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与路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人类活动、环境变化、自然灾害、保护能力和水平的限制等多种原因,文化遗产的存在环境受到严重威胁,许多文化遗产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所以,对文化遗产的还原保护和传承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而数字化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展现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创造了新的技术和物质手段,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文化遗......
-
〓 专家论坛:乾嘉儒学的义理建构与思想论争
清学研究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著述繁多,先后涌现出明清“文艺复兴说”“早期启蒙说”“内在理路说”等重要研究范式,堪为显学。不过,对于乾嘉学术多数人要么评价消极,要么一笔带过甚至视而不见,乾嘉儒学有学术而无思想,是儒学发展史的一种倒退,几成学界定见。事实上,清代中期儒学在“琢磨程朱,光复孔孟”(陈确语)的旗帜下,无论是“由......
-
〓 王维禅诗二首蠡测
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这种另类禅诗,却从正面直接揭示了王维的复杂心理世界。它的风格很近似于白居易的宗教诗风格,这是王维诗作当中并不常见的。王维既不是“诗家佛陀”,也不是“诗家菩提”,而是一个普通的“学佛者”,他的一生都没能解脱,他只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浓厚......
-
〓 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在法国的流播及学术特征
法国汉学在西方汉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法国的中国学者李思纯曾言:“西人之治中国学者,英美不如德,德不如法”;当代法国汉学家戴密微(Demieville,Paul)干脆就说“西方的汉学是由法国人创立的”[1]法国汉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始于十七世纪后期的在华传教士,经过“传教士时段”和“专业汉学”等历史......
-
〓 玄学“言意之辨”与语言的转向及其意义
“言”“意”是魏晋玄学的基本范畴,魏晋玄学正是以“言意”关系的探讨为基础而建立的,同时玄学又进一步促进了“言意”观的发展。从残存的文献资料和零星记载可看出当时在“言意”问题上的激烈争辩,如嵇康有“言不尽意”论,欧阳建有“言尽意”论,殷融有“象不尽意”论,王弼有“得意忘言”论,王导有“言尽意”论等。但是在玄学的思......
-
〓 唐代长江下游大地产的发展
一、土地兼并与地主田庄的形成唐代前期,推行了对农民计口、对官吏按品级分配土地的均田制,旨在通过占田限额、口分还授和限制土地买卖来抑制兼并,稳定小农地产。不过这种限制大地产发展的土地所有制结构的稳定性是暂时的、相对的。因为均田制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不仅数额很高,而且皆传子孙,“不在收授之限”。对土地买卖限制的规定也比较松......
-
〓 《诗经》与清华简之“雠”命
前辈学者如高亨等人早已指出,《周易》卦爻辞中存在着与《诗经》相类的语词及句式。简帛文献所见其他《易》类文献亦多本《诗》语设占。清华简《筮法》中就有这样的例证。 《筮法》将“常见的占问事项分作十七类,称为‘十七命’”①,其中“雠”命筮辞二则,其第一则云: 凡雠,三男同女,女在悔上,妻夫相见,雠。 ......
-
〓 霍松林韩文二篇译文管窥
内容提要:霍松林先生的古文今译,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往往与原作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本文探析的是其中的两篇,即《祭十二郎文》和《祭鳄鱼文》。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古文今译的一般原理,第二、三、四部分分别为《祭十二郎文》的惊叹号、疑问号,分段与重点词句,第五部分为《祭鳄鱼文》的分段及重点字句。为了更清楚地显示霍译的......
-
〓 明清时期的户籍、土地与科举——以湖南蓝山县为例
以往学界对明清户籍制度的研究,多从国家对社会的影响和控制角度进行探讨,注重从上到下看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社会史兴起以来,史学界的眼光开始“向下”,注重从下层民众的角度来看问题。在中国传统社会,土地与科举是普通民众改变身份、地位的主要手段和渠道,而户籍与这两者密切相关。开立户籍的重要性:以蓝山钟氏为例 明......
-
〓 唐代琴意象中的古琴审美——以《全唐诗》中的古琴诗为例
【内容摘要】以《全唐诗》中所存关于古琴描写的诗歌以及琴曲歌辞来看,唐人的古琴审美主要包括:择幽静处而鼓琴,以简静指法聆听“琴心”,不仅关注琴艺,还注重欣赏琴德以及味外疏淡意趣的特点——“无弦琴”意象是最好的诠释。另外,由于唐代昂扬壮大的时代风气,在士人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影响下,此时的古琴音乐又呈现出一种慷慨悲音的美......
-
〓 孟子与汉代《诗》学渊源
人们多习惯将汉《诗》溯源至荀子,甚至提出“宋人之学为直接孟氏,汉人之学为源于荀卿”的观点。然而在关乎汉代《诗》学发展的核心问题上,如经学化历程、阐释路径、思想构建等方面,汉《诗》承继孟子的倾向也很突出,值得关注。一、从“诗”到“经”:孟子与汉《诗》的经学化阐释 五经之中,《诗》的体式最为特别,其他四经以纯......
-
〓 《国风》中“鸡”兴象探微
在诗学领域中, 《诗经》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不单单在于它“ 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 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l[] , 更多在于荤端于孔子而形成于汉代的儒家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 诗三百” 在被经学化后的千百年中, 常为经学家们所穿凿附会, 以致政治伦理说教每每掩盖了诗的真正意蕴。本文试图从民俗学角度观照《......
-
〓 文学新观察:中华诗词如何走向现代化
研究、探讨中华诗词的现代化,不只是一件对诗词繁荣发展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而且也是一件将对国家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事情。何谓现代化?我是从物质现代化与精神现代化两个层面去理解的。所谓物质现代化,是指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发明创造、材料制作、生产劳动等所构成的人类生活的物质世界。所谓精神现代化,是指适应当代物质生活条件与人际交......
-
〓 老庄的顺自然与反异化思想
人类通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努力和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自身更多的自由。然而,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人类通过各种努力和活动创造出来的成果,往往在给人类增加某些自由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限制和烦恼,或者是只给一部分人增加了自由,而给另一部分人带来了更大的不自由。这种人类创造活动的事与愿违的现象,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异化(......
-
〓 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
中国自古以来乃“礼仪之邦”,传统社会往往被称为“礼法社会”。礼法结合、出礼入刑构成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法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其形成是以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入法的方式实现。一礼,源自古代祭祀活动。祭拜天神和先祖的仪式乃是远古时代最重大的社会活动之一,要求遵循严格庄重的程序和范式。由此,礼逐渐发展演化成保......
-
〓 汉代文化生态的不同面
四川渠县赵家村汉阙西汉长信宫灯汉代的文化生态不是一时之功,而是累朝积淀而成的。东汉著名史家班固曾总结西汉的文化生态为:“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 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从汉武帝到汉平帝,百余年形成的浓郁的文风和学风,政府起到......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二十一
南朝乐府·吴声歌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桕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只一晓!《读曲歌》是南朝乐府“吴声歌”中的一种。关于《读曲歌》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宋书·乐志》认为:“读曲歌者,民间为彭城王(刘)义康所作也。其歌云:‘死罪刘领军(领军将军刘湛),误杀刘第四(刘义康排行老四)”。陈代朝释智将则是另一种说法:“读曲歌者,......
-
〓 伟大的非政府组织(NGOs)——儒家
题解:本文中的“非政府组织”(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概念主要是在内涵的论域中使用的,因此,不能将本文直接简化为“儒家”就是一个非政府组织(a NGO)这样的标签,这正如当前学界中的把儒家或儒学理解为“儒教”而不并等同于认定儒家就是一个宗教一样。——西方纯粹理性之中的唯名......
-
〓 张世明:我们何以成为纳税人?
看问题要有一种原始要终的大历史眼光。这似乎是在重复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平心而论,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就是布罗代尔长时段理论的变形,是年鉴学派对于美国历史学影响鼎盛时期的产物。而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则又是源自法国人文地理学派。笔者在五卷本《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中致力于总体史的建构,对于自己......
-
〓 《论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本义考辨
毕宝魁 卞地诗【作者简介】毕宝魁,(1952-),男,辽宁铁岭人,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卞地诗,(1969-),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摘要】《论语》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章解说纷纭而未得要领,本章又是孔子思想方法一主要内容,对于理解孔子十分关键。本文在总结前说基础上简明阐释其本义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