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学研究与数学思想方法
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有很大差异,但它们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思想方法层面上可以相互借鉴,助推学科的发展。数学尤其如此。 数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的历史可追溯得很久远,中国古代经典《易经》就渗透了数理思想,南宋蔡沈有“数之体著于形,数之用妙于理”之语,清代陈梦雷则以“有是理乃有是数,有......
-
〓 曹雪芹笔误了吗?——由咏白海棠诗的对偶句来理解“虚实对”
日前听一位知名作家、学者讲《红楼梦》及于“曹雪芹的诗学观”,在谈到林黛玉给香菱讲诗说“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使平仄虚实都不对,都使得的”,对其中“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表示不可解,希望得到探讨。其实这个问题已故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在他的著作《红楼小札》二十七节早已谈过,他认为林黛玉讲诗讲错了......
-
〓 经学如何在“中国哲学”中安身?
在现代的学术观念和学问形态下,怎样重新理解经学,扩大经学研究的视野,将经学资源有效地融入到现代的学问格局中去,是经学解体之后,百年来中国学术发展一直在探寻的问题和长期所致力的目标。除了较为狭小的经学史研究之外,经学资源的处理更多地融合在了现代的文、史、哲各学科当中,像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汉语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
-
〓 美学和文化视野中的“丑”
丑在文化中的位置丑是一种文化现象,被文化所规定。文化世界以多种方式呈现,其中之一是感性形象。美学就是从感性形象方面去把握文化的。美学对感性形象的把握有两套方式,第一套分为:正常、美、丑。第二套由第一套发展而来,分为(由美而来的)美感、(由悲而来的)悲感、(由丑而来的)喜感。从文化的角度看丑,主要与第一套分类相关。美是高......
-
〓 明清诗歌中的“凉州”意象
凉州,古称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之称,也是汉唐时期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其在政治、军事及商贸上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历代王朝苦心经营的战略要塞。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霍去病进击河西大败匈奴,自此“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汉书·张骞......
-
〓 朱熹评价屈原的三个维度
在楚辞学史上,朱熹对屈原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且引发了无数争议。朱熹对屈原的评价看似“矛盾”,但这些“矛盾”是朱熹从三个不同维度对屈原的不同评价叠加到一起后造成的误解。拆开来看,三个维度三层评价,逻辑清晰,辩证全面。朱熹的批评者因为不理解朱熹评屈的多维标准及其内在逻辑,未能认识到朱熹评屈的真正内涵与价值。 朱熹对屈......
-
〓 晚清牛痘局:从慈善到防疫
1842年3月,身处京师官场的曾国藩,写给湖南的家信中有如下一段话:孙男女皆好,拟于三月间点牛痘。此间牛痘局系广东京官请名医设局积德,不索一钱,万无一失。这封家书中提到了“点牛痘”和“牛痘局”。借助于大航海之后东西方交通的便利,1805年,牛痘接种法传入中国,揭开了晚清防治天花的施种牛痘时代。专门为“点牛痘”而设的......
-
〓 情感史的兴盛及其特征
编者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普通民众,妇女史、性别史、城市史、家庭史、儿童史等逐渐兴起。在从事这些研究的过程中,情感成为认识和考察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视角,情感史研究于是获得迅速发展。有学者认为,对情感的研究“改变了历史书写的话语不再专注于理性角色的构造”,情感史代表了“历史研究的一个崭新方向”。......
-
〓 自由与力量:叶秀山先生的书法美学
在当代书法理论的发展中,书法美学的研究始终是书法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熊秉明先生的《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运用历史哲学交叉融合、中外文化横向比较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中国古代繁杂的语录体书法理论,深入探索了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家各自的审美哲学思想基础,从而总结出了独具新意、别出心裁的中国传统书法理论发展体系,是当代以哲学研究书法的重要......
-
〓 围棋与中国思想传统
围棋是竞技,是游戏,是艺术,是形下之器,又被赋予了形而上的“道”的意义,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文化传统,一切知识都要在“道”的面前检验其存在的合法性,以此证明自我价值。立象比德,技进乎道。当然,这“道”,既是儒家的仁德之“道”,道家的自然之“道”,也是中国文化的和谐之“道”。在某种意义上,围棋成了中国思想与文化的......
-
〓 “以直报怨”辨正
“以直报怨”是一个常用成语,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段话中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被历代学者普遍解释为:“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拿恩惠来酬答恩惠”(杨伯峻《论语译注》),“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
-
〓 简化字亦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
汉字的“繁简之争”一直不绝于耳,甚至有人质疑汉字简化之后“親不见、愛无心、産不生、厰空空”,割裂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简体字在古代就已经存在,我们使用的简化字只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其法定地位。经过历史沉淀、专家整理的简化字,不但符合汉字构形规律,提升了文字沟通效率,而且也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文化。简体字是古代文字......
-
〓 豪放词风的形成
宋词风格多样,简而言之,则分婉约与豪放两体,明代张綖《诗余图谱》云:“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论词者向来都以婉约为正,豪放为变,而变者则自东坡始,宋人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为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而贺铸则是苏轼与辛弃疾之间的过渡者,似乎已毋庸置疑,然细观苏轼之前......
-
〓 朱光潜:提升文学的趣味和境界
【追光文学巨匠·纪念朱光潜诞辰125周年】 今年是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诞辰125周年。以往的朱光潜研究,多将目光集中在他营构的美学峰峦及其审美胜景上。其实,作为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著名学人,他对中外文学不仅喜爱之至,而且钻研至深。20世纪30年代中期,他在北京地安门慈慧殿3号连续数年每月举办一次“读诗会”,使之......
-
〓 三星堆新出青铜顶尊人像告诉我们什么?
5月28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三星堆全球文化推介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举行。在推介会上,一件青铜顶尊人像显露真容,一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该青铜顶尊人像出土于三星堆遗址3号器物坑,通体高1.15米,表现的是一人跪坐,作“拱手”状,脑袋上顶着一件青铜尊,青铜尊已经残破。鉴于一些媒......
-
〓 陶谢诗歌接受与中国诗学的“四元”转关
南宋以来,宗唐宗宋渐成诗家公案。陈衍的“三元”说是清代唐宋诗争的总结之论。其实,陈氏其说肇自叶燮的中唐枢机论,他以元和为“三元”之中,上取开元,下择元祐,并说“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耳”。而后沈曾植又提出“三关”说,谓“诗有元祐、元和、元嘉三关”,易“开元”为“元嘉”并暗分轩轾。直至马一浮,“三元”“三关”之......
-
〓 热点观察:吟诵乡愁诗句,慰藉思乡之情,建设美丽乡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文学之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助力乡村发展。乡愁诗作为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联系游子与家乡的纽带,也是各界人士心系乡村、关注乡村发展的桥梁。今年春节,不少人经历了“就地过年”,深切体会到乡愁的浓烈,对乡愁诗也有......
-
〓 粤西石刻诗的依存现象
广西古称粤西,谢启昆《粤西金石略》等收录不少粤西石刻,加上笔者访查原刻,访求拓片、照片,访索文献,发现粤西石刻的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很有特色,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现象。比如本文要分析的石刻诗的依存现象,即诗歌或诗句依存于碑文或碑刻之中。有的文中赋诗,即碑文作者自于文中赋诗。诗常置于文末,或中部、文末均有赋诗。还有文中或碑......
-
〓 礼乐相成与中和之美
儒家元典“六经总以礼为本”,其诸多既可分拆使用又可连缀成词的两两相对相合、相辅相成的“礼”与“乐”,“仁”与“义”,“义”与“理”,“诚”与“敬”,“孝”与“悌”,“中”与“和”,“和”与“合”,“性”与“情”等核心文化关键词,仍是当今哲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学者研究的重要范畴、命题与概念。礼乐文化......
-
〓 郴州晋简“县领水田”解析
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郴州市文物处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郴州市苏仙桥遗址抢救性发掘了东汉至宋元时期的11座古井,其中10号井中出土的909枚简牍为西晋桂阳郡官方档案文书。2009年12月,《湖南郴州苏仙桥遗址发掘简报》(《湖南考古辑刊》第8集)公布了部分简牍的图版、编号和释文。在这批公布的郴州晋简中,简1......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