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子关系辨正
中国传统学问体系“以治道为中心”而类分经史子集四部,然四部知识的性质不是相对而不相关的,乃是相类而相通的。如《汉书·艺文志》把史书附属于《春秋》类,模糊了经与史的界线,引出了隋唐以降的“六经皆史”说。比较而言,经子关系没有像经史关系那样受到重视。刘歆《七略》提出“诸子者六经之支与流裔”的命题,但长期以来,人们甚......
-
〓 沉迹下僚与竞攀高门:唐代中下层官员的生活样态
科举考试自隋朝设立以来,改变了门阀士族把持选官用官的局面。如郑樵《通志·氏族略》所言:“自隋唐而上,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今)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仕宦与婚姻的双重改变影响了唐代的官员群体,尤其是六品以下的中下层官员群体。正史类、文集类等传统文献多是以达官贵人或社会上层为着眼点,过去的研究多......
-
〓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唐诗与古琴艺术漫谈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中的一座宝库,也是我国艺术史中的一座丰碑。在拥有数以万计的唐代诗歌中,有着相当数量的诗篇内容涉及音乐的方面,使其以唐代“音乐诗”的独特风貌而与其他“山水诗”、“边塞诗”、“题画诗”等各领风骚,它不仅数量多,而且作者众,殊多佳作,为后人用以研究唐代及唐代以前的音乐流下了一部宏著的资料巨库。仅以古琴为......
-
〓 国学博士论坛:古代蒙学教材的因与革
王海波,男,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蒙学教材与文学教育》。 博士导师:曲阜师范大学 单承彬 通讯评委: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 于建福 北京大学教授 张广保 古代蒙学教材的兴替过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蒙学教材并不受古代政府管理,在自发的状态下产生了数量较多的教材,......
-
〓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辨析
内容摘要:“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是当前中国哲学界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在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众多争论中,许多学者往往忽视“中国哲学史的合法性”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之间的区别。作为当前争论的核心,“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具有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论根源以及历史根源。其中,当代中国哲学未能承担起为化解时代问题提供意义诠释基础的责任是......
-
〓 隋唐以前流行的主要禅法
随着东汉以来禅经的陆续译出,修习禅定的僧人逐渐增多。梁僧祐《高僧传》卷十一〈习禅篇〉为自晋至南朝齐的21名著名禅师立传;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十六〈习禅篇〉为梁至北周的18名著名禅师立传。至于其传被列于〈译经〉、〈义解〉、〈神异〉、〈明律〉等篇中的僧人也有很多人精于禅法。道宣在《续高僧传》的〈习禅篇·论〉中说,自从佛教传......
-
〓 近代苏州戏剧的新变
自明代中后期至近代上海开埠,苏州一直是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文化的发达,直接促进了苏州戏剧创作和演出的繁荣。明清两代,在苏州诞生的昆剧风靡海内,出现了众多的创作者和演员。然而,时至近代,由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冲击,特别是毗邻的上海迅速崛起并日渐在各方面超越苏州,作为昔日昆剧中心的苏州地位边缘化日益明显,......
-
〓 口语入《花间集》的意义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面,忍泪佯代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去天边月,没人知。这是《花间集》头牌诗人之一(另一为温庭筠)的韦庄《女冠子》两首的第一首。韦庄两首《女冠子》都写梦,第一首以女性角度,写女性梦中思人,第二首以男性角度,写男性梦中怀人。两首相得益彰,成为词中并蒂莲。自诞生起,历代传颂,尤其......
-
〓 从孝道到德治:读《论语·为政》札记
按儒家经典《大学》所揭示的“家国一体”论的基本逻辑,“修身为本”的终极宗旨,乃是“治国,平天下”。因此,《论语》在“学而以修身”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进入了提出并履践“为政之道”的环节,缘是之故,《为政》篇遂紧接《学而》篇,而成为《论语》的第二篇。 《为政》篇共有二十四章。其主旨就是“为政”。这中间,直接阐说......
-
〓 人间万姓仰头看——试论贾雨村形象
一所有的人活着都只为一个目的,那就是如何得到快乐和幸福。纵观人类的历史,人类繁衍不息,芸芸众生滚滚而来,又匆匆而去。不尽的人类生命,无论生在何种地域、身处何种文化,也无论生在何种政治与经济环境之中,更无论身处战乱还是和平,人类所选择走向幸福的道路无非就是两条。一条道路是迈向物质世界,在繁华与喧闹中追逐转瞬既逝的快乐,放......
-
〓 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
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历史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算起,中国社会史研究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这七十多年的社会史研究,大体可以分作三个阶段:解放前是一个阶段,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是一个阶段,80年代以后是一个阶段。1926—1928年北伐战争时期,我十六七岁,已稍稍懂事。这是一次革命高潮,在革命高潮......
-
〓 笔法记
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镇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回根出土,或偃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明年春,来于石鼓......
-
〓 中医学中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认识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人类探索自然的科学活动中所必需的精神气质,不少学者否认中国古代有科学精神,将其视为西方的专利。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以下试以中医学为例略作剖析。愚意以为,中西方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科学规范,中医与西医在基础理论、思维方式、学术术语等方面大相......
-
〓 宋人绝句鉴赏之十三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出生于世家,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尚书户部郎中曾致尧之孙,太常博士曾易占之子。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
-
〓 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研究:《楚辞》研究的重大推进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战国的荆楚版图內,即今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接连出土战国楚简帛书和秦、汉简帛书,比较著名的有:湖北省江陵市望山楚墓竹简、包山楚墓竹简、荆门市郭店楚墓竹简、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王家台秦墓竹简、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帛书、河南省新蔡葛陵楚墓竹简、安徽省阜阳市双古堆......
-
〓 中华美学关键词:激活“形神”
●形神论把文艺看成生命体,这生命体由虚实两部分构成,形的部分为实,可分析仔细,讲得清楚,神的部分为虚,可以意会,难以言传●人生天地间,个体生命与天地大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文艺作品不仅要反映个体生命的生动气韵,也要反映与个体生命紧密相连的时代的气运,同时反映比时代更为根本的天地的本质●当今的文艺生产,在以影视产业、视觉文化......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二十一):陶渊明、姚崇、韩愈
与子俨等疏陶渊明【原文】告俨、俟、份、佚、佟(1):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2)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3)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将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耶?(4)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5)。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6)。僶俛辞世,使汝等......
-
〓 从一则新史料看陈垣的文化观
2009年出版的二十三卷本《陈垣全集》中,披露了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一篇未刊作品的提纲。该提纲作于1941年12月8日,题为《伟大之中华民族》。在他所有的文章著作中,这一标题的感情色彩之浓重无出其右。将其与陈垣的其他著述相参证,可全面了解他的文化观。一 陈垣的文化观可分为两部分,首先体现在姓氏论与民族观上。......
-
〓 张立文:关学的共同体智慧
关学与洛学同为理学的创建者、奠基者。程颢智慧创新理学的新思维、新观念、新学风、新称谓;张载则阐明理学的宗旨和方向,是指导理学为学思辨和笃行的纲领,也是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宇宙观、天下观、道德观的宣示。其《西铭》以天地为人类父母及民胞与物与的思想,以及“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的命运共同体观念,为天下确立共同体文化价值,......
-
〓 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建构的思考
一当今不少人都在预言说,二十一世纪是“亚太”的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乃至是“东亚”的世纪,并认为东方文化,尤其是汉字圈文化,将成为下一世纪的文化主流等等。对于这些预言的准确性(或者说科学性)究竟如何,我不想妄加评议,因为这是需要由下一世纪的事实去证实的。但我深信,这些预言的出现则绝非偶然,更不是少数东方知识分子的自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