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康熙的宗教政策与信仰
【作者摘要】本文以康熙时期的宗教文化活动为背景,着重探讨康熙的宗教政策和宗教信仰。康熙自小接受理学教育,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称自己以圣人之道治天下。康熙受孝庄的影响,及满族皇室对佛教的信奉,对佛教也采取支持的态度,尤其是在蒙古和西藏地区更是如此。同时康熙还积极学习西学,对西方传教士也很尊重,西方传教士在康熙时期的取得了......
-
〓 伟大的非政府组织(NGOs)——儒家
题解:本文中的“非政府组织”(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概念主要是在内涵的论域中使用的,因此,不能将本文直接简化为“儒家”就是一个非政府组织(a NGO)这样的标签,这正如当前学界中的把儒家或儒学理解为“儒教”而不并等同于认定儒家就是一个宗教一样。——西方纯粹理性之中的唯名......
-
〓 高拱思想与改革论纲
高拱(1513-1578)是明代嘉、隆、万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于隆庆后期执政期间,针对明王朝内外交困、陋弊山积的局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洗刷颓风、振兴朝政的改革,在吏治、边政、赋税、漕运等方面都卓有建树,开启了隆(庆)万(历)大改革的先河。在学术上,他针对宋明理学虚伪迂腐、空疏误国的流弊展开全面深入的批判,......
-
〓 国学漫谈:张之洞的国学观
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所有的后发现代化国家都有过争议。中国因为拥有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这方面的论争就更加激烈。戊戌变法前夕,张之洞发表了著名的《劝学篇》,就在学习西方现代文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等,做了非常系统的论述,今天看来,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张之洞认为只有走现代化之路才能保存中国......
-
〓 有关苏秦散文的几个问题
内容提要:苏秦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发现和相关研究者的研究表明,苏秦并相六国的合纵故事和苏秦散文是后世的拟说拟作。大量的著述在论证的过程中仍延用苏秦合纵六国的旧说,这一问题必需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苏秦散文也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应该予以重视。关键词:苏秦;合纵;苏秦散文;引用;思想作者简介:吴......
-
〓 争鸣与商榷:准确把握历史的细节和碎片——也以明清歇家为例
编者按本报2017年5月22日史学版发表了仲伟民先生《在历史小碎片中发现大历史》一文,对《明清歇家研究》给予高度评价。文章指出,“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巨大,可以说是从历史碎片中发现大历史的一个典型成果”。该文刊发后引起明清史及社会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探讨。今天刊发的高寿仙先生的文章则对其中一些观点提出商榷。作者指出:我......
-
〓 孟子与汉代《诗》学渊源
人们多习惯将汉《诗》溯源至荀子,甚至提出“宋人之学为直接孟氏,汉人之学为源于荀卿”的观点。然而在关乎汉代《诗》学发展的核心问题上,如经学化历程、阐释路径、思想构建等方面,汉《诗》承继孟子的倾向也很突出,值得关注。一、从“诗”到“经”:孟子与汉《诗》的经学化阐释 五经之中,《诗》的体式最为特别,其他四经以纯......
-
〓 物质利益与道德理想
唯物主义哲学家肯定物质利益的重要性,是否不重视道德理想呢?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不重视道德理想,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唯物主义哲学家往往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并且积极地为实现道德理想而献身。在理论上,唯物主义者固然重视物质利益,但也决不忽视道德理想,而是将崇高的道德理想建立于物质利益的坚实基础之上。一、哲学唯物主义与崇高的道德......
-
〓 徐梓:国学教育的乱象及治理
CFP9岁女童在北京农村学国学遭老师虐打施刑,此事日前被曝光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揭开了国学班乱象的冰山一角。“黑私塾”缺乏教育资质,国学培训机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孩子兴趣遭忽视全然成为被动接受的“机器”,打着国学的幌子拼命敛财……几多乱象,几多担忧。如何监管治理这些“变味”的国学?规范办学之路在何方?国学“热”中亟......
-
〓 清初理藩院对藏传佛教的管理
清代的边疆政策独具特色,其中清廷与西藏地区宗教界、政治界的关系更是学界研究重点之一。当时漠南漠北以及卫拉特蒙古、西藏等势力均属藏传佛教信仰。清朝一方面需要借助宗教力量稳固政治局势,同时也需防范其他势力借宗教力量对边疆地区施加影响。因此,自皇太极时期始,宗教政策即成为清廷政略的重要一环,其发展情况、相关事务等均由......
-
〓 上古历史文献的宝库——《尚书》
《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历史文献的汇集。因为它广泛记叙了我国当时的政治历史与社会情况,所以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史学的发轫之作。在先秦时代,《尚书》只称为《书》,有时也加上时代名称,分别称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到了汉代才称为《尚书》,表示它是上古时代的书。相传孔子曾经对于《书》的各篇加以删定,“上断于尧,下......
-
〓 赵敏俐:“诗教”的发生
《孔子圣迹图》之学琴师襄 诗教的发生,诗教传统的建立与孔子密切相关。《礼记·经解》引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是现存最早关于“诗教”一词的记载。意指经过《诗经》的学习与教育,对完美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说法被古人继承下来,成为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文化传统。 《诗经》是我国......
-
〓 中國文學在臺灣
一、前言:赴一場「友直,友諒,友多聞」的神仙會走過文革,重新看見「國學」興起,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這麼多年來的中國大陸,除了邀集海內外學者專家舉辦弘揚傳統文化的學術會議,多媒體也紛紛設置了有關國學的講壇、頻道與版面,形成了浩然沛然的「國學熱」。為了培育人才,「國學」更走入大學體制,成立了國學研究院、國學學院。如何延續......
-
〓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三):其它名园之苏州沧浪亭
第三编其它名园一、苏州沧浪亭国学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苏州现存的最古老园林,具有宋代造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园以清幽古朴见长,富有山林野趣。池水萦回,古亭翼然,轩榭复廊,古树名木,内外融为一体,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1963年沧浪亭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
-
〓 同是“观潮”自有高下——周密、吴自牧两篇忆旧散文《观潮》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十六
南宋灭亡后,隐居不仕的士大夫中出现了两本有影响的回忆录:一是周密的《武林旧事》,另一是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字公瑾,号草窗,又号萧斋,祖籍济南,曾祖父在靖康年间(公元1126)随宋室南渡,寓居湖州。周密在理宗淳祐年间曾做过义乌知县,南宋亡国后隐居不仕,以保存故国文献为己任,网罗采撷,著述颇丰,今存有《武林旧事》、《癸......
-
〓 顾农:关于《枯树赋》研究史的回顾与反思
一 在中古文学巨匠庾信(513~581)的创作中,辞赋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长篇的《哀江南赋》,较短的篇章则以《小园》《枯树》二赋特别是后者最为读者爱重。唐人张说《过庾信宅》诗云:“兰成追宋玉,旧宅偶词人。笔涌江山气,文骄云雨神。包胥非救楚,随会反留秦。独有东阳守,来嗟古树春。”尾联二句正是指《枯树......
-
〓 汉魏封授周边民族及政权首领的武官体制
在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中,有一套专门封授周边民族部落及其政权首领的官爵名号制度,它是一种通过爵位和职官的封授来对周边民族部落实施差异化管理的制度设计。从文献和官印、碑刻等资料来看,中原王朝封授给周边民族首领和藩属国官员们的职位主要有爵位体系和职官体系。对外臣爵位的封授始自先秦,而完善于西汉。职官的外封(由于其与中原......
-
〓 当前中国佛学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如今佛教学术研究事业方兴未艾,佛教研究组织、人才和刊物不断增多壮大,已经出版有关佛教书籍数千册,论文之多,难以统计。佛教研究的成果一方面保持了传统的佛教史、佛教哲学、教义、经典、宗派、寺院建筑和以及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特别是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佛教研究有了实质性和突破性进展,呈现了崭新的面貌,其成果也受......
-
〓 《文心雕龙·序志》篇新探
内容摘要:刘勰在《序志》篇中提到“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的目的在于揭示《文心雕龙》的主旨是解决文质关系的,具体到六朝文学就是质不胜文、文质不协调的问题,而“文体解散”则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文心雕龙》在写作体例上又不同于子书、“近代文论”和经学家的注经著作,它融“弥纶群言”和“研精一理”于一体,实现了理论的概......
-
〓 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想史
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关系是近年来思想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中的新课题,认识这一问题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新的探索,更要从实证研究上开拓新的领域,把非观念性(即文本性)的资料,引入思想史的范畴,或从思想史的角度解释生活方式的变迁。本文以服装为例提出这一问题,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模式是礼俗文化,这是以礼为中心的一系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