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洛阳伽蓝记》的都市书写
六朝时期,地志写作空前繁盛。与史书地理志崇尚实用不同,此时期的地志更加注重自然山水的描写和人文轶事的记述,具有地理与文学相互渗透融会的特点,北朝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以下简称《伽蓝记》)堪称代表。《伽蓝记》虽以记为名,却以京都大赋及骈散结合等方式书写园林建筑之美和都市风情故事。同时,在记载伽蓝时参用志怪笔法,并于都市......
-
〓 国学争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非护臂辨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发现并发掘一处墓地(95MNI),其中M8为夫妻合葬墓,墓主遗体保存完整,身着华丽的锦服保存完好如新。男性墓主右臂绑有一块色彩鲜艳的锦护臂(M8:15),此即震惊中外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 “五星”织锦系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其历史文物和科学艺术价值皆......
-
〓 浙东唐诗之路:一条诗歌型的文化线路
【守望家园】■这是一条以唐诗为纽带的文化线路■这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的独特整体■这是一种历史与当代跨越时空的资源集合随着中国的丝绸之路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线路这个概念逐渐在中国普及。自1987年欧洲首次提出文化线路概念开始,阿曼的乳香之路、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香料之路等商贸和交通路线,西班牙圣地亚哥和日本纪伊山......
-
〓 春节:从“中国时间”到“世界时刻”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持续拓展为全球共享的国际性节日,既是“中国时间”更是“世界时刻”。春节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饱含着华夏儿女的团圆温情,承载着海外华人的思乡深情,深化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相知友情。春节文化面向世界“走出去”,有效促进着文......
-
〓 无字甲骨:不该被忽略的学术富矿
编者按 说到甲骨,人们通常想到的就是甲骨文。其实,目前发现的甲骨,更大数量的是不带文字的,也就是学界所说的“无字甲骨”。 过去,这些无字甲骨不被重视,也因此遗漏了大量没有文字记载的信息。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化,无字甲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其学术价值也日益彰显。 无字甲骨是指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出土且没有文字信息......
-
〓 文学书写中的一段宣和遗事
宋僧惠洪《石门文字禅》卷八有一首诗,题为《饯枯木成老赴南华之命》,枯木成老是曹洞宗禅师,法名为法成,自号枯木,嗣法芙蓉道楷禅师,属青原下十二世。据程俱《北山集》卷三十二《宋故焦山长老普证大师塔铭》记载,法成禅师先后住持过汝州香山、(东京)左街净因、潭州大沩密印、道林广慧、韶州南华宝林、镇江焦山普济等名刹。惠洪这首诗......
-
〓 钟嵘《诗品》论“赋”“比”“兴”
钟嵘《诗品序》论五言诗创作时指出:“故诗有六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六义”说源出汉代《毛诗大序》,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根据汉儒的解说,“赋”是铺陈直说,“比”和“兴”皆是依托外物进行表达。比......
-
〓 汉字“三美”与园林美
汉字的神圣性以及汉字思维的诗意性、体悟性与审美性等特点,使汉字成为中华园林美不可或缺的美学元素。汉字是形、音、意紧密相连的集合体,具有萧启宏《汉字世界》总结的“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同形同宗、同音通意”的规律,所以,鲁迅先生称汉字形音意为“三美”。汉字首先是一个视觉符号,悦目是汉字独具的魅力。许慎《说文解字》所谈构字法中......
-
〓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谈钟嵘《诗品》东渐
《诗品》东渐日本的故事 《诗品》东渐日本,是一个优美的中国故事。 钟嵘《诗品》我国齐梁时代第一部诗论著作,以其“思深而意远”“深从六艺溯流别”(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成为“百代诗话之祖”。《诗品》不仅是中国文学理论的经典,而且是世界文学理论的经典。在进入日本诗人、歌手的“期待视野”以后,东渐日本;并对日本文学......
-
〓 赵匡胤祖源浅谈
半个世纪以来,学界对宋太祖赵匡胤的祖源有不同说法。大体分为两派,姑且称之为涿郡派和天水派。从某种意义讲,两派都对。问题在于:两者所说祖源不同。前者认为,涿郡赵氏乃湖北房陵赵王迁之后;后者则认为,涿郡赵氏乃甘肃天水赵公辅(代王嘉之子)之后。这是两支平行的祖源,即赵嘉与赵迁兄弟。因此这个问题的实质在于,祖籍为涿郡人的赵......
-
〓 “孔老”还是“老孔”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主要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之交响与变奏。他们分别引领的儒道两派,已各领风骚数千年,显然,其影响还将持续下去,这一点不会有人反对,但是历史上“孔老”一词非常流行,而“老孔”却非常少见,如方勇先生在《六论新子学》中论述的那样,这就造成了现有哲学史、思想史叙事中“孔先......
-
〓 “亲民”:王学要义所在
王阳明虽集学术与事功于一身,但却命运多舛,他去世后,朝廷对其“盖棺定论”,部分承认其事功,却全面否定其学术,直指为“邪说”:“免追夺封爵以彰国家之大信,申禁邪说以正天下之人心。”为此,阳明弟子、时任南京礼部侍郎的黄绾上疏为老师鸣不平,不仅力颂王阳明“四大功”,并且将其学术概括为“致良知”“亲民”“知行合一”的“三大要”......
-
〓 也说“父子相隐”
若论起20余年来《论语》研究的热点,“父子相隐”无疑是讨论最为激烈的话题之一。自2002年《哲学研究》第2期发表了刘清平质疑儒家“亲亲相隐”合理性(合法性)的文章以后,这场争论便一发不可收,并逐渐聚焦于对“父子相隐”合理性的辩论,而郭齐勇、邓晓芒、梁涛、廖名春等知名学者的积极参与,使这场争论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至今讨......
-
〓 易代之际的桃源图与题图诗
晋宋之交的陶渊明用《桃花源记并诗》描绘了一个自在平等的理想世界,构筑了后世无数士人的精神原乡。桃花源这一题材也随之陆续延展到了绘画、书法、戏曲、小说等不同文艺类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桃源景观。与戏曲等相对晚出且娱乐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相比,桃源图的绘制显然历史更为悠久且更能体现士人情志。据笔者统计,传世桃源图逾200幅......
-
〓 域外《尚书》学传播与流变
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之一,《尚书》不仅在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层面有重要价值,其在东亚文化圈的重要作用亦不容忽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尚书》流入西方世界,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管道。《尚书》东传与东亚文化圈的建构 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的《四书》《五经》形塑着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也塑造着一个民族的影响力。蕴......
-
〓 字形+:晋代书札释文方法论略
晋代堪称法帖之渊薮,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一千多年来从未动摇。唐太宗尊王羲之为“书圣”,米芾名斋为“宝晋”,乾隆帝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为“三希”,即可见一斑。其中多是往来书札,周一良先生称之为“法帖之书札”,以影响最大的《宋拓淳化阁帖》(以下简称《阁帖》)为代表;虽然以墨迹形式流传......
-
〓 罗马国立中央图书馆里的中国典籍
意大利罗马,是古罗马帝国的发祥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国立中央图书馆收藏有丰富的中国典籍,除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和“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两种丛书外,据该馆编中文典籍目录所列的书目及刊刻时间,共收藏有16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也就是明中后期到民国时期的中国典籍五百多种,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明清通俗文学,其中又以明清白......
-
〓 宋濂学术身份之勘定与还原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生活于元明革鼎之际。他前半生处于山林民间,后半生居于台阁要职,达至立德、立言、立功之“三不朽”,彪炳史册。同时期名士,学问与功业均隆盛者,莫如宋濂。然而,在中国思想史上,宋濂的学术身份归属颇有争讼:即宋濂是文人还是儒者?宋濂是陆学还是朱学?宋濂是否为佞佛崇道者......
-
〓 “展览效应”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当下,书法的实用性功能日益弱化,人们大多不再以毛笔为书写工具,书法作为艺术的纯粹性越来越强,它常常出现在展示空间里,这也意味着书法展览时代的开启。当代书法展览机制下的创作,一方面促进了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和创作队伍的迅速壮大,另一方面也带来千篇一律的“展览体”现象。展览机制的兴起和发展 从当代展览的含义来说,“展览......
-
〓 确认汉文帝霸陵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近日,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陕西省文物局和西安市文物局召开专家论证会,确认了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的江村大墓及其陵园就是汉文帝霸陵。同时,也纠正了以往把白鹿原凤凰嘴一带当成霸陵所在地的“传统”说法。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陕西江村大墓重要考古成果。本文根据前人研究和最近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