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虞万里:七朝石经的价值
儒家文化继承夏商周三代礼仪文明与人文精神的精华,并予以总结、发展和体系化,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集中体现在《易》《书》《诗》《礼》《春秋》五经以及后来发展形成的十三经文本中,这些经典从口头传授到书于竹帛,镌之石碑,转抄于纸卷,刊刻于棃枣,传之于今。 儒家石经指镌刻在石碑上的经典。自东汉以还,......
-
〓 “鸡”:字里面有学问
《说文解字》:“鸡, 知时畜也。”《玉篇》也说:“鸡, 知时鸟。” 古代农耕社会, 寻常百姓家没有计时器, 也许正是鸡能啼晨给农家带来方便的缘故, 鸡才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鸡,鸟纲,锥科家禽。远在游猎时代,鸡就和人生活在一起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鸡”字就有十种以上的写法。图1、图2似鸡侧视状,图3为鸡正立而头朝左状......
-
〓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
一、《易大传》著作年代新考汉代以来流传的《周易》一书,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上下经》二篇,另一部分是《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汉书·艺文志》著录“《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颜师古注:“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彖》、《象》等十篇,历来称为十翼,现在......
-
〓 高应乾及其《白鹤梁观石鱼》诗的时代考断
内容提要:通过反复审读原诗,并且广泛查证原始文献和相关记载,本文认为,晚清以来《八琼室金石补正》、同治《涪州志》、《全宋诗》、《宋代蜀诗辑存》诸书相沿已久、均作宋人宋诗加以收录的高应乾及其《白鹤梁观石鱼》一诗,实为清人清诗。关键词:高应乾;《白鹤梁观石鱼》;时代高应乾诗,今存一首,题为《白鹤梁观石鱼》:“访胜及春游,双......
-
〓 《易数钩隐图》作者等问题辨
内容提要:自南宋时起,《易数钩隐图》一书的作者就有二字与二籍贯的争议。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考辨。得出北宋有二刘牧、前刘牧著《易数钩隐图》、黄黎献为之续补等结论。最后指出,彭城刘牧的道学思想应当在宋明理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词:易图;刘牧;宋明理学作者简介:郭彧,原名郭宝彧,男,1941年12月出生。在沈阳读书,做过中学......
-
〓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在法国的流播及学术特征
法国汉学在西方汉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法国的中国学者李思纯曾言:“西人之治中国学者,英美不如德,德不如法”;当代法国汉学家戴密微(Demieville,Paul)干脆就说“西方的汉学是由法国人创立的”[1]法国汉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始于十七世纪后期的在华传教士,经过“传教士时段”和“专业汉学”等历史......
-
〓 国学漫谈:“几”义发微
“几”这个词,因其“微不足道”而常被当代学人“漏”过。殊不知,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几”亦是一重要概念,亦有其相应的地位。只是,由于该“词”有时并非以“庐山真面目”的本来形式出现,而是改头换面,渐行渐远,以至于现代哲学领域中,很难看到关于“几”的相关研究。就哲学意义来追溯“几”之渊源的话,最早的文本记载似乎应属《周易》。......
-
〓 重建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的话语体系
【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部署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从《计划》颁布及实施的当前节点解读,有一个重要的基础议题需要从当下即行探讨,那就是,配合政府推动《计划》的展开,行业与研究界如何构建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话语......
-
〓 研究心得:传承弘扬春节的文化传统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游戏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春节的文化系统有四个子系统,它们分立又同构,统一在“辞旧迎新”的“过关”礼仪中。春节本源:祭祀祈福人神交流传统春节源于蜡祭,年节就是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人类在......
-
〓 荀子的名辩思想及与文学思想的关联
【内容摘要】《荀子》中的“言”与“辩”、“名”等词指语言活动及其成果,与后世“文章”和“文学”形态接近。所以名辩思想虽然并不是纯粹的文学思辨,但可以作为元文学理论直通荀子文学思想。考察荀子“言辩”和“正名”观点,可以看出他的名辩思想并不具备纯粹的名理思辨特征,而主要是要给言说强加了一种礼学规范;言辩的核心是“正道辩奸”......
-
〓 程水金:《尚书·酒诰》绎文
《酒诰》是周公平定武庚管蔡之乱后,封康叔于殷都旧地妹乡对卫国君臣颁布禁酒令的诰辞。诰文充分体现了周公宽以治民、严以治吏以及怀柔殷遗、尊重民俗的治理智慧,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上古政学经典。由于历来注家将原文“妹土嗣尔”一句,或因袭伪孔安国《尚书传》读成“妹土嗣尔股肱”,解为“妹土之民,当竭其股肱之力,相承不绝以为此纯一之德,......
-
〓 论高拱的地位
关于明代嘉、隆、万时期高拱(1513-1578,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的地位问题,史学界有着截然相反的判定:有学者认为“徐阶起草遗诏,高拱全盘否定,这就势必毁掉以平反冤狱为前导的改革。高拱把兴利除弊的正确政策,说成是为先帝抹黑,以此迫使徐阶罢相。在嘉靖秽政之后要更化改制,必须力纠前朝弊政,这是革新的起点,但高拱没......
-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论”与“诗”
内容摘要:金源之际的元好问以创作者和评论者的双重身份进行诗歌评论,其《论诗三十首》,一方面强调以“诚”为本,弘扬风雅传统,推崇刚健质朴,慷慨悲壮诗风;另一方面又很好地处理了议论的抽象性与诗艺的形象性的矛盾关系,实现了“论”与“诗”的完美融合,对当时和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关键字:元好问;诗论;绝句;影响金元之际的......
-
〓 论二十世纪西方小说人物的自我形态
寻找自我是一个极为古老的话题,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以“认识你自己”作为人类探索知识的最高境界。然而,人们曾经在神性的光环中迷失了自我,在英雄的庇护下舍弃了自我。到了二十世纪初,随着尼采的一声呐喊“上帝死了”,西方人在强烈的阵痛中体验到了“被抛弃到自身之上”以后的自由和苦恼。在这个神性趋于失落、英雄时代走向完结的不幸时......
-
〓 女性学者的红学研究:红楼中那些温暖的故事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学观念传入中国,小说这种文体受到了广泛关注,《红楼梦》作为清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更是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20世纪50年代初,曾有一场关于旧红学和新红学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因为非学术因素的介入,而改变了中国文化建设的走向。1954年10月10日,本版较早发表了有关《红楼梦》的论争文章,是这场......
-
〓 是苏轼不懂天文,还是我们不解风情
——七月既望读东坡《前赤壁赋》有感
【作者简介】刘骏,上海人,学历复旦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生。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既望,被贬黄州的苏轼在游长江赤壁古战场后,写下了千古绝唱的佳作《前赤壁赋》。这篇文章很早就收入高中课本,可以说我们很多人都是读着这篇文章长大的。文章开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点明了游玩的时间和人物。继云“少......
-
〓 探佚《红楼梦》时间点:梦里寻他——贾宝玉生辰考(下)
那么,宝玉到底生于1712年的哪月哪日呢?笔者认为是三月初十。 证据之一: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写到: 当下又值宝玉生日已到,原来宝琴也是这日,二人相同……湘云拉宝琴、岫烟说:“你们四个人对拜寿,直拜一天才是。”探春忙问:“原来邢妹妹也是今儿?我怎么就忘了......
-
〓 析阮元金石学成就之因——以《山左金石志》为例
孟凡港,男,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0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阮元〈山左金石志〉研究》。 博士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培华 通讯评委:北京大学教授 漆永祥 山东大学教授 刘心明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扬州人。乾隆五十四年(178......
-
〓 域外交流视角下的《楚辞》研究
编者按:历史上的中华民族,不仅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外来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与文学内涵,同时也以文明大国的文化优势,对东亚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影响到这些国家历史、文化与文学的建构。这里所辑的三篇文章,张德恒、刘世明的两篇,是关于一个半世纪之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在对江户时期日本《春秋》《尚书》研究的梳理中,揭示......
-
〓 内圣外王之道
我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儒学能否现代化》以及几篇讨论中国传统内在超越问题之论文中都谈到应给儒家学说以定位,因为儒家学说不可能解决今日社会的所有问题,可是我们应找到在对它作了现代诠释的条件下,它对今日社会在哪个或哪些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照我看,儒家学说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因此,我并不认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