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国叙事的流变与迷思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严格说来不是一个朝代,只是夹在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个短暂的历史过程。如果从黄巾作乱算起,其开端应定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但是从诸镇纷争到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名义上东汉朝廷仍还存在,一直延续到献帝延康元年(220)。所以,史学界通常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作为这一时期的起点,并以280年东吴......
-
〓 天水换新天,古史见新颜——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学术贡献述略
漆侠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教育家。在50余年的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中,他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中国古代经济史,尤其是在辽宋夏金史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视野广阔,造诣精深,著述宏富,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学方法,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堪称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史学大家,也......
-
〓 古典美学范畴中的“丽”
内容提要:“丽”在中国美学史上是一个相当开放的审美范畴,用以评物、品人或鉴赏文艺作品的形式美感和艺术风格。它表现出一种对生命和情感的赞美,集中地体现了楚文化的审美特征。“丽”与“雅”相结合,派生出“雅丽”范畴,代表着古典美学的最高审美理想。就“丽”的核心审美内涵而言,“丽”正是生命力之自由的感性显现。关键词:丽;楚文化......
-
〓 唐代长江下游大地产的发展
一、土地兼并与地主田庄的形成唐代前期,推行了对农民计口、对官吏按品级分配土地的均田制,旨在通过占田限额、口分还授和限制土地买卖来抑制兼并,稳定小农地产。不过这种限制大地产发展的土地所有制结构的稳定性是暂时的、相对的。因为均田制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不仅数额很高,而且皆传子孙,“不在收授之限”。对土地买卖限制的规定也比较松......
-
〓 卢明玉:晚清救国语境下的妇女解放言论
《绘图女学修身教科书》 书影女学报 内忧外患频仍的晚清,救国强国成为时代主题,官僚政客、仁人志士乃至来华西人,纷纷围绕这一主题发表了种种见仁见智的方法和观点。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逐渐走向高涨的阶段。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颇值得关注的现象,人们似乎总喜欢将中西方女子地位、女俗、女学之间的差距以及对女子问题的关......
-
〓 故事与经典
历史故事与经典对举对证,是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文章形态。《韩非子·喻老》《韩诗外传》《淮南子·道应训》分别代表了历史故事与经典对举的三种形态:《韩非子·喻老》代表的是“为我所用”型,其中的故事叙述甚至所引经典都被有意改造和引导,用以暗证和呈现自家学说;《韩诗外传》代表的是“以故事解释经典”型,所引用的历史故事是为了阐释经......
-
〓 玄学思潮与魏晋诗坛关系的动态考察
作者简介:陈道贵(1962-),安徽合肥人。1998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魏晋玄学思潮对其时诗歌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已成为古今绝大多数论者的共识。而当论及具体问题,如玄言诗起源、玄学思潮影响诗歌创作的途径与表现等,则不乏仁智之见,尚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故本文拟对玄学思潮......
-
〓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三):其它名园之番禺余荫山房
第三编其它名园五、番禺余荫山房国学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原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已有150年历史。名园故主邬彬,字燕天,是清朝举人,任邢部主事,员外郎衔。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举人,因而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折桂”之说。后来园主以母亲年迈为由,......
-
〓 国学漫谈:为“正名”正名
自从胡适于《中国哲学史大纲》称孔子的政治哲学为“正名主义”,视作“孔子学说的中心问题”,孔子所言“正名”就被泛化为普适性政纲。以后论者无不受此影响,批评孔子“企图用过时的旧名来纠正改变了的现实,乃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观点成为主流。新时期以来,说孔子政治上“保守、落后以至反动”者不乏其人,对其政治哲学与治国方略误解尤甚。......
-
〓 心焦如焚——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李贽的焦虑
内容摘要:焦虑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非正常状态。焦虑很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一些认知与行为上的变化,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焦虑这个问题是各种最重要的问题的中心,我们若猜破了这个哑谜,便可明了我们的整个心理生活。” [1]晚明启蒙思想家李贽的焦虑心态比较明显,深受世人关注。如能采取精神分析研究方......
-
〓 名臣对立国策论辩选评(四)
借道的对与错提示 :晋国要伐虢国须途经虞国,虞国大臣反对借道于晋,理由是“唇亡齿寒”;秦国要伐韩国须途经周地,周天子大臣史厌却主张借道,但想出奇策一举两得:既得到韩国土地,又让秦不敢借道。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僖公二年、五年(僖公二年)(1)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2)。公曰: “是......
-
〓 王维禅诗二首蠡测
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这种另类禅诗,却从正面直接揭示了王维的复杂心理世界。它的风格很近似于白居易的宗教诗风格,这是王维诗作当中并不常见的。王维既不是“诗家佛陀”,也不是“诗家菩提”,而是一个普通的“学佛者”,他的一生都没能解脱,他只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浓厚......
-
〓 元人小令鉴赏之十二
【越调•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
-
〓 《四库提要·尚书古文疏证》
国朝阎若璩撰。若璩字百诗,太原人,徙居山阳。康熙己未荐举博学鸿词。古文《尚书》较今文多十六篇,晋魏以来绝无师说,故左氏所引,杜预皆注曰逸《书》。东晋之初,其书始出,乃增多二十五篇。初犹与今文并立,自陆德明据以作《释文》,孔颖达据以作《正义》,遂与伏生二十九篇混合为一。唐以来虽疑经惑古如刘知几之流,亦以《尚书》一家列之《......
-
〓 服部宇之吉的行与思——以担任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正教习期间为中心
范源濂曾说:“将来如有人作中国教育史,叙述师范教育之起源,第一页就应当从服部博士所曾尽力之事业说起。”由此可见,服部宇之吉对中国师范事业的影响很大。也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学界对其都有一定的关注。然而,这些成果基本忽略了对其思想意识方面的研究。笔者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和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查阅到服部宇之吉的回忆录、演讲文稿......
-
〓 北宋后期文臣与宦官共同统军体制的流弊
北宋时期,长期存在着文臣从中央控制军队到地方直接统军的制度,从而改变了以往长期盛行的军事将领统军的体制。到北宋后期,又实行并强化了以往某些朝代的宦官带兵的做法。于是,文臣与宦官共同统军成为当时军事上的突出现象。北宋后期的这种统军体制,对国家武备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对边防更产生了直接的危害。目前对北宋文臣统军问题、北......
-
〓 张世英:万有相通的哲学
当今之世,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几乎人生的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互联网,它似乎已经浸透到人们脑海的深处。但互联网的思想根源在哪里?有何本体论、认识论的根据?对我中华思想文化未来的发展有何影响?这些都是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我近些年来所提倡的万有相通的哲学,实际上是从哲学和中西哲学史的角度,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一点探讨。一中国人有......
-
〓 国学漫谈:黄帝祭祀的历史回顾
《国语·鲁语》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这说明在虞夏时代,黄帝已被人们当作始祖祭祀。在黄帝之后,中原有许多部落先后交替,各有自己的始祖。春秋战国,各诸侯国都追溯各自的族源,构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历史观念,但不管哪一部族主导中原,都没有否定黄帝是华夏族的先驱。汉代曾经为先......
-
〓 “焚书坑儒”再议
编者按 近日有文章指出,“焚书坑儒”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弥天大谎,“焚书”实为秦始皇“课改”,只是国家进行了一场教学课本改革,收焚了“天下”所藏之“《诗》《书》、百家语”这些过时的不适用的教学课本。在由此引发的探讨和热议中,我们已经看到不少比较清醒的立足科学求实精神的观点和建议。恰如专家所言,历史研究最重要的......
-
〓 “记取好亭子名”——扬之水谈名物研究
扬之水摄于五七初读扬之水新作:《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艺术名物丛考》,三联书店2012年1月版;《物中看画》,金城出版社2012年5月版;《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三联书店2012年11月版;《〈读书〉十年》(3册),中华书局2011~2012年版 编者按:扬之水先生粉丝之多是人所共知的。这多少有些奇怪......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