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廓清荀子人性论的千年迷雾
孟子的思想很明确,我们人性之中至少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味、色、声、嗅”等生理欲望,一方面是“仁、义、礼、智”的道德禀赋,孟子主张不应将前者而应将后者也就是“仁、义、礼、智”看作我们真正的性。关于荀子的心,学术界一般认为是认识心或智识心,其与孟子心的最大不同在于,孟子是以仁识心,其心是道德本心,此心具有良知、良能,可......
-
〓 笔法记
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镇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回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明年春,来于石鼓......
-
〓 《周易》阴阳论的层级结构性质
内容提要:传统中国哲学中的阴阳论一直是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焦点,但对于该体系所具备确切内涵的各方面、以及由其所结成的整个架构的整体理论性质,却很少有人能深入体察。本文通过对《周易》阴阳论的细致分析,提出该理论作为一种形而上学宇宙论,实则是一个内在含括生命论、差异论与秩序论等三个主要方面,并以其中生命论为根基也是最终目的的层......
-
〓 荆培运:典史寻幽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为政》因循渐进、只有量变没有质变,这种史观当然不对;同时也应该纠正这样一种观点:它以为人类历史进程是可以截然分开的,例如奴隶社会和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和它的前两种形态。这种划线法当然很省事,但至少不符合资本......
-
〓 高拱《病榻遗言》考论——与赵毅教授商榷
2008年8月初,在河南新郑市召开的明史暨高拱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赵毅教授宣读了他的论文:《<病榻遗言>与高新郑政治权谋》(以下简称赵文)。其后,该文又以同题在《古代文明》2009年第1期上公开发表。赵文宣称:“一般认为,冯保、张居正是被万历皇帝打倒的。这种认识不错,但不够全面,冯保、张居正、戚继光的倒台原因......
-
〓 儒学的现代意义
主持人开场语:儒学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进入现代社会,我们该怎样看待儒学?特别是在复兴中华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学能发挥哪些积极的作用?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是北京大学《儒藏》编撰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儒学研究,近年来多次到国外讲学。在这里我们请他讲一讲儒学的现代价值,听一听儒学能为我们现代社会提供哪些有益......
-
〓 读史札记:张謇的精神气象
作为中国近代名人的张謇不朽功业主要有三,即高中状元、实业巨子与立宪领袖,每一项背后,映射的都是他雄浑的精神气象。构成这一气象的主要是四大因素:既重视成规又俯视成规,既重视金钱又超越金钱,既把握大势又审察细理,既自强不息又达观认命。1.既重视成规又俯视成规高中状元对于张謇的事功来说,其意义怎么估量都不过分。张謇出身贫苦农......
-
〓 驳高拱留下“烂摊”说
作者简介:岳天雷,河南工程学院教授近年来,史学界不断掀起明史热潮。在这一热潮中,有学者为了塑造张居正“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极力贬损乃至丑诋、厚诬高拱,并反复强调“高拱留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1](p.141),“张居正接高拱留下来的那可是个烂摊子”[1](p.193),“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1](p.156)这种......
-
〓 唐代长江下游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
内容提要:本文以唐代长江下游宣歙茶区和浙西茶区为考察重点,对该地区茶叶生产的两种不同类型及其特点作了具体的个案分析,浙西湖、常二州代表了唐代贡茶州茶叶发展的最高水平,而宣歙山区的祁门、婺源茶区则是唐代茶叶专门化生产的典型,标志着唐代长江下游地区商品性农业的发展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关键词:唐代长江......
-
〓 苏旷辛豪——苏辛词之比较
词坛上关于词派的分法,历来有豪放、婉约之别。中学语文教学一涉及宋词,皆言苏轼、辛弃疾属于豪放一派;李清照、秦观则代表婉约风格。明张《诗馀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今已不说“词体”,......
-
〓 清代女性如何接受《红楼梦》
清代女性社会对于《红楼梦》的接受主要体现在题咏、绘画、戏曲、续书等四个方面,其中又以“题咏”为主要的表现方式。晚清女性红楼题咏中所展示的种种生活、社会、情感、文学形态的表现,似乎是强化、放大了《红楼梦》的言情、虚幻元素乃至颓废、诲淫元素,或许折射出一种中国式的旧时代世纪末情绪,而其间亦不免酝酿着某种新时代创世纪的潜在意......
-
〓 崔莺莺们的唇膏——关于口脂的文学考察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唐传奇《莺莺传》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崔莺莺收到张生从京城捎来的手札和物品,回信道:“捧览来词,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这里提到的口脂,又名唇脂、唇膏,是一件颇有意思的物什,它大致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口红相似,但细细考究又有其独特的时代......
-
〓 宗教与宗教学新论
众所周知,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齐名,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实,它们都是宗教在现实社会的组织形式,而非宗教本身。因此,要想了解佛教,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宗教。谈起宗教,似乎每个人都有清晰的认识,仔细追究,大多是茫然而不知所以,以致似是而非。在很多人看来,宗教就是有神论。烧香拜佛,乞求观音救苦救难是宗教;礼拜上帝,虔心忏悔......
-
〓 把“儒学”从学科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一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中国传统学术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历代儒学大师针对中国国情都提出了修身养性、治国安邦、社会和谐的系列解决办法,也产生出了系统的思想和学说,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学承担了“国魂”的责任——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身价值,也是中国人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的精神根本。作为历经两千五百余年发......
-
〓 读帛书《系辞》杂记
内容提要:从帛书《易传》与通行各本《系辞》的比较来看,现通行各本基本上是在帛书《系辞》基础上整编而成的。帛书本与通行本之间有许多异文,大多属异体字、声义通假字或错字,无关大旨。但有些则与文义密切相关。文中举例于此加以说明,并认为在这些地方,帛书本多胜于通行本,或较通行本更近于原貌。I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是一九七......
-
〓 王子今:秦文化的实用之风
秦风俗与全面继承周礼乐传统之东方诸国有明显差异。中原人曾经对秦人“夷翟遇之”(《史记》卷五《秦本纪》),视之为“夷狄也”(《史记》卷一七《天官书》),史称“诸夏宾之,比于戎翟”(《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东方人又有“秦戎翟之教”(《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秦与戎翟同俗”(《史记》卷四四《魏世家》)的说......
-
〓 国学漫谈:康有为与谭嗣同的国学观
近代国学对应的是外来之学,基本含义是本国固有之学。而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对于固有之学的称谓并不统一。梁启超在作于1902年的《中国史叙论》中第一次使用国粹概念,并且多次用国学代表中国学术,国学由此成为流行语。在此之前,严复习惯于使用中学概念。而康有为、谭嗣同则同用孔教概念,并引发了两人国学理念的诸多相同之处:第一,康有......
-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美学理想探析
清代学者章学诚论及北宋以后南宋与金对峙局面时曾说:“当日程学盛行于南,苏学盛于北。”(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第九条)程学指理学,由杨时、尹敦传入南宋,朱熹后来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了后来影响巨大的程朱学派。苏学指诗、文,它经由金朝著名的文学家如蔡松年,赵秉文等继承和传播,形成了一个文学传统。正是在金朝这样的文化传统的熏染下......
-
〓 《永乐大典》正本去哪儿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桩谜案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三千多人参加,历时四年,于永乐六年(1408年)修成的大型类书。《大典》成书于南京,书成后未能刻板,只抄写一部。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时,命令修撰官陈循挑选文渊阁藏书,共装100柜及《大典》正本一起运至北京皇宫。《大典》到京,贮于文楼,其他1......
-
〓 李华瑞:人们为什么关注宋史
■本期主持:包伟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本期主题:后世如何看待宋朝历史主持人语《光明日报》史学版1月2日推出了整版关于“宋代到底是怎样一个时代”的学术讨论,几位学者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于宋史真实面相的理解。事实上,要真正接近宋代社会这样一个极为复杂的观察对象,还需要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更多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