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传统道德的传承活力研究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传承活力是什么?如何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体系,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既然市场经济在中华文化环境中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一方面说明中国传统道德和市场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基因兼容性和吸纳力都十分强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二者只有在......
-
〓 三种《礼记正义》整理本平议——兼论古籍整理之规范
【内容提要】本文平议龚抗云、田博元、吕友仁三位先生分别整理出版的《礼记正义》,从凡例的制定、底本的选择、对校本的确定、标点、校勘和序跋的撰写、附录的收集等方面进行对比,认为吕友仁先生《礼记正义》是《礼记正义》的最佳整理本。古籍整理是一项严肃认真、科学规范的学术研究工作,整理者必须是行业专家,按照选择底本、确定对校本、标......
-
〓 文心神思观与神话思维的契合
【内容摘要】《文心雕龙》神思观与神话思维血脉相连,二者不仅在诉诸神秘、超越时空和心物交融方面不谋而合,而且其精神升华的前提状态更是浑然融通。反思理性主义与科学至上的纰误,回归神话及其思维,将有助于这种“神思”在21世纪文学创作中的重新崛起。【关键词】神思观;神话思维;契合;回归【作者简介】左尚鸿,1972年生,男,编辑......
-
〓 王曰美:“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
“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虽然对这段话的解释历来分歧较大,迄无定论,但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还是非常明确的,即人类应该效法天地万物,通过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和体悟发现蕴含其中的“自然”之道,并将其作为指导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 “道......
-
〓 从魏晋六朝文化背景论书法品评产生的必然
【内容提要】魏晋六朝社会的动荡、政治的松弛,导致了思想的解放和人性的自由,主体价值得到肯定。魏晋六朝“人生的主题”成为文艺的时尚,人物品藻为文艺批评提供了参照。魏晋六朝文学艺术追求“形式美”,使个性得到展示,书法品评方为可能并具有意义。魏晋六朝文艺繁荣,文艺批评也随之活跃。【关键词】六朝文化;书法批评一我们基本上可以肯......
-
〓 关于制作古籍数据库的几点想法
7月8日下午,我应邀参加了在紫玉饭店举行的“《国学备览》光盘出版发行座谈会”。座谈会由首都师范大学和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主要内容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亦即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小林先生演示《国学备览》的功能。尹小林先生的演示极为精彩,充分证明《国学备览》的制作是很成功的。因此,无论对......
-
〓 《光明日报》推出“回眸特刊”:2012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编者按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密切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提出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客观、准确地对该年度的学术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和智力支持,无疑具有重大意义。2012年度中国十......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九):沐并、陈寔、司马徽、曹丕
诫子俭葬书(1)沐并告云、仪等(2):夫礼者,生民之始教,而百世之中庸也(3)。故力行者则为君子,不务者终为小人,(4)然非圣人莫能履其从容也(5)。是以富贵者有骄奢之过,而贫贱者讥於固陋,(6)於是养生送死,苟窃非礼(7)。由斯观之,阳虎玙璠,甚於暴骨(8),桓魋石椁,不如速朽(9)。此言儒学拨乱反正、鸣鼓矫俗之大义......
-
〓 大一统:诸葛亮人格的文化属性
诸葛亮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导,这是古今学人的基本共识。洪迈《容斋随笔》就曾言道:“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清乾隆在《日知荟说》中亦指出:“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这种对诸葛亮的评价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主流观点。本文所要强调的是,除了仁义礼智信等......
-
〓 顾农:李商隐恋爱的诗迹
李商隐的诗作,“多以男女遇合寄托君臣”(陈沆《诗比兴笺》卷四),恋爱不过是表面文章,也可以说是一种烟幕;另外一些则大约是真写恋爱的——一个没有深入恋爱过的人,想把恋爱烟幕搞得如此出色,恐怕不大可能。 李商隐的恋爱,大约可分两类:一是同他妻子王氏的感情;一是并不指向婚姻的恋情。先恋爱后结婚,然后就慢慢过日子......
-
〓 国学漫谈:道德文章
中国传统士大夫人生目标和成就往往被以“道德文章”来加以概括。“道德文章”也是中国社会和历史对个人进行评判的基本坐标。 道德文章的要旨,在于“德”与“学”的统一,即如《中庸》所说:“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德”与“学”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在中国文化中,“道德文章”精神源远流长。孔子的“文行忠......
-
〓 中国顶尖大学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平衡
CFP 对效率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不平等,平等与效率的矛盾和冲突自然地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承担了两个重要的使命和功能:从微观上说,教育在代际转换过程中促进了社会平等。也就是说,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无论此一代人处于何种经济和社会地位,......
-
〓 庄子的表达焦虑
庄周梦蝶 资料图片庄子对人生与人心的思考,可谓古今独步,尤其对观念的表达与接受,有着无与伦比的深刻反省。首先,庄子对人类既有语言的表达功能,产生了极大怀疑,认为语言对于表达思想无能为力。其次,庄子对一般受众的接受能力与接受习性颇为不满,“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致使“至言不出”而“俗言胜”的可悲局面。再者,庄子思想体......
-
〓 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资料图片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值得深入挖掘和借鉴。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以“乐山乐水”方式体悟自然的生态情怀、认知“天何言哉”“天行有常”后尊重自然运行规律的生态理性、推广“不忍心”于自然万物的生态道德、坚持圣王之......
-
〓 刘咸炘《中书》思想研究
内容提要:民国刘咸炘在“学为人也”的为学宗旨下,结合史学研究的客观需要,创造出一系列概念,建立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学术体系和治学方法。本文将以《中书》为依托对此加以分析。关键词:刘咸炘;《中书》;执两用中;观风察变;明统知类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00一、刘咸炘的生平、学术大旨及其研究状况刘咸炘(1......
-
〓 早期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中国志士
用来装日本侵华材料的蓝色布兜,上面用丝线绣有“TRUTH”字样。资料图片编者按:“九君子”是中国十四年抗战初期战斗在辽沈地区的进步知识分子群体,也是较早站在国际联合反法西斯斗争前线的青年才俊。“九一八”事变后,他们有组织、有计划、有策略、有成效地以国际法规则和人类和平理念面向国际社会揭露和抵制日本侵略,在中国抗战史和世......
-
〓 治史心语:从柯文的相对主义看中国中心观
20世纪80年代,美国史学家柯文著《在中国发现历史》,概括并阐发了一种以中国为出发点和准绳来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主张,即“中国中心观”。或许是暗合中国史学传统的内部取向,中国中心观一经译介到中国便流行开来。不过,中国中心观并不是那么完美,其论证是相对主义的,当中隐含了一些颇具反讽意味的悖谬。认识这一点,于中国史家理性对待......
-
〓 真相难觅:《赵氏孤儿》背后的历史重构
一 曾为中共第二号人物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文革”饱受折磨、命悬一线的生命最后时刻,据说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在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对他当时的心情和祈愿,我们应该予以同情和理解。 但是,我们同时不得不讲,刘少奇的断言有些一厢情愿了,有点过分乐观了,当有所保留,不必迷信。因为纵览数千年中国历史给我们......
-
〓 孙中山与阳明心学
122年前,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振兴中华”的号召,为进中国于世界先进行列,撰写《建国方略》,勾勒含“心理建设”“实业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系统建设工程——一个宏伟的现代化建设蓝图,其中既有世界视野,又从中国国情出发,既借鉴西方经验,又蕴含着中国元素。本文仅就“心理建设”,透视它与传统心学的渊源关系,并从中得到启迪。一《心......
-
〓 甲午文学变局
“甲午”作为清末时期“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因军事、政治事件而被赋予了诸多历史含义的时间概念,其影响所及在器物、制度层面之外,还有文学。“甲午”对于清代文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由它引发了一次中国文学内部的结构性调整——以中学为主体资源、兼及吸收外来思想的革新。一个迥异于古代诗文传统的文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