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学视野中的朱长文琴学思想探析——以《琴史》为例
【摘要】朱长文编纂的《琴史》为中国古代琴史与琴学史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朱氏在《琴史》中灌注了深厚的儒学旨趣,可以说《琴史》总体上即是在儒学思想的框架内展开记载论述的,具体表现在其琴学观强调尊圣重道、崇古尚雅、观政易俗三个方面。《琴史》既是专门的琴学专著,又是对儒家思想文化尤其是儒家音乐思想的一个具体表述。【关......
-
〓 清代财政制度创新与近代财政体制发端
■本期主持:陈锋(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本期主题:清代财政转型与国家财政治理能力主持人语 传统社会的国家财政,从总体上体现着国家政权为实现其职能,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清朝处于中西交汇、新旧交替、社会巨变之中,各项制度多有变化。清代财政制度的沿袭与......
-
〓 吏之流品考
内容提要:“吏”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独特的群体,他们广泛分布于中央及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中,或主行文书,或供役驱使,成为官员治民的重要助手。在官民交接的政治缝隙中,“吏员”逐渐滋生了制度性的弊端,营私舞弊、贪赃枉法成了这一群体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手段,也正因为如此,“吏”逐渐有了流品低下的外衣。本文着眼于较为重要的几个历史......
-
〓 孔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摘自韩星著《走进孔子》
以中道观才能在中国和西方、传统和现代之间真正找到平衡点,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建立在自己文化的价值基础上,同时又反映和吸收整个人类共同利益的新的价值体系。这种体系中的价值因素应该主体来自儒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然都希望在全球化的客观进程中保留自己文化的独特个性,使中华民族能以自己独特的身份融入多元化的世界文明之中。作为中华......
-
〓 用传统文化涵养核心价值观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毋庸讳言在一些学生中也存在着所谓“人生理想实际化、价值标准实用化、个人追求实在化、行为选择实惠化”的思想和行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当代大学生受自己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所限,面对身边急剧变化转型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现实缺乏适应的心理准备和能力,缺乏对未来美好追求的前瞻......
-
〓 忠贞智慧,万古流芳——论诸葛亮形象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无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可以说,他是全书的真正主角,是维系全书的灵魂。我们简直无法想像,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三国演义》还有什么看头,还怎么能成为世代相传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作者耗费笔墨最多的艺术形象。从“水镜先生”司马......
-
〓 略说《论语》的基本特征——以“宰予昼寝”章为例
本文的主旨,在于以《公冶长篇》的“宰予昼寝”章为例,对《论语》的基本特征,也就是儒家的基本特征,作一简要的阐明。这对学好儒家,学好《论语》,无疑是有重要帮助的。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
〓 浅论礼法传统的社会历史根基——中国古代社会的二元政治格局
内容提要:本文对中国古代社会综合治理结构和礼法二元法律传统进行剖析,进而论述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历史根基,即中国古代社会二元政治格局。在此基础上探讨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引发对法律的本质和内涵的中国和历史维度的思考。关键词:礼法;二元论;法律文化;政治格局引言目前社会和学界掀起的一股NGO(非政府组织)、ADR......
-
〓 国学博士论坛:“新民”与“亲民”
邓国元,男,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哲学专业2011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王阳明善恶思想研究》。博士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丁为祥 通讯评委:武汉大学教授 胡治洪 复旦大学教授 吴 震 儒家思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经典的不断诠释。朱熹、王阳明、梁启超和徐复观在《大学》“新民”与“亲民”上......
-
〓 试论金庸小说中的书法武功
书法和武功博大宏富、源远流长,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两支奇葩。书法和武功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由此形成了精深博大的理论体系——书学和武学,书法和武功虽然有各自的内涵、规律,但是有着熔融相通的联系。书法和武功在内外兼修、技道并重,以及动作、力感、美感等多方面的共同点,为书法武功的创造提供了可能性。书法武功是金庸......
-
〓 “和而不同”歧义辩正
孔子讲的“和而不同”经常被人们引用,但从实际引用情况看,许多人对“和而不同”的理解存在偏颇之处。为了防止一些人任意引申、故意曲解“和而不同”的本义,甚至拿“和而不同”为自己的一些错误言行辩解,从学理上再对“和而不同”的本义作些论析,对一些歧义作些辩正,很有必要。孔子讲的“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
-
〓 萍庵:“小岁酒”种种
如果是按年龄,幼小者先饮,年高者依序后饮,而称“屠苏酒”为“小岁酒”,那为何不称“老岁酒”?实则古昔指腊之次日为“小岁”,故称,于理自通,简而赅,何须强为之解!宋代周密曰:“凡造酒,冬至前最佳,胜于腊中,盖气未动故也……此说极有理。”见《癸辛杂识续集》卷下。只是未明说所造是什么酒。汉代应劭《汉官仪》卷下曰“正旦......
-
〓 学科综述:国家社科基金助推文学研究繁荣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社科基金支持下,我国文学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获得了“质”和“量”的双提升。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文学研究在多领域、多层次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优秀成果。在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和学术研究特点的基础上,国家社科基金通过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增加资助项目数量、加强项目后期管理等措施,着力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
〓 法国汉学研究所
作者简介:戴仁(Jean-pierre Drege)法国高等实验研究学院教授、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所长,兼该院与国家科研中心合辨的中国写本、金石图像研究组主任法国汉学研究所IHEC创立于1920年3月,当时由法兰西共和国和中华民国总统最高层赞助。它于1921年被承认为”公益”性组织之前,曾获得过......
-
〓 心焦如焚——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李贽的焦虑
内容摘要:焦虑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非正常状态。焦虑很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一些认知与行为上的变化,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焦虑这个问题是各种最重要的问题的中心,我们若猜破了这个哑谜,便可明了我们的整个心理生活。” [1]晚明启蒙思想家李贽的焦虑心态比较明显,深受世人关注。如能采取精神分析研究方......
-
〓 三纲之辩
时间:2012年岁末的一个下午 地点:清华大学文北楼402室 访谈嘉宾: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李存山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方朝晖 特邀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干春松 主持人:你们俩打仗,让我来观战(笑声)。我花了好几个晚上的时间,把你们的文章看了一遍。 …… ......
-
〓 清儒名字训诂撷谈
清人的训诂考据之学讲究无征不信、实证不诬,力求在充分占有可靠材料的基础上作判断、下结论,显现出了敦朴严谨的学风。为获得大量可用的训诂材料,清儒广开路径,旁求博讨,甚至连古文献中的人名资料亦勤加搜采。由此,依据名字之义考求古训、裁正疑误也成为清儒常用的一种训诂考据方法。在清儒看来,古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往往有一定的联系,或......
-
〓 林黛玉不喜“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的原因探析
【内容摘要】《红楼梦》中,林黛玉不喜陆游诗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其根本原因在于陆游部分诗作中表露出平滑浅易,语句重复、有句无篇,模仿明显、议论矛盾等弊端,这与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表达自己的诗词创作观,即力主典雅蕴藉之美,“不以词害意”,推崇盛唐诗歌的思想倾向,大相径庭,甚至格格不入。曹雪芹诗词创作观的......
-
〓 国学争鸣·邢文:北大简《老子》辨伪
编者按邢文先生的这篇文章,从形制、书法诸方面论证北大简《老子》之伪。本刊于“国学争鸣”栏目刊出此文,意在欢迎读者关注的同时,期待北大简《老子》的整理者以及研究者对邢文的质疑作出回应,就相关问题开展讨论。我们相信,正常的学术争鸣,对于学术健康发展是有益的。这也是本刊一贯的态度。四年前,我在《浙大藏简辨伪》上篇(2012年......
-
〓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中西戏剧史上的并峙双峰
为纪念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伦敦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邀请中国沈阳师范大学的师生在2016年萨姆·沃纳梅克戏剧节上演绎汤显祖的《牡丹亭》4分钟选段,东西方两位戏剧大师因此开始真正的“合作”。Cesare de Giglio摄2015年7月,中国芭蕾舞团应纽约林肯中心邀请,首次在美国上演芭蕾舞剧《牡丹亭》。新华社记者......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