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积明:晚清西学书目编撰的文化企图
西学进入中国,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要不断应对和解决“怎样传入”“谁来传入”“如何接引”等一系列问题的一个复杂的过程。正是这一系列“理论旅行”的环节,决定了西学在中国传播的面貌。 在晚清接引西学的诸多渠道中,西学书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中国素有目录学之传统,从来之学问家,皆以书目为学问之门径、书海之舟揖。......
-
〓 趣谈对立统一——从阿基里斯追乌龟说起
有限与无限 阿基里斯能不能追上乌龟?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们热衷讨论的一个命题。阿基里斯是一位跑得很快的英雄,现在要去追赶在他前面不远、行动十分迟缓的乌龟,结果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爱利亚学派的代表人物芝诺却说:“不能。”且听他的推理——假设赛跑开始的时候,乌龟在阿基里斯前方100米,并假设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爬行速......
-
〓 史海钩沉:走马楼吴简所见孙吴基层女性之地位
三国时期孙吴地区基层社会女性的地位问题,因为史料匮乏,研究成果并不多见。1996年在长沙走马楼街出土了大量的三国吴简。公布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贰]、[叁]、[肆]、[柒]、[捌](该书序号及引文中的空格、□等均按照原格式予以保留)中有多种关于女性的记录,为研究孙吴基层社会女性的地位提供了契机。男女性......
-
〓 特别关注: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整理经过及其学术价值
图1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 编者按 2014年10月16日,来自海内外的20多位甲骨文研究一线的专家学者,齐聚旅顺博物馆,出席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与旅博共同举办的《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首发式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一重要成果的推出引起历史学、古文字学等领域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
〓 深闺亦有竹林期——绘画中的女性园林生活
女织图(中国画) 仇英(款)竹林仕女图(中国画)佚名斗草图(中国画)仇英(款)闱中雅会图(中国画)佚名古代仕女画多以山水园林作为背景,借清幽的环境衬托人物内心,个中原因不难猜测——与活跃在庙堂之间的男子不同,女子通常燕居于后庭花园之中。古代宅园布局对称、庄严工整的前部厅堂属于男性世界,曲折玲珑、宁静雅致的后部庭园则是女......
-
〓 程乙本《红楼梦》:版本互异各称雄
以胡适藏本为底本的1927年民国亚东版程乙本《红楼梦》启功注释的197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程乙本《红楼梦》1983年台湾桂冠版程乙本《红楼梦》理想国推出的2017年6月版台湾桂冠版经典复刻程乙本《红楼梦》1791年和1792年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代,因为这两年分别诞生了《红楼梦》程甲本和程乙本。从今天《红楼梦》所具......
-
〓 薛涛故居现地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十三
“万里桥边女校书,琵琶花下闭门居。”这是中唐诗人王建寄赠薛涛的诗句。薛涛是中唐的名妓,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诗人。约生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死于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字洪度,长安人,幼年时随父亲宦游成都,遂以蜀地为家。涛自幼巧慧,善于言词、通晓音律,娴于翰墨,颇有文名。父亲死后,随孀母艰难度日。唐......
-
〓 智海观澜:中秋溯源
中秋节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旧时与新年(今春节)、端午齐名。长期以来,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团圆吃月饼似乎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不过,从一个日期成为一个节日,需要一定的时间与条件,而在节日背后附加的种种礼俗,更是一种文化形成与演变的范例,那么中秋节到底是如何形成?为何又在此日有赏月之俗?这些就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 ......
-
〓 徐洪兴:有关“南怀瑾现象”的往事与随想
南怀瑾先生逝世快一周年了,但读书界和学术界对南怀瑾著述的学习和研究仍然热度不减。要说清南怀瑾先生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我与南先生没有直接的交往,只是读过他的一些书,但有关“南怀瑾现象”的一些回忆与随想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南怀瑾先生其人其书其事。 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南先生的著作开始......
-
〓 面向世界的儒学:儒家文化的可公度性
自从晚清东西文化和传统大规模接触之后,中国的思想家所从事的工作,就是探寻两者中的差异性与普遍性,其中也有外国朋友加入到这一行列,如罗素。他虽然称不上是中国学问和问题的专家,但作为旁观者,他在《中国问题》中对中国文化中的普遍价值的认识,也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诱人之处和魅力。 儒家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用孟......
-
〓 王齐洲:中国文学观念的发生
一 文学观念是对文学普遍本质或属性的认识。它既是文学理论的核心,文学批评的指南,也是文学史研究的基础。高校现行的文学理论教材虽有关于文学观念的论述,但关注点只在当下,缺少历史的清理;学界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本来需要讨论文学观念以确定研究对象,但在上世纪初中国文学史学科体系建立后,人们就不再关心这一问题。自1980......
-
〓 国学漫谈:紫垣龙吟有奇葩
古老的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代结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据我的粗略统计,大概共有100多万首左右。其中帝王诗词43000多首。 纵观两千年间有诗词存世的99位皇帝的作品,称得上大家的有8位: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梁武帝萧衍、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清圣祖玄烨、清......
-
〓 元人小令鉴赏之十三
【双调•蟾宫曲】 叹世 马致远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元代统治者,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缺文化素养、文化水准最为低下的一代统治者。作为整体文化水准极为低下的元蒙新贵,他们就无法超越野蛮部落时代的历史视野,对儒......
-
〓 论版本研究对古籍数字化的学术支撑
古籍数字化就是基于保护和利用古籍的目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古籍文献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或古籍内容的再现及加工,是当前古籍整理与研究的一项重大工作,它不仅可以方便学者检索、使用古籍,而且对于......
-
〓 姓氏用字:“戴”非“代”,“蓝”非“兰”
2010年的6月29日,我的题为《姓氏:“萧”非“肖”,“傅”非“付”》的文章,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引起许多读者关注。甚至有被户籍部门“肖”(音“xio”,无“xio”之音)过了的“萧”姓读者来信,对于户口和身份证姓氏用字的误书给他带来的麻烦等表示忧虑,并诉求解决的办法。 但是,综观至今,不但“萧......
-
〓 诗三百与孔子删诗
“诗三百”和“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诗三百”一般被认为指《诗经》共有约三百篇,这一词语涉及先秦时期的《诗经》名称。“孔子删诗”则为汉代以来《诗经》学史的一个重要公案,涉及孔子与《诗经》文本形成过程的关系。“诗三百”一语,先秦文献习见,孔子多次提及,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 国学争鸣:中国文学主流不是纯文学
编者按 上一期,本刊就“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到底是否应该坚守中国文化本位”的问题,刊发了方铭教授与王锺陵教授的对话,引起了热烈反响。本期就此问题再编发四篇文章,将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刘毓庆教授认为:近百年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主宰了世界,人们将知识系统的开掘认作治学的第一要义,而忽略了精神本质的探讨,......
-
〓 张洪兴:中国古代道德生态浅论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尚德治的国家,有着丰富的道德思想资源。但我们当下说起古代道德时,多习惯与儒家学说联系在一起,仿佛仁、义、忠、信等儒家观念即是古代道德的全部内容。这其实是对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一种误解——中国古代道德包含着多种道德形态、道德观念。 人类社会存在着不同的族群、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团体,与之相应的......
-
〓 马朴臣卒年考
作者简介:张庆,男,1987年生。安徽桐城人。现在东北大学就读环境工程专业。前记:约在一个月前,我开始了对清早期桐城籍诗人马朴臣先生的卒年考证工作。其源起是我在方贞观一首诗作引起的作者争议的细节查考中,偶然发现今人所依据的马朴臣卒年,有与史实明显矛盾不合处。在我完成方贞观诗作的作者考订之后,马上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马朴臣先......
-
〓 《乐府诗集》古辞与本辞及其他
【内容摘要】《乐府诗集》中“古辞”和“本辞”都是专有名词,本文着重考察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本辞是古辞的文本参照,并在此基础上,对本辞基本含义加以界定。本文认为,本辞是乐奏辞的音乐参照,是拟作的音乐和主旨参照。【关 键 词】古辞;本辞;乐奏辞【作者简介】张建华(1984—),男,河南方城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