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别关注·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甲午战争的直接后果与长远影响
日军血洗旅顺 ●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刻骨铭心的历史创伤和挥之不去的奇耻大辱,是近代以来中国国耻史上的黑暗一页,也是中华民族寻求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契机。 ●甲午战争给日本带来短暂的繁荣富足,却误导该国走上一条无止境的对外扩张之路,奏响了“大日本军事帝国”从萌芽、壮大到走向败亡的序曲。 ●甲午战争改变了......
-
〓 “汉江女神”之演变
汉江,又称汉水,其名称因流经地域不同而各有变化:流经沔县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水,安康至丹江口段在古代被称作沧浪水,襄阳以下则习惯被称作襄江或襄水。与之有关的“汉江女神”传说,最初与《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有关,后来演绎出来的“汉女解佩”故事,以及由此形成的“汉江女神”传说,则主要发生在襄阳的万山脚下。从语言......
-
〓 谁是维新派谁是立宪派——关于清末民初思想史研究的思考
谁是维新派?谁是立宪派?在中国近代史研究和知识普及中,这几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从历史教材到大多数戊戌维新的研究成果、工具书,都有一个常识性的概念,即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这个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维新派即康、梁一派。和维新派一样,立宪派在近代史读物和人们的常识中,亦专指梁启超一派,包括张謇、郑孝......
-
〓 以史为鉴:学者的良知与担当
(一)我在《孔子学刊》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发表一篇长文《古文尚书真伪与病态学术——与房德邻、姜广辉、钱宗武三位先生商榷》(后文简称《古文尚书真伪》)。收到刊物后,我发现其中存在一处疏漏。于是给主编杨朝明先生发邮件告知此事。杨先生建议我写一篇文章(发表在孔子研究院网站上),一是介绍这篇长文的写作大意,二是向......
-
〓 大宋史视野下的民族关系
民间不绝于耳的“崖山之后无中国”论,其偏颇正在于自囿于宋朝汉人的立场,把中国的内涵局限于中原汉族王朝,把文化中国的进程终止于宋朝文化,却无视中国与中华民族都是与时俱进的复杂共同体,中华文明也处在不断变化与丰富的曲折过程中。当下讨论宋代民族关系,首先必须摒弃宋朝中心论与民族偏见,而将其置于大宋史视野下与唐宋变迁的长过程中......
-
〓 畲族民歌与畲族文化
畲族对歌会 2006年5月20日,畲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人自称“山哈”,“山子”“山地人”,意思是山里的客人。畲族人口较少,散居在闽东、浙南、皖东南、赣东、黔东南、粤东、湘东南等地的山腰和坡地,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胡适说:“过去种种,上......
-
〓 宋玉《九辩》与欧阳修《秋声赋》比较:面对秋光的不同人生态度
——古典诗文比较之九
中国古典诗文中对秋的感受,基本上有这样三种类型:一种认为秋天是美好的,风霜高洁,硕果累累,是个金色的收获季节。白居易的《忆江南》:“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王安石的《桂枝香》:“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就属这种类型。第二种正好相反,认为秋天是个衰瑟的季......
-
〓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元宵节的文化意义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观灯的盛况,在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里,留下了众多令人神往的记载。它以热烈喜庆的民俗意蕴和团圆浪漫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岁时文化中大放异彩,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此时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同时国人历来重首尚新,根据道教......
-
〓 文津阁《四库全书》的文献价值
台湾商务印书馆于上世纪80年代曾影印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后上海古籍出版社曾据此本在内地印行。文渊阁《四库全书》印出后,确为教学、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特别是《四库全书》中保存的300多种《永乐大典》辑佚本,能面于世,就更有用。现在北京商务印书馆与国家图书馆合作,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这确是新世纪一件浩大的出版工程。......
-
〓 《诗经》与清华简之“雠”命
前辈学者如高亨等人早已指出,《周易》卦爻辞中存在着与《诗经》相类的语词及句式。简帛文献所见其他《易》类文献亦多本《诗》语设占。清华简《筮法》中就有这样的例证。 《筮法》将“常见的占问事项分作十七类,称为‘十七命’”①,其中“雠”命筮辞二则,其第一则云: 凡雠,三男同女,女在悔上,妻夫相见,雠。 ......
-
〓 《周易》与和合
《周易》堪称中华文化思想的瑰宝,其中的和合思想更是为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诚如张立文教授所指出,《周易》蕴涵的和实生物的生命理念、多元和合的价值理念,其阐发的太极思维、变通思维、道器思维等等,凝练了民族精神的大智慧。“和合”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活生生的灵魂。一 《周......
-
〓 浅谈徐中舒先生学术思想的源与流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徐中舒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国内著名学者对他的评价,是对于徐先生一个概括性的整体把握;第二部分阐述和分析了徐中舒先生学术思想的“源”,着重强调了桐城学派、王国维、梁启超、李济、傅斯年等人对于徐先生学术思想的形成和确立的重要影响;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徐先生学术思想的主要特点—......
-
〓 大家手笔·冯尔康:信息时代治史方法浅谈
在信息时代,史学研究需要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在搜集史料更加容易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研究质量?怎样开拓史学研究新领域?诸如此类问题,非常值得探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史学研究带来了很大便利:数字化文献检索使史料的搜集极其快捷而且相对完备,可以快速检索到大量资料;珍本图籍的数字化,对学者穷尽资料意义重大;研究中从抄写卡片变为下......
-
〓 前沿综述:中国新文化史研究进展及特点
大陆学界的新文化史研究有着多种称谓,或曰社会文化史,或曰新史学,或笼统地称为新文化史。称谓不同,其学术旨趣亦大有区别。总体而言,大致可分为两支。 一是以中国社科院刘志琴、李长莉、首都师大梁景和等为代表的学术团体,他们并未将社会文化史作为社会史的对立面,而是将其视为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社会史,有时候甚至是将其......
-
〓 重读杜甫的《又呈吴郎》
“十一”长假期间,友人来串门聊天,提起40多年前,我们一起游成都杜甫草堂的情景,犹历历在目。记得在《诗史堂》前,友人最欣赏郭沫若先生撰写的那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说:“杜甫是最关心民生的诗人。”当时,我摇晃着脑袋,流畅地背诵出杜甫的七律《又呈吴郎》,以示赞同。友人走后,我几次尝试......
-
〓 《歧路灯》的故事渊源考
内容摘要:《歧路灯》与《型世言》有很深的渊源。《歧路灯》与《型世言》第十五回故事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且许多细节也相似或相同;《歧路灯》第二十九回与《型世言》第二十七回的故事情节相似,且有的细节描写也颇为相同。因此,可大体推定李绿园以《型世言》第十五回作为《歧路灯》故事的直接渊源或者是蓝本,同时,也借鉴了同书中的其他故事......
-
〓 学苑论衡:以笔代剑以学术报国史学对抗战的独特贡献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一场殊死较量。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史学界同社会各界一样积极行动起来,以笔代剑、以学术报国,用史学著述为抗战大业服务。抗战时期,无论哪个史学流派,只要是爱国的,都在抗战的大旗下汇集,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抗战时期的史学有着颇为独特的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和史......
-
〓 史海钩沉:新教传教士和近代术语的传播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近代术语是中国各学科赖以构建的基石。它既是鸦片战争以来西学东渐的产物,又为中国学术从传统四部之学向近代七科之学演进奠定了基础。1807年9月,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抵达广州,由此揭开以新教传教士为主角的新一轮西学东渐的序幕。此后,西方诸国新教传教士相继来华,在近代术语的生成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近......
-
〓 朱熹诗学与孔子诗学
编者按王锺陵教授讨论的是有关《庄子》编纂成书的过程以及郭象注本与向秀注本的关系问题。王先生认为,郭象剽窃向秀是毋庸置疑的,向秀的学术贡献在于在“旧注”之外开辟了“发明奇趣”的义理阐释道路,郭象虽窃向注以为己有,但亦有“述而广之”之功。王锺陵教授对这一著名学术公案作了比较客观中肯的论断,值得学术界广泛关注。刘娟博士的《朱......
-
〓 周公考述
枣庄广播电视台周公旦是周文王之子,初封在周,爵位是“公”,故有“周公”之称号,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也是儒家推崇的圣人之一。他的后人继承他的封邑和爵号,沿用周公之名,故后又有很多位周公。现在网上介绍周公的内容很多,但是都笼统简略,既不注明文献出处,也不做深入分析、考察其说的可信度,只相互抄传,辗转稗贩,以讹传讹者时时有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