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琵琶文武曲 珍珠落玉盘——漫谈琵琶艺术中和之美
琵琶始于先秦,时称“弦鼗”;成于汉魏,曲项琵琶;盛于唐宋,琵琶大兴。及清以降,琵琶流派纷呈,各有研究,按乐曲结构和演奏风格,把琵琶艺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文曲,其特征是写意抒情,表现阴柔美;一类是武曲,其特征是叙事写实,表现阳刚美;还有一类,古人称之为“大曲”,而今人以为称“文武曲”为宜,其特征是既有阴柔之幽境,又有阳刚......
-
〓 《庄子·秋水》“小大之辩”的三重意蕴
按照通行编撰体例,虽然“秋水”常被列为《庄子》“外篇”中,但历代笺注大家和诸多学者并没有因其非“内篇”而忽视其理论价值,恰恰相反,他们一致强调“秋水”在《庄子》中的重要性,如王夫之认为“此篇因逍遥游、齐物论而衍之。”(《庄子解》)学者陈引驰认为,“《秋水》或许可谓是《逍遥游》 和《齐物论》之间的一个连锁、一座桥梁。......
-
〓 并非“塞责抄誊”:《四书大全》取材撰述新论
《四书大全》一直被主流学界诟病为抄袭旧作、敷衍塞责的誊抄之作。然如细致比较《大全》与其所本之书取材之异同,则可见出此一看法实未见中肯。如将《大全》与宋元四书类著述对朱子再传饶鲁(号双峰)的引用来看,则可改变对《大全》的固有认识。饶双峰《四书》论述虽以“多不同于朱子”而著称,然被《大全》引用多达570条。透过宋元诸家......
-
〓 图式:四书学研究的“新面相”
图式诠释的理论特色 古人治学,“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图”为学问之必备,与“书”共同发挥应有之作用。“画图以形其妙,析段以显其义”,用图说话可以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诠释方法和途径。历史地看,“图”的运用不仅非常广泛,而且形态多样,图像、图式、图表、图谱等均为其类,更宽泛去看,诸如箴铭、石刻、绘画、......
-
〓 绘就亮丽的乡村语言景观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推进,语言景观作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介入到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村规民约景观日益增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各具特色、标语海报异彩纷呈……乡村语言景观产品与类型日益丰富和多样。语言景观正以其形象生动的感观效果、方位多样的空间优势和灵活机动的使用方式,悄然影响着......
-
〓 从优秀农耕文化中汲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的魂。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
-
〓 《灵飞经》的版本与作者
楷书自汉魏之际形成以后,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书写中最为重要的字体,而小楷则在日常的书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科举考试的试卷、臣僚写给皇帝的奏章,都需要用工整的小楷来写。千百年来,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小楷是每个读书人的基本功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件小楷作品能够成为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其难度可想而知。其中,有一件相传为唐代......
-
〓 “为政以德”的政治智慧及内在逻辑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历史发展新的坐标点,只有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准确判断大势、应对各种挑战,科学回答“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并且明确强调,......
-
〓 严谨、明晰、可读——专业化与大众化统一的法律语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律语言不仅是表达的工具,而且潜藏着法治思维。可以说,法律语言建构了公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行为方式,构筑了法治中国的底部基础。 哲学家伽达默尔曾说:“我们只能在语言中进行思维,我们的思......
-
〓 陶渊明《归园田居》与中国乡村美学
“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从美学层面探讨乡村文化的重建思路,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概括为“乡村美学建构”。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遗产为乡村美学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东晋著名隐逸诗人陶渊明以其《归园田居》五首等诗文,对中国传统乡村美学的主题和意象做了奠基性......
-
〓 《老子》章数及其经典化
古书在最初的写作或编辑成篇时,自然就会“意穷而成体”(《文心雕龙·章句》),形成分章。李零称之为“自然章句”:“古书在未经编次成篇之前,本来就存在着许多意义相对独立的片段,也就是自然的章句。古书的编次成篇就是对这种自然章句加以归并和整理的结果。”(李零:《〈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第364页)至......
-
〓 孔子诗学世界的中国智慧
“诗”作为经典文献,春秋晚期以“《诗》三百”的形态进入了孔子、墨子等先秦诸子的思想视野。除孔子儒学之外,《墨子·公孟》亦载:“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但墨子仅仅是引诗10余条,而孔子不仅引诗,而且与弟子教(学)诗、用诗、论诗,这些构成了孔子诗学世界的方方面面。孔子的诗学世界包含着“......
-
〓 为什么要古籍今译——兼论其百年以来的成就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 古籍需不需要今译?或者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这实质上关涉到古籍今译的基本性质和根本目的,也是从事古籍整理的工作者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不仅在社会大众层面有疑问,就是专业内部,相关的疑虑也一直存在。 严格地说,古籍今译乃是从20世纪才真正发展起来的。有人追溯其历史,将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
-
〓 西南茶马古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千年回响
西南茶马古道的青藏、川藏、滇藏三条主要线路,均穿过我国第一、二级地理阶梯的过渡地带,这里河流交错,群山纵横,峡谷盆地星罗棋布。复杂的地理环境及生物的多样性,滋养了西南茶马古道沿线的20多个民族,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能够领略汉族的温厚、藏族的壮美、彝族的刚健、羌族的古朴、白族的亮丽、佤族的奔放、纳西族的浪漫、哈尼族的热情......
-
〓 语言与健康关系密切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近年来,有关部门研制发布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国家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开展了“健康中国行动”,卫生健康的工作重心由“疾病治疗”向“全民健康”转变,工......
-
〓 诗酒风流的美学范式及其早期渊薮
何谓“诗酒风流”? 或曰:酒是诗媒,诗为酒华,故而生之。就二者的具象联系而言,此说不为无见。如若基于主体进行历史性理解,诗酒风流则是指藉由诗与酒的自然交融而呈现出的一种本体性超越境界,是人的一种审美化生存状态,是中国式浪漫主义的一种写照;它发端于《诗经》时代,成型于汉末魏晋,而光大于隋唐;从传世文献和典型人物看,《诗经......
-
〓 追光文学巨匠·纪念郭沫若诞辰130周年·郭沫若:潜心积累 绽放风华
2022年11月16日是郭沫若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回望他的学术生涯,郭沫若留下了大量成果:38卷《郭沫若全集》包括文学编20卷、史学编8卷、考古编10卷。1926年3月南下广州后,郭沫若的兴趣不再是文学创作,但为何仍然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考察一下他的经历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其中主要原因是他善于积累情......
-
〓 内圣外王的本来含义
今人谈论儒学,往往喜用“内圣外王”一语,认为儒学即内圣外王之学。但需要说明的是,“内圣外王”出于《庄子·天下》篇,本是一个道家术语,其内涵和语义主要反映的是道家思想。这样,内圣外王如何由一个道家术语转变为儒家用语? 期间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语义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便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对内圣......
-
〓 龙山时代的“城市化运动”与文明起源
有学者将史前时期分为查海时代、仰韶时代和龙山时代,以其代表我国史前时期的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从考古发现来看,查海时代的聚落基本处于环壕时代,及至仰韶时代前期萌生了墙垣聚落——城市,龙山时代是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包括北方的石城在内,迄今已发现各类遗址达到100余处,可以用“城市化运动”称之。龙山时代的城市化运动......
-
〓 自然地理生态影响下的唐代丝绸之路诗歌创作
唐诗中有大量与丝绸之路紧密相关的作品。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实际存在的地理之路,地理生态是丝路诗得以存在的现实基础和最具象的影响要素。唐代丝绸之路横向跨度极大,其所经地区的气候、植被、地貌等自然环境与中原相比千差万别。这种情况下,曾亲身在丝路沿线地区生活过的诗人们自然会受到地理生态的显著影响,并在诗歌中有所体现。自然气......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