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易代之际的桃源图与题图诗
晋宋之交的陶渊明用《桃花源记并诗》描绘了一个自在平等的理想世界,构筑了后世无数士人的精神原乡。桃花源这一题材也随之陆续延展到了绘画、书法、戏曲、小说等不同文艺类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桃源景观。与戏曲等相对晚出且娱乐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相比,桃源图的绘制显然历史更为悠久且更能体现士人情志。据笔者统计,传世桃源图逾200幅......
-
〓 从正体与俗体演变看繁简字
汉字由殷墟甲骨文算起,至今已有3400多年历史。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时常分化为正体和俗体。 裘锡圭先生说:“我们可以把甲骨文看作当时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俗体字,而金文大体上可以看作当时的正体字。所谓正体就是在比较郑重的场合使用的正规字体,所谓俗体就是日常使用的比较简便的字体。”“在文字形体演变的过程里,俗体所起的作用十......
-
〓 永嘉学派的哲学精神世界
永嘉学派以致广大的胸襟,极高明的睿智,在融突和合“二程”(程颢、程颐)的洛学、王安石的新学和张载、吕大临的关学中化生,并在与其他学派互相交往、切磋、论争、探赜、借鉴、吸收中发展。永嘉学派通过智能创新,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事功之学。时代精神的把握 永嘉学派事功之学的崛起,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全祖望说:“乾、淳诸老既殁,......
-
〓 论“宋韵”的美学向度
“宋韵”是一个界定于宋代的文化美学概念,意在统括提挈两宋历史的本质,并区别于古代其他时代如唐代。 “韵”是中国艺术与美学最虚灵的关键词之一,对它做出准确的界定并非易事,往往被学界视为畏途。通常,“宋韵”概念之解释路径主要有历史描述和理学寻迹,也有作美学界定的,目前看来都不尽如人意。我们尝试综合历史、哲学和艺术三条......
-
〓 关塞极天唯鸟道——古代西北边塞诗词的视野
有关中国古代诗词的类别划分比较混乱,有时候是按照地域划分的,譬如《楚辞》,那就是指楚国流域的辞赋或诗歌。有时是按照题材等其他特征划分的。《诗经》的分类比较复杂。其中《风》基本是按照题材来归类的。《左传》关于风,服虔注曰,“牝牡相诱为之风”,《风》大都是写男女之事的;但也有说在远古,诗歌所依附的“风”是一种乐名,如《左传......
-
〓 方法·视域·材料:历史比较法与百年方音演变研究
历史比较法是研究语言和方言历史演变的重要方法。如果从18世纪下半叶算起,历史比较法在语言学上的应用已有200多年。20世纪初,中国学者引入此法,使其在汉语通语和方言历史研究方面发挥作用。从研究视域来看,该方法既可运用于宏观尺度的上古汉语构拟,又可运用于中观尺度的中古《切韵》《广韵》音系的探讨,还可运用于微观尺度的近现代......
-
〓 明末至民国年间应对疫病的财政措施及其演变
疫病防治不仅仅是单纯的医疗卫生现象,更是关涉整个国民生存与国家治理的重要问题。疫病防治映射着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和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财政应急能力,反过来看,政府对财政政策与财政实践的安排,同样影响着疫情防控的进程。明末至民国年间是我国历史上疫病高发期,也是在疫病防治特别是财政措施方面逐渐演变的时期。关注这一历史阶段重......
-
〓 《人间词话》与现代派词学
1908年发表的《人间词话》是一部用传统词学批评文体的词话表现新思想的著作。其思想观点与清代中后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常州词派有明显不同乃至对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间词话》具有“反主流”“反传统”的意识。《人间词话》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词学著作,在词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现代词学思想及词学流派的生成和发展上。......
-
〓 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桐城派
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这固然不错,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不尽然。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显然不是单凭文章就可以支撑。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难发现,它并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艺......
-
〓 语言论坛:《新华字典》为何没有凡姓必收
编者按 从1950年启动编纂至今,《新华字典》已走过70年征程,印行超过6亿册,被称作“国民字典”。8月10日,第12版《新华字典》发布,增添了包括“初心”“粉丝”“二维码”“点赞”等在内的100多个新词。这部新中国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辞书,对普及全民族文化知识、促进汉语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受到一代又一代......
-
〓 小词之用,关乎人类的逻辑和理性
在我们的自然语言中,存在诸如“并且”“或者”“并非”“如果”“所有”之类的“小词”(particles)。之所以称之为“小词”,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很少有人关注它们,而且因为被认为不指称什么东西,它们常常连“名”也算不上:既不属于“太阳”等所谓的“专名”,也不属于“红色”等所谓的“通名”。语法学家常常将它们......
-
〓 读史札记:中国古代帝陵的保护传统
清代学者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中记述了自传说时代以来三百余位帝王陵墓的大致方位。除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三皇五帝陵”之外,目前经过考古证实的最早陵墓是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王陵,自秦汉以降随着文献记载的丰富,陵墓的信息更加明确。帝王陵墓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集中体现着历代王朝的政治诉求、礼仪制度、社会思想以及宗教信仰等多方......
-
〓 专家论坛:甲骨文考释的四个维度
距今3000多年的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系统的汉语言材料,其数量众多,大约有16万片,不重复的单字字头约有4000多个。甲骨文的内容极其宏富,涉及战争、祭祀、田猎、气象、交通、建筑、教育、贡纳、生育、疾患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我国殷商时期的语言、古史,乃至思想、社会文化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的考释,在甲骨学研究中是一项......
-
〓 王安石的生日究竟是哪一天
关于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王安石的生辰,南宋初吴曾《能改斋漫录》有明确的记载,只是版本略有不同。武英殿聚珍本《能改斋漫录》卷十载:王介甫,辛酉十一月十三日辰时生。五十八岁,自首厅求出知江宁府,继乞致仕。(吴曾《能改斋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87页)文渊阁、文津阁四库全书本《能改斋漫录》卷十载:王介......
-
〓 在地理与文学之间——《水经注》中的志怪故事
六朝时期地记空前兴盛,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集六朝地记之大成,在对方域、山川、古迹、风俗、物产的介绍中有不少异人、异事、异物、异象之类的志怪故事。民国时任松如《水经注异闻录》辑录《水经注》异闻732则,郑德坤《水经注故事抄》辑录12类505则,并评曰:“郦氏因地致详,凡魏以前故事旧文,及各地传说异闻皆可考求而得,仿佛......
-
〓 我国海洋考古新进展
编者按:日前,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座谈会。来自考古学、历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学习体会,共商考古学发展。与会专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贺信对100年来我国几代考古人取得的成就、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广大考古工作者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努......
-
〓 并非“塞责抄誊”:《四书大全》取材撰述新论
《四书大全》一直被主流学界诟病为抄袭旧作、敷衍塞责的誊抄之作。然如细致比较《大全》与其所本之书取材之异同,则可见出此一看法实未见中肯。如将《大全》与宋元四书类著述对朱子再传饶鲁(号双峰)的引用来看,则可改变对《大全》的固有认识。饶双峰《四书》论述虽以“多不同于朱子”而著称,然被《大全》引用多达570条。透过宋元诸家......
-
〓 学科交叉融合视野下的经学研究
中国古老的经学,目前在正式学科建制之外,此种现象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而且有可能会延续更长的时间。身处其中的经学研究者在饱受煎熬的同时,也不得不适应伴随这一窘境而来的研究方法上的改变,并有责任直面这种改变所带来的成功或失败。 经学在传统中国的地位本如《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序》所言——“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历代学......
-
〓 桐城楚辞学的地域文化特征
桐城地处皖西南,长江北岸,西北环山,东南滨水,自古有“七省通衢”之称。桐城既是经学昌明之地,又是天下文章渊薮。背山临水的地理特征,既封闭又开放的人文环境,加之累世不绝的著姓望族,都有利于桐城地域文化的形成。自南朝宋何偃著《删王逸楚辞注》以来,桐城楚辞学历经千年而不衰,到清代而发展更盛,并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的特征。......
-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华夏儿女共同的认同与坚守
语言是人类进行信息传递、思想表达和情感交流等的听觉符号系统,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汉语和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和记录这种语言的文字,历史悠久,生生不息,一直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来源于一代代华夏儿女对汉语汉字的高度认同与深情坚守。 历史上,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不发达,加上山河阻隔、战......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