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代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重大课题
创刊词: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办“马克思主义月刊”,每月一期,每期四版。“马克思主义月刊”力求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内涵与现实内涵的有机统一,积极鼓励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规律,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内外学术思潮的分析能力和对重大现实问题的解释能力,以全球视野......
-
〓 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
内容摘要:“历史的终结”是对现实的社会历史依照资本的固有逻辑和文化逻辑做出的主观设定,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迫切需要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中获取灵感。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得出了市民社会必然被克服的逻辑结论。而克服市民社会的过程也就是超越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过程。作为发展过程的“两次飞跃”,政治解放与人类解放在......
-
〓 “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
编者按:唐宋变革论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这组笔谈主要从宋史研究的角度展开,首先是基于日本史学界唐宋变革论的核心观点是“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端”,其落脚点在宋朝;其次是近十几年国內唐史学者对此关注较多,而从宋史研究的角度考虑的还比较少。我们希望借此机会能引起更多的唐宋吏研究者对唐宋变革论范式意义的思考。作者简介:李华......
-
〓 “形象史学”为历史研究提供新视角
【核心提示】形象史学的任务当然不会停留在对于“物”的“观看”,而是具有史识的“阐释”。形象史学打开大门,将一切物都放了进来,在我们对于这些空前的史料丰富性应接不暇的时候,传统史学“文”的基本素养,正决定着我们其中的谁,更能穿过物的表象而接近史实真相。“形象史学”是以历史形象为主体构建的历史研究样态,由我国学者提出并倡导......
-
〓 着力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突破瓶颈: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方法(笔谈3)
【作者简介】刘志琴(1935—),女,江苏镇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资深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北京100006);梁景和(1956—),男,山东蓬莱人,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北京100048);左玉河(19......
-
〓 《宋代政和茶歌选析》一文自我正误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南京市海福巷一号210007)十多年前,我发表在《茶博览》(1996年夏之卷,6月出版,总14期)的文章《宋代政和茶歌选析》提到:“福建政和,自唐以降,向为产茶盛地。宋时,更以北苑团茶闻名遐迩。茶业的繁荣为茶歌的孕育创造了条件。宋代太史滋兰写有《种茶曲》、《采茶曲》和《拣茶曲》三首茶歌......
-
〓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的几个问题*
按:本文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丛》第一辑的代前言,《论丛》第一辑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现将本文发表,以飨各界读者。【作者简介】朱佳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邮编:l00009一、关于建设史学研究的创新体系2005年5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
-
〓 唐宋变革与第一个中产之家的政权
作者简介:柳立言,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唐宋变革”的要义,是唐宋两代既有延续,也发生了一些划时代的改变,一方面使唐宋两代在某些重要领域产生断裂,另一方面是变革的结果——宋型文化,开启了中国的近世,元明清三代只是延续,没有再产生划时代的改变,亦即没有宋元变革、元明变革或明清变革了。最明显的断裂,当是统治阶级的......
-
〓 超越人类看人类
——“大历史”批判
【提要】作为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个新的史学流派,“大历史”试图从宇宙“大爆炸”讲起,以多个尺度考量宇宙、地球和人类的历史演进,努力整合人类的知识,尤其是弥合史学叙述中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久已分离的残损局面。在当今人类知识细碎化的形势下,“大历史”的跨学科努力显得弥足珍贵。“大历史”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有助于青年一代认......
-
〓 时间与历史学——俞金尧研究员在上海师范大学的讲演
【作者简介】俞金尧,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方向为近现代西欧经济社会史、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和史学史,承担和参加过多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时间作为一种历史研究的工具,还是作为史学的方法或是视角,是无处不在的,它在历史学中是弥漫性地、渗透性地存在着的,甚至整......
-
〓 兰克传统与20世纪“新史学”
——钱乘旦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的讲演
历史学毕竟有底线,那就是求真,尽管我们都知道历史研究只能尽可能接近真实,而不能够达到绝对的真和完整的真。正因为如此,使用史料和判断史料仍旧是历史学基本的要求,舍此就无法进行历史研究,因此历史学不等于文学,历史写作也不等于文学创作。钱乘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
-
〓 历史中的普遍与特殊:基于内容与形式的分析
【摘要】对历史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研究,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展开。在内容层,即主体对于客体的确证与认同之中,侧重分析客体或事实被界定为普遍抑或特殊之属性的依据与根源,它也是历史客观性的根源所在;在形式层,即涉及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确证过程”中,侧重分析时间、空间与个人生命相结合构成的历史性因素及其疏离普遍性的方式......
-
〓 “中国古文书学”的创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者笔谈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古文书研究班中国古代史学界近代以来发展出简帛学、敦煌学、徽学以及黑城学等新学问,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出土或传世的文书,包括简牍文书、敦煌吐鲁番文书、黑水城文书、徽州文书,时代涵盖战国秦汉直至明清。虽然上述学问研究的对象多是文书,但迄今中国却并没有形成和建立起自己的“古文书学”。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
〓 在史学价值实现中学界、媒体的互动与影响
中国史学因其特有的价值而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发展,经过千年培育与积淀,成为中国学术的瑰宝。它的深厚、博大、深邃已为世人认同。从一定角度看,它所揭示的内涵具有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符号的意义。随着时间推移,它的光芒与魅力不但不会衰减,反而会更加耀眼与辉煌。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建设已成为民族与国家的盛事,而我们强调文化的......
-
〓 “封建地主制”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大成果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笔谈(一)
[编者按]自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以李大钊、郭沫若等为代表的学者,在努力全面地掌握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同时,出色地开创了将其普遍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的事业。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倾注了巨大心血,因而在阐发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和探索历史发展规律、近代社会进程基本线......
-
〓 模式及其变迁——史学史视野中的唐宋变革问题
作者简介:罗祎楠(1979—),男,北京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硕士,现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Email:nanyiluo1@hotmail.com“唐宋变革”问题自1910年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氏正式提出后,逐步成为唐宋史领域内吸引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时至今日依然如此。近年来,对“唐宋变革”理论本身发展历史的回顾......
-
〓 近年来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
进一步推进史学理论研究:杂志编委会发言辑要
【编者按】2012年3月1日,本刊编辑部举行编委座谈会。编委们从各自研究领域围绕当前国內值得关注的史学理论与方法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办好刊物,更好地适应和引导史学理论学科发展,满足社会对史学需求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编委们的发言和建议对编辑部工作很有帮助,以下选登其中一些发言,希望能对读者有一些启发。同时,编辑......
-
〓 田野调查与文献结合是学术研究的康庄大道
——访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路遥先生
【核心提示】历史学是一门讲求“实证”的学科,要靠证据说话,我在研究中一直坚持田野调查与文献相结合,在西方称之为“历史人类学”。我觉得称之为“历史社会学”更符合历史学者的研究转型。路遥(原名吴松龄),1927年生,山东大学首批终身教授之一,国内外公认的义和团史与民间宗教史著名学者。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率领研究团队在义......
-
〓 近十年中国古代史研究之观感
【作者简介】彭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最近十年来,从先秦至晚清之前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呈现出持续进展的态势。根据《中国史研究动态》各年度不同断代的学术综述,近十年中国古代史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在两万篇以上,专著和论文集在1800部以上,从量的角度来说,其繁荣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在质的方面同样也是如此。由于大量新的资......
-
〓 学术访谈:立体式的文学研究方法
【核心提示】学术访谈已成为很多学术期刊栏目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成为我国期刊界当下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学术访谈在当下文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方法论意义和学术史价值。它以特定的学术话题,通过采访者对问题情境的预设,借访谈形式将沉潜在受访者学术表象之后的学术经历、学术理念、治学方法等个性化、深层次的内涵揭示出来,从而使读者能......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