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从文的史学观与研究方法略论
20世纪是我国学术发展成果丰硕的时期,其中,沈从文的名字一定不会令人陌生。他不仅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一幅幅湘西边城的秀丽美景、展示一个个淳朴真实的人物故事,同时深耕物质文化史研究领域,对中国古代的服饰、丝绸、染织、瓷器、铜器、玉器、漆器、家具等物质文化史专题都有所建树,《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是其代表作之一。回顾沈从文......
-
〓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培养人才,理顺机制,繁荣古籍出版
2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出版界和学术界更是掀起了热议,古籍工作必将迎来新的高潮。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党和国家对古籍工作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1958年,在新中国第二个五年规划的......
-
〓 永嘉学派的哲学精神世界
永嘉学派以致广大的胸襟,极高明的睿智,在融突和合“二程”(程颢、程颐)的洛学、王安石的新学和张载、吕大临的关学中化生,并在与其他学派互相交往、切磋、论争、探赜、借鉴、吸收中发展。永嘉学派通过智能创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事功之学。时代精神的把握 永嘉学派事功之学的崛起,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全祖望说:“乾、淳诸老既殁,......
-
〓 读史札记: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形态结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与国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究竟是怎样联系,又是怎样区别的,学界尚需探究。国家是政治实体,是政治共同体;而民族是族群共同体。国家与民族的联系,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环境中,有不同的情形。就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言,我们发现,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具有一体两面的关系”,这也就是秦汉以来以郡县制为机制的......
-
〓 文人游艺与建安文学的生成
游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活动,从其产生时起就是中国文人文化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建安时期,游艺在文人生活中的价值和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其性质、内容、形式都发生了新变。这一新变促成了游艺文学的生成,丰富了建安文学的类型,也标志着游艺对文学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首先,文人游艺的新变是建安游艺文学生......
-
〓 从无墙到无界:高校博物馆如何守正创新
“走进博物馆,我们往往会说,很久很久以前……然而走进这座博物馆却不一样,因为这是传媒博物馆,传媒离我们的生活实在太近了,我们通过传媒认识世界,又通过传媒来表达自己。”这是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为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录制的解说视频片头,让观众跟着她的脚步探访藏在大学里的这座特别的博物馆。 说起高校与博物馆的历史关联可谓......
-
〓 让敦煌文化更具鲜活生命力
敦煌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的国使、商贾汇聚,多民族文化融合,多元文明碰撞与交融之地,在这样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形成了“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艺术形象美轮美奂”的敦煌文化。敦煌文化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也体现出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
-
〓 “饺子”里的语言学
“吃饺子过年”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春节年俗。“饺子”这一名称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方言和汉语史信息。仅就北方方言来说,普通话、北方官话叫“饺子”,晋语、中原官话、兰银官话的一些方言叫“扁食、角子、煮馍、煮疙瘩”,不一而足。宋元以前,“饺子”原本叫“角子、角儿”(最早叫“馄饨”)。元明之际,由于语音变化,北京一带把“角子”改写......
-
〓 清华简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论述及其应对之策
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中接待了前来访问的国民参政员黄炎培。双方就中国能否跳出从“其兴也浡焉”向“其亡也忽焉”退化的“历史周期律”的问题,开展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话。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时,又重提了这一议题。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
-
〓 “欲学作画先学做人”——浅谈中国画与美育
传统中国画领域有句老话——“欲学作画先学做人”,这难免引起人发问,作画与做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实际上,不仅是绘画,在传统中国文艺领域,无论是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还是戏曲、曲艺、杂技等,都有“学艺先学做人”的教诲代代相传。以中国画论里“画品如人品”为例,这不仅是社会教育功能在艺术道德上的一种倡导,也是其作为美育的一......
-
〓 中国戏曲:向世界展示独特的东方美学
戏曲是中国的本土艺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中国戏曲与西方表演艺术的差异很大,有着独特的个性。它如何走出国门,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所接受和喜爱,以至于成为世界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展现中国人精神面貌的窗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展现中国人的精神内涵中国戏曲在长期的发展中,积......
-
〓 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张载的哲学与他的时代
今年(2020年)是北宋关中大儒张载的千年诞辰。张载是个真正的哲学家,他勇于“造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横渠四句”流传千古。张载不仅精思过人,且注重“外王”实践,以“躬行礼教”倡道关中。在哲学方面,他首重《周易》,其代表作《正蒙》就是在《易传》基础上写成的,其中表述了以“气”为基......
-
〓 也说“衡阳雁”
“衡阳雁”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均与之相关,如杜甫“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衡阳雁”意象之所以生成,当与“雁不过衡阳”的观念有关。关于其成因,前人有几种不同说法:一是地势使然。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最南端即位于衡阳的回雁峰。古人认为回雁峰地势极高,阻挡了......
-
〓 学习如何做哲学
喜欢哲学的人一般不会问“什么是哲学”“哲学有什么用”,哲学系的师生经常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做哲学”。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大的像“如何学西方哲学”,小的像“如何读柏拉图某篇对话”。这些问题单靠个人苦苦思索是想不出门道的,只有在学术共同体的交流讨论中才能探索出做哲学的途径。北京大学哲学系就是这样一个学术共同体,老师之间的论......
-
〓 “高古”诗学义界与元初郝经的重构
“高古”是中国诗学和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因其对尚古审美的涵盖性,遂成为一个普适性概念,在诗书画各类艺术品评中使用频次极高。表面看来,“高古”似乎意思很显明,“高”与“低”相对,“古”与“今”“近”相对,也即指一种高迈古质而超越浅近低俗的品味格调,如人们常引用清人孙联奎的解释:“高对卑而言,古对俗而言。”(《诗品......
-
〓 陆机《文赋》之“物”的理论价值
按照机械“反映论”或“模仿说”的思路,文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反映或模仿“现实”,此现实既可以作为具体的物象,也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形态,还可以是柏拉图所谓的比表象更为真实的“理念”世界。总之,现实“物”作为被反映或被模仿的“对象”具有自在性,文学以准确反映或呈现其面貌、让物是其所是为旨归,从此意义上讲,“物”即“所指”本......
-
〓 发展新“汉俳” 开拓新诗境
俳句发端于我国汉代长短句。汉代自由雄强、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开张之气,在这种长短随意、灵活生动的文体中得到生动而鲜活地体现。后来,这种简短、灵便而又饱含诗意的样式,在日本得以发展成独立的“和俳”诗歌体裁。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这一富有生机的文学样式流传到了世界许多国家。根据西方权威性著作《诗与诗学百科全书》中记载,在......
-
〓 文论之苑: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
诗性思维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诗词文化生态命题的提出,是在考察中华诗词的生长、发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细细思之,我们发现中华诗词与中华民族相生相伴,一路同行。它融进民族文化的滚烫血液,直接影响了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形成。这就需要从根子上,也就是中华语言文字的原点来认识诗性思维、认识中华诗词。如果把“诗人”的标准放宽一些,......
-
〓 西南茶马古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千年回响
西南茶马古道的青藏、川藏、滇藏三条主要线路,均穿过我国第一、二级地理阶梯的过渡地带,这里河流交错,群山纵横,峡谷盆地星罗棋布。复杂的地理环境及生物的多样性,滋养了西南茶马古道沿线的20多个民族,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能够领略汉族的温厚、藏族的壮美、彝族的刚健、羌族的古朴、白族的亮丽、佤族的奔放、纳西族的浪漫、哈尼族的热情......
-
〓 高校推普大有可为
进入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仍然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首要任务,而民族地区、偏远农村地区是重点地区,要不断提高这两个地区的普通话普及率和普及质量,整体提高乡村民众语言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以推广普及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在这项工作中,高校大有可为。 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普通话普及力度,关键在学校;学校普通话普......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