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虞山诗约》与虞山诗派的确立
虞山诗派为清代重要地域文学流派,对清代诗学影响深远。虞山诗派产生于明清易代之际,是明清诗学转变的大关捩。对其开派,人们多据明末清初曹溶的《杂忆平生诗友十四绝句》其九“情芽本易惹闲愁,剪翠雕红未肯休。别体江湖成日下,西昆翻讶少风流”诗自注:“虞山诗派,沿袭不已。”后来乾隆年间沈德潜编钦定《国朝诗别裁集》,亦沿用“虞山......
-
〓 新辑诗话的类型与原则
无论是从目录著录看,还是就研究价值说,诗话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书籍类型。古籍编辑和出版的诗话,如果是原有其书,经过今人校点笺释而出版,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古籍整理;如果是原无其书,经过今人辑录成书而出版,这就是新辑诗话。新辑诗话,古有其例,于今尤盛。新辑诗话实际上是在编纂新的古籍,其间存在一些需要讨论的编辑问题。新辑诗话的......
-
〓 作为开端的《论语》与《论语》的开端
孔子一生的政治生活,大抵可以说是失意栖遑的。不过,孔子失意之后的“退”,却开启了另一个更加恒久的开端。在距离四十不惑不远的年纪上,孔子从齐国返回鲁国,开始“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史记》);晚年自卫反鲁,“退而修《春秋》,采毫毛之善,贬纤介之恶”(《说苑》)。孔子以自己所修的典籍教授弟子,而《论语......
-
〓 光明学术笔谈:从制度建设看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主持人语 ■本期主持:李世愉(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本期主题:科举制度与中国古代制度创新及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离不开各项制度的建设与创新。科举制度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选官制度,尽管有其弊端与不足,但从制度建设与创新的角度而言,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自隋唐至清末1300年间,这一制度以其特有且不断完......
-
〓 百年美国红学之路——范式、意义、不足与启思
编者按 中华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在海外收获大批拥趸,极大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日前辞世的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史景迁就因为对《红楼梦》的兴趣走入汉学研究,以博士毕业论文《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帝宠臣的生涯揭秘》开始了学术生涯。本期专题推出文章回顾百年美国红学之路。研究之外,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形态远非一途。《广东戏在东南亚的“在......
-
〓 王子今:丝路西来的“驴”
“驴”作为西域畜产,因匈奴曾经控制西域,被中原人视为匈奴“奇畜”(《史记》卷一一〇《匈奴列传》)。草原民族大致在战国时期已经将有关“驴”的动物学知识与畜牧业经验,传播到中原北边的秦国、赵国、燕国地方。张骞“凿空”(《史记》卷一二三《大宛列传》),交通动力的引进,如《盐铁论·力耕》所谓“骡驴馲駞,衔尾入塞,驒騱騵马,尽为......
-
〓 京剧的形成与北京历史文化
中国戏曲剧种繁多,而清代后期京剧的形成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京剧吸收、汇聚、熔铸了众多地方戏曲乃至其他各类艺术的精华,拥有丰富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标志着中国戏曲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拉开了近代戏曲之序幕。以往京剧研究和戏曲史著作对四大徽班进京与京剧形成的关系挖掘得非常充分,这固然在于四大徽班进京后的影响和作......
-
〓 《红楼梦》《水浒传》的繁与简
编者按 围绕《红楼梦》研究而崛起的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也正是在学术范式转换、传统文论与西方文艺思想碰撞的年代里,红学取得了蓬勃发展。“说不尽的红楼梦”滋养了一代代研究者,也催生了丰富的研究路径。本期我们以三篇文章向读者展示红楼研究路径背后的丰富文化内涵。 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Mimesi......
-
〓 中华传统文化是敦煌文化的根和魂
敦煌学的研究对象是敦煌文献、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史地和敦煌学理论。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敦煌这个特殊的地域,吸收了东传的佛教等外来文化后而产生的地域文化。因此,敦煌文化的特点,就在于其地理条件的特殊。研究敦煌文化,不仅要聚焦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咽喉”地位,还要关注敦煌文化的基础与背景——河西史地、五凉文化。一 ......
-
〓 戏曲传承人口述史:留存戏曲文化生态记忆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由于传统戏曲艺人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不识字,民间流行的剧本、曲谱很少,千百年来戏曲一直依靠口传心授这种原始方式传承。戏曲艺人既是戏曲表演的主体,也是戏曲传承的主体。他们的记忆里保存着最本真的戏曲信息,包括师徒传承、唱腔流派、独门演技、剧本台词、演出心得、日常交流等。现在,愿意学习戏曲的年轻人越......
-
〓 《尚书》科举用书:一个亟须开拓的研究领域
科举制度是我国隋唐以来国家人才选拔的重要措施,是一代人才的管辖。王安石于熙宁四年定贡举新制,经学一域“罢诗赋、帖经、墨义,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确立了以本经及《论》《孟》取士的格局,元仁宗皇庆二年汉人、南人经疑于《四书》出题,用朱氏《章句集注》,又经义一道“各治一经,......
-
〓 李攀龙“胡宽营新丰”式的拟古乐府
后七子李攀龙论诗专主模拟,其《沧溟先生集》收录“古乐府”两卷,绝大部分是拟古题之作。中国现当代几部文学史对其“胡宽营新丰”式的模拟之作评价不高。事实上,“胡宽营新丰”只是模拟方法,既求形似,更求神似。 其《拟古乐府序》:“胡宽营新丰,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鹜于通途,亦兢识其家。此善用其拟者也。至伯乐......
-
〓 如何推进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没有哪种语言能够像汉语这样有着三千多年绵延不绝的文字传承历史,拥有如此卷帙浩繁的书面语文献。这份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也是汉语研究乃至全人类语言研究的宝库。作为汉语语法史研究的学者,我们有责任深入开展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为最终撰写一部面向世界、能够详尽反映汉语语法......
-
〓 艺境观象:元宵灯火照楼台
春节过后,盼着,盼着,寓意月圆人团圆的元宵节便临近了。“元宵佳节同欢乐,处处感然无尽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农历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自古以来,就有热烈喜庆的燃灯赏灯、舞灯观灯等习俗,因此又被称为“灯节”。古今绘画作品中,也不乏对这一美好民俗的生动描绘。1、月华灯彩近瑶池关于元宵节燃灯赏灯习俗的起源,学界颇多争论。有人......
-
〓 三种史料中的子产铸刑书
发生于春秋后期的子产铸刑书事件是中国立法史上的大事。直至今天,主流的中国通史、中国法制史著作都将此事看作中国历史上的首次成文法公布活动。这种观点以《左传·昭公六年》中的相关记载为依据,经唐代孔颖达阐释(孔疏)后几成定论。近百年来的法学家更是将其作为世界法律演进共同规律之典型例证,代表观点可见日本法学家穗积陈重的《法律进......
-
〓 文人游艺与建安文学的生成
游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活动,从其产生时起就是中国文人文化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建安时期,游艺在文人生活中的价值和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其性质、内容、形式都发生了新变。这一新变促成了游艺文学的生成,丰富了建安文学的类型,也标志着游艺对文学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首先,文人游艺的新变是建安游艺文学生......
-
〓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
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是中国儒道文化精神的两大基石。但是,将儒道文化人为地对立,却成为古代学术的一个痼疾。司马迁《史记·老子列传》就曾感慨:“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随着学术与思想的分野,从梁启超“南派”“北派”之分到当代学界,将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所彰显的价值观人为地对立,又成为近代学术......
-
〓 论“宋韵”的美学向度
“宋韵”是一个界定于宋代的文化美学概念,意在统括提挈两宋历史的本质,并区别于古代其他时代如唐代。 “韵”是中国艺术与美学最虚灵的关键词之一,对它做出准确的界定并非易事,往往被学界视为畏途。通常,“宋韵”概念之解释路径主要有历史描述和理学寻迹,也有作美学界定的,目前看来都不尽如人意。我们尝试综合历史、哲学和艺术三条......
-
〓 激活口头文学的“产业芯”
我国拥有种类繁多、数量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学资源,包括神话、史诗、民间故事、传说、歌谣和笑话等。这些文学资源产生于民众中,反映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及精神状态,靠口耳相传流传到今天。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渐受到重视,一部分口头文学被列入各级非遗名录,并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然而对于数量庞大的口头文学来说,被关注和保护的还只是不大......
-
〓 西南茶马古道:汉藏交融的千年大通道
西南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同西南边疆地区和周边邻国进行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廊道遗产。就国内部分而言,西南茶马古道分为青藏、川藏、滇藏三条主要线路和数量众多的支线,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张复杂交错的道路网络。其中,西南茶马古道青藏线起自陕南,途经甘肃南部和青海地区后进入西藏;川藏线东起雅安,经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