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学漫谈:黄老学回顾与展望
日前参加淄博“齐文化与稷下学”的高峰论坛,见到了不少多年前和最近时期研究黄老学的新、老朋友,引起了回顾与展望的兴趣。黄老学无疑是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学问之一。“黄老”相连的起源应在秦汉时期,战国时期盛行的黄帝,尚未见与老子相连,汉代的记载中才有“黄老”连称的出现,如《史记》《汉书》中之“黄老之术”“黄老之言”“黄老道德之......
-
〓 曹山本寂禅师的禅法思想
内容提要:曹山本寂为曹洞宗的创建者之一,他发展并完善了由洞山良价开创的曹洞宗基本理论。本文对曹山的五位君臣、五相偈、三种堕等理论及其机缘语句进行了具体的解释,指出对自由的极端追求才是曹洞宗的真精神,而这一精神是建立在以自性为唯一真宰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特征与南岳一系十分接近,表明直到曹山时期,曹洞宗仍然未改属青原。关键词......
-
〓 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玄高是否曾经从学佛陀跋陀罗(觉贤)一案的破解,对于佛陀跋陀罗离开长安与到达建康的时间、鸠摩罗什的卒年、法显回国后的经历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纠正了前人的某些缺失,提出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假说。关键词:玄高;觉贤;鸠摩罗什;禅玄高(402-444)是否从学佛陀跋陀罗(359-429),是中国禅学史......
-
〓 《〈比丘尼传〉校注》校点商榷
内容摘要:中华书局于2006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出版的王孺童先生的《〈比丘尼传〉校注》有某些处校勘、标点尚可有商榷之处。现选择23例成文,以就教于方家。关键词:《比丘尼传》;校勘;标点梁释宝唱的《比丘尼传》,是记载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批出家女性——比丘尼事迹的传记,是佛教《大藏经》中唯一一部记载比丘尼的著作。同时也是留存......
-
〓 国学漫谈:杨朱“哭衢涂”
《荀子·王霸》:“杨朱哭衢涂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淮南子·说林训》:“阳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涂”通“途”,衢涂、逵路,均指四通八达的路口。可南可北,可东可西,错走半步,等到觉悟后已经差之千里了,这不禁让杨朱黯然神伤而涕零哀哭。许多人都有徘徊彷徨在岔路口的体验,为何惟......
-
〓 太极图的数学表达
导语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作为六经之一的《周易》,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体现了中国人文最早和最深刻的智慧,所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为先”(《文心雕龙·原道》)。也正因此,孔子非常重视《周易》,不但作了《易传》,还感叹研究《周易》的时间不足:“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荀子·......
-
〓 裘锡圭:出土文献与古典学重建
郭店竹简清华简上博藏楚竹书银雀山汉墓竹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根据学界已有的认识和研究成果,简单谈谈出土文献与古典学重建的关系。我国学术界使用“古典学”这个词,是晚近的事,大家对它的理解恐怕并不一致。我所理解的“古典学”,系指对于蕴含着中华文明源头的先秦典籍的整理和研究。我们过去虽然没有用“古典学”这个名称,但是实......
-
〓 炎帝、黄帝与中国龙——兼谈中国龙的“龙德”与炎黄文化的和谐精神
内容摘要: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是与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进程密切相关的。古史传说时代的“五帝”们,不但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为华夏民族的形成与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历史所形成的矢志不移地追求精神、诚信厚德、移风易俗和追求社会和谐的“龙德”,既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也是炎黄文化的精髓。关键词:炎帝;黄帝;五帝;华夏民族......
-
〓 盛世之间的对视两个世界的遭遇——18世纪的中法文化交流
穿着中国服饰的耶稣会在华传教士法国工匠学习中国青花瓷制作的盘子法国的一处中国式凉亭 18世纪初,法国宫廷曾经举办了一场化装成中国人的舞会,庆祝新世纪的来临。时隔300多年,今年5月27日至10月26日,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凡尔赛宫举办一个主题为“中国在凡尔赛——18世纪的艺术与外交”的特别展览。主办者用150......
-
〓 杜甫草堂诗与隐逸思想
【摘要】杜甫于公元759年冬,为避安史之乱而入蜀,在众多亲友的支助下,营建了被后人称为文学圣地的“成都草堂”。在杜甫漂泊的一生中,成都草堂的那段生活,相对充满了闲适、安定的色彩,在草堂旖旎、清幽的田居生活中,饱经忧患的诗人暂停下了到处流徙的生活,身心都得到了休憩。寓居成都草堂是杜甫一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诗人洞明、恬......
-
〓 国内古籍数字化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
【内容提要】以CNKI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古籍数字化研究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的角度为论文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高被引论文分析等多个角度,力图总结国内古籍数字化研究的特点,为该领域研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古籍数字化;文献计量法;计量分析我国古籍数字化的相关研究始于......
-
〓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九):唐代士人画
唐代(618—907)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唐代贞观至开元的一百多年间,疆域广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各民族之间接触密切,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也从不同的领域影响着唐王朝并被接纳;思想文化领域的儒、释、道三教并立与合流是这一时代的一大特征和总的发展趋势。宽容开放的时代精神使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呈现出绚丽......
-
〓 临文情辛酸:嵇康的赠答诗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依据社会学的系统理论,对于嵇康与其兄弟朋友间的赠答诗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这些赠答诗开拓了自东汉以来赠答诗的社交特色、儒家传统礼法的要求,和社会系统间相互沟通的特殊关系。同时,也为太康年间赠答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行文范式。可以说,嵇康的赠答诗在中古诗歌史上,尤其是在赠答诗歌的历史上,具有着承前启后的重......
-
〓 中华美学关键词:再议“文质彬彬”
开栏的话“意境”“形神”“文质彬彬”“道法自然”“道进乎技”,这些典雅的字眼,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沃灌着中华民族的心灵,熔铸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激活丰富的美学传统,释放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我们今天的文化使命。本版自今日起推出“中华美学关键词”专栏,希望能够酌古......
-
〓 关于《论语》重出现象的思考
【内容摘要】《论语》中有数章重出的现象,一直无人仔细考证分析。本文对这一现象条分缕析,将重出现象分为两类,一类为真正重出,一类为准重出。对于前者进行考证辨析,指出这些重出是内容编辑之需要,是编辑者有意为之而非疏忽。【关键词】《论语》;重出;有意为之【作者简介】毕宝魁,(1952-),男,辽宁铁岭人,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
〓 杜甫与李贺的“咏马诗”比较
内容摘要:和唐人诗文中频繁出现马意象一样,杜甫和李贺的咏物诗中也经常腾跃马的姿影,但由于两人的生活阅历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中马意象的寓意也多有不同。诗人的美学取向受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二人处在盛唐和中唐两个不同的时期,所以二者的美学取向也有所不同。但是由于二人都有强烈的出仕愿望和坎坷的仕途,因......
-
〓 国学漫谈:用之有节
在生态伦理方面,儒家不仅提出了“取予有度”的责任律令,还提出了“用之有节”的行为规范,从而确立了节用的道德责任。儒家并没有系统创建过节用责任伦理学说,但是从两方面阐发了相关理念。一方面是为政之道的节用责任伦理。谈到治国方针时,孔子指出:“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朱熹在《论语集注》把这段话理解为敬事......
-
〓 吴应箕的文学史观
内容提要:吴应箕既是文学家,也是史学家,对诗文的源流本末有着很强的自信。在立足晚明现实的基础上,在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深入地思考之后,他提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学发展观与继承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诗学理论价值。关键词:吴应箕;文学史观;发展观;继承观作者简介:章建文(1967—),男,安徽池州人,池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
〓 方勇:再论“新子学”
自半年前我在《光明日报》“国学”版发表《“新子学”构想》一文以来,学术界对“新子学”的讨论一直很活跃。诸多研究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阐发了精到的看法,令我深受鼓舞。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我对“新子学”的内涵做了新的思考。现拟对部分问题作进一步阐述,以期引起更深层的讨论,深化对“新子学”发展问题的理解。“新子学”的深......
-
〓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选萃: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
绘画作品中的古代殿试场景 CFP明代文学的发展,既有文学自身的内部原因,又与政治、经济、文化有关,其中科举文化生态对形塑明代文学风貌发挥了显著作用。“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研究内容丰富“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生态”研究,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明代馆阁文人的生存样态与文学事业;明代文人的科举背景与流派意识;明代状元与明代......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