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船山的唯物论思想
王船山,名夫之。生于1619年,卒于1692年。他是17世纪中国的杰出的唯物论者,对于唯物论的发展曾经有过卓越的贡献。一、王船山唯物论思想的历史背景王船山的哲学思想是明清之际唯物论的最高成就。何以明清之际会产生唯物论思想呢?何以王船山能达到唯物论的世界观呢?这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当地的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情况来看,是......
-
〓 20世纪中国回鹘佛教研究概述
今天的维吾尔族(古称回鹘)约有700万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但在历史上却并非如此。在9—15世纪间,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是佛教徒,他们用回鹘语文翻译佛教经典,创作佛教作品,开凿佛教石窟,绘制佛教壁画,使佛教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佛教在回鹘中的长期流行,又反过来直接影响着回鹘的历史与文化,以致成为回鹘文化史、思想史......
-
〓 史海钩沉:清代女性结社考论
清代最显著的女性文学创作现象莫过于结社蔚然成风。这些女性诗社多数有自己的名称、诗作主张、日常规范的社事活动;诗社成员在业师或诗社领袖的奖掖支持下进行文学创作,由其评点作品、裁定名次;成员之间亦经常唱和往来,切磋诗艺。通过结社,女性的创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知名度也随着社事活动得到提高,并且渐次构建了由家庭到社会的交......
-
〓 牟宗三关于“生命问题”的思想浅探
【内容摘要】牟宗三一生发愤从事文化生命之疏通,以开民族生命之途径,促民族生命与文化生命的合一。其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生命的学问,生命主要是由道德理性的逻辑构成。中国哲学首要关注的是对生命的安顿,而西方则是自然,主张继承中国文化生命的传统的同时,吸收西方的文化生命中的有益元素,特别是科学与民主。同时,牟宗三把个人生命的感......
-
〓 六艺之为道一心之为德——马一浮学术思想片论
二十世纪上半叶,正值战乱频仍,国是蹇难,而致力于“本国学术之独立”的一代中国学人却创造了现代学术思想史上的辉煌实绩。国学大师们留下的著作,其恢弘的精神气象和博大精深的学术建构,堪为后学楷模。马一浮(1883—1967)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以张横渠“四句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治学宗旨......
-
〓 论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与念佛禅
内容提要:北宋初期临济宗人和云门宗人等,采用偈颂(诗歌)等体裁,从文字上追求禅意,以不点破为原则,绕路说禅,使得禅风出现了由“不立文字”到文字禅的变化。临济宗人大慧宗杲主张从公案中提出某些语句作为题目来参究,以扫荡一切思量、知解,力求获得真正的禅悟。他所创立的禅法被称为“看话禅”。曹洞宗人宏智正觉认为看话禅滞于公案功夫......
-
〓 儒学“六艺”的育人旨归
儒学作为中国人自有的文化体系和精神世界,是以儒家文化成人或德性人格塑造思想为主脉之一,在儒释道三教争鸣融合的基础上结晶而成的中国传统人生智慧。千百年来,儒学始终坚持以人文教化和培育新人为己任,它深信人性具备教化的一切要素和可能,因而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儒者以“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
-
〓 论“清华简”求证于《孔传》尔后立、依附儒经正其名
作者简介:陆建初,1953年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云大中文系。著有《尚书史诗考》、《古陶瓷识鉴讲义》、《雕塑大师江小鹣传》、《智巧与美的形观》等。 一、绪言暨及“清华简”之整理与评判宜分家“清华简”整理释读,泽被学众,功莫大焉。但整理与论判则事分两端,前者捐“公有”于学林,后者则“私家”之言,非可一概此学。余也寡闻......
-
〓 传统文化中的“立制”问题
编者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有制度优势 直到今天,一谈起儒学,很多人还是把它与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画等号,认为它是完全彻底地为封建社会服务的。于是,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便被分割开来,对立起来了。以这样的心态与观念,去面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课题,就难免会心存疑虑,底气不足;就难以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
-
〓 《周氏太极图》原图考
内容提要:关于研究《周氏太极图》的源流问题,分而言之,当有源头和流变两个问题。就其源头问题而言,是图之原貌究竟是何许样子?这是目前学术界尚未涉及的课题。本文以朱震所列周敦颐《太极图》“动阳”二字的标注为突破口,对比杨甲《六经图》、《道藏 ? 周易图》所列及朱熹改造等诸流变图,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及《易通》的文字叙述......
-
〓 东坡爱竹——谈苏轼的咏竹诗画
寒冬来临,花木凋零,江南的竹林却绿荫葱葱,苍翠欲滴。竹子挺拔刚劲,虚心有节,能在严寒中迎战霜雪,为历代文人所喜爱。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就是个爱竹者。 苏轼号东坡居士,学识渊博,兼善书画诗词文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风格雄浑,挥洒自如,为宋诗代表作家之一。词作极富创造性,题材广泛,境界阔大,是豪......
-
〓 林桂榛:“五行”说源于天道历数考
林桂榛,男,2012年6月于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江苏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本文缩改自博士论文《天道天行与人性人情——先秦儒家“性与天道”论考原》博士导师: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通讯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万耕范文澜说,阴阳五行说是中国天字第一二号学说;齐思和指出:“吾国学术思想,受五行说之支配最......
-
〓 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的制约
一般而言,汉武帝之后直到清代末期,儒家的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道德的至上性和意识形态的排他性,对它的认同是任何政权取得其统治合法性的基础。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道德规范,儒家的纲常伦理及其价值观的自然延伸,事实上即成为一种与体制相补充的制约帝王的道德力量。孝顺伦理在以“君臣父子”为代表的儒家纲常伦理中,如果说“君臣”能......
-
〓 大宋史视野下的民族关系
民间不绝于耳的“崖山之后无中国”论,其偏颇正在于自囿于宋朝汉人的立场,把中国的内涵局限于中原汉族王朝,把文化中国的进程终止于宋朝文化,却无视中国与中华民族都是与时俱进的复杂共同体,中华文明也处在不断变化与丰富的曲折过程中。当下讨论宋代民族关系,首先必须摒弃宋朝中心论与民族偏见,而将其置于大宋史视野下与唐宋变迁的长过程中......
-
〓 宋代新儒教哲学述论
内容提要:宋儒哲学以“理”为终极关怀,故称之新儒教哲学。理论建设可上溯李翱的“复性”论,它是宋代新儒教哲学分辨理欲、变化气质学说的先导。张载提出“气”本体论,并分别“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将天理人欲之辨植入新儒教哲学系统。程颢、程颐把具有神学目的论的“天”,变成抽象的哲学本体的“理”,建立起“理”本体论,完成了新儒......
-
〓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元宵节的文化意义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观灯的盛况,在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里,留下了众多令人神往的记载。它以热烈喜庆的民俗意蕴和团圆浪漫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岁时文化中大放异彩,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此时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同时国人历来重首尚新,根据道教......
-
〓 西方的中国点文学研究(下)
2、戏剧小说研究戏剧研究中国古典戏剧与古希腊戏剧、古印度戏剧和日本能剧是世界戏剧史上四大戏剧形式。中国古典戏剧输入西方有一个明确的起点,就是法国传教士马若瑟(Fr .J0seph de Premare,1666-1736)节译的元人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对西方影响最大的,也莫过于《赵氏孤儿》和《灰栏记》,两者分别经过......
-
〓 文化聚焦:传统文化应成为电视节目创新的重要资源
唐蕊获得《中国成语大会》冠军 近年来,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资源进行选秀类综艺节目开发创作,在众多大型选秀类综艺节目中形成了新的时尚,为我们的电视荧屏抹上了一道亮丽的流行色。从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到《成语英雄》,从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围绕汉字制作的节目正在成系列地推进。在这样的推进当......
-
〓 魏晋清谈研究述评
内容提要:魏晋清谈是我国中古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历来研究不绝。古代的清谈研究多注重政治批评,近代以来始转向文化研究,并在清谈起源、清谈分期及流派、清谈内容、清谈之形式问题及清谈的评价等方面形成了热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键词:魏晋清谈;研究;述评清谈是我国中古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因其伴随魏晋玄风而兴......
-
〓 “弘诗教以新吾民”——略论梁启超的《诗》学研究
一梁启超虽无治《诗》的专书,但他的著作和与友人论学的书信中有相当多的地方对《诗经》进行了富有新意的论述和研究,其中有些观点比较独到,今天看来,仍旧颇能启迪后人。梁启超认为《诗经》有文学的、应用的、作为古代史料的三种读法。读法(视角)不同,所得也不同。他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对上述三种“《诗经》读法”作了系统阐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