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词中的冬至节俗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至日、长至、日短至、南至、冬节、拜冬、亚岁等。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古人通过观测太阳和北斗星,形成了早期的时间观念,建构了最早的时间体系,商朝末年,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点基本确定。到周代,选取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作为新年起点,《太平御览·时序部》记......
-
〓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稻作起源到稻米之路
【考古中国】 上山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浙江浦江上山而得名,距今11000年—8500年。目前已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0余处。在这些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和最早的彩陶。本刊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撰文,介绍这两个“世界之最”的价值与意义。——编者按 考......
-
〓 热点观察: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近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广泛关注,这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包括中国茶文化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走向世界。无论是在国际性会议、赛会活动举办进程中,还是在中国文艺作品的对外传播过程中,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都在不断彰显。不断......
-
〓 解衣般礴:庄子的写意精神
庄子曾用“解衣般礴”来描述一位画师的精神气质。一位国君召集画师们前来作画,大部分画师都神色庄重地润笔调墨,生怕怠慢了国君。唯有一位画师接到作画任务后,不慌不忙地返回住处,脱掉上衣盘腿而坐,国君要求作画的事情仿佛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国君却认为这位“解衣般礴”的才是真正的画家。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用......
-
〓 梁令娴与《艺蘅馆词选》
近代是词学史上的极盛时期,词选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这些选本反映了时人的审美旨趣,引领着时代的词学宗尚,与近代词学的发展互促互进,正如龙榆生云:“风气转移,乃在一、二选本之力。”(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集》)。因此,各种词选在近代词学史演进中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这其中,梁令娴编选的《艺蘅馆词选》是近代词学史后......
-
〓 长江:稻作文明与鱼米之乡
上古时期的长江依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在1万年前就孕育了东亚稻作文明,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提供了稳定的物质条件;中古时期的长江与黄河一起哺育了中国南方稻作文化和北方粟(麦)作文化两大亚文化圈,稻作与粟(麦)作亚文化圈之间的差异支撑了东亚文化圈的内部大循环,持续稳定地推进农耕文明形态达到人类社会的极高水准,中华文化所固有的......
-
〓 目录学:古籍工作的基础
与古籍整理有关的工作,如影印、校点、辑佚、注释、今译、索引以及版本鉴定等,都离不开目录学。对于目录学理论方法及其功用,近代以来的学者一直在不停探索中。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推进古籍工作的一系列新举措,是指导未来古籍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式文件。为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 全球化时代的东亚汉籍研究
多年来我倡导并实践的“域外汉籍研究”和“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其终极目的既不是“新材料”的开发,或是“新问题”的提炼,也不是“新方法”的探索,而是想通过对同一文化单元中不同民族国家文学特色的辨析,养成对差异的欣赏和热爱,而非无视或鄙夷,从而使文学研究成为人文主义的批评实践。在以汉文化圈为单元的东亚汉籍研究中,克服了自觉......
-
〓 守望家园: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智慧
编者按 法国巴黎当地时间11月2日下午,第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特别会议宣布,原定今年在中国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延期至2021年6月或7月。会议决定,所有原定在2020年和2021年审议的项目和分项目,都将在2021年第44届延长版大会上审议。这是自1977年首届世界遗产大会举办以来,我国第二次担当会议......
-
〓 “为政以德”的政治智慧及内在逻辑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历史发展新的坐标点,只有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准确判断大势、应对各种挑战,科学回答“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并且明确强调,......
-
〓 王鍾陵:庄子学派“无为”观之发展
冯友兰说:“道家所说的‘无为’是消极的无所作为。”(《中国哲学史新编》)这一看法,不仅极为简单化,而且还相当不准确。然而,由于《新编》一书的影响,持此种观念者甚多。《庄子》一书由于篇幅大,有关“无为”观的内容相当丰富,但论者们却所知甚少;而庄子学派“无为”观的发展过程,更是历来不为人知。缘于此,故拙文特予申论。一《逍遥......
-
〓 官学下移与君子“文质彬彬”
【青年学者论坛】 先秦儒家的君子理念并非凭空产生,其渊源有自。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官学下移是推进先秦儒家君子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目前研究状况而言,学界对官学、私学关系下的君子观念如何发展这一问题并未足够重视。实则二者紧密相关,私学并没有完全抛弃官学的教育理念、目的和方式,“君子”是联结二者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
-
〓 “冬吃萝卜夏吃姜”——天人相应的养生智慧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一句民间俗语道出两千多年前的养生智慧。古为今用,便衍生出诸多应时应季的保健之法,渗透到日常起居的细节当中。作为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自然界气象、物候的变化都可在二十四节气中直接反映出来。根据中医理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人类机体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
-
〓 悌德:传统与现代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悌德与孝道往往相提并论,被认为是一个人最为基本的德行。关于孝道的重要性,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能理解与认同。在中国人看来,爱、敬自己的父母,既是出于人的天性,也是一个人所当然应该做的。然而,“悌”作为一个德行,其内涵到底有哪些?为何可以与“孝”具有近乎同等的地位?其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在今天它还有......
-
〓 重构华夏诸神谱系的多重维度
一历史文献的发达,是华夏文明迥异于其他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是世界文明历史上最博大、最宏伟的宝藏。卷帙浩繁的历史文献,让华夏文明弦歌不辍,绵延至今,历久弥新。我们在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历史文献中,已经隐隐约约窥见到了一个神秘而庞大的远古帝王谱系。其中最让我们所熟知的是炎帝和黄帝二神,其次是伏羲、盘古、西王......
-
〓 金文文学与殷周文质之变
殷周时代是我国上古文化制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铸就了青铜时代的辉煌。这一时期,文字发展成熟,除甲骨文外,现存约两万篇金文,记录了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制度文化的变迁。但历来金文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古文字学、历史学等领域,对其文学价值关注较少。实则金文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诗经》《尚书》。于省吾曾言:“意在比类......
-
〓 《文选》祖饯诗的体式流变及诗史意义
萧统将《文选》诗歌作品分为二十三类,其分类及选篇规则,不仅具有诗歌类型、题材的研究价值,也有体裁、风格、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多重意义。在《选》诗诸多类别中,“祖饯诗”尤为值得关注。饯别主题是历代文士不断吟咏的永恒话题,然而其体式特点及表现手法等不尽相同,需要详加辨析与考察。《文选》共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七位诗人的八首经典......
-
〓 庄子任漆园吏时做什么
庄子曾为“蒙漆园吏”,对此大家并不陌生。杨宽在《战国史》中指出:“这个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的漆园当是宋国政府所经营的,所谓‘漆园吏’当即管理漆园的官吏。”真的如此吗,漆园吏仅是一个漆园管理者吗? 在众多历史文献中,有一则材料对于我们了解庄子任漆园吏时做什么颇具参考价值。它是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墓......
-
〓 探寻“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文化记忆
——来自西南联大历史展陈场馆的调研报告编者按11月1日是西南联大在昆明组建82周年校庆纪念日。这所诞生于抗战烽火中,因结茅立舍、弦歌不辍、人才辈出而享誉中外的大学,不仅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永恒丰碑,更被誉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作为传承西南联大精神“记忆之所”和“教育基地”的博物馆、纪念馆、校史馆,发挥了珍藏这段历史......
-
〓 自然地理生态影响下的唐代丝绸之路诗歌创作
唐诗中有大量与丝绸之路紧密相关的作品。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实际存在的地理之路,地理生态是丝路诗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和最具象的影响要素。唐代丝绸之路横向跨度极大,其所经地区的气候、植被、地貌等自然环境与中原相比千差万别。这种情况下,曾亲身在丝路沿线地区生活过的诗人们自然会受到地理生态的显著影响,并在诗歌中有所体现。自然气......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