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学漫谈:黄老学回顾与展望
日前参加淄博“齐文化与稷下学”的高峰论坛,见到了不少多年前和最近时期研究黄老学的新、老朋友,引起了回顾与展望的兴趣。黄老学无疑是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学问之一。“黄老”相连的起源应在秦汉时期,战国时期盛行的黄帝,尚未见与老子相连,汉代的记载中才有“黄老”连称的出现,如《史记》《汉书》中之“黄老之术”“黄老之言”“黄老道德之......
-
〓 太极图的数学表达
导语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作为六经之一的《周易》,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体现了中国人文最早和最深刻的智慧,所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为先”(《文心雕龙·原道》)。也正因此,孔子非常重视《周易》,不但作了《易传》,还感叹研究《周易》的时间不足:“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荀子·......
-
〓 从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看书法由自然向自觉的转变
一、魏晋书法世家的出现据史书记载,汉代善书法者从帝王皇后到王公大臣,从士大夫阶层到民间知识分子都不乏其人,其总数超过汉以前历代善书者总和,在书法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书家群体。到了东汉中后期,在这个书家群体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书法在家族间的师承传授渐成风气,家族师承观念开始形成。张芝、张昶兄弟以草书名世,有......
-
〓 崇祯本《金瓶梅》的评改者为汤显祖考论
摘要:崇祯本《金瓶梅》的评改者当下主要有李渔和冯梦龙两说,然“李渔说”明显不合理,“冯梦龙说”又没有提出证据,故在学界响应极少,反对的意见却很多。笔者最近从明代关于“汤显祖赏《金瓶梅词话》”、汤显祖与《金瓶梅》的关系以及崇祯本评语中的“情”与汤显祖的“至情”说相当接近等几个方面发现,崇祯本的评改者极可能为汤显祖。并认为......
-
〓 《魏书》中的服饰史料
《魏书》北齐魏收撰。魏收(507~572),字伯起,小字佛助,北齐钜鹿下曲阳人。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他奉命著《魏书》时曾声称:“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魏书》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
-
〓 《国风》中“鸡”兴象探微
在诗学领域中, 《诗经》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不单单在于它“ 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 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l[] , 更多在于荤端于孔子而形成于汉代的儒家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 诗三百” 在被经学化后的千百年中, 常为经学家们所穿凿附会, 以致政治伦理说教每每掩盖了诗的真正意蕴。本文试图从民俗学角度观照《......
-
〓 唐代文官散阶简表
阶级品级文散阶授阶方式一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册授二正二品特进册授三从二品光禄大夫册授四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册授五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册授六正四品上正议大夫制授七正四品下通议大夫制授八从四品上太中大夫制授九从四品下中大夫制授十正五品上中散大夫制授十一正五品下朝议大夫制授十二从五品上朝请大夫制授十三从五品下朝散大夫制授十四正六品......
-
〓 中华美学关键词:再议“文质彬彬”
开栏的话“意境”“形神”“文质彬彬”“道法自然”“道进乎技”,这些典雅的字眼,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沃灌着中华民族的心灵,熔铸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激活丰富的美学传统,释放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我们今天的文化使命。本版自今日起推出“中华美学关键词”专栏,希望能够酌古......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与信仰的再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历了大约三百年的分裂。在这漫长的分裂时期,战乱频仍,生灵涂炭,似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黑暗”时期。但是与此同时,旧的思想桎梏解除,思辨哲学发展;佛教传入,带来新的信仰和文化元素;道教不断改造,神仙体系完善;代表当时主要自然知识体系的阴阳五行继续发展,呈现出新的形式;各种知识和信仰交相辉映,互相影响......
-
〓 炎帝、黄帝与中国龙——兼谈中国龙的“龙德”与炎黄文化的和谐精神
内容摘要: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是与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进程密切相关的。古史传说时代的“五帝”们,不但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为华夏民族的形成与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历史所形成的矢志不移地追求精神、诚信厚德、移风易俗和追求社会和谐的“龙德”,既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也是炎黄文化的精髓。关键词:炎帝;黄帝;五帝;华夏民族......
-
〓 元人小令鉴赏之十九
【中吕•普天乐】 张养浩折腰惭,迎尘拜。槐根梦觉,槐根梦觉,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万古东篱天留在,做高人轮到吾侪。山妻稚子,团栾笑语,其乐无涯。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
-
〓 盛世之间的对视两个世界的遭遇——18世纪的中法文化交流
穿着中国服饰的耶稣会在华传教士法国工匠学习中国青花瓷制作的盘子法国的一处中国式凉亭 18世纪初,法国宫廷曾经举办了一场化装成中国人的舞会,庆祝新世纪的来临。时隔300多年,今年5月27日至10月26日,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凡尔赛宫举办一个主题为“中国在凡尔赛——18世纪的艺术与外交”的特别展览。主办者用150......
-
〓 跨越70年的文学“接力”——《四世同堂》散佚部分的寻找和修复
不久前,老舍《四世同堂》英译全稿的发现和未发表部分重新被译回中文,为文学界内外所热烈关注。问世70多年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可谓身世曲折:老舍以“段”代“章”,计划写完一百段,但在报刊连载到第八十七段的时候不明原因地戛然而止,之后连手稿也散佚,致使全貌无以得见;幸而几乎在写作和发表的同时,《四世同堂》的英文翻译也在进......
-
〓 特别关注:说“海昏”
首都博物馆展出的海昏侯墓出土部分金器及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 新华社发西汉至公元5世纪海昏周边形势示意图(注: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转绘。图中“海昏1”为推测西汉海昏县,“海昏2为东汉以后海昏县”)海昏侯墓出土铜鼎 新华社发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发现与发掘,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大量高品级文物的出土也充分吸引了社会各方......
-
〓 北宋禁军“吃空饷”及其政治危害
“吃空饷”是严重的政治腐败问题,主要表现为国家财政供养人员在编不在岗、死亡不注销、调出不下编、虚报冒领薪酬等,从而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失和组织人事管理的混乱,直接影响到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揆诸史实,历史时期“吃空饷”现象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其中军队虚报兵数冒领军饷尤为典型。北宋禁军“吃空饷”问题便曾给北宋政治带......
-
〓 临文情辛酸:嵇康的赠答诗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依据社会学的系统理论,对于嵇康与其兄弟朋友间的赠答诗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这些赠答诗开拓了自东汉以来赠答诗的社交特色、儒家传统礼法的要求,和社会系统间相互沟通的特殊关系。同时,也为太康年间赠答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行文范式。可以说,嵇康的赠答诗在中古诗歌史上,尤其是在赠答诗歌的历史上,具有着承前启后的重......
-
〓 北京新发现唐刘济墓的几个问题
唐幽州节度使刘济及夫人墓考古发掘现场 资料图片刘济夫人墓志(局部) 资料图片 编者按 最近北京房山唐代幽州节度使刘济墓志铭的出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6月22日电视台对墓志开启现场的直播,更是一下子将1100多年前曾在今京津及冀北一带叱咤风云,如今却早已为人淡忘的历史人物刘济重新推到了公众面前。这次刘......
-
〓 明刻本《郡县释名》的初步研究
我国传统地名学以考释地名渊源为主要特征。这种特征先秦时代已露端倪,东汉时期以班固、应劭的著作为代表而渐趋完善,至南北朝、隋唐以降逐渐走向深入、成熟。然而,自从第一部具有地名学研究内容的著作《汉书·地理志》问世以来,截止宋元时代,从未有过单独考释地名渊源的专门著作。班固的《汉志》是我国正史地理志的开创之作,它对地名渊源的......
-
〓 《论语》“无適无莫”笺证
【内容摘要】这篇文章运用古代汉语之文字、音韵、训诂之法考释了《论语》“无適无莫”的确切精义。对前人的训诂成说做了补正。【关 键 词】《论语》;《氓》;无適无莫【作者单位】张艳惠,女,甘肃省渭源县庆坪学区李家堡小学甘肃定西748200鄂海鹏,男,甘肃省渭源县第一中学甘肃定西748200 《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
-
〓 移风易俗:汉代乐府的文化建构
汉代乐府是汉代的国家机构,承担着国家文化建设的任务。汉代乐府学是适应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家文化建设,在汉代礼乐文化建构中逐渐发生的。故它在乐府的“诗”“乐”关系这一基本理论范畴方面,继承先秦儒家乐学“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礼记·乐记》)的政治价值取向,鲜明地强调移风易俗的社会功用。第一,汉武帝......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