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雨:“同治中兴”与经学学术
同治帝在位期间,晚清中国在长久积弱之后出现了一段短暂的复振,史称“同治中兴”。这段时间政治相对安定,经济有所恢复,外交获得喘息之机,新兴的军事工业开始建设发展,文化教育也体现出相当的活力。地方督抚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首,中央政府以恭亲王、文祥等为主,“中兴名臣”上下努力,使得古老文明于衰败至极的地步得以恢......
-
〓 晦涩语句中的科学观——关于《老子》的“道”的对话
老子是公认的大适智者,他的的著作被称之为《道德经》,一般称呼为《老子》。该书寥寥五千言,却包含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从开天辟地到穿衣吃饭等,无所不及的诸多内容。但是此书文字简练,语句晦涩,十分难解,往往读了之后,茫然不知所云。因此从古至今为之注释解说的著作层出不穷,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不少文人名家纷纷执笔各......
-
〓 陈寅恪赠汤用彤文题记
笔者整理汤用彤先生留下的藏书时,发现上面常写满了他和师友们的亲笔批注和题记。虽不比长篇宏论,然吉光片羽,随笔而就,适可凝结先贤思想之精微韫晦。今略捡一则,以见一斑。陈寅恪赠汤用彤文题识——大师的爱国情怀 陈寅恪先生1935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本发表《武曌与佛教》一文,探讨了佛教对武则天......
-
〓 鸡文化与田园诗歌
鸡和鸡鸣,是中国农耕时代田园生活的典型写照。它既是宇宙与大自然的一种生气、灵气,又是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一种象征。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老子,最向往的理想社会就是:“民各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追求的理想社会,就是人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无欲无争,只听见鸡啼狗叫,没有战争......
-
〓 史林镜鉴:近代上海律师公会的治理经验与启示
近代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巨变”,传统以儒家伦理和宗族观念为导向的社会结构逐渐解体。面对日渐松散、开放、流动的社会,如何改变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建构起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商会、同业公会、律师公会等近代社会组织也随之应运而生。这些社会组织在近代社会治安、社会救济、社会动员以及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弥补国家......
-
〓 先秦两汉哲学世界观与认识论、方法论的表现
《周易》是殷周春秋时代的哲学经典,它的世界观是奴隶制巫术礼教“以德配天”的天命观,它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阴阳八卦图式。“六十四”卦即是“究天人之际”的六十四类天人之道变化的一般规律,借所反映的事物本质与现象,以作为探究天人之际的吉凶祸福、帮助人们把握天道与人道的变化规律,赖以巩固与加强奴隶制“礼治”的统治。所以《周易》的......
-
〓 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政治与学术
文化自信问题,是一个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学术性的问题。不理解它的政治性,就不懂它在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意义;不能从学理上阐明这个问题,就不懂它何以在当代中国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文化自信中的政治性与学术性不能分割。1、文化自信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学术性从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在相关性来说,它是当代中国现实中......
-
〓 古籍毁损淆乱原因浅析
内容提要: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存在着严重的毁损、淆乱现象。使得许多古籍失去了原来的“模样”,给我们从事古籍阅读和整理造成了困难。考察造成古籍毁损、淆乱的原因,大致有天灾兵燹、政治干预、避讳、作伪、刻印、校注等方面。通过分析这些原因,以期有助于广大古籍阅读、整理者。关键词:古籍;淆乱;避讳;作伪;勘正作者简介:赵有福,......
-
〓 朱熹之《中庸》学
【内容摘要】朱熹《中庸》学不仅深入阐述天道、人道,探讨心性、修养,而且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新思想,是中国古代《中庸》学的新发展。尤其是,朱熹《中庸》学从人与自然统一的视野强调人与物的共同性,从天道与人道统一的层面强调真诚、真实。朱熹自十五六岁时开始读《中庸》,三十岁左右而有《中庸集说》。三十五岁前后,朱熹对杨时门人张九成......
-
〓 读史札记:越王勾践的负面示范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唐代李白《越中览古》) 身为绍兴人,本应该对本乡的前贤多怀尊敬乃至崇拜的感情。然而,对于绍兴历史上的第一号名人——越王勾践,我却怎么也难以萌生敬重仰慕的情愫。的确,他是一位英雄,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在吴越两国的生死较量中笑......
-
〓 宋人绝句鉴赏之十四
临平道中道潜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蜒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江南的风物之美,不但令人向往,也是中国人的骄傲。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于用“江南”作参照物,来衡量人对大自然的变革的力量和成效,所以“北国江南”、“塞上江南”等名称,也就应运而生。然而,江南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或者说,江南之所以为江南,其景物特征到......
-
〓 守望家园·光明吉祥之禽:鸡年话鸡
《雄鸡一唱天下白》(剪纸)郭俊锋摄/光明图片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鸡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供图牙质脱壳雏鸡(清)粉彩花卉斗鸡纹盘(清)抱着金鸡的瓷娃娃 贾树/藏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峨冠装瑞璧,利爪削黄金。徒有稻粱感,何由报德音。”唐朝人徐寅的这首诗精当地描述了鸡的形象、特点和价值,表达了诗人对......
-
〓 古文点校著作权问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涉及“古文点校”的著作权纠纷。所谓“古文点校”,是对古文进行断句、加注标点、划分段落和改正错字等工作。[1]当“古文点校”的成果被他人未经许可使用时,就产生了该成果是否能作为“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问题。对此,不同法院的观点完全不同。如审理“郑福臣诉大众文艺出版社等案”的法院和审理“中华书局有限公......
-
〓 时空视野下的秦汉文学研究——《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出版感言
《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是2005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2010年以优秀等级结项。而后又承蒙各位评审专家的垂青,荣列201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评审意见从三个方面肯定了拙作的学术价值: 其一,运用自然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研究文学,拓宽了秦汉文学研究领域,并借助文化区域的划分,使......
-
〓 “后形而上学时代”与儒学形上学笔谈
主持人(程志华)按: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儒学形上学的走向成为一个“尴尬”的问题:儒学形上学源于对佛教尤其是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回应而建构,而西方哲学本体论在20世纪似乎已走入了穷途末路而“终结”。面对这种“尴尬”局面,儒学形上学到底应该如何取舍?是继续前行,拟或回归原始儒学,还是另择新路?这样一些问题成为儒学之未来发展所......
-
〓 成果选登:心性论与先秦儒道美学研究的深化
孔子庄子 心性论哲学关注的是知情意统一、天人合一文化观念下人的存在和价值问题。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粹理论,心性之学一直以来被学人当作进入中国文化殿堂的敲门砖。而中国心性论发端的先秦哲学,更是以丰富的心性思想对后世文化起到了奠基和塑型作用。 先秦儒道思想在关于人的存在和价值的思考中,往往采用从天到人和从人到天......
-
〓 贵生意识与平安智慧
平安和顺地度过一生,这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与愿望。生活中艰难险阻不可避免,在遇到险境时如何自处,进而自救?在风平浪静时如何预备,防患未然?中国古人在与各种灾祸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智慧。回顾这些体悟与教诲,对于我们每个人大有裨益。“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的生命价值几何?人又该如何对待自己......
-
〓 宋人绝句鉴赏之十三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出生于世家,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尚书户部郎中曾致尧之孙,太常博士曾易占之子。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
-
〓 “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辨
《周易本义》卷首列九图,其中冠以“伏羲”之名者有四图:《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并云:“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言“其说皆出邵氏”,并不等于说“伏羲四图”皆传自邵雍。邵伯温言其父学曰:“止有一图,以寓其卦之生变与阴阳消长之数。”[1]据朱震《汉上易传卦图》所列,此......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二十四
北朝乐府·梁鼓角横吹曲紫骝马歌烧火烧野田,野鸭飞上天。童男娶寡妇,壮女笑杀人。南朝陈代的释智匠《古今乐录》收录《紫骝马歌》六首,皆属于梁鼓角横吹曲。其实,六首中的后四首是将《古诗十九首》中的《十五从军征》十六句分作四章。只有这首和另一首“高高山头树”是真正的北朝民歌。“高高山头树”是反映当时频繁的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