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先达:哲学的困境与中国哲学的前景
同行相聚闲聊,都说现在第一志愿报考哲学的考生越来越少,即使名校著名哲学系亦复如此。哲学仿佛日暮途穷,感慨万千。历史往往昭示着未来。人类历史上的变革、革命都与哲学不可分。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德国,哲学都是作为革命的先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同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引发的思想变革不可分。从文化角度说,哲学是文化的......
-
〓 港台近期国学类学术讲座展览(四)
2015·3——2015·51、感动的时刻:「最美好的读诗体验」系列讲座时间:2015年3月7日至4月25日地点:国家图书馆文教区国际会议厅(台北市中山南路20号)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联 络 人:Tel: 23619132#725连结网址:http://104read.ncl.edu.tw/spring_01.html......
-
〓 陈虎:倒影回声话屈原
又到端午节。看罢杨雨新著《魂兮归来——听杨雨讲屈原》,眼前浮现的是,一位清癯飘逸的风雨夜行人,在这传统的节日里永恒而坚定地走着。两千多年来,作为中华民族之魂,屈原是一个常说常新、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 从汉代开始,历朝历代无数的读者和学者,被屈原那神奇瑰丽的文字所征服,被他深厚而浪漫的内心情感所感动,试图深......
-
〓 《黄香故里考辨》之考辨——与张昕先生商榷
秦汉时的安陆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大县,其辖区十倍于今安陆市。《湖北省建制沿革·秦汉郡县》称:“汉之安陆,包括:汉川、孝感、黄陂、汉阳、安陆、云梦、应城、京山等八县。”东汉孝子黄香是古安陆县人,人们对此没有任何异议,更没有人要改变“黄香安陆人的历史结论”。但今安陆与古安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必须严加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如果......
-
〓 出世之教与治世之道——试论儒佛两家的根本分际
儒、释、道三家并称三教,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虽然佛教是外来的,两汉之际始传中土,但经过长期的融合与消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三教并立不仅是汉魏以来的历代国策,也是一种实在的文化现象。因此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时不能光讲儒道互补,儒道主从,儒释的对立与互补同样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能够......
-
〓 画像二十四孝——中国最早最成熟的二十四孝
宣化辽金墓壁画中的大舜行孝图 作者提供 “二十四孝”流传甚广,影响极深。一般认为元代后期郭居敬最早订正《二十四孝》,就是汇集唐宋时期以来民间流传的孝子故事,整编为“二十四孝”。事实上,有关文本《二十四孝》成书问题并非传统认识那样简单,大量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北宋中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就出现了相当成熟的“二十四孝”。因......
-
〓 专家论坛:乾嘉儒学的义理建构与思想论争
清学研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著述繁多,先后涌现出明清“文艺复兴说”“早期启蒙说”“内在理路说”等重要研究范式,堪为显学。不过,对于乾嘉学术多数人要么评价消极,要么一笔带过甚至视而不见,乾嘉儒学有学术而无思想,是儒学发展史的一种倒退,几成学界定见。事实上,清代中期儒学在“琢磨程朱,光复孔孟”(陈确语)的旗帜下,无论是“由......
-
〓 佛教的民族化和禅宗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在广泛传播和深入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的过程中,与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和社会习俗逐渐密切结合,演变为中国民族的宗教。隋唐时期富有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的形成,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基本结束,从此进入中国佛教的持续发展时期。在隋唐时期形成的佛教宗派中,最富有民族特色并且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
-
〓 意淫——试论贾宝玉的性爱境界及情韵
一好色即淫 知情更淫一贾宝玉成为古今中外所有艺术形象中最为独特的一位,他的魅力长久不衰,使一代代的读者沉浸其中,玩味一生,其滋味却越品越浓。这浓的化解不开的滋味,是他传奇的一生,是他丰富又矛盾的思想,是他为人处世的怪诞,是他眷恋美好的痴情,是他灵魂痛苦的探索,但这一切都还不够!宝玉那最为独特的该是他对男女之爱的深刻理解......
-
〓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在法国的流播及学术特征
法国汉学在西方汉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法国的中国学者李思纯曾言:“西人之治中国学者,英美不如德,德不如法”;当代法国汉学家戴密微(Demieville,Paul)干脆就说“西方的汉学是由法国人创立的”[1]法国汉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始于十七世纪后期的在华传教士,经过“传教士时段”和“专业汉学”等历史......
-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四):文言小说集
1、《山海经》《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
-
〓 看《楚汉传奇》,学中华成语
秦末汉初,即俗称的楚汉战争时期,是一段充分表现我们先辈聪明智慧的历史时代。如果从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武装反秦起义开始,直到垓下之战霸王乌江自刎,汉朝胜利,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2年间,短短七年,我们的先辈竟给后人创造了许多中华成语,它们既有人格方面的哲理,又体现了那一时期人的聪明才智,教给人们怎样精辟地生活以......
-
〓 宋代新儒教哲学述论
内容提要:宋儒哲学以“理”为终极关怀,故称之新儒教哲学。理论建设可上溯李翱的“复性”论,它是宋代新儒教哲学分辨理欲、变化气质学说的先导。张载提出“气”本体论,并分别“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将天理人欲之辨植入新儒教哲学系统。程颢、程颐把具有神学目的论的“天”,变成抽象的哲学本体的“理”,建立起“理”本体论,完成了新儒......
-
〓 鲍照美文 殊以动俗——纪念中古大诗人鲍照逝世1550周年
鲍照这种眼光向下、虚心学习的态度教育了一批又一批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当时就有一位曾经当过一阵子和尚的诗人汤惠休(休上人)同鲍照一起努力学习民歌,大写通俗的抒情诗,产生过很大影响,这就是《诗品·下》里说的“大明、泰始中,鲍、休美文,殊以动俗。”这样的“美文”在齐梁时代大行其道,终于发展为风靡全国的宫......
-
〓 拓宽历史和文化的视界——关于合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承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这是近代以来纠结于国人心头却又尚未真正解决的文化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等基本方法论原则,然而古之文化究竟如何“今用”,如何判别“糟粕”与“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转化为当代文化的精神资源,至今仍是开放的课题。在具体回答这些......
-
〓 生存·协理·代管:中国古代女性的权力
内容提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亡从子的“三从”绝不是被动的、坐享其成的“三靠”,而是中国女性特有的共有制度下的生存权、父权制下的协理权和祖权制下的代管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几种权利是建立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之上血缘拟血缘共有制的产物,主要靠人治加以维护。由于维护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所以,......
-
〓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一):总论
第一编总论一、中国园林发展历程及其在世界上影响中国、西亚和古希腊这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赞中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说:“一切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有原型的话)。只要......
-
〓 《〈比丘尼传〉校注》校点商榷
内容摘要:中华书局于2006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出版的王孺童先生的《〈比丘尼传〉校注》有某些处校勘、标点尚可有商榷之处。现选择23例成文,以就教于方家。关键词:《比丘尼传》;校勘;标点梁释宝唱的《比丘尼传》,是记载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批出家女性——比丘尼事迹的传记,是佛教《大藏经》中唯一一部记载比丘尼的著作。同时也是留存......
-
〓 张世明:我们何以成为纳税人?
看问题要有一种原始要终的大历史眼光。这似乎是在重复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平心而论,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就是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的变形,是年鉴学派对于美国历史学影响鼎盛时期的产物。而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则又是源自法国人文地理学派。笔者在五卷本《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中致力于总体史的建构,对于自己......
-
〓 曾国藩与《淮南子》
在曾国藩一生的学问研究中,程朱理学始终占据中心地位,是其安身立命、从政治军的思想根本所在,但同时道家思想对曾国藩精神世界的实际作用也十分重要。曾国藩生平对道家学说有过深入研习,《淮南子》即是其一。曾国藩熟稔《淮南子》的思想文本,对书中的十三篇内容都有直接论及,这占到全书篇章的一多半。在《读书录》中,曾国藩主要对《淮南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