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释交融意蕴深——雍和宫匾额的文化解读
雍和宫“群生仁寿”匾额 北京雍和宫是清代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由理藩院直属的重要皇家寺院,历史上以规模宏大、学经组织完备、驻锡高僧众多并实施“金瓶掣签”制度而闻名。雍和宫原为清雍正皇帝登基前的王府,乾隆皇帝亦出生于此,故有“龙潜福地”之称,乾隆九年(1744年)改为藏传佛教寺院,成为培养蒙古族僧才的摇篮。因......
-
〓 罗伯聃与他的《华英说部撮要》
研究中国文化的学问,我们称之为“国学”,而外国人在外国研究中国文化则谓之“汉学”。当下已经形成以“国学”为主干,以“汉学”与“国外汉学研究”为枝叶的研究中国文化的格局,枝叶与主干相辅相成。然而不论国学或汉学,无不自弄通汉语始,因此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经验和成果,或可纳入“国学”的视野。外国人的相关成果常结晶为教材,......
-
〓 中国图像史学的理论建构略论
《清明上河图》(局部)敦煌壁画编者按图像是文字之外最重要的历史资料。通过图像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历史研究,是近年来国际史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重要方向,进而涌现出众多新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西方史学传统中,由于古代文明图像史料的丰富,学者们对图像史料的采集和利用有着深厚渊源,并熟练地应用于历史研究中。受西方史学影响,中国图像史......
-
〓 特别关注:中国历史上的“霾”及其发生规律
●中国古代自殷商后期开始就出现过“霾”的现象,并且此后逐步频发。不过,与今天常常提到的“雾霾”不同,古代历史上的“霾”多是降尘。●中国古代“霾”现象的逐步高发与历史人口的规模及分布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社会人口的增多,必然要求更多的土地来生产生活。而为了有效获取土地和资源,不仅使得原来一些可耕可牧的土地或者林地变成了耕地,......
-
〓 唐朝名画录
序古今画品,论之者多矣。隋梁以前,不可得而言。自国朝以来,惟李嗣真《画品录》空录人名而不论其善恶,无品格高下,俾后之观者,何所考焉?景玄窃好斯艺,寻其踪迹,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推之至心,不愧拙目。以张怀瓘《画品》断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又分为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夫画者以人物居先,禽......
-
〓 刘志琴:士大夫的生活风貌与文化担当
士大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现代知识分子的前身,它从先秦至清末延续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这一阶层已不复存在,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风貌仍然为现代人所向往,人们常用“最后的士大夫”来标榜某个现代学者,可见士大夫的魅力至今不衰。 然而“士大夫”已是远去的历史,尤其经过极左思潮的扫荡,认为士大......
-
〓 王安石何以被推崇,何以被否定
在士大夫打造君臣可以共同接受的祖宗之法的过程中,新的政治共识逐渐形成了。一是对私人性君主权力的限制,一是对政权与治权边界的划分。北宋的政治文化生态因而表现出与其他时代迥异的面貌,尽管因为武人受抑制带来对外开拓的某种不足,但却出现了中国文化的又一次高峰。“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这是东晋谢安(字安石)东山高卧时被时人推......
-
〓 学习历史,走进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国先民创造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留下了丰富厚重的历史遗产。学习历史,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和精神成果,提高全民族的历史素质和精神修养,增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软实力,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方面。 历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整个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在这里,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滋......
-
〓 中国古代哲学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从周代到鸦片战争以前约二千六百年间的哲学,相对于近代而言,都可以称为古代哲学。所谓古代,当然可以说包括上古、中古、近古。中国古代哲学在基本方向上是与世界别的国家的哲学一致的,都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交互斗争交互影响为主要内容。然而,在具体表现上,却不能不有其特殊的形式。中国古代哲学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范畴、自己的一套......
-
〓 秦人追梦900年
从被周武王流放到秦帝国成立,秦人经历了长达900年的追求强国梦的历史。秦人的强国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烈、最成功的强国梦,对当今我们奋发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强国梦的征程,最具深省和现实的启迪。“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秦史是一部最佳教材。撰写好、讲析好这部追梦史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科学界的重大任务。一当代考古的大量新......
-
〓 儒学“六艺”的育人旨归
儒学作为中国人自有的文化体系和精神世界,是以儒家文化成人或德性人格塑造思想为主脉之一,在儒释道三教争鸣融合的基础上结晶而成的中国传统人生智慧。千百年来,儒学始终坚持以人文教化和培育新人为己任,它深信人性具备教化的一切要素和可能,因而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儒者以“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
-
〓 孔孟之别
孟子不像孔子的弟子那样是孔子的“具体而微”,像大江的一条分流;孟子“未得为孔子徒”,仅仅“私淑”孔子,他也许没有孔子那么汪洋恣肆,却真正继承了孔子的精髓——社会责任感。 “孔孟之道”,人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称呼,将孟子和孔子并为一谈。总体上,这是不错的。孟子的思想体系中,很多东西来源于孔子并有所发展提高。但如......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十七)
2016·2——2016·1、中国近代の秘密宗教时间:2016年3月作者:李世瑜 着,竹内房司 监译出版单位:东京:研文出版内容简介:绪论第1章黄天道第1节万全県における黄天道の発见第2节万全県における黄天道の流伝范囲第3节普明仏の伝说第4节黄天道経典研究第5节教义と仪礼第6节明代の黄天道第2章一贯道第1节一贯道源流考......
-
〓 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的“多面性”解析
曹操高陵出土石牌等 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发掘以来,社会各界对此一直众说纷纭,时至今日关注此事的学人仍有一些不解之惑,并主要集中于2号墓表现出的“多面性”或者说是“两面(重)性”的问题,如墓葬规模是帝陵或是王陵?埋葬礼俗是厚葬或是薄葬?墓葬特征体现出的是汉家礼俗或是魏晋文化?本文围绕这些问题略作解析。 安阳西高穴发现......
-
〓 国学漫谈:章太炎论爱国
价值观是无形的,要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并不容易,心虽向往之,却往往不得其径。造成这样的窘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缺失与花果飘零,致使价值观失去了它的源头活水与厚实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多次强调,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点出了问题,而且也指出......
-
〓 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在《学人》第13期(1998年3月出版)刊登了我的一篇短文《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后,有两种很不相同的反映。有些学者认为,已经有了西方的解释学,没有必要创建中国的解释学,我们不必跟着西方的学术路子走。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创建中国解释学”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并建议组织一次有关此问题的讨论会,共同讨论一下是否有可能......
-
〓 荆培运:典史寻幽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为政》因循渐进、只有量变没有质变,这种史观当然不对;同时也应该纠正这样一种观点:它以为人类历史进程是可以截然分开的,例如奴隶社会和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和它的前两种形态。这种划线法当然很省事,但至少不符合资本......
-
〓 《史记》的出版与传播
司马迁的《史记》草创定稿后即誊写清抄出两部,一部上献朝廷,一部存放家中。《汉书·司马迁传》说:“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不过,流传的范围并不广泛,东汉初年,已有散佚残缺现象。班固《汉书·艺文志》:“《太史公》百三十篇。十篇有录无书。”为什么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有如此严重的残缺?......
-
〓 时空视野下的秦汉文学研究——《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出版感言
《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是2005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2010年以优秀等级结项。而后又承蒙各位评审专家的垂青,荣列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评审意见从三个方面肯定了拙作的学术价值: 其一,运用自然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研究文学,拓宽了秦汉文学研究领域,并借助文化区域的划分,使......
-
〓 从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看平衡论的意义
很高兴来参加李继兴同志主持的“平衡论”问题的讨论。关于“平衡论”,我认为,不是讲的静态中的“平衡”,而是讲的动态的中“平衡”;不是讲的绝对意义的“平衡”,而讲的相对意义上的“平衡”;不是讲的确定性的“平衡”,而是讲的不确定性的“平衡”。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想,如果“平衡”处于静态中,事物就没有发展;只有在动态中,事物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