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礼记》中的服饰史料
《礼记》亦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儒家经典著作,乃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之选集,相当于《仪礼》的“易传”,据说为西汉戴圣所编纂。戴圣,字次君,礼学博士,生平不详,曾任九江太守。《礼记》有《曲礼》、《檀弓》、《月令》、《礼运》、《学记》、《大学》、《中庸》、《经解》等四十九篇,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内容......
-
〓 王弼的阐释智慧与六朝文论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文化融合在经典之中,汉魏以来的思想文化变化,首先表现在对于经典的重新阐释之中。王弼的玄学,并不是通过自创得以建立的,而是经过对于经典的阐释得以建成。在这种阐释过程中,化入了他卓著的思想智慧。王弼善于寻找儒道两家思想的共同点,加以调和,同时,也大胆地进行重解。通过其思想与智慧的运用,融合了儒道两家思想,......
-
〓 清:玄学语境中的美
“清”,是中国古典美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清”其所指涉的中国美学经验在学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地厘清和敞开。 玄学美学中的“清”源于道家。老子云:“天得一以清”(《道德经·三十九》),指天因“得一”而清,也就是天得了道而显得清澈澄明。《庄子集释·天地》(卷五):“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其后疏曰:“......
-
〓 抗战时期历史教科书里的“九·一八”
《初中本国史》,何祖泽编写,上海新亚书店1932年版《初中本国史》内文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
-
〓 20世纪中国回鹘佛教研究概述
今天的维吾尔族(古称回鹘)约有700万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但在历史上却并非如此。在9—15世纪间,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是佛教徒,他们用回鹘语文翻译佛教经典,创作佛教作品,开凿佛教石窟,绘制佛教壁画,使佛教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佛教在回鹘中的长期流行,又反过来直接影响着回鹘的历史与文化,以致成为回鹘文化史、思想史......
-
〓 专家论坛:朱子学的海外传播及其意义
南宋时期,朱熹在闽浙赣交界的武夷山地区开展文化学术的传承与创新活动,形成了著名的朱子学派,其影响遍及东南诸省。此时,朱熹的《四书集注》被钦定为科举的教科书和考试的标准答案,其学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上升为官方哲学,成为近古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生活方式,影响中国社会600多年。朱子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成......
-
〓 溪山琴况
【简介】《溪山琴况》,明徐上瀛撰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所谓“琴况”,即琴之状况、意态与况味、情趣。徐上瀛根据宋崔尊度“清丽而静,和润而远”之原则,仿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根据冷谦《琴声十六法》提出二十四琴况,从指与弦、音与意、形与神、德与艺等众多方面深入探讨,提出了深于“气候”,臻至于美,深于“游神”,得于弦外......
-
〓 试论金庸小说中的书法武功
书法和武功博大宏富、源远流长,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两支奇葩。书法和武功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由此形成了精深博大的理论体系——书学和武学,书法和武功虽然有各自的内涵、规律,但是有着熔融相通的联系。书法和武功在内外兼修、技道并重,以及动作、力感、美感等多方面的共同点,为书法武功的创造提供了可能性。书法武功是金庸......
-
〓 由物到本心再到乾元——熊十力关于本体之建构
【内容摘要】熊十力认为,根据“应用不无计”、“依他起性”和“极微计”之辨析,“物”和“识”并不具有实在性。因此,人们通常以为事物为实在的观念是错误的。尽管如此,并不能否认宇宙本体之存在,否则,不仅宇宙没有了根据,人生也会失去价值。在他看来,“虚寂”而“生化”乃本体之根本属性,而“本心”既“虚寂”又“生化”,故“本心”即......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十)
2014·3—2014·121、中国モダニズム文学の世界:一九二〇、三〇年代上海のリアリティ出版时间:2014年10月作者:城山拓也 著出版单位:东京:勉诚出版内容简介:序章中国モダニズム文学研究の可能性第一章张资平と憧れの近代―『资平小说集』と『资平自选集』第二章刘吶鴎の出版事业―第一线书店から水沫书店までの歩み第三......
-
〓 中国相互作用圈和“最初的中国”
凌家滩遗址出土玉龙大汶口遗址出土红陶兽形壶凌家滩遗址出土玉人牛河梁遗址出土女神头像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曾在《论中国文明起源》中精辟地指出:“谈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第一步是决定‘文明’该如何界说,下一步便要决定什么是‘中国’文明。”提示我们在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中,不能只执着于什么是文明,也应关注什么是“中国”——这......
-
〓 霍松林韩文二篇译文管窥
内容提要:霍松林先生的古文今译,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往往与原作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本文探析的是其中的两篇,即《祭十二郎文》和《祭鳄鱼文》。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古文今译的一般原理,第二、三、四部分分别为《祭十二郎文》的惊叹号、疑问号,分段与重点词句,第五部分为《祭鳄鱼文》的分段及重点字句。为了更清楚地显示霍译的......
-
〓 史林镜鉴:中国古代官德的现代启示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如孔子所言,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德行就像风一样对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领导者如何执政,不仅直接影响到执政效果,也引导着社会整体风气,关乎立国安民大局。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官德,强调官德在治国理政中的主导作用,历朝历代的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中,保留着大量相关论述。古人留下的官德思......
-
〓 《朝野类要》编撰者赵升考
一、绪说:关于《朝野类要》《朝野类要》是南宋人赵升编纂的一部笔记。与普通的文人笔记不同之处,是这部笔记具有的辞书特征。历来的书目著录,或是将其归入史部政书类、故事类,或是将其归入子部杂考类。这些归类都反映了《朝野类要》的这种特征。这部笔记的篇幅不大,只有两万余字,然而却分门别类地对宋朝的各种典章制度以及习俗用语的由来与......
-
〓 明清时期的户籍、土地与科举——以湖南蓝山县为例
以往学界对明清户籍制度的研究,多从国家对社会的影响和控制角度进行探讨,注重从上到下看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社会史兴起以来,史学界的眼光开始“向下”,注重从下层民众的角度来看问题。在中国传统社会,土地与科举是普通民众改变身份、地位的主要手段和渠道,而户籍与这两者密切相关。开立户籍的重要性:以蓝山钟氏为例 明......
-
〓 二千年中外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陈寅恪对儒释道三家的“判教”
陈寅恪先生的著作中,涉及佛学部分占相当大的比重。仅专题论述,初步统计就有24篇之多。我们以此不得不追寻,是什么因由使得寅老如此钟情佛学,以及佛学研究在义宁之学中究竟居于何种位置。他对释家之“判教”,可以归结到一点,即他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所说的:“释迦之教义,无父无君,与吾国传统之学说,存在之制度,无一......
-
〓 名臣对立国策论辩选评(四)
借道的对与错提示 :晋国要伐虢国须途经虞国,虞国大臣反对借道于晋,理由是“唇亡齿寒”;秦国要伐韩国须途经周地,周天子大臣史厌却主张借道,但想出奇策一举两得:既得到韩国土地,又让秦不敢借道。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僖公二年、五年(僖公二年)(1)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2)。公曰: “是......
-
〓 《金瓶梅》:第一部美食百科全书——兼论食的等级
“食色,性也。”这是中国亚圣孟子转述告子的语录。按照近代治《论语》《孟子》的学者杨伯峻先生的理解,“食色性也”,即“饮食男女,这是本性”。此处,饮食居其前,男欢女爱居其后。为何,因为,食物是人这一生命个体得以维持的原初需求,只有这一原初的需求得到维持或满足后,生长、思考、劳作、求偶、婚娶、理想、野心、礼祀等才有可能成为......
-
〓 历史透视:国外近代地图学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冲击
一国地图绘制的精细和地图学的发达,是国家进步和民族自信的表现。国民不知边界四维则不知开拓进取,政府不明“版籍”“图册”则不明守土保民之责任所在。一国“版籍”“图册”的丰富和完备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其粗疏和散失则标志着国之衰亡。而追求天文地理的精细图示,可以促进一国实学的发展,培养国民科学、严谨、务实的学风。一......
-
〓 北京语言大学张德建教授关于参与建设《国学宝典》的证明信
从一九九九年至今,我一直在使用《国学宝典》古籍数据库,并参与了古籍版本选择、句读、校勘和审定等工作。《国学宝典》包括十三经、二十四史、清史稿、历代笔记、小说、戏曲、唐诗、宋词等。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国学宝典》收书总数已达6000多种,总字数达15亿字,数据均为全文新式标点。特此证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