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志摩诗译清照词
徐志摩手迹刚才向花担买得一枝春花,新鲜得很。泪珠般的朝露,还未干呢!恐怕那个人会笑我“没有春花长得好看”。我要戴起来,定要他说出我好看还是花好看。这位女子的心情,真个世代都会有,长久不会变的。真是一首单纯有趣的诗。可我要说,这是一首翻译诗,你一定会觉着翻译得浑成;假若说,原作是一首古代的词作,你或许会感到惊奇。初读到这......
-
〓 “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关于古代政治文化研究的一份简短书目
和做中国史研究的朋友谈到英国学者米勒的《罗马世界的皇帝》(FergusMillar,1977),大家觉得很多涉及古代帝国和君主制度的问题,由细节上考察起来,给人的印象与教科书笼统的描写很不一样。米勒这部书对罗马皇帝的活动刻画精细,但是也有一些遗漏,譬如对行省贵族的情况和军队的情况谈得比较少。所以在前述书之外,这......
-
〓 区域史与地方文化:社会转型视野下的清代鄂西南土家族妇女
长期以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形成了由独特的语言、宗教、神话传说、仪式等构成的民族传统和习俗文化。清中叶前土家族地区妇女仍旧秉承“中古夷俗”,“配合自由”的观念,在文化习俗方面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少,其婚姻形式以姑舅婚、收继婚、同姓婚为主。据鹤峰知州毛俊德《文告》记载:“旧日土民妇女,以夫家贫寒,或以口角细故,背夫逃回......
-
〓 争鸣与探讨:“民国学术热”意味着什么?
浙江省杭州市,“《先生回来》致敬展”展出民国时期10位教育大家的资料。 CFP清华校园里陈寅恪撰写的王观堂(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近年来,民国学术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似有形成“民国学术热”之趋势。正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有人得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的结论,在研究民国学术中也有人得出了当今的学术不如民国的结论。......
-
〓 再论哲学之极——牟宗三论儒学之为“道德的宗教”
内容摘要:哲学应担负起“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两种使命,这两种使命为哲学之两“极”。然而,传统儒学推开了“终极关怀”这一“极”。面对西学的大规模东渐,这一问题成为现代儒学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此方面,牟宗三对“终极关怀”这一“极”进行了有益探讨:其一,无论就宗教之“理”来看,还是就宗教之责任来看,儒学就是宗教。其二,由于......
-
〓 齿岁论
夫,兽之齿者,血精为本,结秀为骨,骨精为齿。一岁至二十五岁,其齿之区臼而有其验也。经云:齿者,乃骨之精粹,如其盛者,虽上下咬平,犹有锋刃而齐者,行力依然,其寿无可考也。但骨气衰败,不三十岁,区具平而无锋刃者,虽能食,亦无其力也。是故,驽骏于此一验耳。华者,血肉为本,香实为肋,英华于角,夫角者,肋力之精粹也。初五年,成一......
-
〓 “合院”:熙熙家园,融融天地——中国古建筑智慧掠影
CFP 人生活在地球上,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在自然中生存,最直接、最普遍的反映就是人的居所。“宅”为人居之器,“居”则承生活之理。建屋造宅,安居生息,自穴巢而“室”、而“家”、而“厦”、而“宫”,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故而中国建筑呈现出独特的传统风格:合院为宅,但中置天井,上通天,下接......
-
〓 《论语》“忠”“恕”本义考
【内容提要】《论语》流传广而影响巨,但其中体现重要思想之“忠”、“恕”二字却始终未得确解,本文从文字学角度对其进行重新诠释,与历来注释不同,对《说文解字》亦提出不同看法。对于准确理解把握孔子思想以及《论语》之相关内容将有重要启发。【关键词】《论语》;忠;恕【作者简介】毕宝魁,男,1952年生,辽宁铁岭人,现为辽宁大学文......
-
〓 争鸣与商榷:中国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吗?
编者按 “中国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是史学领域乃至社会各界广泛流传的一种观点,本刊今天刊发一篇提出不同见解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并欢迎就此问题及相关话题发表高见。 “众口铄金”“积非成是”是中国古谚,意思是说,一种观念或见解一旦众口相传,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强大力量,即使是明显的谬见,也会迫使......
-
〓 浅议古籍数字化建设中的学科分类与古籍专题库建设
【内容摘要】本文梳理、分析了中国古籍数字化研究中涉及到的分类概念,区别了古籍文献分类与数字化过程中学科分类的概念,阐述了二者各自的内涵和意义,从理论探索和实践需求的角度,提出了古籍专题库建设的原则和要求。【关 键 词】古籍数字化;分类;专题库建设【作者简介】李桂荣,女,1966年生,青海省委党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一、......
-
〓 试论《蒙古—卫拉特法典》对蒙古社会的法律调控
内容提要:明末清初,蒙古社会内忧外患,为挽救民族危机,东、西蒙古各部王公台吉于1640年在准噶尔会盟,制定了一部重要的成文法——《蒙古—卫拉特法典》。本文借助法学、社会学的相关知识,从救亡图存,维护蒙古社会的独立这一视角看《法典》对蒙古社会的法律调控(主要就文本而言)。关键词:《蒙古—卫拉特法典》;蒙古社会;法律调控引......
-
〓 绘宗十二忌
一曰布置迫塞凡画山水,必先置绢素于明净之室,伺神闲意定,然后入思。小幅巨轴,随意经营。若障过数幅,壁过十丈,先以竹竿引炭煤朽布,山势高低、树木大小、楼阁人物一一位置得所,则立于数十步之外审而观之。自见其可,却将淡墨笔约具取定之式,谓之小落笔;然后肆意挥洒,无不得宜。此宋元君盘礴睥睨之法,意在笔先之谓。亦须上下空阔,四傍......
-
〓 《弟子规》,宝典还是雾霾?
随着民间学习《弟子规》热情的不断高涨,网上有关《弟子规》的争论风波再起。舆论对于这本传统蒙学教材的看法,显现出冰火两重天的两极景观:有人视之为万能宝典,有人则把它比喻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雾霾。这样尖锐的观点对立,好像再一次表明国人已经患上了严重的价值观分裂症,甚至在教导小孩子方面都是如此,以至于某些人士痛心疾首,......
-
〓 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
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历史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算起,中国社会史研究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这七十多年的社会史研究,大体可以分作三个阶段:解放前是一个阶段,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一个阶段,80年代以后是一个阶段。1926—1928年北伐战争时期,我十六七岁,已稍稍懂事。这是一次革命高潮,在革命高潮......
-
〓 中国历史发展的道路和特点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新兴社会科学传入中国后,学术思想界掀起了一次研究和争论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高潮。当时的神洲国光社出版的《读书杂志》出版发行了几期《中国社会史论战》专辑,收集刊登了这方面的文章。从此以后,中国历史发展道路之争,时高时低一直到今天仍未解决。解放前的争论,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
-
〓 张立文:关学的共同体智慧
关学与洛学同为理学的创建者、奠基者。程颢智慧创新理学的新思维、新观念、新学风、新称谓;张载则阐明理学的宗旨和方向,是指导理学为学思辨和笃行的纲领,也是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宇宙观、天下观、道德观的宣示。其《西铭》以天地为人类父母及民胞与物与的思想,以及“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的命运共同体观念,为天下确立共同体文化价值,......
-
〓 清代文武品官岁俸简表
品级文官岁俸武官岁俸一品180两从一品正俸81两,加支524两二品155两正二品67两,加支444两 从二品53两,加支324两三品130两正三品39两,加支204两四品105两正四品27两,加支114两五品80两正五品18两,加支72两六品60两正六品14两,加支35两七品45两正七品12两,加支23两八品40......
-
〓 孙中山与阳明心学
122年前,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为进中国于世界先进行列,撰写《建国方略》,勾勒含“心理建设”“实业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系统建设工程——一个宏伟的现代化建设蓝图,其中既有世界视野,又从中国国情出发,既借鉴西方经验,又蕴含着中国元素。本文仅就“心理建设”,透视它与传统心学的渊源关系,并从中得到启迪。一《心......
-
〓 读史札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从范仲淹的人生追求说起
北宋名臣范仲淹,从小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终生忧道而不忧贫。即便在当穷学生的时候,他也从未想过要为个人谋求发家致富。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了他青年时期的一桩佚事:一天,范仲淹到庙里求神问卦。他抽了一支签,祷告说:“我将来能做宰相吗?”神通过卦相表示不能。他又祷告说:“那么我能做个好的医生吗?”回答还是不能......
-
〓 哈佛藏黄册的重要价值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若干典籍因种种原因流失海外,其中不乏善本和精品之作。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即是闻名于世的收藏我国域外汉籍的重要机构。长期工作于此的学者沈津最先发现了该馆所藏的汉籍精品之一,即公文纸印本《重刊并音连声韵学集成》《直音篇》(以下简称《韵学集成》等)以及公文纸抄本《明文记类》和《观象玩占》(《书林物语》,......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