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人最先发现新大陆
一张古代的地图证明首次环球航行的是中国人在欧洲人的历史上,那些探险伟大航程的勇敢的水手是英雄人物。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迪亚士(Dias)1488年发现好望角,麦哲伦1519年进行环球航行。但是这些欧洲人认为是常识的东西遇到了麻烦,它可能是不符合实际的。世界和其大洲好像更可能是中国的将军郑和发现的,他的舰队在14......
-
〓 清代的量器和量法——读书随录之二
升斗斛石,是我国量器的传统名称和计量单位,大体10升为斗,5斗为斛,2斛为石。升以下还有合、勺、撮、秒、圭、粟,等等。它们亦多以十进位。量器的应用,一般只限于粮食等农产品的计量,然而它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影响还是非常广泛的。当时,封建国家的课税,地主的租粮,以及民间粜籴等,差不多均以量器为准(用衡器的只占少数)。尽管量器......
-
〓 试论清代的荒政
内容提要:清代自然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因此清政府建立了一套非常严密的荒政制度,开支巨大,组织严密,成为历代荒政的集大成者。清代的荒政重点集中于救灾和重建两方面,颇多创新,为清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国力与荒政,存在着天然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可以说,国力决定荒政,荒政亦反映国力。关键词:清代灾害;......
-
〓 归口管理:洪武二十六年田土数的新认识——基于洪武《诸司职掌》的考察
【内容提要】由于归口垂直管理,《诸司职掌》所载洪武二十六年“8.5亿亩”田土数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行政、军事两大系统管辖区内的总和;《诸司职掌》所载既有湖广、河南两布政司及直隶凤阳、淮安两府“畸高”的田土数,也存在安庆府等“畸低”的田土数,不属于均一化问题。“册文讹误”仍是“公案”之争中最有效的一种解释。因此,考察《诸司......
-
〓 明代“重役”体制的形成
——以白粮解运为例
【摘要】明代白粮解运,开始为粮长督率运夫解运,后变为粮长自雇船只和人夫解运,再变为官府督催粮长解运。一般来说,以“区”佥点粮长,每名榆纳白粮数目较大;以“里”佥点粮长,其榆纳白粮数目较小。白粮解运正米1石所需费用,宣德为3石左右,成化为3~4石;正德、嘉靖时为4~5石;到万历时以5~6石为常,明末飙升到8~10石。北运......
-
〓 清代经济史:全球化与康乾盛世
——1990年以来以英语发表的清史著作综述之三
清代经济史在美国汉学界一向占有重要地位, 过去几十年中,可谓著作不断,名家辈出。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边缘群体和下层社会研究的勃兴,经济史研究逐步式微,有关论著大幅减少,一些领军人物兴趣他移。以探讨华北小农经济和内卷化理论著称的黄宗智教授(Philip C. C. Huang)转向中国法律史研究, 另一位以......
-
〓 朱权农学思想考论
朱权,明代著名道教学者、农学家,其著作异常丰富,从宗教和科学的角度看,其著述自经子、九流、星历、医卜、黄老诸术皆具。道教专著有《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成书于正统九年,收入《续道藏》。其农学著作有《臞仙神隐书》、《茶谱》和《臞仙肘后经》,集中体现他丰富的农学思想。可不知何故,现代学界对朱权及其思想研究、尤其是对其农学思......
-
〓 货币、贵金属与外销瓷
——从考古发现看明前期的南海贸易
【摘要】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西沙群岛海域发现了明初沉船遗留的铜钱、铜锭等金属制品,湖北粱庄王墓出土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铭文金锭,菲律宾等国发现明代的外销瓷等器物,反映了明前期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的货币流通、商品交换、特别是郑和下西洋的境况,以及沿海地区私商贸易暗流、外销瓷生产等情形,见证了中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悠久的海洋贸......
-
〓 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
——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211815[提要]明代中后期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巨量白银流入有两个原因:贸易顺差和套汇。文章考察了这两个因素形成的机制。与晚明时期类似,当前我国也出现了持续的巨量贸易顺差。究其原因是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政策所致。本文认为,不能简单地评判贸易......
-
〓 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考察
【内容摘要】明代民间白银货币的大量应用与大明宝钞的逐渐崩坏是相伴而生的,二者共同促进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从民间开始的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冲击着明代的货币制度,最终明政府不得不以法令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明代中国产银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政府和民间巨大的白银需求,明政府被迫开放海上贸易。凭借外贸出超优势,巨额海外白......
-
〓 18、19世纪的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民
18—19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代。这个时代约相当于清代的康熙中后期到光绪中后期,虽然只有短短两百年,然而却跨越了从传统帝制时代发展的鼎盛期到衰落敝败、进入另一个新时期的巨大变化。促使这种变化的,首先当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侵有密切关系,但是,中国传统社会各种固有矛盾的长期沉淀、积重难返,亦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
〓 市场交易的徭役化:明代北京的“铺户买办”与“召商买办”
【内容摘要】明代北京城市居民承担的“买办”之役有两种,即“铺户买办”和“召商买办”,都是由市场交易转化来的。铺户买办始于永乐年间,其后买办的项目和数量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一套清查编行制度。自嘉靖年间开始,随着物料折银的普遍化,内府及各衙门所需物料大多在北京“召商买办”。但“召商”很快就变成“佥商”,成为强迫性的“商役”......
-
〓 玉米、番薯在中国传播中的一些问题
在我国农业发展史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中,玉米与番薯的传人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玉米、番薯均原产美洲,15世纪末,欧洲人发现新大陆,把这两项农作物品种带到欧亚各国,同时也辗转传人中国。到了18、19世纪,也就是清朝中晚期,已普遍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成为我国民间的两种重要主食了。有关玉米和番薯在我国传播的历史,国内外曾有很多......
-
〓 貨幣、貴金屬與外銷瓷:從考古發現看明前期的南海貿易
【内容摘要】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中國西沙群島海域發現了明初沉船遺留的銅錢、銅錠等金屬製品,湖北粱莊王墓出土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銘文金錠,菲律賓等國發現明代的外銷瓷等器物,反映了明前期中國與東南亞貿易的貨幣流通、商品交換、特別是鄭和下西洋的境況,以及沿海地區私商貿易暗流、外銷瓷生產等情形,見證了中國華南地區和東南亞悠久的海......
-
〓 明代的商品流通和商人资本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节明代的商品流通和商人资本发达的商品流通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历史前提。但是,不能从商品流通中直接引伸出资本主义萌芽。在导论中,已经阐述了我们的看法:商人资本本身并不决定生产方式,并且,不是所有的商品流通都具有同样性质。有些商业和市场的繁荣只不过反映封建经济的发达,有的甚至起着巩固封建经济结构的作用。有利于促成资......
-
〓 [清代]景德镇制瓷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五章第四节
第四节景德镇制瓷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一、明清制瓷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商代已能制釉陶(原始瓷),到东汉末至六朝间完成了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所谓瓷器,是由瓷土(高岭土与正长石、石英混合)制成的胎,施以玻璃质的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氧化铝、棚酸盐或磷酸盐等),在摄氏1,200度左右的高温中熔烧而成。首先出现的是青瓷,它是由所含铁经......
-
〓 清代的粮食贸易
一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很早以来,个体农民为了生产或生活的需要,常常将包括粮食在内的一部分农副产品投入市场。封建政府要求农民用钱或银子缴纳赋税也促进了农村粮食的买卖。当然,这种十分普遍的交易,大都在农村市场中进行,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形式而出现的。宋代以后,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粮食的市场贸易也更加发展,并出现了......
-
〓 通过韩半岛铁搭看明清时代江南的水田农业
【内容摘要】铁搭是具有2-4个铁齿的耕地专用农具,是一种为江南水田的深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代耕用具。本文论证铁搭在唐朝时期由韩半岛的济州岛传播到中国的过程。明清时代的铁搭可与江东犁媲美,它对于引领江南农业经济发展所起的实质性作用是功不可没的。而韩半岛南部则早在一世纪起就已出现铁搭,因为和汉魏王朝的交易活跃的原因.铁搭虽然......
-
〓 徐光启与利玛窦之交游及影响
【内容摘要】从整理辨析中西文献入手,在重建史实的基础上,历时性地考察徐光启与利玛窦相识订交之始末。认为两者间的西学交游对徐光启完成身份角色转变、构建西学知识体系、深化神学修养体验以及形成相关著述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关键词】徐光启;利玛窦;西学交游【作者简介】汤开建(1949—),男,湖南长沙人,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
〓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作用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六章第二节
第二节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作用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非常迟缓,上节已分析了它发展迟缓的原因。尽管如此,它的出现,终究是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反映,是社会发展规律贯彻自己的表现。”一叶知秋”,它征兆着一个新旧交替过程的开始,必然会......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