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琴美学思想中的儒家思想
“琴者,禁也”,是传统古琴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题。古琴言禁始自汉《新论·琴道》“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后被《白虎通》加以发展,一直影响了其后近两千年中国的古琴美学发展史。“琴者,禁也”突出代表了儒家音乐思想,因为儒家在中国古琴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古琴美学的主流思想。儒家提倡古琴的“禁”,主要基于它对音......
-
〓 学苑论衡:考古学研究要善于借助自然科技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包括遗迹和遗物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考古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实物,但含义同时包括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因此,考古学的发展同自然科技有着紧密联系。考古学发展史也充分证明,现代自然科技应用于考古工作,能极大推动考古学的发展。自然科技应用于考古工作,......
-
〓 黄香生平疑点考
内容摘要:从黄香的上疏言事中得知,黄香出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史事证明黄香的卒年不是延平元年,而是延光元年;黄香救灾有功,反而被免职,是“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与官场腐败共同作祟的结果;黄香逝世后归葬家乡江夏安陆源口,就是今云梦县义堂镇黄孝村一带。关键词:黄香;生年;卒年;天人感应;源口作者简介:彭斌武(1939—),湖......
-
〓 当代史学功能和热点的转向
【内容提要】一、史学在中国一度是最辉煌的学问,遭受破坏也最严重,信誉的丧失使史学失去公信力,娱乐化又冲淡了史学的严肃性,当代史学已从学术中心走向边缘化。二、史学从神谕性、资政性向教育性转型,是史学主题、宗旨和功能的变化,由此相应的是写作者和阅读者的身份也相应地有所改变,这种变化在中国不是第一次,却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
-
〓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再谈“王安石变法”
编者按王安石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纪念的杰出历史人物,他治理地方和变法改革的举措和思想,不仅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作为我国古代治国方略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今仍然具有诸多可资借鉴的思想价值。关于“王安石变法”历来褒贬不一、争论不已,在王安石逝世93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宋史专家姜锡东著文,分析当时究竟“该......
-
〓 傅刚:先秦文献的传世
先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先秦文献因时期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夏商年代邈远,仅据《尚书》以及尚有争论的《诗经》中的《商颂》,或可略见一二。至于西周以至战国末,又可分西周、春秋及战国三个时期,各时期不同,其文献特征亦不同。对于先秦文献的传世与传播,本文仅作略谈。先秦文献传于后世者,可据《汉书·艺文志》著录,略见大概。至于先秦......
-
〓 学苑论衡: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独特价值
知行问题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许多先贤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在知行问题上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持批评态度,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他认为:“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如何分得开?”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主要着眼于道德观念与道德修养的密切结合,其目的是把“知”即......
-
〓 学科走向·孙钦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发展古文献学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个丰富的文化遗产宝库中,作为古代文化特别是思想文化载体的文献典籍占据着重要位置,其数量之多、流传之久世所罕见。我国不仅有丰富的古代文献典籍,还有整理、研究、利用这些文献典籍的悠久历史,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总结出有益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古文献学......
-
〓 《离骚》写作年代新探
明代陈洪绶《屈子行吟图》(局部) 资料图片关于《离骚》写作年代问题,宋代以前基本是清楚的。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少卿书》均明确记载:屈原放逐,著(乃赋)《离骚》。刘向《新序》更是明确指出:“秦欲吞灭诸侯,并兼天下。屈原为楚东使于齐,以结强党。秦国患之,使张仪之楚,货楚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上及令子兰、司马......
-
〓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二):元代士人画
13世纪初,蒙古在成吉思汗手中兴起于塞北,国势逐渐强盛,灭掉西夏后又于1234年灭金,取得金朝原有的华夏中原之地;忽必烈即位后,又把首都迁往大都(今北京),并于公元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宋恭帝出降。1279年元军进攻厓山,左丞相陆秀夫背末帝赵昺投海,南宋灭亡。元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
-
〓 《资治通鉴》是部怎样的书
商山四皓 一、《通鉴》里为什么没有李白 作为一部篇幅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对前代的历史记载,以叙述唐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两汉四百余年,《资治通鉴》不过给了六十卷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却占据了八十一卷篇幅。但当一位读者......
-
〓 张立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炎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河之形”,星星之火可成燎原,涓涓细流可成大江。尚和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将汇聚大众的意愿而成和平的潮流,将妙凝百姓的呼声而成合作的春雷。它唤醒了昏昏沉沉的天地万物,也敲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的钟声。一、人类认识自己的历程人是什么?人自从诞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自我反思,思则得知人与人既具差......
-
〓 谢导秀谈古琴
古琴的由来古琴至今已有五千年历史,它是中国真正的国乐,因为纯粹是中国人的发明。当时古人打猎射箭,拉弓时发现能发出声音,受到启发,就发明了古琴。开始是先弄一根弦,拨一拨就能发出“梆梆”的声音,后来逐渐演变为五弦,再发展为现在的七弦。古琴音乐素以清、微、澹、远为主要的审美况味,其追求的是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古琴五不弹 弹奏......
-
〓 谈朱熹对邵雍象数易学的发挥演变
内容提要:本文比较了邵雍与朱熹各自象数易学的差异,指出朱熹于《易学启蒙》一书中所引用的“邵雍”象数易学,是经过发挥演变了的,是朱熹自家的“先天之学”。明确区分各是各的“先天之学”,将有益于对两宋道学的进一步研究。作者简介:郭彧,原名郭宝彧,男,1941年12月出生。在沈阳读书,做过中学教员、专业地震台技术台长、计算机工......
-
〓 家庭中的“孝”——安乐哲对《孝经》的解读
安乐哲是以《圣经》为参照物进入《孝经》世界的。《孝经》与《圣经》都以亲情为主题。从旧约时代起,西方文明发展中的家庭价值亦处于突出地位,《十诫》中有八条戒律言“否”,如“除了我(耶和华)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等等,唯有两条言“是”“当孝敬父母”为其中之一。可......
-
〓 项目论坛:现代新儒家视野中的船山学研究
王夫之(1619年—1692年),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 王船山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自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以船山生平和思想为研究对象的船山学研究已成为中国哲学思想史中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国最主要的学术派别对船山思想都极为关注,并以各自的学术立场为基点,从不......
-
〓 深度关注:让高校学人“静下心来做学问”
CFP 编者按 学者难以静下心来做学问,不仅是社会对学者群体的观感,也是学者本人的切肤之痛。是什么让他们难以静心做学问?是个体的学术情操不够,还是社会发展特殊阶段所致?作者从调查入手,从体制原因管窥其中究竟,给人带来许多启发。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学者也是人,与其谴责个体,不如从束缚他们的环境着手,解放个体,......
-
〓 《孝经》:承接伟大的文化传统
1 词语仍然沿用,诠释却不相同。同样的汉字,古今观念理解差异之大,问题之普遍,称之为文化代沟、文化断崖,毫不为过。曾见学者引用“刷刷筷子洗洗碗”歌词作为劝孝的范例,细思之,子女“回家看看”,吃父母一顿饭,父母似餐厅老板兼大厨,子女只是白食客兼服务员而已。孔子因为“犬马能养”而否定单纯的“能养”为尽孝,而现......
-
〓 炎黄作为人文始祖的意义
炎黄文化是祖根文化。一方面,从文明起源上讲,炎黄是人文始祖,炎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龙头文化;另一方面,从中华民族起源上讲,今日以汉族为主体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乃是历史上以炎黄族为核心,经华夏族和汉族不同阶段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炎黄族是早期华夏民族之核心,是中华民族之根。这也是炎黄作为“人文始祖”在中华民族形成进程......
-
〓 构建中国大遗址“国家公园”体系
我国的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的大遗址保护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保护理念和工作实践上成果丰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大遗址保护体系。 但是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城镇化和全球化正以不可逆转......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