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评价元代《诗经》学
自清人皮锡瑞定性元明为“经学积衰时代”(《经学历史》),学术界一直公认元代是经学的衰落时期。在《诗经》学领域,则认为元代《诗》学“皆本《诗集传》,无多新说”(鲁洪生《诗经学概论》)“墨守朱子之诗”(马宗霍《中国经学史》),无成就可言。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元代《诗经》学,可能会得出大不相同的认识。因为正是在元代,朱熹《......
-
〓 王世贞首倡“四大奇书”说辨伪
“四大奇书”是小说领域中的一个常识性话题,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它们是长篇通俗小说的代表性著作。从当下读者和学界的认知来看,大多持王世贞首先提出了“四大奇书”之说,这主要源自李渔之论,他曾说道:“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书之目,曰《史记》也,《南华》也,《水浒》与《西厢》也。冯犹龙亦有四大......
-
〓 “利民”与“明故”:墨家哲学的基本精神
如何认识和把握墨家哲学的精义与根本?这是推进墨学当代转化与创新发展所不得不要去厘清的基础问题。近代以来的治墨学者,在实现墨学研究由“绝”转“显”、由“衰”转“兴”的同时,对墨学基本精神究竟为何,形成了一些或褒或贬的体认和见解。一般地说,学者多以“兼爱”作为墨家思想的旗帜与纲领,将“非攻”“天志”等其余诸论视作“兼爱......
-
〓 早于孔子出现的儒者
儒者群体的诞生,甚至儒的概念的形成,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如何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文化事件。儒家学派的起源由来已久,并非等到春秋末期的孔子振臂一呼就能够立马产生出来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儒者,但绝不是第一个儒者,孔子还不能是商周中国之儒的全部,或者,我们不能在孔子与早期儒者之间直接画等号。儒者队伍的形成,应该在孔子之前就已......
-
〓 《文心雕龙》的以玉论文德
刘勰《文心雕龙》历来被评为“体大思精”。当前对其与传统文化之关系问题,研究者历来多有关注。但是,从玉文化的角度进行考察者却是寥寥。在《文心雕龙》中多存在以美玉论说文章的现象。据统计,《文心雕龙》中和“玉”有关的词语有六十几处,所占篇幅约有三十五篇之多,超过总篇数三分之二。于此我们论其如何以美玉论文德,以见其批评特色......
-
〓 高校博物馆,不作花瓶作课堂
高校博物馆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交流平台与窗口,但由于以往高校对博物馆教育功能认识不清晰、定位不准确,影响了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如何改变高校博物馆“花瓶式”的尴尬境地并充分发挥其“大学教育第二课堂”的功能,这是高等院校需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目前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专业教育功能。各高校博物馆多是在......
-
〓 六论“新子学”
自《四论“新子学”》开始,“新子学”的探讨便着重于《汉书·艺文志》中经子关系等问题,以期恢复子学在先秦时的浑融整体之态,同时希望辨析儒家与经学的关系,重现先秦时期各家平等并存的原初面貌。为达成这一目的,“新子学”将再从孔老关系问题延伸到儒道互补,希望通过整体地观照诸子学发展史及中国文化发展史来表述自己的诉求,认为唯......
-
〓 20世纪初中美中法丝业交往与合作
1921年,中国丝商组团参展了纽约第一届万国丝绸博览会和里昂万国货样会,并考察美法两国丝业。在此前后,中美、中法丝业界围绕中国蚕丝改良,进行了频繁互动交往,开展了多方面合作。国际竞争格局下的合作机遇 中国是丝绸发源地,丝绸之路传播了中华文明,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是国际丝绸市场最主要......
-
〓 中国古代文章学中的“文势”
在中国古代文章学中,“文势”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术语,它凸显了中国文章学的本土化特色,而很难用西方文学理论的概念来比附或阐发。弄清“文势”之说的来龙去脉,有助于理解古人的文章批评视角,从而深入认识中国文章学。以“势”论文的缘起 魏晋时代的文论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挚虞的《文章流别论》、陆机的《文赋》等,都没有对......
-
〓 自然地理生态影响下的唐代丝绸之路诗歌创作
唐诗中有大量与丝绸之路紧密相关的作品。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实际存在的地理之路,地理生态是丝路诗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和最具象的影响要素。唐代丝绸之路横向跨度极大,其所经地区的气候、植被、地貌等自然环境与中原相比千差万别。这种情况下,曾亲身在丝路沿线地区生活过的诗人们自然会受到地理生态的显著影响,并在诗歌中有所体现。自然气......
-
〓 中古彝典 盛世华章——《大唐开元礼》的成书及特色
中国古代礼典以《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为基,后世也陆续有以五礼(吉、凶、嘉、宾、军)为名的制作。修成于开元二十年(732)的《大唐开元礼》(以下简称《开元礼》)150卷,是现今所见年代最早、保存相对完整的一部中古官修礼书。在其之前,已有两晋南北朝历代的五礼编修,隋唐以来,又有《开皇礼》《贞观礼》《显庆礼......
-
〓 十年考古 成就非凡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后发展最快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对考古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作了上百次批示。各级政府部门对考古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媒体对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强,民众对考古的关注和热情也日益高涨。十年来,中国考古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考古发掘......
-
〓 拜谒韩城“三义墓”,解析“赵氏孤儿”传奇
西北大学出版社组织“晋陕峡谷沿黄历史遗存考察”,我受邀参加。2022年2月28日,我们拜谒了极富历史传奇的“三义墓”。“三义墓”位于陕西韩城金城西南12公里处的嵬东乡堡安村东南一处荒废的村寨遗址中。“三义墓”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武和名士程婴、公孙杵臼而兴建的墓葬群。墓地有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和清乾隆四十......
-
〓 “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宋代香事中的文人意趣
香事在我国由来已久。北宋丁谓在《天香传》中说:“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早在先秦时期,兰、蕙、艾等草本植物中因含有芳香气味,被人们称为“香草”而佩戴于身,用于驱虫辟邪或保持清洁。汉武帝时,中外往来逐渐增多,番邦的贡品当中开始出现月氏香、茵樨香等树脂类香料。隋唐时期,香料仍作为一种奢侈之物为上流......
-
〓 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
很多人分不清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之间有何异同。虽然两者画的都是风景,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里暂时不谈两者工具材料、表现方法的不同,只从思想表现上说,西方风景画主要表现实景,悬挂起来能起到装饰的作用,而中国山水画则被赋予了更多思想,不能简单地作为装饰品来理解。一 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一词最为常用......
-
〓 新辑诗话的类型与原则
无论是从目录著录看,还是就研究价值说,诗话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书籍类型。古籍编辑和出版的诗话,如果是原有其书,经过今人校点笺释而出版,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古籍整理;如果是原无其书,经过今人辑录成书而出版,这就是新辑诗话。新辑诗话,古有其例,于今尤盛。新辑诗话实际上是在编纂新的古籍,其间存在一些需要讨论的编辑问题。新辑诗话的......
-
〓 贾谊赋作性质再平议
贾谊赋作的性质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权威的文学史著述均予以明确的界定。如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修订本)称:“贾谊是汉初骚体赋的唯一优秀作家”,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称:“西汉前期,在传统的以抒情为主的骚体赋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是贾谊”,同样袁行霈主编高教版《中国文学史》亦称《吊屈原赋》是“以骚体写成的抒......
-
〓 元诗与楚辞
学者们大多认为元散曲嘲讽、否定屈原,是元代楚辞学的一大特色。但在元诗中,元人对屈原既有肯定与同情,也有不赞同。 元诗肯定屈原主要是肯定其忠贞爱国的志行与高洁的人格。元诗对屈原忠贞爱国的肯定随处可见,如王旭《读〈离骚〉》“奸骨百年尘共朽,忠名千古日月光”,秦衡《题燕穆之楚江秋晓图》“愧我无才重吊屈,忠魂千古有谁招”......
-
〓 给孩子讲故事,语言须“三化”
讲故事是激发孩子想象力、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操乃至埋下文学种子的绝佳良策。给孩子讲故事想取得好效果,语言需要“三化”:直接引语的人物化、叙述语言的情感化、描述事物的拟声化。这三点切实可行,且效果明显,讲出的故事更精彩、更具吸引力。直接引语的人物化 讲故事时,常替故事里的人物说话。为使语言生动,“拉住”孩子,须做到直接......
-
〓 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从《格萨尔》的口语文化性质谈起
“中国无史诗”曾经是为众多中外学者接受的一个命题,但它同时也引起了相当程度的争议,反对该说法的学者认为,古代诗歌中一些主题严肃、风格崇高并凝聚了民族精神的作品同样属于“史诗”范畴。在以往的讨论中,论争的焦点在于对“史诗”这一诞生于西方古典语境中的文类内涵的理解。不过,如果将注意力从“史诗”转向另一关键词“中国”,则......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