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六
汉魏乐府·相和歌辞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废礼送客......
-
〓 企业儒学的探索
《孔子圣迹图·杏坛礼乐》 资料图片企业儒学,是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它将儒家的治国理念转化为现代企业的治理哲学,以儒学之道驾驭现代管理科学之术,不但解决了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问题,而且为儒学在当代的复兴开拓了新的途径。服膺儒学的当代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尊敬儒家先师孔子,承担儒家历史使命,践行儒家管理理念,秉承儒......
-
〓 国学争鸣:兼容并包才是最好的
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这种说法是有点绝对化了,但如果我们说所有历史都是当代人写的历史,则是符合事实的。“文学”这个概念中国古已有之,并不仅是西方的概念。根据方铭教授的说法,孔子的“文学”是指六经。那么我们今天的文学史书写是否要回归到孔子的六经,按照这样的文学标准来重写中国文学史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再例如,“中国”这......
-
〓 孙琴安:经典与名篇
编者按经典与名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读者一般不会做深入思考,常常会把经典与名篇连用或混用。孙琴安先生的《经典与名篇》一文,围绕“经典”的延伸与发展、经典与名篇的差异、唐宋诗词中为何名篇独多等问题为我们分析了经典与名篇之间的区别。文献与文史研究之间关系密切,这是不容怀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论文无非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主......
-
〓 古文点校著作权问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涉及“古文点校”的著作权纠纷。所谓“古文点校”,是对古文进行断句、加注标点、划分段落和改正错字等工作。[1]当“古文点校”的成果被他人未经许可使用时,就产生了该成果是否能作为“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问题。对此,不同法院的观点完全不同。如审理“郑福臣诉大众文艺出版社等案”的法院和审理“中华书局有限公......
-
〓 国学思潮再度升温的思考
——从段玉裁“二十一经”概念到季羡林“大国学”视野
【内容摘要】 新一轮的“国学热”已经以各种形式兴起,但究竟什么是国学,它的概念源流、内容是什么,新的“国学热”究竟产生于何种思潮与背景,还值得探究和深思。早在清末,段玉裁先生已有“二十一经”的文化构想;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轮“国学热”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了理性的回归与认同;近日,季羡林先生则进一步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六十三)
2016·4——2016·71、互动与新局:三十年来两岸近代史学交流的回顾与展望讨论会时间:2016年4月14至15日(周四至周五)地点:国史馆台北办公室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一段2号)主办单位:国史馆、中国近代史学会、中正文教基金会连结网址:http://www.drnh.gov.tw/Default_Chi......
-
〓 新知新觉: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几个核心话语
重道尚义 慎战重战 贵谋尚计 造势任势中华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战略文化。这一战略文化力斥强权与霸道,以重道尚义为价值取向,提出“慎战”与“重战”交互为用的国防理念,主张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讲求谋略,强调实力是制胜的基础。这构成了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核心话语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和平主义情......
-
〓 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汉郑固碑(碑额)汉印“郑翁孺”汉代鸟虫篆印章汉代鸟虫篆印章汉缪篆“永受嘉福”瓦当 汉代的篆书,多见于碑版、碑额题字,其风格丰富多变,一碑有一碑之面目,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跌宕不拘,烂漫多姿者,如《西狭颂》碑额篆书,方折处挺出而轻灵,圆转处劲健而飘动,结体严谨活泼,呈现出恣肆雄伟的气象。二是优美从容,圆转流丽者,......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五):嵇康、包拯、司马光《诫子书》
诫子书嵇康【原文】人无志,非人也(1)。但君子用心,有所准行(2),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3)。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4)。若心疲体懈,或牵于外物,或累于内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则议于去就(5)。议于去就,则二心交争。二心交争,则向所以见役之情胜矣(6)!或有中道而废,或有不成一......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一):纪晓岚家书
纪晓岚家书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份,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二十一岁中秀才,三十一岁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
-
〓 宋明理学论域中的“颜子之乐”
【内容提要】本文从辨析“孔颜之乐”、“孔子之乐”和“颜子之乐”的不同内涵入手,提出相对于“孔子之乐”,“颜子之乐”在宋明理学学为圣人的理论论域中具有突出的意义,对理学家的求学和人生也具有重要的激励意义,周敦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提出颜乐论题的,后世的宋明理学家对于颜乐论题的诠释也主要是基于《论语》中的“贤哉回也”章。基于这......
-
〓 三重文化的形成及其张力结构
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各诸侯国被浓重的危机感所笼罩,各自都想方设法解除内忧外患,获得竞争优势。而那些执政卿大夫们也提出各种思想主张、政策谋略,施展于政治、军事和外交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要有三家:齐国管仲的法家思想、鲁国孔子的儒家思想和楚国老子的道家思想。 春秋时期的主导文化是一种政治文......
-
〓 研究心得:浙东学派研究之“近承”与“远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旨在资助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起重要作用的课题,着力推出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体现重要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代表国家水准的经典之作。如何运用好重大项目这个有效载体和平台,是每一个项目承担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这里我想就开展“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这个项目4年来的一些研究......
-
〓 穿越“孟母教子”的故事丛林
母亲与哲学看起来毫不相干,但在哲学与政治的比较中,却是另外一番境况:政治是外在的,哲学是内在的;政治是现实的,哲学是想象的;政治是欲望的,哲学是心灵的……更形象地说,政治无异于我们的父亲,哲学无异于我们的母亲。从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看,政治多为史学素材,史学注重客观;哲学多为经学内容,经学倾向阐释。所以,经学时代,曾国藩提......
-
〓 三余读书杂记二则
Ⅰ、引言战国荀子以十驾劝学,三国董生以三余读书,余少慕之,因仿钱大昕“十驾斋”,号书室为“三余斋”,名所作古籍读书笔记为“三余录”。既积岁月,笔记亦多。五年前,开始着手整理旧日笔记,越一载,仿徐仁甫《广释词》,以补订释词诸书者着成《古书虚词旁释》,已于2007年出版;又越三十月,仿王念孙《读书杂志》、卢文弨《群书拾补》......
-
〓 一家之言:从“君子之德”拓展国际汉语教育之路
德国孔子门徒学习徽文化CFP 自2004年世界上第一个孔子学院成立,10年间,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9月,世界上116个国家建立了汉语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已达430个,孔子课堂有650多个。与此同时,国际汉语教育中跨文化冲突的问题也日渐显现。 钱穆先生曾在《中国文化导论》的序言中指出“‘......
-
〓 《楚辞》的图像化进程
明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局部) 资料图片编者按 文学与绘画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但作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则是近十年的事。文学与绘画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源近而流远,也是自然之理。在文学史和绘画史上,二者的关系又十分复杂。绘画通过造型、色彩、线条、节奏、韵律、光影等,表情达意;而文学则主要通过语言(......
-
〓 张岱年哲学思想四题
【内容摘要】就哲学理论的探讨而言,张岱年之哲学思想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为“一本多级”之物本论;二为“真知三表”之经验论;三为“充生以达理”之人生论;四为“文化综合创新论”。综括起来看,这四个方面可呈现张岱年哲学体系的主干,故亦可以成为其哲学体系之框架。【关 键 词】张岱年;物本论;经验论;人生论;文化综合创新论......
-
〓 宋人绝句鉴赏之十三
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出生于世家,自称“家世为儒”(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尚书户部郎中曾致尧之孙,太常博士曾易占之子。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