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想史
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关系是近年来思想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中的新课题,认识这一问题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新的探索,更要从实证研究上开拓新的领域,把非观念性(即文本性)的资料,引入思想史的范畴,或从思想史的角度解释生活方式的变迁。本文以服装为例提出这一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模式是礼俗文化,这是以礼为中心的一系列......
-
〓 庄子“心斋”“坐忘”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心斋”“坐忘”是庄子思想的基础领域,其修养过程是由外而内层层递进的内省过程,重要内涵是虚静空明,终极目标是与道合一。以虚静空明的心情观照山川万物,方能感悟山川万物之性灵。摒除杂念、排除干扰、凝神静虑,进入虚静空明的状态,方能与山水之道相融通,达到创作的最佳境界。庄子由“心斋”“坐忘”而臻于大道,达于化境的思想,对中国......
-
〓 孔子哲学解析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在五四运动以前,就影响而论,没有别的历史人物能和他相比。过去封建统治阶级借“尊孔”来维护其封建统治;而在前些年,“四人帮”又借“反孔”来推行他们的封建法西斯主义。时至今日,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时代:“尊孔”固不足以骗取人心;“反孔”亦不足以伪装革命,因而有可能对于......
-
〓 明清之际“西学中源”
在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基于“厚德载物”理念而产生的包容精神,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壮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显著特征,也是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这种包容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国境内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吸收,而且还反映在中华传统文化对......
-
〓 天府四川:丝绸文明的重要摇篮
谭继和1940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先秦史研究生,现为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五星出东方”护膊又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汉晋时代。护臂用面锦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织锦,宝蓝、草绿、绛红、明黄和白色等五组色经根据纹样分别显花,织......
-
〓 夸父究竟是怎样死的?——兼论“夸父逐日”: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内容提要】关于夸父之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夸父追逐天上的太阳而渴死;另一说乃为应龙所杀而致死。奇怪的是,这两种说法都出自于同一文献《山海经》中;在同一文献中记载同一个人在死亡这一具有生命意义的主题时,出现了矛盾,这种情况恐怕也不多见。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解决这两种说法之间的矛盾?通过审视“夸父逐日”这一经久不衰的旷......
-
〓 李约瑟在李庄——摘自岳南《南渡北归》三部曲
帐篷内炊烟(油画) □ 汪泽成 选自《回顾与展望——湖北油画艺术展》画册《南渡北归》三部曲(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分别是《南渡》、《北归》、《离别》。第一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
-
〓 台湾道教与古典文学关系研究概述——以唐代文学为主
台湾的道教与古典文学关系研究,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才起步,到八十年代初才算真正得到重视和发展。但一旦发展起来就进展较快,而且出现了转化和位移,呈现出与大陆的道教与古典文学研究截然不同的特征。一般说来: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一些对此有兴趣的古典文学研究者,采用考论的方式,探讨道教或道家代表人物与古代作家间的关系,道家思想对......
-
〓 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
引言 中国传统的山水诗,便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中国的山水诗,其有“意”,谓其有写景诗的“诗意”,但未必都有“境”。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
-
〓 佛教的民族化和禅宗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在广泛传播和深入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的过程中,与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和社会习俗逐渐密切结合,演变为中国民族的宗教。隋唐时期富有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的形成,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基本结束,从此进入中国佛教的持续发展时期。在隋唐时期形成的佛教宗派中,最富有民族特色并且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
-
〓 肆行无碍凭来去——试论富贵闲人贾宝玉
一1贾宝玉以其深厚而丰富的人性美,成就了古今中外小说人物中绝对的唯一。他站在茫茫的宇宙间成为人类生命探索的一座不朽丰碑!这座丰碑从生活的真实与平凡里筑起,这丰碑里没有霸权与功业,没有伟人们的强悍与霸道,这丰碑里有的只是谦卑而开放的胸怀,一颗能与宇宙万物同呼吸的魂魄!有限的生命在真实与谦卑里得到了无限的扩展,生命的韵律将......
-
〓 20世纪法照研究综述
在中国净土教理史上,法照大师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南宋宗晓“六祖 说“和志磐”七祖说”中他分别被尊为净土三祖和四祖,并且有“后善导”的尊称。日本学者 本善隆说:“法照可以与唐太宗、高宗时代的善导相提并论,是代宗、德宗时代唐净土教史上的杰出代表。”这样一位重要人物,在僧传、史籍中只见到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记;对于他的思想与......
-
〓 清华简与《左传》中的武姜
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记述郑武公去世后,郑武夫人(即武姜)规诫嗣君(文中称孺子,即郑庄公)之事。武姜在规辞中,从“先君”武公依靠大夫治国的经历讲起,规诫年幼的嗣君守丧期间把治理国政大权,交与大夫老臣管理,并从历史与现实政治两方面讲了这样做的道理。她回顾历史说:“昔吾先君,如邦将有大事,必再三进大夫而与之偕图……故君与......
-
〓 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研究:后稷祭典的形成
后稷为周部族的始祖,近年来出土的楚地文献上博简《孔子诗论》《子羔篇》以及郭店楚简《唐虞之道》《尊德义》等文章,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对后稷传说的讨论。生动地体现了后稷传说的多义性。 《上博简二·子羔篇》记载了孔子与学生子羔的对话,其中谈到禹、契、后稷的感生传说:“禹之母……之女也,观于伊而得之,娠三年而画于......
-
〓 北京新发现唐刘济墓的几个问题
唐幽州节度使刘济及夫人墓考古发掘现场 资料图片刘济夫人墓志(局部) 资料图片 编者按 最近北京房山唐代幽州节度使刘济墓志铭的出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6月22日电视台对墓志开启现场的直播,更是一下子将1100多年前曾在今京津及冀北一带叱咤风云,如今却早已为人淡忘的历史人物刘济重新推到了公众面前。这次刘......
-
〓 陈先达:哲学的困境与中国哲学的前景
同行相聚闲聊,都说现在第一志愿报考哲学的考生越来越少,即使名校著名哲学系亦复如此。哲学仿佛日暮途穷,感慨万千。历史往往昭示着未来。人类历史上的变革、革命都与哲学不可分。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德国,哲学都是作为革命的先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同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引发的思想变革不可分。从文化角度说,哲学是文化的......
-
〓 我却为春愁——月泉吟社的文化情怀
父子尚书 浦江县隶属浙江金华,群山环峙若城,中夷旷横亘数十里,而众流襟带包络之。旧称礼义之邑,文物之薮,彬彬然小邹鲁,故家美俗脍炙人口,而南宋遗民月泉吟社活动则为一邑文化精神凝聚之所在,传统士大夫人格之象征。月泉吟社形成的背景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元左丞相伯颜率兵攻入南宋首都临安,宋亡。方凤、吴渭先......
-
〓 传两湖余韵开三镇新风——湖北国学馆办学历程
湖北国学馆于1923年在武汉大学前身武昌高师校内创设。国学馆沿袭了两湖书院经、史、文、理四科的专业设置,湖北宿学之士如王葆心、黄季刚、姚晋圻、刘凤章均在馆内任教,培养出徐复观等杰出人才。惜于时局动荡,国学馆于1926停办。孙劲松老师的文章系统梳理了湖北国学馆的历史溯源、办学历程及武大国学院与其的传承关系。近年来......
-
〓 “人间佛教”与传统文化现代化
“人间佛教”直面重死重鬼、重智轻悲两大积习,既契佛陀之理,又契时代之机,在“人成佛即成”的理念之下,对症下药,现实重于玄谈,大众重于个人,社会重于山林,利他重于自利,倡导佛教的人生化、群众化、科学化,提倡悲智双运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激发出传统佛教关注世俗人生、服务普罗大众的正能量,有力推动了传统文化现代化。 ......
-
〓 浅析南越兴亡的原因
内容提要:南越的兴亡与西汉的强弱紧密相连。汉初,财力不足,内忧外患,内有诸侯王的威胁和叛乱,外有匈奴的进攻和掠夺,又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虚弱的西汉无力进攻南越,只好对其实行带有政治妥协性质的安抚羁糜政策,使南越获得了一个生存和发展的机遇。汉武帝时,财富充足,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