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女娲、姜媛神话的文学书写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1古代神话为文学所书写,理论上讲应开始于文学形态的成熟和文学意识的自觉之后,这样中国对古代神话的文学书写至少应在魏晋“文学自觉”之后。事实上,即使是在严格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大学中文学科中,《诗经》、《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史记》等著作也经常被看作文学文本的,这些......
-
〓 国学漫谈:为“正名”正名
自从胡适于《中国哲学史大纲》称孔子的政治哲学为“正名主义”,视作“孔子学说的中心问题”,孔子所言“正名”就被泛化为普适性政纲。以后论者无不受此影响,批评孔子“企图用过时的旧名来纠正改变了的现实,乃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观点成为主流。新时期以来,说孔子政治上“保守、落后以至反动”者不乏其人,对其政治哲学与治国方略误解尤甚。......
-
〓 《琵琶行》:“瑟瑟”还是“索索”
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为其贬谪江州后所作,该诗写人写己,道出宦海浮沉的悲凉,可以说是千古名篇。收入中学课本后,更是被现代人传诵。其中开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瑟瑟”一词,古来大多训为萧瑟。明代杨慎始有新解,他在《丹铅总录》中举出白居易其他诗中用“瑟瑟”的句子,如《莫江曲》“一道残阳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 俞志慧:勾践献给吴王的不是西施
有一回老同学聚会,我的一边是萧山区的副区长、一边是诸暨市的宣传部长,他们以为春秋战国这个时间段的书我多读了几本,所以就问我:西施到底是诸暨人,还是萧山人?我说我读我的书,你们搞你们的宣传,大家各忙各的。可是,我越是不肯说,他们越是要追问。我说我的答案会让大家扫兴,但是他们非得催着我回答,我说要讲历史事实的话,被......
-
〓 国学争鸣: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什么?
对话嘉宾:刘毓庆(山西大学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 徐志啸(复旦大学教授、西北师范大学飞天学者) 主持人:北京大学陈连山教授 特邀主持:山西大学校长贾锁堂教授 时间:2015年8月14日上午 地点:山西大学图书馆报告厅 主办:山西大学文学院、国学......
-
〓 《金瓶梅》:第一部美食百科全书——兼论食的等级
“食色,性也。”这是中国亚圣孟子转述告子的语录。按照近代治《论语》《孟子》的学者杨伯峻先生的理解,“食色性也”,即“饮食男女,这是本性”。此处,饮食居其前,男欢女爱居其后。为何,因为,食物是人这一生命个体得以维持的原初需求,只有这一原初的需求得到维持或满足后,生长、思考、劳作、求偶、婚娶、理想、野心、礼祀等才有可能成为......
-
〓 顾农:略谈四书五经
按照传统的书籍分类法,传世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最重要的是经部,也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研究这些经典的学问称为“经学”,从事经学有成并能指导生徒的学者则称“经师”,都一向受到人们的高度尊敬。经部书中又以“五经”和“四书”最为基本,这里洋溢着儒家先贤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智慧,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例如下列三点就......
-
〓 南宋藏书家井度考略
【内容摘要】井度是南宋时期的藏书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就是在其藏书基础上写成的。井度其人已经久不为人所知,本文试结合文献,勾画出他大致的概况。【关 键 词】井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者简介】任群,男,1980年生,湖北房县人,2011年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讲师。晁公武的《郡......
-
〓 由“一心开二门”到“存有三态论——儒学之一个新的发展向度
【内容摘要】牟宗三借用佛教“一心开二门”之“公共模型”建构了其道德的形上学体系,为儒学的现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一理论也暴露出一些理论上的限制:其一,忽视生活世界和社会历史总体;其二,具有主体主义倾向。为了克服牟宗三之理论限制,林安梧提出了“存有三态论”的理论框架:“存有的根源”、“存有的开显”和“存有的执定”......
-
〓 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如何发展
当前,科学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数据密集型知识发现方法受到科学界的普遍关注:科学家不仅通过对大量数据实时、动态地监测与分析来解决科学问题,更基于数据来思考、设计和实施科学研究。数据不仅是科学研究的结果,且成为科学研究的基础;人们不仅关心数据建模、描述、组织、保存、访问、分析、复用和建立科学数据基础设施......
-
〓 姜白石与合肥情诗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二
姜白石,名夔,字尧章,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公元一一五五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一二二一年)。享年六十七岁。因他曾居住过弁山(在今浙江吴兴)的白石洞下,所以又称“白石道人”。 他是南宋著名的词人,为人风流自任,布衣终身。他的词作,格调高妙,清空峭拔,对南宋以后的雅词影响甚着,清初的浙西词派更奉为圭臬。在姜......
-
〓 谭家健:印度尼西亚骈文举隅
编者按谭家健先生是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的老作者。1957年9月7日和15日,《文学遗产》连续刊载谭先生的文章:《略谈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共计15000余字。算起来,这已是59年前的事情了。新年伊始,我们欣喜地收到已经80岁的谭先生写就的这篇新作。这是多么好的新年礼物。就让我们将它作为2016年《文学遗产》的开篇之作吧......
-
〓 《青青陵上柏》中的宫阙
《古诗十九首》之《青青陵上柏》云:“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及时代,笔者发表过短文《〈青青陵上柏〉作者与作年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 “足本”《浮生六记》的作者问题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17年1月2日第5版发表的关于《浮生六记》的专题文章,对“足本”后“二记”的作者问题有所涉及,本文借此再作申论。杨引传在苏州护龙街旧书肆中发现沈复《浮生六记》手稿的时间,最晚是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此时就已经是“六记已缺其二”了。然而此后不久,杨引传的妹夫王韬从地方文献中发现此前有人见过......
-
〓 中国相互作用圈和“最初的中国”
凌家滩遗址出土玉龙大汶口遗址出土红陶兽形壶凌家滩遗址出土玉人牛河梁遗址出土女神头像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曾在《论中国文明起源》中精辟地指出:“谈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第一步是决定‘文明’该如何界说,下一步便要决定什么是‘中国’文明。”提示我们在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中,不能只执着于什么是文明,也应关注什么是“中国”——这......
-
〓 不输于前,几绝于后——从唐太宗论书法说开去
常翻阅二十四史的人必有这样的印象,即每卷末或列传终篇后,往往有一节评论或云小结。如《史记》的“太史公曰”,《汉书》的“赞曰”,《后汉书》的“论曰”,《三国志》的“评曰”以及后来官修诸史大多有这样的平章文字。这儿说一件例外。《晋书》的卷末或传后是“史臣曰”,可《王羲之传》后却是“制曰”。古代唯有皇帝的御笔才能称“......
-
〓 墨子智慧与当代人心灵成长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对墨子的思想进行现代转换,以发现并发挥其当代价值,不能只是从概念名词、思想结论上去探究,那样难免死板和单调,还要注重墨子独特而鲜活的个性、传奇的经历,用他的性格基因影响我们的思想行为,那将更有利于当代人的心灵成长。本文从多方面解读墨子独特的智慧特点,指出墨子具有中国人罕见的性格特点和人格特征,他的身上......
-
〓 信史与史传文学的异同——从“三国”的“史”与“文”说起
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国”;最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可能是“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赤壁大战”;最倾注爱憎情感的历史人物,大约为刘备、诸葛亮、曹操。这可以称之为“三国文化效应”,而引发此种效应主要得力于元末明初罗贯中所写的史传文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既不像《东周列国志》那样对史事作忠实的通......
-
〓 中国历史景观地理研究回顾与前瞻
历史景观地理的研究具有较为悠久的传统,近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达比((H.C.Darby)、历史地理学泰斗卡尔·苏尔(Carl Ortwin Sauer)等人的论著中就已十分注重相关研究。不过在中国学界,历史景观地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景观”的概念传入中国,历史景观的研究才随之开展。邓辉在其论著及......
-
〓 王弼的阐释智慧与六朝文论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文化融合在经典之中,汉魏以来的思想文化变化,首先表现在对于经典的重新阐释之中。王弼的玄学,并不是通过自创得以建立的,而是经过对于经典的阐释得以建成。在这种阐释过程中,化入了他卓著的思想智慧。王弼善于寻找儒道两家思想的共同点,加以调和,同时,也大胆地进行重解。通过其思想与智慧的运用,融合了儒道两家思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