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禅悟的认识论意义
佛教以悟为修行的根本目的,所谓“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坛经》)[1],充分道出了悟的重要性。悟,指生起真智,扫却迷妄,断除烦恼,证得佛法的真理。其中,包含了两方面的意义,从开悟方面讲,是指能证的智慧,如菩提(bodhi)等;而从证悟方面讲,是指所证的真理,如涅槃(nirvāna)等。通常则是合两者......
-
〓 试论《舟过安仁》地点不在湖南
作者简介:焦培民,男,1969年生,河南沈丘人,历史学博士,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有一篇小学课文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教材对“安仁”注释为:“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1]我们发现这条注释可能有误......
-
〓 杜诗“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字新释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天,杜甫滞留于夔州(今重庆奉节),睹夔地江山风物,追思千古流传的历史人物,写下了五首联章体七律组诗《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吟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其中第三首咏王昭君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
-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是五千年华夏文明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按照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及其有关的物品和劳动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在与大自然......
-
〓 中国顶尖大学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平衡
CFP 对效率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不平等,平等与效率的矛盾和冲突自然地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承担了两个重要的使命和功能:从微观上说,教育在代际转换过程中促进了社会平等。也就是说,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无论此一代人处于何种经济和社会地位,......
-
〓 《孝经》:承接伟大的文化传统
1 词语仍然沿用,诠释却不相同。同样的汉字,古今观念理解差异之大,问题之普遍,称之为文化代沟、文化断崖,毫不为过。曾见学者引用“刷刷筷子洗洗碗”歌词作为劝孝的范例,细思之,子女“回家看看”,吃父母一顿饭,父母似餐厅老板兼大厨,子女只是白食客兼服务员而已。孔子因为“犬马能养”而否定单纯的“能养”为尽孝,而现......
-
〓 春秋政治精英的人文建树
春秋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杰出政治精英,这些“在位君子”们立德、立言、立功,创造了一个思想活跃,意气风发,新论纷呈的“轴心时代”,留下了丰富而又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遗产。本文这里将专门谈谈其间富有启蒙和突破性意义的哲思,以纪念和致敬于春秋的智者们。吉凶由人 迷信天命鬼神,是三代以来流行的文化传统,以为天地间有个至上......
-
〓 羊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诠释
作者简介:王保国,河南省邓州市人,史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先秦文献、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借鉴新的文化类分方法,我们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羊”文化。其羊文化特征不仅能从文化的最基本表达系统——文字的字源学意义上找到证据,也能从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以及这种生产方式对文化的影响中找到答案。延边大学的......
-
〓 儒学是君子之学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开创了以文化教养引领社会风尚的文明之路。这种文明之路的内核是以仁爱为基础的和平之路。孔子认为,社会秩序的好坏取决于人们的文化教养程度。文化教养的表现就是内心之德与外在之行的统一,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从这个意义来说,儒学是君子之学。儒学的社会价值就是先培育尽可能多的君......
-
〓 粉壁为空天——李白诗与敦煌壁画对水墨之变的反映
图①为敦煌莫高窟第320窟《飞天》壁画图②为第217窟《青绿山水图》壁画。均由敦煌研究院供图唐代之前绘画作品多施染色彩,唐代水墨绘画渐渐盛行并且在唐末宋元发展壮大,逐渐取代色彩绘画的主流地位。五代画论家荆浩《笔法记》云:“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我唐代。”唐代有大量色彩丰富、鲜艳明润的绘画作品,在颜料的使用......
-
〓 气:中国书法的生命
在中国气论哲学看来,气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源。人因得天地之气而生,这种生命之气就必然要表现到艺术作品之中去,成为艺术作品的生命。美与艺术的形式,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命的合乎规律的、同时又是自由自在的运动形式,而这种运动用“气”来描述,最令中国人心惬。 气的思想对书法观念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我理解,它集中表现在......
-
〓 戏曲原型及其双重品性
内容提要:初始形态的戏曲艺术具有“娱人”和“娱神”的双重功能,这一双重功能取决于形成戏曲的“成人游戏”和“宗教仪礼”两个基本原型。戏曲初始形态“娱神”和“娱人”两条功能线索的发展并非是平行的,而是在发展、演变中不断地交融、会合,共同促进了戏曲的成熟并融进了戏曲的成熟形态,形成了戏曲作为“宗教仪礼”和“成人游戏”的双重品......
-
〓 解道——两千年前的科学观
在对“老子”的注释方面,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一是唯物的认识;一是唯心的认识”。持唯物认识的,认为“道”是一种物质,它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持唯心认识的,认为“道”是精神,这种虚寂的东西,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认为老子的“道”有二重性,在多数情况下指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某些情况下指精神实体......
-
〓 末田地与付法传承
末田地,又作摩田提,为梵文Madhyantika的音译,他是罽宾佛教的开创者,也是北印度佛教和有部的早期大师,因此在印度佛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许多史料中,他被列为持法者之一,在阿难之后,商那和修之前,但也有些史传把他列为旁传,未计入付法传承之中,然对他的地位和贡献并无异议。在绝大多数史传中,末田地被视为阿难的弟子,......
-
〓 知识与文化的分离与融通
“文化知识”是人们非常熟悉也惯于连用的一个词。长期以来,人们经常互用“文化”和“知识”的概念甚至将其作为一个概念,只不过偶有侧重而已。但细究起来,“文化”和“知识”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近现代以来,随着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知识事实上正以它鲜明的特质从文化的羽翼下脱颖而出,并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和速度冲击乃至......
-
〓 请尊重曹雪芹
北京地铁磁器口站内《红楼梦》壁画 近日网上流传,《红楼梦》的作者是江苏如皋的冒辟疆,此人是明末清初之人,除此之外还有与其同时代的吴梅村,也传说是《红楼梦》的作者。这些其实都不是新闻,而是早已有之的旧闻,不过是沉渣再次泛起了吧。 我们不妨从语言学、叙事学方面对《红楼梦》的作者进行简略的辨析与考订。语言学方面 ......
-
〓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美学思想之比较
摘要: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虽然都以自然山水和风景为题材,但属于两种不同的绘画体裁,在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山水画家在自然中虚静养气、畅神达意,体现的是一种林泉高志,这正是山水画之东方精神;而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风景画是科学地再现客观世界的形式,追求形式的数学逻辑与和谐完美,表现逼真的自然空......
-
〓 儒学与科学关系的相斥与相容之争
当前,无论是弘扬优秀儒学文化,还是营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优越文化环境,都亟待正确认识儒学与科学的关系。然而,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在儒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上,片面夸大二者的相斥性,否认二者的相容性,进而认为儒学与现代化不相容、提倡儒学的复兴是复古守旧和历史的倒退。因此,如果把“儒学从根本上排斥科学”的观点称之为“......
-
〓 前沿综述·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启示
九曲黄河 资料图片 中华学术发展历来有批判继承、“以复古为创新”的独特方式与路径。尽管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否定与排斥,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破坏,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遗产并没有被完全遗忘。一批中国现代学者依然坚守在中国优秀学术传统的阵地上,并努力将中国固有的学术研究体系与现代西方优秀学术成果相互参照,奋发努......
-
〓 从虚拟物象看《庄子》的美学境界
内容提要:本文先批判了以往的庄子美学思想研究的一般立足点,指出从庄子相对主义哲学理论出发进行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从感性层面上观照庄子美学的这一新视角,通过分析《庄子》一书中的虚拟物象,探究了庄子的美学意蕴和审美气质,自我超越的全过程,得出了庄子美学的内在超越性呈螺旋式回归的结论。关键词:物象;道;逍遥游;大美;内在超越......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