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意淫——试论贾宝玉的性爱境界及情韵
一好色即淫 知情更淫一贾宝玉成为古今中外所有艺术形象中最为独特的一位,他的魅力长久不衰,使一代代的读者沉浸其中,玩味一生,其滋味却越品越浓。这浓的化解不开的滋味,是他传奇的一生,是他丰富又矛盾的思想,是他为人处世的怪诞,是他眷恋美好的痴情,是他灵魂痛苦的探索,但这一切都还不够!宝玉那最为独特的该是他对男女之爱的深刻理解......
-
〓 文艺新视界:强调中国戏曲美学的必要性
戏曲与西方舞台艺术在演绎故事、创造人物、传达思想情感等方面有共同点,但在审美风范和表现方式上又有很大差异,如果对戏曲的审美特性不了解、不熟悉,自然就不知道戏曲美在哪里,好在何处中华文化是戏曲审美风范的文化基因,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的失落、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是造成今天戏曲艺术边缘化的根本原因重新发现、重新阐释、系统......
-
〓 析阮元金石学成就之因——以《山左金石志》为例
孟凡港,男,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0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阮元〈山左金石志〉研究》。 博士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培华 通讯评委:北京大学教授 漆永祥 山东大学教授 刘心明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扬州人。乾隆五十四年(178......
-
〓 《易数钩隐图》作者等问题辨
内容提要:自南宋时起,《易数钩隐图》一书的作者就有二字与二籍贯的争议。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考辨。得出北宋有二刘牧、前刘牧著《易数钩隐图》、黄黎献为之续补等结论。最后指出,彭城刘牧的道学思想应当在宋明理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词:易图;刘牧;宋明理学作者简介:郭彧,原名郭宝彧,男,1941年12月出生。在沈阳读书,做过中学......
-
〓 严复:西学家?中学家?
一直以来,严复都被视为西学家。梁启超赞誉他为“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蔡元培说:“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作为西学家,严复对西学的介绍、宣传和翻译引起了社会轰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问题的关键是,宣传西学是否证明严复的思想以西学为价值旨归,与中学无关?笔者以为,从严复宣传、介绍西学的初衷和......
-
〓 孙玉文:如何理解古诗文中的植物词
古代诗文中有大量植物词,比如《诗经·豳风·七月》第六章:“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其中“郁、薁、葵、菽、枣、稻、瓜、壶、苴、荼、樗”都是植物词。再如,《论语·阳货》中,孔子说,学习《诗经》,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王逸《......
-
〓 由物到本心再到乾元——熊十力关于本体之建构
【内容摘要】熊十力认为,根据“应用不无计”、“依他起性”和“极微计”之辨析,“物”和“识”并不具有实在性。因此,人们通常以为事物为实在的观念是错误的。尽管如此,并不能否认宇宙本体之存在,否则,不仅宇宙没有了根据,人生也会失去价值。在他看来,“虚寂”而“生化”乃本体之根本属性,而“本心”既“虚寂”又“生化”,故“本心”即......
-
〓 镜·灯·路——论美的神圣性
美的神圣性是对人而言的。在西方,最初提到美的神圣性的是将人比作“小宇宙”的德谟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说:“凡是期望灵魂的善的人,是追求某种神圣的东西,而寻求肉体快乐的人则只有一种容易幻灭的好处。”又说:“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美的神圣性是人的需要的产物,如果人没有一颗“善”的心灵,就不存在美的神圣性问题,也就没有......
-
〓 浅谈徐中舒先生学术思想的源与流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徐中舒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国内著名学者对他的评价,是对于徐先生一个概括性的整体把握;第二部分阐述和分析了徐中舒先生学术思想的“源”,着重强调了桐城学派、王国维、梁启超、李济、傅斯年等人对于徐先生学术思想的形成和确立的重要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徐先生学术思想的主要特点—......
-
〓 “重金收买”与“离间计”在秦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讨论秦朝统一大业的完成,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如:既可以从长时段的角度来讨论,就是汉初政论家贾谊开创的视角,注意“奋六世之余烈”的延续性,也可以从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即位后的局势入手展开探论;既可以从战略布局的宏观层面、也可以从战术运用的操作层面来展开研究。本文讨论问题的时段,设定于秦王政吞并六国的攻坚战时......
-
〓 郝红暖:慈善理念的近代转型
中国传统慈善理念以“养济”为主,直接向各类弱势群体提供衣食救助。养济院、育婴堂、普济堂、粥厂、栖流所、留养局、全节堂等多是秉持这一思想。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开眼看世界的过程中,开始关注西方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发现中国传统慈善思想在注重“养”的同时,忽略了“教”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教养并重”“教养兼施......
-
〓 论《红楼梦》凡例楔子第五回为曹雪芹所作——著作权归属曹雪芹
在网上看到一些否定曹雪芹《红楼梦》著作权的言论,气愤不过,特作此文,是为申辩。把凡例楔子第五回连贯起来看,发现此三段意义相通关合,照应呼应。作者借写凡例楔子第五回透露暗示自己很多信息,另有别意。如有关题名旨义、著作权问题、成书情况、写作缘起、写作目的、个人精神状况、个人家庭等。总之,信息密集,情况多多。因为只有此三段与......
-
〓 试论成都老茶馆的“龙门阵”叙事结构
摘要:茶馆各处皆有,唯成都老茶馆别有风情;叙事随处可闻,唯“龙门阵”独具特色。本文试从民间叙事的角度,分析成都老茶馆中龙门阵的叙事结构。关键词:成都;茶馆;叙事;龙门阵中国的“国饮”——茶与咖啡、可可“三足鼎立”,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林语堂在他的《吾国吾民》中,谈及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时,有一节专门写到国人与茶的关系,他说......
-
〓 “鸡”:字里面有学问
《说文解字》:“鸡, 知时畜也。”《玉篇》也说:“鸡, 知时鸟。” 古代农耕社会, 寻常百姓家没有计时器, 也许正是鸡能啼晨给农家带来方便的缘故, 鸡才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鸡,鸟纲,锥科家禽。远在游猎时代,鸡就和人生活在一起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鸡”字就有十种以上的写法。图1、图2似鸡侧视状,图3为鸡正立而头朝左状......
-
〓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诠释理路
内容摘要:在日益成为哲学界“显学”的西方诠释学的冲击下,国内哲学界进行着积极的回应和有益的探索。但是,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当务之急并不是与西方诠释学的“接轨”,而是清理本有的学术资源,进而确立合理的研究方法。通常来讲,治中国哲学史可采用两种理路:一种是“外在诠释”,所强调的是时代背景与哲学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另一种是“......
-
〓 文学史料的归纳与解读——元代至明初小说戏曲中白银的使用
内容提要:元代至明初,朝廷明令推行纸币,禁止白银作为货币流通。然而,在这一时期的小说戏曲中,白银在日常生活和交易中的使用却随处可见。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表明朝廷禁令对官民的实际约束力相当有限。由此可见,以小说情节中人们广泛使用白银来证明《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未必可靠。而注意朝廷律令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更值得研......
-
〓 周公考述
枣庄广播电视台周公旦是周文王之子,初封在周,爵位是“公”,故有“周公”之称号,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也是儒家推崇的圣人之一。他的后人继承他的封邑和爵号,沿用周公之名,故后又有很多位周公。现在网上介绍周公的内容很多,但是都笼统简略,既不注明文献出处,也不做深入分析、考察其说的可信度,只相互抄传,辗转稗贩,以讹传讹者时时有之。......
-
〓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在中国文学史上,伟大作家罗贯中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然而,长期以来,对罗贯中的研究却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别的不说,光是他的籍贯问题就是一个——久悬不决的疑案明清两代,有关罗贯中生平的记载寥寥可数,而对其籍贯的说法却彼此抵牾。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种说法:1.太原人,即今山西太原人。主要见于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
-
〓 从古代文论的“气感说”看文艺的生命激活
【摘要】“气感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学说。它从天人一体,互相感应的角度去看待文艺与宇宙的关系,主张在人与自然界的亲和与感应中去吸取文艺的生命精神。“气感说”是从中华古老的原始思维中生发出来的,由于它具有很深的文化蕴涵,故而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命精神与创作原则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今天也不乏其启迪意义。【关键词】“气感说”......
-
〓 《秦始皇两到孝感始末》辨正——与周厚强先生商榷
2008年《世纪行》12期发表了周厚强先生的《秦始皇两到孝感始末》一文,笔者以浓厚的兴趣拜读了周先生的大作,感慨良多,对文章刻意立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历史混乱不敢苟同,愿与周先生商榷,旨在辨正错误,还原历史。一、地名使用应遵循约定俗成惯例读周先生《秦始皇两到孝感始末》的第一感觉是:周先生有了新发现,秦始皇两次到孝感来了!仔......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