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蜀道难》中的音乐美与绘画美
《蜀道难》为李白成名作。晚唐孟棨《本事诗》云:“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蜀道难》同题七首:梁简文帝二首均为五言古绝;梁刘孝威二首,一为五言......
-
〓 国学争鸣:中国文学主流不是纯文学
编者按 上一期,本刊就“中国文学史的编写到底是否应该坚守中国文化本位”的问题,刊发了方铭教授与王锺陵教授的对话,引起了热烈反响。本期就此问题再编发四篇文章,将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刘毓庆教授认为:近百年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主宰了世界,人们将知识系统的开掘认作治学的第一要义,而忽略了精神本质的探讨,......
-
〓 丝绸之路: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足迹
描绘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贸易场景的敦煌壁画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的中国瓷器克孜尔石窟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今年6月22日批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空间跨度约5000公里,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344......
-
〓 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回顾
宗教社会学是一门在西方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其历史至今只有一百年。宗教社会学的鼻祖当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与法国社会学家艾米尔·杜尔凯姆,然而就该学科的思想渊源而言,远则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留下的关于社会、国家等论域的思想遗产,近可联系到社会学创始人孔德的动力与静力社会学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等思想的影响。一百年来......
-
〓 乔永:《辞源》版本考略
以1949年为界,社会上一般把解放前的《辞源》初版、续编和《辞源》正续编合订本等称为老《辞源》,而称1979年至1983年出齐的四卷本《辞源》修订本为新《辞源》。1979年版称之为《辞源》修订本,是以之区别于1964年曾出版过一册的《辞源》修订稿本。 我们如果把辞书修订幅度超过25%作为一个修订版次的标准......
-
〓 宋志明:墨学中的经营之道
许多学者从哲学、军事学、社会学、政治学、逻辑学乃至自然科学等多角度解读《墨子》,读出了新意。笔者觉得还可以从经营学的角度来解读,或许从中能够悟出经营之道。 一、从墨家的兼爱诉求中悟出协作精神。我理解的“协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团体内部的协作。在团体内部,各个成员、各个部门之间,必须倡导协作精神,倡导“兼......
-
〓 论国学的学格
国学的学格 每一种学术都有自己的学格。国学作为一门学问,自然拥有相对独立的学格,否则很难称之为“学”。所谓学格,是某一种学问或学科的基本特质,关乎该学术的本体论问题。但迄今为止,“国学是什么”一直未有一致的回答,国学学格也就难以确定。那么国学究竟有什么特质,国学的学格是什么,换言之,它之为学的理由何在? 首......
-
〓 学科走向·孙钦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发展古文献学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个丰富的文化遗产宝库中,作为古代文化特别是思想文化载体的文献典籍占据着重要位置,其数量之多、流传之久世所罕见。我国不仅有丰富的古代文献典籍,还有整理、研究、利用这些文献典籍的悠久历史,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总结出有益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古文献学......
-
〓 心从“正见”始——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佛教界首次倡议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是中国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中国佛教为社会成员提供生活价值取向和规范社会行为的“文化崛起”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表明佛教思想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久弥新的品格,表明其符合工业化、后工业化、信息时代的世界需要;我们的“论坛”的成功举办,可能预示着佛教......
-
〓 世外仙姝寂寞林——试论林黛玉的诗情人生
一《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超越了以往所有的女性形象,赢取了我们内心深处那最深挚与持久的怜惜,她长驻在我们的心中令我们无法忘怀。她是那么的楚楚动人,她是那么的富有诗意,她的一颦一笑似乎都能触动我们心底的声音和渴望。她象是一个生命的精灵,打开了我们幽密的心思和生命的惆怅。她是女性柔美的极致,她的柔美走向了娇弱的病态,她的柔美中......
-
〓 读史札记:越王勾践的负面示范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唐代李白《越中览古》) 身为绍兴人,本应该对本乡的前贤多怀尊敬乃至崇拜的感情。然而,对于绍兴历史上的第一号名人——越王勾践,我却怎么也难以萌生敬重仰慕的情愫。的确,他是一位英雄,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在吴越两国的生死较量中笑......
-
〓 中国饮食美学史
中国饮食美学史历史悠久。仿佛江河由亘古的高原直泻而下,奔腾呼啸,泥沙混杂,渐渐澄净,向悠远、无限的远方延伸。它呈象淳厚,延揽古今,储藏在历史人文的深厚积淀中。 中国饮食美学史的存在意义,既在科学和文化研究的范围内,有其不可替代的角色和意义,也在科学和文化研究的范围外,有其自身的特殊价值。从前一方面说,科学......
-
〓 《明夷待访录》的民主思想
内容摘要:黄宗羲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民主思想启蒙的重要人物,他的启蒙思想主要体现在《明夷待访录》中,这部书的后世影响非常巨大。黄宗羲在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剖析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著名思想和“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口号,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黄宗羲还大胆设想了民主政治的蓝图:用“天下之法”......
-
〓 汉赋功能的多样化
汉赋作为两汉最具代表性的文体,承担的功能极为多样,大体上可分为政治、祭祀、娱乐、抒怀和人际交流等方面。汉赋的政治功能内涵非常丰富,包含宣化、讽谏、颂美、招贤等。汉代是一个经学兴盛的时代,人们多从经学的角度来认识汉赋,认为《诗经》是汉赋的源头,汉赋是诗的流变。在汉代人看来,《诗经》主要在于歌颂帝王的功德,进行政治的讽刺,......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十六)
2015·10——2016·21、台湾原住民研究第19号时间:2015年11月出版单位:东京:风响社内容简介:【论文】台湾原住民の鸟占の多様性をめぐって(蛸岛直)命名·分类、社会环境、民族意识:サアロアとカナカナブの正名にみる相互作用(宫冈真央子)戦前のメディアに使用された森丑之助の台湾原住民「屈尺蕃」写真:博覧会、新......
-
〓 汉学与阐释学——汉学研究及汉学家对自身的研究
有关“理解”,狄尔泰曾有句名言:“理解就是在你中重新发现我。”因此,理解是在他者之中重新发现自我的过程。伽达默尔也将对文本的理解看作是与研究主体对自身存在、自我理解的认识相结合的活动,那么汉学研究的目的也可以看作是研究者对自身的理解。汉学文本尽管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人类与世界的思考结果,但我们必须承认,它们是由人......
-
〓 《光明日报》推出“回眸特刊”:2012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编者按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密切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提出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客观、准确地对该年度的学术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和智力支持,无疑具有重大意义。2012年度中国十......
-
〓 笔髓论
原古文字经艺之本,王政之始也。仓颉象山川江海之状,虫蛇鸟兽之迹,而立六书。战国政异俗殊,书文各别,秦患多门,约为八体。后复讹谬,凡五易焉。然并不述用笔之妙,及乎蔡邕张索之辈,钟繇王卫之流,皆造意精微,自悟其旨也。辨应心为君,妙用无穷,故为君也。手为辅,承命竭股肱之用,故为臣也。力为任使,纤毫不挠,尺丈有馀故也。管为将帅......
-
〓 “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由古罗马政治之转型说到孔融的故事
在一个古代文明面临严重社会危机的时候,更新和坚守是两条可以选择的出路,孰优孰劣是需要由复杂多样的历史因素来决定的,其中之一就是一个社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查尔斯·科克伦在《基督教与古典文化》这部已成经典的著作里,对罗马帝国的崩溃有其独特的解释,侧重于从文化衰败和更新的思路来叙述由古典晚期到中世纪......
-
〓 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
从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区域、出土数量及保存质量来看,甘肃当属文物大省之一。最新的资料显示,甘肃全省有文物遗存137万余处,其中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7854处,馆藏一级文物达1750多件。按照保护级别统计,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6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居全国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