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严复:西学家?中学家?
一直以来,严复都被视为西学家。梁启超赞誉他为“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蔡元培说:“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作为西学家,严复对西学的介绍、宣传和翻译引起了社会轰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问题的关键是,宣传西学是否证明严复的思想以西学为价值旨归,与中学无关?笔者以为,从严复宣传、介绍西学的初衷和......
-
〓 宋代新儒教哲学述论
内容提要:宋儒哲学以“理”为终极关怀,故称之新儒教哲学。理论建设可上溯李翱的“复性”论,它是宋代新儒教哲学分辨理欲、变化气质学说的先导。张载提出“气”本体论,并分别“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将天理人欲之辨植入新儒教哲学系统。程颢、程颐把具有神学目的论的“天”,变成抽象的哲学本体的“理”,建立起“理”本体论,完成了新儒......
-
〓 影视史学:亲近公众的史学新领域
从史学史的角度看,史学大体可以分为“精英史学”和“大众史学”(或公众史学)。自古以来,“精英史学”一般为当权者所驾驭,如传统史学着力要表现的是政治事件和显要人物,传统的书写史学正是为这一宗旨服务的;“大众史学”多以口舌相传的形式流行于坊间,以中国古代的大众史学而论,那些视觉感极强的画像、碑铭、壁画、服饰,那些声情并茂的......
-
〓 贺麟的文化史观
内容提要:贺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他建构了较为成型而且成熟的文化哲学体系。本文结合贺麟的著作(侧重于1949年以前),从“人与文化”、“历史与文化(古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中西)”、“赫然名家的‘新心学’”四个层面梳理其文化史观。关键词:贺麟;文化史观;新儒家;新心学作......
-
〓 “重金收买”与“离间计”在秦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讨论秦朝统一大业的完成,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如:既可以从长时段的角度来讨论,就是汉初政论家贾谊开创的视角,注意“奋六世之余烈”的延续性,也可以从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即位后的局势入手展开探论;既可以从战略布局的宏观层面、也可以从战术运用的操作层面来展开研究。本文讨论问题的时段,设定于秦王政吞并六国的攻坚战时......
-
〓 “晚来风急”与“晓来风急”的是与非
关志敏、蒋丹丹二君《李清照〈声声慢〉:“晚”来风急?》(载《语文月刊》2017年第3期,以下简称“关文”)一文,以“‘乍暖还寒’写秋晨”、“扶头卯酒御晓寒”“‘晚来风急’矛盾多”和“权威选本都用‘晓’”四点作为论据,断言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词中异文“晚来风急”应作“晓来风急”。对于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来......
-
〓 国学争鸣·邢文:北大简《老子》辨伪
编者按邢文先生的这篇文章,从形制、书法诸方面论证北大简《老子》之伪。本刊于“国学争鸣”栏目刊出此文,意在欢迎读者关注的同时,期待北大简《老子》的整理者以及研究者对邢文的质疑作出回应,就相关问题开展讨论。我们相信,正常的学术争鸣,对于学术健康发展是有益的。这也是本刊一贯的态度。四年前,我在《浙大藏简辨伪》上篇(2012年......
-
〓 论郑寅普著《阳明学演论》中的“朝鲜阳明学派”——朝鲜阳明学研究的诸问题
[著者]中純夫,日本京都府立大學文學部教授。[譯者]石立善,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一、序言本稿的目的是:通過介紹鄭寅普著《陽明學演論》之第六章〈朝鮮陽明學派〉的内容,研討朝鮮陽明學研究上的諸問題。始於王守仁(號陽明,1472~1528)的陽明學,在王守仁晩年就早已傳入朝鮮,此事實已爲人所指明[1]。......
-
〓 《文心雕龙·诠赋》辨疑
内容提要:《诠赋》是刘彦和《文心雕龙》“论文叙笔”(“文类论”)的第三篇。从文论的角度看,《诠赋》中的疑点主要有三个:一是“体”“用”之辨,二是“物以情观”的理论意义,三是“风归丽则”的理论内涵。本文认为,彦和的“赋”观是“赋体”兼“赋用”。所谓“物以情观”,是指“以情观物”。“物以情观”把“感物”和“吟志”联接起来。......
-
〓 沧海桑田曾见证蕴华含英到如今——文物智慧略说
如果说人类的历史是一卷放映中的胶片,那么最能让我们短暂倒带、回望过去时光的应该就是文物了。文物,既是漫漫时间长河中遗留下来蕴含人类智慧的珍珠,又是勾连两个时代唤起今人真挚情感的桥梁。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的人生经历是有限的,而文物却能让我们悠游五千年,感悟人与人之间丰富情感,纵横九万里,体味九州风物四方民俗。......
-
〓 三纲之辩
时间:2012年岁末的一个下午 地点:清华大学文北楼402室 访谈嘉宾: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李存山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方朝晖 特邀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干春松 主持人:你们俩打仗,让我来观战(笑声)。我花了好几个晚上的时间,把你们的文章看了一遍。 …… ......
-
〓 西方的中国点文学研究(下)
2、戏剧小说研究戏剧研究中国古典戏剧与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戏剧和日本能剧是世界戏剧史上四大戏剧形式。中国古典戏剧输入西方有一个明确的起点,就是法国传教士马若瑟(Fr .J0seph de Premare,1666-1736)节译的元人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对西方影响最大的,也莫过于《赵氏孤儿》和《灰栏记》,两者分别经过......
-
〓 左右天子为大忠——兼论寇准在澶渊之盟前后的作为
简介:本文为作者的君臣关系系列研究之三,之一的《“圣相”李沆》已刊于《文史》第52辑,之二的《“平世之良相”王旦》已刊于台湾大学历史学系编《转变与定型:宋代社会文化史学研讨会论文集》。包括本文在内,以上文章的日文版,均收录于《宋代的皇帝权力与士大夫政治》(东京汲古书院2001年版)。另外,本文亦为2004年“澶渊之盟一......
-
〓 牟宗三关于“生命问题”的思想浅探
【内容摘要】牟宗三一生发愤从事文化生命之疏通,以开民族生命之途径,促民族生命与文化生命的合一。其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生命的学问,生命主要是由道德理性的逻辑构成。中国哲学首要关注的是对生命的安顿,而西方则是自然,主张继承中国文化生命的传统的同时,吸收西方的文化生命中的有益元素,特别是科学与民主。同时,牟宗三把个人生命的感......
-
〓 儒学“六艺”的育人旨归
儒学作为中国人自有的文化体系和精神世界,是以儒家文化成人或德性人格塑造思想为主脉之一,在儒释道三教争鸣融合的基础上结晶而成的中国传统人生智慧。千百年来,儒学始终坚持以人文教化和培育新人为己任,它深信人性具备教化的一切要素和可能,因而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儒者以“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
-
〓 《易数钩隐图》作者等问题辨
内容提要:自南宋时起,《易数钩隐图》一书的作者就有二字与二籍贯的争议。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考辨。得出北宋有二刘牧、前刘牧著《易数钩隐图》、黄黎献为之续补等结论。最后指出,彭城刘牧的道学思想应当在宋明理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词:易图;刘牧;宋明理学作者简介:郭彧,原名郭宝彧,男,1941年12月出生。在沈阳读书,做过中学......
-
〓 以史为鉴:学者的良知与担当
(一)我在《孔子学刊》第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发表一篇长文《古文尚书真伪与病态学术——与房德邻、姜广辉、钱宗武三位先生商榷》(后文简称《古文尚书真伪》)。收到刊物后,我发现其中存在一处疏漏。于是给主编杨朝明先生发邮件告知此事。杨先生建议我写一篇文章(发表在孔子研究院网站上),一是介绍这篇长文的写作大意,二是向......
-
〓 国学漫谈:越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
越文化作为一支典型的地域文化,包括先越文化、越国文化及越地文化三个阶段。先越文化阶段包括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等考古学文化;其后则有马桥文化和考古学意义上的越国文化,相当于历史上的越国时期;秦汉之后,越地经历了急剧的文化转型,进入了越地文化阶段。《国语·越语上》载“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
-
〓 六十年来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比较
六十年来,海峡两岸由于思想政治和学术背景的不同,两岸的唐代文学研究也形成了各自的优长和存在着不同的缺憾。但中国毕竟只有一个唐朝,也只有一个唐代文学,何况又来自同一个学术传统,因此又有许多相似和共通之处。比较一下两岸六十年来唐代文学研究历程中的共通、不足和各自的优长,并就其中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这对两岸的古典文学研究......
-
〓 心焦如焚——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李贽的焦虑
内容摘要:焦虑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非正常状态。焦虑很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一些认知与行为上的变化,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焦虑这个问题是各种最重要的问题的中心,我们若猜破了这个哑谜,便可明了我们的整个心理生活。” [1]晚明启蒙思想家李贽的焦虑心态比较明显,深受世人关注。如能采取精神分析研究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