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拉伯历史上的瘟疫与防疫
回首数千年的文明史,瘟疫与人类社会相生相伴。瘟疫以其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有时甚至成为改变历史发展轨迹的转折点,决定国家兴衰存亡,文明盈虚消长。阿拉伯人生活的西亚北非地区史称“五海三洲”之地,地域广袤、人口繁盛、文明交汇、宗教共生。然而,恰因其紧扼水陆交通要道,宗教圣地众多,人员流动频繁,先后在此地建立政权的阿拉伯帝国......
-
〓 王羲之为何被称为“书圣”
说起书法,大概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中国历史上的“书圣”王羲之,同时又想到了王羲之萧放旷达的魏晋风度,想到唐太宗对于王羲之书法狂热的痴迷,想到身世传奇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乃至于想到会稽山阴的那次雅集。这种种令人心向往之的传奇故事和文化光环,都集中在千古一人的书圣王羲之身上,成为每个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的国人......
-
〓 秦赵之争:军事与外交的比拼
战国七雄中,撇开偏安一隅而苟安的燕国、四面受敌国土日蹙的韩国不谈,其余五国各有优长。经济实力最强的是齐国,国土纵深最广的是楚国,变法图强最早的是魏国,而军事势力最强、骑兵和名将最多的则是秦国和赵国。秦赵本为同祖同源,是颛顼的后裔。商朝末年有名臣飞廉(又作蜚廉),其长子恶来为秦的先祖,次子季胜为赵的先祖。有学者认为秦赵二......
-
〓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家庭教育的重要滋养
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审议通过并于2022年1月1日起实......
-
〓 语言论坛:走出两个误区,讲好汉字故事
在文字类型学上,汉字迥异于在世界上占据主流地位的拼音文字,因此,非母语者在学习汉语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过汉字关”的问题,汉字也被认为是汉语学习中最大的“拦路虎”。其中最具影响的两个论点分别是“汉字繁难论”和“汉字落后论”。这两个说法不仅在国外汉语学习者中流播甚广,甚至也得到一些国内学者和教师的附和。因此,有必要从......
-
〓 是“祭祀坑”还是“灭国坑”——三星堆祭祀坑献疑
三星堆古文明遗址自1986年发现后,很快便蜚声海内外,特别是在所谓的“祭祀坑”中发掘出的大量青铜器、象牙、玉器、金面具等,更是震惊世界。发掘报告以《三星堆祭祀坑》为名,1999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而2021年3月20日揭晓的六个“祭祀坑”,更使“三星堆祭祀坑”名噪一时。笔者曾两次参观三星堆遗址。对何以认定并命名为“祭祀......
-
〓 “和雇”与教坊在南宋的裁撤
中国古代官府出钱购买人力服务,称为“和雇”,其中有“双方自愿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意思,这是经济发展繁荣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雇”兴起于唐代,与“和买”“和市”并行,都强调买卖双方的自愿性,不过“和买”“和市”侧重用于一般的货物,“和雇”更强调人力服务的购买。从军粮运输、城墙修筑等官府徭役征调,到私人仆役的选择,......
-
〓 “不可呆看”:深阅读的古典范式
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读《金瓶》不可呆看,一呆看便错了。”张竹坡未曾呆看《金瓶梅》。金圣叹之于《西厢记》《水浒传》,脂砚斋之于《红楼梦》,刘一明之于《西游记》,亦是如此。他们的“不呆看”呈示出一种不同于惯常的深度阅读,不论是对于古典文学欣赏,还是对于现代文学欣赏,都颇具范式意义。“静”与“净”——心理......
-
〓 天人相分与相合:解读柳宗元思想的一个视角
如果按照传统天人关系的区分的话,柳宗元属于“天人相分”阵营的思想家,但其“相分”却有不彻底性。概而言之,其天人关系论是批判天人感应之“相分”与强调人与自然交融之“相合”的统一,而这也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本身的复杂性。“天人不相预”:天人相分与对感应论的批判 经过汉儒的神学化改造之后,儒学中天人感应的观念愈发......
-
〓 秋风夕阳与梅妻鹤子——从刘长卿浙东诗看其对林逋诗风的影响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宣城人,世称刘随州,大历诗风代表作家之一。刘诗现存509首,其中涉及浙东的有近50首,这些诗以酬赠唱和、送别抒怀、山水风景为主要题材,多为作者安史之乱后南渡的作品,诗风幽隽娴雅,韵致清丽。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人,世称林和靖,宋初“晚唐体”代表作家之一,著名隐逸诗人,有......
-
〓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谈钟嵘《诗品》东渐
《诗品》东渐日本的故事 《诗品》东渐日本,是一个优美的中国故事。 钟嵘《诗品》我国齐梁时代第一部诗论著作,以其“思深而意远”“深从六艺溯流别”(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成为“百代诗话之祖”。《诗品》不仅是中国文学理论的经典,而且是世界文学理论的经典。在进入日本诗人、歌手的“期待视野”以后,东渐日本;并对日本文学......
-
〓 白银认知与明清时期的白银流通
自明代始,白银因其币值稳定、易于携带等特点,被作为货币广泛流通。学界围绕明代白银问题涌现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在明清白银大量使用所涉及的诸多因素中,大众白银知识与货币流通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正如法国学者福柯“知识权力论”阐释的那样,知识与权力是共生共谋关系。就货币而论,拥有相关知识的人就有权力并能获取相应利......
-
〓 “孔老”还是“老孔”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之交响与变奏。他们分别引领的儒道两派,已各领风骚数千年,显然,其影响还将持续下去,这一点不会有人反对,但是历史上“孔老”一词非常流行,而“老孔”却非常少见,如方勇先生在《六论新子学》中论述的那样,这就造成了现有哲学史、思想史叙事中“孔先......
-
〓 《诗经》中“兔”的文学书写
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的“兔”很早就进入了周人的歌咏中。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305首,其中含有大量动植物意象,涉及草木鸟兽虫鱼250篇,占所有诗篇的82%,其中植物143种,动物109种。“兔”出现在5首诗中,“兔”字被提了13次。 《诗经》中的生物是周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周人丰富的感情和愿望,凝结着那......
-
〓 南京大学召开白先勇戏剧影视作品研讨会
以白先勇式的文艺复兴关照传统文化的青春化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于迪 记者 白雁)由南京大学白先勇文化基金主办、南京大学文学院协办、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承办的 “白先勇戏剧影视作品研讨会”,于2021年11月20日、21日,在南京大学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
-
〓 中华传统文化是敦煌文化的根和魂
敦煌学的研究对象是敦煌文献、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史地和敦煌学理论。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敦煌这个特殊的地域,吸收了东传的佛教等外来文化后而产生的地域文化。因此,敦煌文化的特点,就在于其地理条件的特殊。研究敦煌文化,不仅要聚焦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咽喉”地位,还要关注敦煌文化的基础与背景——河西史地、五凉文化。一 ......
-
〓 明代诗文与西北边镇
边镇,意谓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明代以其政治形势的特殊性,对外边警不断,军费始终是国家财政支出重项。在诸多行边的身影中,驻边官员、入幕书记、逃难僧侣、谪戍迁客都曾在边镇留有数量可观、内容丰富的文学遗存,而奇异的自然景观、备边演武与战争场景、独特的民风民俗也使所产生的文学样貌极具特色,呈现出与明代其他地域迥然有别的文化......
-
〓 李攀龙“胡宽营新丰”式的拟古乐府
后七子李攀龙论诗专主模拟,其《沧溟先生集》收录“古乐府”两卷,绝大部分是拟古题之作。中国现当代几部文学史对其“胡宽营新丰”式的模拟之作评价不高。事实上,“胡宽营新丰”只是模拟方法,既求形似,更求神似。 其《拟古乐府序》:“胡宽营新丰,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鹜于通途,亦兢识其家。此善用其拟者也。至伯乐......
-
〓 沈从文的史学观与研究方法略论
20世纪是我国学术发展成果丰硕的时期,其中,沈从文的名字一定不会令人陌生。他不仅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一幅幅湘西边城的秀丽美景、展示一个个淳朴真实的人物故事,同时深耕物质文化史研究领域,对中国古代的服饰、丝绸、染织、瓷器、铜器、玉器、漆器、家具等物质文化史专题都有所建树,《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是其代表作之一。回顾沈从文......
-
〓 专家论坛:命题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的建构性价值
美学命题是中国特色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理论资源。对于现今的文艺批评,美学命题可以充分发挥其价值尺度的功能。文艺批评不应该是随意褒贬,而应有正确、深厚的美学理论作为基础和标准,很多命题在其中能够起到切中要害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基本内涵作出这样的论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