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入宋巡礼僧戒觉《渡宋记》校录辨误
【内容摘要】《渡宋记》乃日本平安时代的入宋巡礼僧侣戒觉的日记,记载了戒觉师徒三人搭乘宋人商船及在华期间的见闻,是古代中日交通史上一部珍贵的史料。王勇、半田晴久撰《一部鲜为人知的日本入宋僧巡礼记——戒觉〈渡宋记〉解题并校录》标点整理了《渡宋记》,并加以简单的注释。由于《校录》一文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根据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所......
-
〓 大散关与陆游南郑诗篇散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六
大散关,古称崤关,在今宝鸡市(古称陈仓)南,八百里秦川的西北门户,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秦蜀襟喉之称。春秋时代秦晋之间著名的《崤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并成为《左传》中著名的篇章之一。陈仓又是楚汉相争中刘邦从汉中北上夺下的第一个重镇,更是诸葛亮北定中原的经常出没之处。战火硝烟又熏陶出姜子牙等一代名将,大诗人李白也在附近的天......
-
〓 以仁人求仁政,以德行求德教
编者按 在上期,我们探讨了“重民爱民,万事根本”的思想理念。有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认同之后,又如何能在行动上真正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古人所倡反身内求、自我升华的实现路径,不失为一种启示与提点。 中国的政治文化,自古坚守的就是从“内圣”到“外王”的内外贯通之路。内圣无方,则......
-
〓 天人相参:中国文化的智慧
近代以来,以“知识就是力量”为先导的启蒙理性开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思想基础,最大程度释放了人的生产能力与创造能力,带来了现代化的巨大成就。然而,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成为阻碍人类走向更高发展层面的巨大障碍。与启蒙理性驱动下形成的“征服自然”理念相比较,中国传统天人关系思维中的天人相......
-
〓 私心著史,丑诋厚诬——论王世贞丑诋高拱之缘由
明代嘉、隆、万时期,涌现出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这即是王世贞(1526-1590年)与高拱(1513-1578年)。王氏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高氏则是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们平素虽然少有交往,但却结怨颇深。故此,王世贞在其史学名著《嘉靖以来首辅传》卷六《高拱传》中,用文学虚构或夸张的手法,描写高拱其人是如何倾轧同僚,......
-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七):文论、诗话、词曲话
一、文论1、《典论·论文》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三国时期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曹丕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魏文帝集》《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太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论文》是其中的一篇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而幸运的是,......
-
〓 刘梦溪:钱锺书的学问方式
钱锺书先生的赠诗 学术殿堂的引桥 我和钱锺书先生没有见过面。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创办《中国文化》杂志,也由于当时想着手对钱先生的学术思想作一些研究,跟他有不少通信。我从未把这些信拿出来,觉得不好意思。他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辈学者,不仅是欣赏,而且是特别尊敬和心仪的人。我研究晚清民国以来的现代学术思想史,钱......
-
〓 中國文學在臺灣
一、前言:赴一場「友直,友諒,友多聞」的神仙會走過文革,重新看見「國學」興起,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這麼多年來的中國大陸,除了邀集海內外學者專家舉辦弘揚傳統文化的學術會議,多媒體也紛紛設置了有關國學的講壇、頻道與版面,形成了浩然沛然的「國學熱」。為了培育人才,「國學」更走入大學體制,成立了國學研究院、國學學院。如何延續......
-
〓 红山文化时期农业发展与祀天之礼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中国传统礼制系统中,尤以历代王者主持的祀天之礼最为庄严虔敬,所谓“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商周之际,天有“昊天上帝”“天皇大帝”等人格化称谓,因有“祀帝于郊,敬之至也”的说法。西周时期实行的天子祀天于圜丘(圆形神坛)、祭地于方丘(方形神坛)的郊社之礼,历周秦汉唐以至明清,成......
-
〓 蛇—玦—珥——再论天人合一神话与中华认同之根
红山文化蛇形耳坠(潘昱龙/摄)以蛇贯耳的物证:荆州楚墓出土铜戈上的珥蛇之神(2011年笔者摄于荆州博物馆)佩戴人面蛇身耳饰的神人形象(台北故宫藏龙山文化玉圭)新石器时代蛇形玉耳玦(私人藏品)三门峡虢国墓出土西周鱼尾龙纹玉玦2011年5月29日,辽宁省考古工作者在凌源市三家子乡河南村的田家沟红山文化墓葬中发掘出一批五千年......
-
〓 曾国藩与《淮南子》
在曾国藩一生的学问研究中,程朱理学始终占据中心地位,是其安身立命、从政治军的思想根本所在,但同时道家思想对曾国藩精神世界的实际作用也十分重要。曾国藩生平对道家学说有过深入研习,《淮南子》即是其一。曾国藩熟稔《淮南子》的思想文本,对书中的十三篇内容都有直接论及,这占到全书篇章的一多半。在《读书录》中,曾国藩主要对《淮南子......
-
〓 “二爷当家”——贾府管理与权力争夺的怪圈
摘要: “二爷当家”是贾府管理的一个怪圈,也是造成贾府陷入母子、父子、兄弟、妯娌等相互倾轧斗智的根结所在,贾府上下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在运转。笔者认为正是“二爷当家”这种糟糕的贾府管理模式,使得贾府权力争锋一步步走向了不可开交的地步。笔者试图从这一管理模式出发,来探讨《红楼梦》中的几个争议层出的问题,即贾赦贾政的关系、贾......
-
〓 相策历代遗法总要
自相土运,其天机,孙阳、明其骨性,秦赞、莅其前后,许卫、详其毛色,悲伐、在其股膺,韩管、议其唇□齿,麻朝、訾其颊胲,女厉、辨其目眸。昔,轩辕得之,过寒门。穆满得之,游昆仑。周王得之,平东邻。汉帝得之,定西秦。我高祖得之,四夷至。开元得之,五辂备。敢问:“毛虫三百六十,其谁力多于是乎?”夏、殷以还,经传莫纪。周制厩马,始......
-
〓 谢泳:试释陈寅恪诗《赠吴雨僧》中之“讵公”
1961年9月3日,陈寅恪有四绝句《赠吴雨僧》,其中最后一首是: 弦箭文章那日休,蓬莱清浅水西流, 讵公漫诩飞腾笔,不出卑田院里游。 1961年9月,吴宓去广州看望陈寅恪,分手时陈送给吴宓四首绝句。《吴宓日记续编》记有“寅恪兄赠宓四绝句送别”(第5册169页,三联书店,2006年)。吴宓日记中......
-
〓 翁方纲金石书画题跋与“鉴赏之考订”
【内容摘要】翁方纲诗中的考订、议论历来为人们所诟病,而这类诗作多为金石书画题跋作品。金石书画题跋文体的考订议论传统与文体功能,决定了金石书画题跋文体在写作中常常要涉及考订、鉴赏。翁方纲诗文的考订、议论特质,实为金石书画题跋诗文的一大共性。翁方纲根据金石书画之学的独特性,提出了“鉴赏之考订”说,主张金石书画之考订为赏鉴而......
-
〓 国学漫谈:黄帝祭祀的历史回顾
《国语·鲁语》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这说明在虞夏时代,黄帝已被人们当作始祖祭祀。在黄帝之后,中原有许多部落先后交替,各有自己的始祖。春秋战国,各诸侯国都追溯各自的族源,构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历史观念,但不管哪一部族主导中原,都没有否定黄帝是华夏族的先驱。汉代曾经为先......
-
〓 康熙《古文评论》的文章学思想及其意义
【内容提要】康熙《古文评论》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话著作,它强调文章的经世用途,要求文章力求醇雅,符合儒家义理。又注重文体的辨析,要求作文务必得体。而对“雅”的推尊,则下启“清真雅正”之钦定文章政策。康熙以文章的实用与否作为衡文准则,为骈文赢得了文体地位。其文章学思想为清代文章朝质实、雅洁的道路发展奠定了基调。【关 键......
-
〓 “知行合一”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关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讨论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但很少能作出“知行合一重在行”之论的,本文就此谈谈一得之见,求教于方家。历代儒家“知行”观的简略回顾在“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上,儒家有较为深入的探讨。有知先行后、知易行难、知先行重、知行并进、知行合一等多种说法。《古文尚书·说命中》记载了傅说对商王武丁说过“非知之艰,......
-
〓 看《楚汉传奇》,学中华成语
秦末汉初,即俗称的楚汉战争时期,是一段充分表现我们先辈聪明智慧的历史时代。如果从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武装反秦起义开始,直到垓下之战霸王乌江自刎,汉朝胜利,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2年间,短短七年,我们的先辈竟给后人创造了许多中华成语,它们既有人格方面的哲理,又体现了那一时期人的聪明才智,教给人们怎样精辟地生活以......
-
〓 明朝君主集权下士人心态的变化
作者简介:余雷,1987年生,安徽宣城人,海南琼州学院2005级历史专业学生。徐建,1986年生,山东淄博人,海南琼州学院20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明朝是一个士人人文品格流变的年代,也是文学品性之道与君权皇帝治世之势纠缠混杂的朝代,虽然说明朝帝王专制、集权在不断空前强化,但也应该指出的是 ,当时的士人确是这个时代实......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