“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大讨论十年来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这些努力还没有根本改变中国文论的“失语”状态,因此需要重新检讨中国文论的发展方向。重建中国文论要调整方向,就要回到“失语”的根源——中国文论话语规则上来。中国古代文论固有的两个话语规则:一是以“道”为核心的意义生成和话语言说方式;二是儒家“依经立义”的意义建构......
-
〓 论书法产业的古代形态
【提要】离开艺术的基本角度,从经济元素的层面,对书法艺术产生了崭新的认识。千百年来,由于书法艺术的强大魅力,不断吸引着人们对其经济投入,进而对经济产生巨大的辐射力,逐步形成书法产业和产业链,并毋庸置疑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追溯历史,深入研究书法产业的古代形态,对于当前深入、全面地研究书法产业及其发展模式具有一定......
-
〓 国学漫谈:从道不从君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承传和发挥。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生活在战国末的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十九
南朝乐府·吴声歌团扇郎歌(之四)团扇薄不摇,窈窕摇蒲葵。相怜中道罢,定是阿谁非。团扇郎歌(之七)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此歌见于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南朝乐府中的“吴声歌”,共十首。其中注明为无名氏者有七首,这里选录的是第四首和第七首。至于《团扇郎歌》的原创,据说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之侄儿、......
-
〓 中国传统人格建构的理性特征
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是人生问题,而人生问题的核心则是理想人格的建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培养和塑造自己的理想人格,构建形成了独特的理想人格体系,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取法师表的人生目标。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和人生哲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特征,对当代人的人生修养和人......
-
〓 法国的汉学研究(下)
3、兴盛期和新变期:中国大陆改革开放阶段(1978-)此间的法国汉学进一步走向兴盛,且在研究方向、研究思想和研究手段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产生这种兴盛和新变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造成的经济繁荣和世界影响的扩大;另一是二战后美国汉学成为西方汉学的龙头老大,其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对法国汉学产生很大影响......
-
〓 平安: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
“道家”向来被当作支撑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文化支柱之一,它与儒家一起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主干。道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道家指的是以黄帝、老子为代表的先秦古典道家,广义的道家则包括了汉代形成的制度道教,本文所谓“道家”是从广义上说的。 据初步统计,近百年来,国人关于道家的研究著作超过2000种,其相关学术论......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坛:中西中古赋税基本理论管窥
资料图片一定的赋税行为是在某种思想指导之下的,这种思想经过实践、修正和调适,便逐渐外化为理论,成为实践活动所遵循的基本依据,西方学者称之为赋税理论。这种理论有层次之分,其中,经过累世传承而贯穿整个社会,并反映这个社会赋税制度基本特征和基本精神的那个层次,被称之为赋税基本理论。在欧洲中古社会,纳税人与教会学者对赋税问题进......
-
〓 《荷塘月色》引文纠谬二则
【摘要】《荷塘月色》是中学教材的“经典老文”,也是朱自清先生文集及一些现代散文集子必选的文章。其中两处引文各有一处可商之处,本文特提出加以讨论。【关键词】《荷塘月色》、于是、清、校勘《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散文精品,这篇散文也可谓中学教材中的“经典老文”了。笔者教学多年,拜读数......
-
〓 学科走向:把沦陷区研究作为抗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国抗战时期的伪政权与沦陷区,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必然产物。沦陷区既是日本实施殖民统治的占领区,又是日本扶植之下的伪满洲国、华北伪政权、伪蒙疆政权与汪伪政权的辖区,其范围涵盖中国东北、华北(含今内蒙古西部地区)、华中(含今华东、华南)地区。抗战时期中国最为富庶又被日伪政权统治下的广大沦陷区,有学者称其为战时中国的“半壁......
-
〓 张承凤:小议黄庭坚“诗之美”说
在中国诗学史上关于诗歌的本质之说曾经有过言志、缘情、性情、兴趣、神韵、性灵、格调和境界说,它们均有助于我们认识诗的本质问题。我们却忽略了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在晚年从诗的审美效应而提出的“诗之美”说。它见于《山谷集》卷二十七的《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诤于廷,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
-
〓 徐志啸:《九歌》创作时间考
历来学者对《九歌》作于何时有多种说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不一时”说与“一时”说两大类。所谓“不一时”说,即《九歌》十一篇,分别作于不同的时间,并非同一时间的产物。如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余论》认为:“《九歌》不知作于何时,其为数十一篇,或亦未必同时所作也。”在持“不一时”说者看来,《九歌》作于何时似乎并不是一个十分值......
-
〓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16世纪戏剧双星的文化际遇
汤显祖(1550—1616)莎士比亚(1564-1616)塞万提斯(1547—1616)青春版《牡丹亭》宣传画话剧《李尔王》剧照【高峰耸古今 星光耀中西①——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编者按“莎士比亚笔下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都深深吸引着我。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
-
〓 论版本研究对古籍数字化的学术支撑
古籍数字化就是基于保护和利用古籍的目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古籍文献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或古籍内容的再现及加工,是当前古籍整理与研究的一项重大工作,它不仅可以方便学者检索、使用古籍,而且对于......
-
〓 晚清三大军政集团的“环链关系”说略
所谓“晚清三大军政集团”,是指由曾国藩开创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袁世凯北洋集团(以下以“湘”“淮”“袁”简称之)。三者是对当时朝政、社会乃至历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群体势力,其间交错勾连,发展嬗变,承续更替,可以“三环链”喻指。本文就其“环链关系”略呈浅见。 就三者的形成而言,“湘”“......
-
〓 《汉语大词典》光盘版与纸质版的区别
【提要】2003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和香港商务印书馆联合推出了《汉语大词典》光盘版2.0。光盘版2.0版在大陆非常流行,使用者众多,但使用者大都不清楚光盘版和纸质版有什么区别,不少人误以为二者完全一致。其实光盘版和纸质版还是有不小的差别,我们切不可以为有了检索方便的光盘版,纸质版就可以弃置不用了。在论文中引用《汉语大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