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也谈“董永故事”的源流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文献记载中的董永故事和牛郎织女传说,分析董永故事系汉代人编造的神话,此神话为远古牛郎织女传说的演变。关键词:汉画;董永故事;牛郎织女;源流作者简介:刘辉,1965年生,男,汉族,宿州市萧县人,年生于安徽萧县农村;原为萧县煤球厂临时工,后自谋生计。皖北的萧县汉墓多,汉画像石遗存的数量大,常见散落于山坡,......
-
〓 蒙古族民间说唱底稿的信息化探索
【内容提要】流行于民间的俗文学作品,自古以来被称为是不登“大雅之堂”之作。然而近年,在我国各地,各民族中此类的文学作品已开始备受人们所关注;对于俗文学作品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亦是更有发展之势。本文中,就蒙古族民间说唱文学形式-胡仁乌力格尔(Hurinuliger)及其在说唱底稿的搜集与保存方面,结合实地调查,做一个分析与......
-
〓 比隆周汉文系天下——论萧统的文化理想及“文选学”系统重构
《昭明文选》 资料图片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编《文选》时有哪些考虑?他的这一举动究竟受到何种理念的驱动与支撑?这些深层次问题,攸关《文选》编纂认知,影响到“文选学”研究的全局,是“文选学”研究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需要予以认真审视与思考。一 萧统主编《文选》的时间,主要是在受梁武帝重托、以太子身份实际主持朝政期......
-
〓 “中和”之思:历史脉络与现实考量
内容摘要:在继承前贤思想的基础上,孔子丰富了“中和”思想。之后,朱熹建构了一个以“中和”体用为核心的理论系统,王夫之则重释了“中和”、体用概念的内涵。至此,儒学的“中和”思想已经成熟。同任何哲学范畴一样,“中和”这对范畴也必要落实到现实层面。在现实层面,“中和”表达为“和谐”、“适度”的状态。然而,作为“和谐”、“适度......
-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思考
古九州图 资料图片 编者按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研究我国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人地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等的学科。由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覆盖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对于从总体上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有很强的应用性。中国历史地理学自诞生以来,涌现了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等一批学......
-
〓 深度关注:什么样的大学才能培养出领袖人才
耶鲁校徽耶鲁大学校徽上书写着“光明与真知”几个字。前任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教育人们服务于社会并不意味着教育必须集中于掌握实用性的技能。耶鲁追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自由的教育面,而非狭窄的、职业性的教育,以便使他们具备领导才能和服务意识。”北大校徽北京大学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大学要“以人为本”。北大原校长许智宏说......
-
〓 国学博士论坛:阮元经学研究的特色
林久贵,男,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2012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阮元经学述论》。博士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周国林通讯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爱平 武汉大学教授 谢贵安 阮元(1764~1849)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型官员,他一生学术成就巨大,在学界被奉为“山斗”。阮元的学......
-
〓 荀子与韩非子人性论辨析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人性论思想的形成阶段。诸子百家从各自立场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性论主张。荀子是“性恶论”的典型代表,而由于韩非子与荀子的师承关系,学界普遍认为韩非子是荀子人性论思想的继承者,甚至比荀子的性恶主张更极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韩非子虽就学于儒家的荀子,但却另辟蹊径成为法家,就其人性思想的基本立场......
-
〓 《老子》结构研究史平议
作者简介:宁镇疆,男,史学博士,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从事古代文献及思想研究。 Email:shdtchxj@163.com本文所谓的《老子》结构,指的是今本《老子》一书的分章、分篇及章序和篇序布局。今本《老子》分上下两篇(《道》上、《德》下)、八十一章,以及由此确定的章与章之间次第关系的结构模式,为传世的绝大部分传本......
-
〓 姓氏用字:“戴”非“代”,“蓝”非“兰”
2010年的6月29日,我的题为《姓氏:“萧”非“肖”,“傅”非“付”》的文章,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引起许多读者关注。甚至有被户籍部门“肖”(音“xio”,无“xio”之音)过了的“萧”姓读者来信,对于户口和身份证姓氏用字的误书给他带来的麻烦等表示忧虑,并诉求解决的办法。 但是,综观至今,不但“萧......
-
〓 慧远建设庐山教团的理论与实践
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三种关系之制约:第一,佛教与专制王权间的政教关系;第二,佛教与国教儒教间的教教关系;第三,佛教与宗法制社会的教俗关系。这三层关系可归结为真俗或权实关系。真不离俗而不退堕为俗,实应兼权而不依附于权。但在实际运作中,中国佛教徒经常面临的是“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1]的两难困局。佛教能在中国得到传播......
-
〓 《乐府诗集》古辞与本辞及其他
【内容摘要】《乐府诗集》中“古辞”和“本辞”都是专有名词,本文着重考察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本辞是古辞的文本参照,并在此基础上,对本辞基本含义加以界定。本文认为,本辞是乐奏辞的音乐参照,是拟作的音乐和主旨参照。【关 键 词】古辞;本辞;乐奏辞【作者简介】张建华(1984—),男,河南方城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
-
〓 五四前后文字改革问题浅探
《新青年》杂志创刊后,在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的同时,还连续刊登文章,发起“汉字改革运动”。钱玄同、陈独秀、吴玉章、鲁迅、蔡元培、瞿秋白、傅斯年、胡适等人纷纷参与讨论,提出“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以及“繁体字改简体字”等主张;《湘江评论》《晨报副刊》《新社会》《太平洋》《独立周报》......
-
〓 书指
卷上书契之来,原于画卦,形势生于篆籀。字则自少而入多,法则自难而趋简。淳薄渐更,世代非一,溯观作者,可得而言。至于心手相师,笔墨无间,穷生成之用,极神化之模,无古无今,苍颉所不能易,佐吏所不能废。自昔名书,未经向人拈出,苟非窥测有限,实由缄秘自私。虽造化之巧,未易尽泄其藏,意千古以还,必有独行不谬者。予学书垂三十年,目......
-
〓 从洪业的杜注构想看《杜甫全集校注》
洪业(1893—1980),名正继,字鹿岑,号煨莲,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曾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图书馆馆长、教务长等职务,在燕大期间,推动成立燕京学社,主持编纂便于检索古籍的引得系列丛书,所著有《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论文结集为《洪业论学集》。 洪氏在1940年发布的《杜诗引得序》是一篇堪称经典的杜......
-
〓 元人小令鉴赏之六
双调·蟾宫曲卢挚沙三伴歌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渰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一个著名的作家,不但能书写不同的题材,而且能呈现不同的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被定为“沉郁顿挫”,以沉郁之笔书写家国之难和自己思亲念远的忧郁情怀,但也可以写出《闻官军......
-
〓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一、“文明的冲突”论与“新帝国”理论1993年夏季号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发表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我于1994年撰写了《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刊于《哲学研究》,1994年第3期),批评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美国“霸权主义”,在此期间中外许多学者都对亨廷顿的理论从各个角度进......
-
〓 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研究:对先秦散文史框架的冲击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和《清华简》相继面世,一大批不为人知的先秦散文重见天日。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新的文献学术资料面世,都会带来一场文化学术思想的深刻变革。世纪之交的出土文献都集中在先秦,而且是以散文文献为主,这使先秦散文史研究迎来重大学术机遇。 此前文学史家讲先秦散......
-
〓 高拱《病榻遗言》考论——与赵毅教授商榷
2008年8月初,在河南新郑市召开的明史暨高拱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赵毅教授宣读了他的论文:《<病榻遗言>与高新郑政治权谋》(以下简称赵文)。其后,该文又以同题在《古代文明》2009年第1期上公开发表。赵文宣称:“一般认为,冯保、张居正是被万历皇帝打倒的。这种认识不错,但不够全面,冯保、张居正、戚继光的倒台原因......
-
〓 人之立言因字生句《文心雕龙》的汉字批评
编者按本期三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汉字批评。汉字批评是将“汉字”视为观念、路径和方法来批评文学,或者说是将汉字意识及汉字思维用之于文学理论建构、文学史演绎及文学批评实践。吴中胜教授的《〈文心雕龙〉的汉字批评》一文,从用字之要、练字之方及审字之美的不同层面,阐释《文心雕龙》这部汉语文论巨著的汉字批评理论;高文强教授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