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志明:墨学中的经营之道
许多学者从哲学、军事学、社会学、政治学、逻辑学乃至自然科学等多角度解读《墨子》,读出了新意。笔者觉得还可以从经营学的角度来解读,或许从中能够悟出经营之道。 一、从墨家的兼爱诉求中悟出协作精神。我理解的“协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团体内部的协作。在团体内部,各个成员、各个部门之间,必须倡导协作精神,倡导“兼......
-
〓 文化选择下的牛郎织女传说
编者按 今年的8月2日是农历七月七,即传统的“七夕节”。“年年七月七,牛郎会织女”。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自先秦到今天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牛郎织女凄美动人的故事催生了数不胜数的优秀文学作品,促成了盛行于各地民间的“七夕”“乞巧”等重要习俗。由此看来,说“牛女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首也......
-
〓 传统文化:滋养中国梦的深厚土壤
中国梦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形象表达,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征途。中国梦不能脱离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代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多种形式传达着对理想社会与人生的追求,它们是当代中国梦的深厚土壤。 史前时期,流传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
-
〓 古籍毁损淆乱原因浅析
内容提要: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存在着严重的毁损、淆乱现象。使得许多古籍失去了原来的“模样”,给我们从事古籍阅读和整理造成了困难。考察造成古籍毁损、淆乱的原因,大致有天灾兵燹、政治干预、避讳、作伪、刻印、校注等方面。通过分析这些原因,以期有助于广大古籍阅读、整理者。关键词:古籍;淆乱;避讳;作伪;勘正作者简介:赵有福,......
-
〓 先秦哲学与人类生存智慧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明的开拓、创新时期。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列国交兵,忧国忧民的学者们有感于时局,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张。他们或周游列国、献计献策,或退隐林下、聚徒讲学,或独善其身、著书立说。一时间,学派蜂起,百家争鸣。特别是儒、道、墨、法、阴阳等学派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这是中国古......
-
〓 文心神思观与神话思维的契合
【内容摘要】《文心雕龙》神思观与神话思维血脉相连,二者不仅在诉诸神秘、超越时空和心物交融方面不谋而合,而且其精神升华的前提状态更是浑然融通。反思理性主义与科学至上的纰误,回归神话及其思维,将有助于这种“神思”在21世纪文学创作中的重新崛起。【关键词】神思观;神话思维;契合;回归【作者简介】左尚鸿,1972年生,男,编辑......
-
〓 特别关注:中国历史上的“霾”及其发生规律
●中国古代自殷商后期开始就出现过“霾”的现象,并且此后逐步频发。不过,与今天常常提到的“雾霾”不同,古代历史上的“霾”多是降尘。●中国古代“霾”现象的逐步高发与历史人口的规模及分布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社会人口的增多,必然要求更多的土地来生产生活。而为了有效获取土地和资源,不仅使得原来一些可耕可牧的土地或者林地变成了耕地,......
-
〓 世俗儒家与精英儒家
“儒家”这个称谓,究竟是指一种学理体系,还是一个文明结构,抑或两者都可以包括,这仍是一个有待认清的问题。在中华文明尚能自成一体的年代,或曰在全球化的冲击到来之前,依据“诸子百家”的内部参照系,“儒家”当然属于学理体系的一种。但是,一旦来到了跨文化的视野中,我们的文明就根据它的价值内核,也被冠上了“儒家”(Confuci......
-
〓 赵敏俐: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研究
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一大批有关先秦两汉的珍贵文献的出土,极大地丰富了先秦文学的内容,多方面地推进了先秦文学研究的发展。 本期所刊出的三篇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评述。陈桐生教授讨论了出土文献对于先秦散文史研究的重大影响。“郭店简”和“上博简”中一批儒家文献基本上属于战国中期以前的著作,时代处于孔孟之间,......
-
〓 光明书话:红楼女性聚饮时的琴歌酒赋
螃蟹宴全景图 选自(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曹雪芹通过贾府的衣食住行把钟鸣鼎食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一屋一室,或雕梁画栋,或曲径通幽,或金碧辉煌,或简约古朴,相映成辉,相映成画。一餐一饮精烹细作,食不厌精。一衣一带雀衣彩绣,美轮美奂。但仍然没有宴席上的浅斟深酌更能体现出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没有比推杯......
-
〓 国学漫谈:章太炎论爱国
价值观是无形的,要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并不容易,心虽向往之,却往往不得其径。造成这样的窘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缺失与花果飘零,致使价值观失去了它的源头活水与厚实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多次强调,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点出了问题,而且也指出......
-
〓 谈朱熹对邵雍象数易学的发挥演变
内容提要:本文比较了邵雍与朱熹各自象数易学的差异,指出朱熹于《易学启蒙》一书中所引用的“邵雍”象数易学,是经过发挥演变了的,是朱熹自家的“先天之学”。明确区分各是各的“先天之学”,将有益于对两宋道学的进一步研究。作者简介:郭彧,原名郭宝彧,男,1941年12月出生。在沈阳读书,做过中学教员、专业地震台技术台长、计算机工......
-
〓 考场上的《史记》
《史记》与科举考试的密切关联,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唐宋两代曾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二是作为文章典范深刻影响了明清八股文的写作;三是作为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丰富和完善了科举文化。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最为有名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还有其他一些较为次要的科目,比如史科。史科有一史和三史之分,始设于长庆三年(823)。一史......
-
〓 中医学中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认识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人类探索自然的科学活动中所必需的精神气质,不少学者否认中国古代有科学精神,将其视为西方的专利。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以下试以中医学为例略作剖析。愚意以为,中西方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科学规范,中医与西医在基础理论、思维方式、学术术语等方面大相......
-
〓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与对策
中国传统节日让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幸福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期待。摄影/谌强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是我国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最富有文化内涵、民族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瑰宝。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等部委曾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凝......
-
〓 读史札记:张謇的精神气象
作为中国近代名人的张謇不朽功业主要有三,即高中状元、实业巨子与立宪领袖,每一项背后,映射的都是他雄浑的精神气象。构成这一气象的主要是四大因素:既重视成规又俯视成规,既重视金钱又超越金钱,既把握大势又审察细理,既自强不息又达观认命。1.既重视成规又俯视成规高中状元对于张謇的事功来说,其意义怎么估量都不过分。张謇出身贫苦农......
-
〓 论敦煌学
敦煌壁画 资料图片敦煌文书 资料图片一长期以来,中国学者一直认为敦煌学一词是陈寅恪先生在1930年首先提出的。1989年,日本学者池田温在《敦煌学与日本人》一文中,指出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在1925年已使用敦煌学一词。池田先生并未直接否定中国学者的说法,只是委婉地指出,在1930年以前,“敦煌学已经部分地使用了”。200......
-
〓 凸显中国范式,本土化学术转型引学界热议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更具中国特色、更加本土化的学术研究方向日渐明确。这一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样一个论断——近三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高速发展的局面正在告一段落,至少将大大放缓;而人文学术,特别是中国古典学术、传统文化研究正在从边缘重返主流。这一判断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王学......
-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六):文史类笔记
1、《西京杂记》历史琐闻轶事类笔记,称汉代刘歆撰,实为晋代葛洪托名之作。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东晋丹阳句容人,道教理论家,其著作还有《抱朴子》、《神仙传》等西汉的杂史。《西京杂记》是一部记载西汉历史佚事类笔记。历代指为伪书,但从语气及内容看,当是杂抄西汉故实和轶闻逸事的荟集之书其所写人物上至帝王将相......
-
〓 孔子人道观的价值意蕴探微
内容摘要:孔子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其人道观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成为主流价值观。至今,孔子人道观对社会的发展还存在着重要的意义,探索和继承发展孔子人道观思想对和谐社会的营造和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存在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笔者力图从价值论的角度对孔子的思想进行发掘,运用价值论的原理,采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对先秦元典文本......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