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劳七伤论
○五劳五劳、谓:筋劳、骨劳、皮劳、气劳、血劳也。筋劳者,困久步得之,其状,终日驱驰,放而不辗者是也,其为病,则发蹄痛,凌气之病也,发病,谓毒气散于蹄间。其痛多气也。骨劳者,因久立得之。其状,虽展而不时起者是也。其为病,则发痈肿。皮劳者,因久汗不干得之。其状,虽辗,起而不振毛者是也。其为病,挟脊磨热是也。气劳者,因汗未......
-
〓 治大国如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后世对此多有解释:《诗经·桧·匪风》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宋徽宗注说:“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溃,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惑。”此中智慧,千古流传,值得借鉴。 郭德福 作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管理向......
-
〓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儒家思想
“琴者,禁也”,是传统古琴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题。古琴言禁始自汉《新论·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后被《白虎通》加以发展,一直影响了其后近两千年中国的古琴美学发展史。“琴者,禁也”突出代表了儒家音乐思想,因为儒家在中国古琴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古琴美学的主流思想。儒家提倡古琴的“禁”,主要基于它对音......
-
〓 大家手笔: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
五千年连绵发展,是中华文明独有的优长与特色。无论民族范畴的中华民族,还是作为文化综合体的中华文明,都呈现“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是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成长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在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中叶到近代四大发展时期,呈现四次民族大融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大一统的进程。夏商......
-
〓 戴叔伦若干诗作辨伪补正
内容提要:戴叔伦是中唐著名诗人,现存诗集系明人编订,窜伪者甚多。今人岑钟勉、傅璇琮、富寿荪、蒋寅等学者先后对此作了专门考订,共考证出戴集中非戴所作及与他人重出的诗作近百首。本文在前人考订的基础上,对前人未发现的戴叔伦集中的伪作及重出作品或已发现非戴所作但未考明出处的若干诗作进行了考订辨正。关键词:戴叔伦;诗歌;辨伪作者......
-
〓 争鸣与商榷:中国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吗?
编者按 “中国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是史学领域乃至社会各界广泛流传的一种观点,本刊今天刊发一篇提出不同见解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并欢迎就此问题及相关话题发表高见。 “众口铄金”“积非成是”是中国古谚,意思是说,一种观念或见解一旦众口相传,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强大力量,即使是明显的谬见,也会迫使......
-
〓 古代家训与中国人品格之养成
福州市琅岐实验小学,同学们在展示自己书写的名人家风家训。新华社发【传家训 立家规 扬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质,通常由家族中学养和威信较高者总结祖上成功经验和教训,汲取主流价值观念,为子弟制定生活起居、为人处世、入仕为官等行为准则、经验教训,以训诫子弟。优秀的家训对一个家庭、家族,乃至社会都有很好的教化作用,......
-
〓 世纪课题: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然而,一些重要而又是基本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问题,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纪课题”。一明清两代,尽管《三国演义》流传甚广,影响极大,但人们对它的成书年代并未作过认真的研究。一些学者在他们的笔记杂著中提到......
-
〓 浅议古籍数字化建设中的学科分类与古籍专题库建设
【内容摘要】本文梳理、分析了中国古籍数字化研究中涉及到的分类概念,区别了古籍文献分类与数字化过程中学科分类的概念,阐述了二者各自的内涵和意义,从理论探索和实践需求的角度,提出了古籍专题库建设的原则和要求。【关 键 词】古籍数字化;分类;专题库建设【作者简介】李桂荣,女,1966年生,青海省委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一、......
-
〓 晚清三大军政集团的“环链关系”说略
所谓“晚清三大军政集团”,是指由曾国藩开创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袁世凯北洋集团(以下以“湘”“淮”“袁”简称之)。三者是对当时朝政、社会乃至历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群体势力,其间交错勾连,发展嬗变,承续更替,可以“三环链”喻指。本文就其“环链关系”略呈浅见。 就三者的形成而言,“湘”“......
-
〓 读史札记:清代科举考试中的“发领落卷”
清代的科场条例中有一项特殊的规定,称为“发领落卷”。“落卷”指各级考试未被录取士子(即落第者)之试卷;“发领落卷”即指乡会试发榜后,十日之内,允许落第士子领回自己的试卷阅看,以示公正。在古代,几乎历朝历代都会面对取士不公的指责。开科取士,总是考中者少,落第者多。每逢考毕,向隅而泣者众矣。“且孤寒下第,盘费几尽,欲归无路......
-
〓 自缢:曹雪芹预设的黛玉之死
《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书影 资料图片《金陵十二钗造像·林黛玉》 资料图片在一百二十回流行本《红楼梦》中,林黛玉吐血死于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庆的音乐声中。但这一场景并不符合曹雪芹的人物预设。根据曹雪芹在第五回的绘画象征与诗歌暗示,我的看法是,黛玉既非死于二“宝”的婚礼之时,亦非投河而逝,而是自缢身亡,时间在初夏的月明之......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2012年12月——2013年5月)
1、傳教士筆下的大陸與臺灣國際學術研討會时间:2012年12月1至2日(週六至週日)地點:中央大學文一館3樓國際會議廳(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主辦單位: 中央大學歷史所、中原大學通識中心、臺灣基督教史學會議程:12月1日9:15-10:30【主題演講】主持與回應:王成勉(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主講人:......
-
〓 鸡文化与田园诗歌
鸡和鸡鸣,是中国农耕时代田园生活的典型写照。它既是宇宙与大自然的一种生气、灵气,又是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一种象征。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老子,最向往的理想社会就是:“民各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追求的理想社会,就是人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无欲无争,只听见鸡啼狗叫,没有战争......
-
〓 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是由许多的民族(或称为种族)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为丰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从历史来看,不能不承认,汉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的地位。汉族文化曾经对各兄弟民族的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也汲取过各兄弟民族的文化成就。汉族和......
-
〓 六艺之为道一心之为德——马一浮学术思想片论
二十世纪上半叶,正值战乱频仍,国是蹇难,而致力于“本国学术之独立”的一代中国学人却创造了现代学术思想史上的辉煌实绩。国学大师们留下的著作,其恢弘的精神气象和博大精深的学术建构,堪为后学楷模。马一浮(1883—1967)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以张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治学宗旨......
-
〓 《离骚》写作年代新探
明代陈洪绶《屈子行吟图》(局部) 资料图片关于《离骚》写作年代问题,宋代以前基本是清楚的。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少卿书》均明确记载:屈原放逐,著(乃赋)《离骚》。刘向《新序》更是明确指出:“秦欲吞灭诸侯,并兼天下。屈原为楚东使于齐,以结强党。秦国患之,使张仪之楚,货楚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上及令子兰、司马......
-
〓 《弟子规》,宝典还是雾霾?
随着民间学习《弟子规》热情的不断高涨,网上有关《弟子规》的争论风波再起。舆论对于这本传统蒙学教材的看法,显现出冰火两重天的两极景观:有人视之为万能宝典,有人则把它比喻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雾霾。这样尖锐的观点对立,好像再一次表明国人已经患上了严重的价值观分裂症,甚至在教导小孩子方面都是如此,以至于某些人士痛心疾首,......
-
〓 “魔镜”的幻像:一个晚清故事的知识考古
公使团在进京路上丁韪良像马戛尔尼使团觐见乾隆 在中国工作、生活将近60年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花甲忆记:一位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中讲了一个离奇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1816年,英国使团来华,英王送给嘉庆皇帝的礼品中有一只威力巨大的凸透镜。使团甫离京师,清廷即急召朝臣会商对......
-
〓 日韩近期汉学杂志、论著(2011年11月)
1、唐物と東アジア:舶載品をめぐる文化交流史出版日期:2011年11月作者:河添房江、皆川雅樹 編著出版单位:東京:勉誠出版内容简介:「唐物」研究と「東アジア」的視点——日本古代·中世史研究を中心として(皆川雅樹)日本美術としての「唐物」(島尾新)【コラム】唐物と日本の古代中世(五味文彦)奈良時代と「唐物」(森公章)上......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