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新读新解
【内容提要】《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是孔子学说之精华,君子“修齐治平”之要妙所在。其具体涵义为:“孔子曰:‘复性循理而因时制宜,实行之而至发乎自然,这不就是圣人之教吗?仁人志士从四方来投,这不就是快乐吗?对于他人失去理智之冒犯,能宽忍以待,这不就是君子吗?’”【关 键 词】论语;孔子;学而;时;习;说;有朋自远方来;不......
-
〓 国学漫谈:文庙祭祀的文化意义
在传统礼乐文明的丰富内涵中,祭祀文化是其中的荦荦大端。祭礼的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天地、先祖、君师。世人习称的“孔庙”,实际名称应为“文庙”,其主要作用是用来祭祀孔子及历代圣哲、先贤先儒。文庙祭祀所采用的礼仪称为“释奠礼”,是传统社会的“国之要典”,成为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
-
〓 黄庭坚舒州之行散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三十四
与安徽舒州结下不解之缘的不仅有王安石,还有于其时隔不久的黄庭坚。黄庭坚虽为王的学生,政治影响不及王安石,但诗名却比王大得多,以他所代表的“江西派”成为宋代诗坛的主流,其书法列为“苏黄米蔡”四大家,也非安石所能企及。但两人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是江西人,都与舒州结下不解之缘。黄庭坚作为后学,对王安石著名的两首六绝《题石牛古......
-
〓 国学博士论坛:君统、宗统与家国关系
博士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彭永捷 通讯评委: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沈长云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钱 杭 与现代社会国与家在概念与功能上的简单二分不同,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为基本社会单位的。家族比家庭复杂得多,它除了兼有家庭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家庭所没有的事业性质,承担着家庭所不能担负的社会功能,比家庭更强调延续性,等等。古......
-
〓 相马宝金歌
三十二相眼为珍,次观头面要停匀。相马不看三代本,亦似盲人信步行。眼似垂铃紫色浸,睛似撒豆要分明。白缕贯睛行五百,瞳生五采寿多龄。鼻纹有字须长寿,如火如公四十春。寿旋顶门高过眼,鬃毛茸细万丝分。面如剥兔腮无肉,鼻如金盏食槽横。耳如杨叶根一握,项长如凤似鸡鸣。口叉须深牙齿远,舌如垂剑色莲形。口无黑魇须长命,唇似垂箱两合停。......
-
〓 李白的访道人生及其死因诌议
内容摘要:李白因其一生的诗歌成就而使世人往往忽略了其道学身份。实质上,正是李白一生的道学追求、道学信仰和道学思想才造就了李白的诗歌成就。本文避开了富有学术争议的话题,如李白生卒系年、地理位置、确切的游踪、死亡原因等问题,而从另一个维度探讨了李白,大致勾勒出其一生与道学的因缘关系,以及炼丹对其晚年健康状况的影响等方面的内......
-
〓 王维禅诗二首蠡测
摘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这种另类禅诗,却从正面直接揭示了王维的复杂心理世界。它的风格很近似于白居易的宗教诗风格,这是王维诗作当中并不常见的。王维既不是“诗家佛陀”,也不是“诗家菩提”,而是一个普通的“学佛者”,他的一生都没能解脱,他只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浓厚......
-
〓 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学思想
我国素有“衣冠古国”的美誉。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璀璨的民族文化,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人们的精神价值追求及思想文化底蕴。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我国传统服饰经过历代的积累和交融,不断丰富和发展,融合不同时期人们的美学思想和......
-
〓 谢泳:试释陈寅恪诗《赠吴雨僧》中之“讵公”
1961年9月3日,陈寅恪有四绝句《赠吴雨僧》,其中最后一首是: 弦箭文章那日休,蓬莱清浅水西流, 讵公漫诩飞腾笔,不出卑田院里游。 1961年9月,吴宓去广州看望陈寅恪,分手时陈送给吴宓四首绝句。《吴宓日记续编》记有“寅恪兄赠宓四绝句送别”(第5册169页,三联书店,2006年)。吴宓日记中......
-
〓 王锺陵:《庄子》的成书与版本
一《庄子》之结集,应不晚于战国末年。《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己》篇有“真人”一词,其对于“昔者先圣王”的描写,有类似《庄子·大宗师》篇对“古之真人”作描写以表达理想人格的笔意。这有可能是受到《大宗师》篇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吕氏春秋》“大抵以儒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藉之文与孔子、曾子之言。”“所引《庄......
-
〓 从“德以事神”至“尽心成德”:两周祭祀观念之嬗变——以“德”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摘要:两周时期,周人的祭祀观念完成两次超越。西周时期,周人以祭祀主体之“德”作为沟通、交接人神的媒介,并以之作为神灵赐福的依据。这是第一次超越。春秋晚期以降,儒家将祭祀行为视作是人向自我本质回归与超越的实践之道。它是以“人心”与人的内在情感为依据,超越巫祝传统,将传统意义上的事神求福理念转换为祭祀主体“不求其为”成......
-
〓 从周礼到汉礼
——以《白虎通义》为中心看儒学意识形态的因与果
学界一般认为,《白虎通义》一书是统一今文经学的成果,也是汉代具有宪章性质的文献。其实,《白虎通》不仅重新树立和整合了西周以降混乱的政治秩序,更为以后近两千年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明确了合法的意识形态阐释,确保了传统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因而是中国思想史和制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枢纽。一日本学者白川静认为,西周中期以后,随着西周......
-
〓 宋人绝句鉴赏之一
奉召作花蕊夫人君王城头树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花蕊夫人,五代时后蜀国主孟昶的宠妃,徐姓(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和清代吴之振、吕留良《宋诗钞》均说姓费),青城(故治在今四川省灌县东南)。因姿色娇柔,状如花蕊而得此雅号:“意花不足以拟其色,似花蕊翾(xuan)轻也”(吴曾《能改斋漫录》)。后......
-
〓 读史札记:说“风土”
“风土”一词,屡见于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如:《汉书·张堪传》:“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后汉书·卫飒传》:“含洭、浈阳、曲江三县,越之故地,武帝平之,内属桂阳。民居深山,滨溪谷,习其风土,不出田租。……飒理恤民事,居官如家,其所施政,莫不合于物宜。视事十年,郡内清理。”《后汉书·西域传》:......
-
〓 明清徽州家谱的特点及其价值
《潭渡黄氏族谱》明清徽州地区素以“文献之邦”著称,保存有“数以万计的文书,数以千计的家谱和数以百计的方志”。其中,文书是推动徽学兴起的重要支撑材料,而数以千计的家谱资料正成为推动徽学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化的文献宝库。明清徽州家谱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这是由其独特性和重要价值决定的。明清徽州家谱的特点其一,明清徽州家谱体例完......
-
〓 从《藏书》的成书谈李贽的历史观——兼评《藏书》成书的得失
内容提要:《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贽著。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藏书》的成书主要取材于历代正史,也兼采了一些实录、野史、笔记、传奇等,录选并评述自春秋至元亡的约八百位历史人物。李贽按照自己的观点把这些历史人物加以分类,对一些类写了总论,对一些人物、事件和言论写了专论或简短评语。本文拟就通过将《藏书》与相关史籍作对照研......
-
〓 是苏轼不懂天文,还是我们不解风情
——七月既望读东坡《前赤壁赋》有感
【作者简介】刘骏,上海人,学历复旦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生。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既望,被贬黄州的苏轼在游长江赤壁古战场后,写下了千古绝唱的佳作《前赤壁赋》。这篇文章很早就收入高中课本,可以说我们很多人都是读着这篇文章长大的。文章开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点明了游玩的时间和人物。继云“少......
-
〓 史文功力在笔端
史学是人文学科中历史最悠久、知识最密集的学科,它涉及人类生存发展的广阔领域,天文地理、文治武功、士农工商、文采风流、生产经济、物性事理、风俗民情、修身节操,无不罗列其间。这样一门丰富多彩的学问,又如何在笔下抒写,让更多读者分享史家的研究成果?这是史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因为丰富的知识、深刻的思想,只有诉诸文字或口头表达,才......
-
〓 孔子“仁”思想的政治含义初探
内容摘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我国古代学者一般从伦理的角度去理解“仁”,认为“仁”者的本质是爱人,特别是宋明儒学强化了这种观点。不过,笔者认为,除了伦理含义外,“仁”还具有更深层的政治含义。纵观孔子的一生,他的政治抱负就是要革除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恢复“文武周公之道”,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便是出于这种诉求提......
-
〓 论“清华简”求证于《孔传》尔后立、依附儒经正其名
作者简介:陆建初,1953年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云大中文系。著有《尚书史诗考》、《古陶瓷识鉴讲义》、《雕塑大师江小鹣传》、《智巧与美的形观》等。 一、绪言暨及“清华简”之整理与评判宜分家“清华简”整理释读,泽被学众,功莫大焉。但整理与论判则事分两端,前者捐“公有”于学林,后者则“私家”之言,非可一概此学。余也寡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