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学漫谈:“几”义发微
“几”这个词,因其“微不足道”而常被当代学人“漏”过。殊不知,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几”亦是一重要概念,亦有其相应的地位。只是,由于该“词”有时并非以“庐山真面目”的本来形式出现,而是改头换面,渐行渐远,以至于现代哲学领域中,很难看到关于“几”的相关研究。就哲学意义来追溯“几”之渊源的话,最早的文本记载似乎应属《周易》。......
-
〓 “用中”和“时中”——儒家实践的辩证原则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其中,不仅有大量充满智慧的一般的辩证法命题,更有许多直接指导各种社会生活实践行为的具体的辩证原则。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是实践理性最为发展。尤其是在儒家哲学中,任何的哲学思考都必须落实到道德实距中去;而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原则,又是哲学思考中的第一位问题。这也就是儒家一再强调的“......
-
〓 “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简介
该数据库由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附属的“汉字情报研究中心”(2008年4月后改称“东亚人文情报学研究中心”)在2001年发动,参加者有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附属的东洋学情报研究中心。至2008年5月,加入数据库的主要是全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国立图书馆和地方政府的公立图书馆次之,财团法人的私立图书馆较少,计55个,目前录入......
-
〓 新见唐佚诗再辑录
陈尚君编纂的《全唐诗补编》除收入其本人辑得的四千馀首唐佚诗,还汇集了上个世纪几十年唐诗学界的相关成果,它标志着《全唐诗》的辑佚工程已接近于完成。当然,新发现还有,例如近年来陈尚君等人于日本、韩国汉籍中又发现一定数量的作品,于国内传世典籍中也还有零星发现。本人于此也有所留心,前几年在校理《全唐诗》仙神鬼怪、歌谣谶谚诸卷时......
-
〓 中国的佛教与儒教
一、儒学的历史演变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儒学是中国本土传统礼乐文化的代表,按照后来儒家学者的说法,此传统可追溯至尧舜禹汤。然从现有史料看,传统礼乐文化至殷末周初才有一积极的发展。相传殷箕子、周文王、武王和周公旦等,在建立礼乐文化中都有过重要的贡献。其中尤其是周公旦,周初的主要礼乐制度大都是经由他建立起来的。然而直至西周......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九)
2014·2——2014·61、东洋文化研究16号出版时间:2014年3月出版单位:东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内容简介:【论说】明清时代の锢婢にかかわる社会通念(五味知子)北魏后期の爵制とその特质——孝文帝の爵制改革を中心に(大知圣子)董仲舒の天人相关论に关する一考察——天と君主の相互关系の特性について(深川真树)......
-
〓 曹山本寂禅师的禅法思想
内容提要:曹山本寂为曹洞宗的创建者之一,他发展并完善了由洞山良价开创的曹洞宗基本理论。本文对曹山的五位君臣、五相偈、三种堕等理论及其机缘语句进行了具体的解释,指出对自由的极端追求才是曹洞宗的真精神,而这一精神是建立在以自性为唯一真宰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特征与南岳一系十分接近,表明直到曹山时期,曹洞宗仍然未改属青原。关键词......
-
〓 词本求忘机余事自高妙——苏轼“诗之余”词学观念及其词学史意义
词本隋唐宫廷娱乐之歌曲,至宋初仍然沿袭绮艳柔靡体格,以为宴赏游乐之具,而士人创作亦不免此风。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文化风气一变,文人士大夫以独立人格担荷斯文,其于诗文艺术的观念也发生重大变革,具体表现就是道艺分途。“道”成为士人主体精神的内在追求,而诗文艺术则成为其游心其间的悟道之梯。这一思潮对词的影响,就是“......
-
〓 文献数字化背景下的学术研究——以人文科学为例
【内容提要】上个世纪产生的IT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学术研究概莫能外。即使是像文史哲这样的人文学科,由于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文献的出现和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传统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新兴学科和交差学科开始出现。数字化文献的广泛应用,对于人文科学的深入发展、对现代知识体系的......
-
〓 国内古籍数字化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
【内容提要】以CNKI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古籍数字化研究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的角度为论文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高被引论文分析等多个角度,力图总结国内古籍数字化研究的特点,为该领域研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古籍数字化;文献计量法;计量分析我国古籍数字化的相关研究始于......
-
〓 量子力学与李白诗歌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和文学家。《春夜宴桃李园序》是李白的散文名篇。在春光明媚的夜晚,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李白撰写诗序。该诗序神思灵动,文字优美,句无虚设,全篇仅百余字,请大家共赏。 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
-
〓 书法三昧
金华胡翰曰:楷法虽出于汉、魏,未见于三代,其源要从篆隶而变也。其点画、波、磔、横从、曲直、圆锐、端侧岂徒然哉,其中必有法矣。夫分上而分下,辨左而辨右,宜偏宜中,或藏或露,有起而有止,当向而当背,其俯仰,其收驻,其推让,其回折,先后开合之次序,大小长短之类聚,必使相称相应,然后体始成而少合乎古人变楷初意尔。不然,字势虽可......
-
〓 特别关注:说“海昏”
首都博物馆展出的海昏侯墓出土部分金器及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 新华社发西汉至公元5世纪海昏周边形势示意图(注: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转绘。图中“海昏1”为推测西汉海昏县,“海昏2为东汉以后海昏县”)海昏侯墓出土铜鼎 新华社发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发现与发掘,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大量高品级文物的出土也充分吸引了社会各方......
-
〓 试论《易经》六十四卦画的历法功能——兼对陶寺镇古观象台遗址发掘报告的一点质疑
二千多年来,人们对《易经》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对《易经》六十四卦画、三百八十四卦爻的意义也有多种推测和诠释。众说纷纭之中,就有清代学者章学诚主张的“六经皆史”一说。他认为《易经》“为王者改制之钜典,事与治历明时相表里”、“大挠未造甲子以前,羲农即以卦画为历象,所谓天人合于一也”。章学诚承继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六经皆史”,......
-
〓 内圣外王之道
我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儒学能否现代化》以及几篇讨论中国传统内在超越问题之论文中都谈到应给儒家学说以定位,因为儒家学说不可能解决今日社会的所有问题,可是我们应找到在对它作了现代诠释的条件下,它对今日社会在哪个或哪些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照我看,儒家学说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因此,我并不认为......
-
〓 华氏吟诵调的特点
华调为河南大学已故教授华锺彦先生传承的吟诵调。1982年华先生首倡唐诗吟诵,并于是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吟诵研究机构——唐诗吟咏研究小组,由此开始吟诵研究。华先生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吟诵资料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格律诗吟诵的基本原则。华调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始终把吟诵作为一种读书的方式和方法。传统吟诵最重要的价......
-
〓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内容提要:中国封建时代长期存在着一种宰辅制度,人们通常把这种宰辅制度称作宰相制度。宰相制度主要通过“丞相”这一关键官职来运行,丞相又称宰相。宰相制度伴随着封建皇权的调整、演变几经变化,封建时代的每一次重大政治制度调整,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宰相制度的演变发展。本篇通过对宰相制度演变过程作简洁明了的阐述,概括其中的深刻背景及意......
-
〓 宋玉《九辩》与欧阳修《秋声赋》比较:面对秋光的不同人生态度
——古典诗文比较之九
中国古典诗文中对秋的感受,基本上有这样三种类型:一种认为秋天是美好的,风霜高洁,硕果累累,是个金色的收获季节。白居易的《忆江南》:“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王安石的《桂枝香》:“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就属这种类型。第二种正好相反,认为秋天是个衰瑟的季......
-
〓 iPad时代的少儿阅读:淡化“经典”放任自流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iPad应用越来越顺手,kindle使用更加规范,年轻父母们的内心却愈加纠结。电子书时代已经不请自来,如何引导家中小儿女的阅读行为,这是个让人困惑的问题。 “经典”依赖症——己所不欲强施于人 首先纠结的是如何言传身教。一方面,年轻爸妈们已经习惯于在各种移动终端上猛发微信狂刷微博,偶尔......
-
〓 黄山与徐霞客《游黄山记》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二十七
中国黄山,现在已是名闻遐迩,不但排位于风景佳丽的各个名山大川之首,而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但最先发现黄山之奇险并把它列于五岳之前的,则是近四百年前的一位旅行家徐霞客,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旅行指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亦正是出于此公之口。一、徐霞客与黄山概况徐霞客(1586-1......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