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面语与口语的源与流——文与言判 雅俗殊形
语言因交际需要而产生,它是人类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人类身体器官的进化、神经机制的完善,以及对外部世界认识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交际需要中,面对不同的交际内容、目的、对象、场合、方式,语言会表现出不同风格特点的表达形式。言在文先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语言起源于“以声音为......
-
〓 庄子“三言”新说
寓言、重言、卮言,是《庄子》的基本言说方式。《庄子·寓言》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一般说来,寓言,指虚拟人、物的言语;十九,指这类文字所占比重。重言,指年长者的言语。卮言的解释较多:有司马彪的“支离”说;郭象的“宥卮”说,成玄英的“无心”说,罗勉道的“卮酒交欢”说等。在当代学者中,以李炳海先......
-
〓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中国古代诗词歌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声诗统一的传统,从艺术起源看,诗、乐、舞三位一体,至少在先秦时期还是这样。《诗经》、楚辞实则都是可以演唱的歌词。《墨子・公孟篇》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说明《诗经》具有可诵、可奏、可歌、可舞的音乐性质。《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亦可见《诗经》所有作品都可配乐......
-
〓 《诗经》中的玉
《诗经》是一部内涵丰富的文化经典。诚如宗白华所言:“《诗经》中的诗……它们不但是中国文化遗产里的宝贝,而且也是周代社会政治生活,人们的思想感情全面的、极生动的具体的反映。”(宗白华《中国美学史论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作为文化的载体,《诗经》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宗周时代的玉礼风貌。经粗略统计,《诗经》中有涉玉诗......
-
〓 宋词本事的失真
两宋笔记中记录了不少宋词本事,但绝大多数并不可靠,存在严重的情节失真。宋学达《宋人词本事书写的虚构现象及其反思》一文认为,凡有大量细节描写者、凡以词句比附情节者皆应怀疑,但对于虚构与失真的原因则未作解释。实际上,如若将视线转至笔记的整体写作意图与笔记的文体性质,能够相对适宜地解答笔记所载之宋词本事为何普遍失真的问题......
-
〓 当代书法作品中的“古今字”现象
古今字。清代学者戴震在《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中说:“古字多假借,后人始增偏旁。”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段玉裁认为:“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着谓之古今字。”古字和今字在字形结构上都有造字的相承关系。当代书法创作中常见的用古字现象,已成为时尚。有些古字可用,有些则风马牛不相及了。古今字从形体结......
-
〓 “不可呆看”:深阅读的古典范式
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读《金瓶》不可呆看,一呆看便错了。”张竹坡未曾呆看《金瓶梅》。金圣叹之于《西厢记》《水浒传》,脂砚斋之于《红楼梦》,刘一明之于《西游记》,亦是如此。他们的“不呆看”呈示出一种不同于惯常的深度阅读,不论是对于古典文学欣赏,还是对于现代文学欣赏,都颇具范式意义。“静”与“净”——心理......
-
〓 欲向锋前陈锦绣,先从纸上灿珠玑——诗中的刻书工形象
中华文明的延续离不开书籍。在古代,刊刻书籍离不开刻书工。刻书工在历史上存在了上千年,是传承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因为刻书工在当时社会地位低微,技艺常常被轻视(一度被称为“雕虫小技”)。在文献上留下姓名的刻书工不多,记载他们生平事迹的文献更少,现在能看到的有关刻书工题材的诗更是少之又少,弥足珍贵。“办笔如椽补龙衮”的......
-
〓 清人论清诗绝句与重构清诗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郭绍虞、钱仲联、严迪昌等学者筚路蓝缕的研究,清诗已被公认为有别于唐音、宋调,“自领一队”。陈衍、汪辟疆、钱仲联、严迪昌、朱则杰等人以诗话、点将录、选本、清诗史著述、专题论文等多种方式,从不同层面建构清诗史,编定清代诗人的谱系序列,绘制清代诗史的宏大图景,为新时代清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代......
-
〓 作为开端的《论语》与《论语》的开端
孔子一生的政治生活,大抵可以说是失意栖遑的。不过,孔子失意之后的“退”,却开启了另一个更加恒久的开端。在距离四十不惑不远的年纪上,孔子从齐国返回鲁国,开始“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史记》);晚年自卫反鲁,“退而修《春秋》,采毫毛之善,贬纤介之恶”(《说苑》)。孔子以自己所修的典籍教授弟子,而《论语......
-
〓 中国特色考古学的主要内容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百年中国考古学具有鲜明特点,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可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归纳为以下内容。 第一,中国考古学有着鲜明的历史学目标。中国考古学自始至终承担着强烈的历史学使命,这与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的定位,或者同时作为历史学、人类......
-
〓 《通湖山摩崖石刻》与纪功刻石叙事转向
东汉边塞纪功刻石《通湖山摩崖石刻》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腾格里额里斯苏木通湖山顶,地属汉代西北边境的凉州武威郡辖地。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被发现,也有一些学者做过介绍,但因严重损毁导致文字漫漶,迄今未引起学界充分的重视,其内容与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通湖山摩崖石刻》的叙事体例 在为数不多的东汉边塞纪功刻石中,......
-
〓 “文人论兵”与宋代兵学新气象
作为封建社会中期的重要学术形态,宋代兵学既是一个高峰,也是一个转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是中国传统兵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形成了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次兵学高潮。“右文政治”,与辽、夏、金、元等紧张对峙的军事形势,理学的兴起,等等,都与宋代兵学发展密切相关。在诸多影响因素之中,最具根本性的是“右文政治”。 宋代立国......
-
〓 农业遗产与农耕文化
传统农业影响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先民由农业生产经验总结凝练出的三才理论、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世界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
-
〓 刘子翚道统论新解
有关“道统”的阐释,是唐宋儒学家普遍究心的重要论题。崇安刘子翚探幽析微,超越时流,撰《圣传论》以倡新说,在南宋学坛独树一帜。不过,自朱熹做出刘屏山“归家读儒书,以为与佛合,故作《圣传论》”(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的解释性评价,后世学人便以之为“杂学”之书,鲜有深究者。上世纪80年代,陈来先生通过文本细读,明确认识到......
-
〓 文人游艺与建安文学的生成
游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活动,从其产生时起就是中国文人文化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建安时期,游艺在文人生活中的价值和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其性质、内容、形式都发生了新变。这一新变促成了游艺文学的生成,丰富了建安文学的类型,也标志着游艺对文学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首先,文人游艺的新变是建安游艺文学生......
-
〓 “直出即是”——诗文创作的一种古典范式
古代诗文创作发达,亦有各种创作范式。在各种范式中,最著名、至今仍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的是主张苦心孤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郑燮《词钞自序》)。然而,还有一种与此完全相反的范式,其反对精心酝酿构思,反对千番推敲、万般润色,反对苦心布置经营,总之,反对一......
-
〓 著述思想研究: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著述的动机及目的何在,著书立说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著述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对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各种著述思想的产生、发展、延续,有无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的规律性? 【“文明传统与经典生成”专题】 著述的动机及目的何在,著书立说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著述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对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各种著述......
-
〓 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张载的哲学与他的时代
今年(2020年)是北宋关中大儒张载的千年诞辰。张载是个真正的哲学家,他勇于“造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横渠四句”流传千古。张载不仅精思过人,且注重“外王”实践,以“躬行礼教”倡道关中。在哲学方面,他首重《周易》,其代表作《正蒙》就是在《易传》基础上写成的,其中表述了以“气”为基......
-
〓 冯契对中国哲学史的创新性诠释
冯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与哲学史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领域都造诣极深。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学术界留下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两本著作,对发轫于商周之际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国哲学的历史展开作了多方面的创新性诠释,为中国哲......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