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宋变革视阈中文学艺术的新走向
一、序论日本史家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论”,在中国史研究领域激起的反响迄未消歇。尽管对内藤学说,笔者持一定的保留态度[1],但仍认为,撇除其学说背后总体中国史观的背谬之处,“唐宋变革论”不失为一种考察问题的理论参照系,为相关研究引进新的视野与方法,有助于将研究推向深入。唐宋变革论是为宋代近世说张目的,内藤湖南指出:“......
-
〓 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新社会——中国不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
有些人说:中国资本主义还不发达,不能搞社会主义,要补了资本主义的课后,才能搞社会主义。毛泽东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情况下,搞社会主义就是“民粹主义者”。说这话的人们,有三不懂:一不懂人类社会发展模式是多样的;二不懂马克思主义;三也不懂什么是民粹主义。实际上,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往往率先进入新社会。社会实......
-
〓 从“新史学”到社会文化史
【内容摘要】目前有关社会文化史的讨论中,论者偏重于汲取西方“新文化史”理论和方法,而对中国史学资源甚少提及。本文认为,20世纪初年“新史学”的研究取向和方法仍可资借鉴。社会文化史内容丰富,论题亦不限于大众文化一隅,可从多方面拓展和深化。【关 键 词】新史学;新文化史;社会文化史【作者简介】罗检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
-
〓 社会经济作为视野——以当代乡村建设实践为例
【内容提要】本文从对社会经济的不同理解出发,结合笔者长期从事的乡村建设实践案例(包括农民合作社、社区支持农业等)尝试指出:在实践中社会和经济从来都不是二元对立的简单分割,表面独立的经济问题背后其实包含着各种社会与文化层面上的限定和影响,故需要一种“社会—经济”的整体视野及让经济重新嵌回社会的理论敏感与现实框架。它既有助......
-
〓 “碎片化”是个问题吗?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碎片化”问题笔谈(下)4
社会史研究在当代中国复兴后不久,“碎片化”问题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检视社会史学界对“碎片化”问题的探讨,大致有以下4种看法:缺乏合适的理论指导与操作方法,以致概念不清,含义不明;学科归属不易确定和研究对象宽泛、庞杂;选题狭窄、研究取向和具体内容零碎;与当前的学风浮躁、成果评价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有关。我们认为,尽管“碎片化......
-
〓 中国生存论史学的现代转化——梁启超批判中国传统史学的再认识暨
纪念《新史学》发表110周年
【摘要】梁启超对中国传统生存论史学——以皇朝生存论史学为中心、以正族一异族生存论史学和精英生存论史学为基本点的史学表现形态——的批判,为他建构现代中国生存论史学思想提供了历史的前提。正是在批判传统生存论史学的基础上,梁启超明确了生存论史学现代转化的方向,形成了以逆反性地置换传统生存论史学的历史描述、历史再现及历史阅读的......
-
〓 苏区史研究的视野扩展、方法运用与未来发展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苏区史研究呈现不断深入的总体态势。一方面,新方法新思维的运用,使认识工具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另一方面,传统范式与方法仍然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由此促进了苏区史从学科视野、学术定位到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的持续拓展,人们认识苏区史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大突破,苏区史研究的多样性、学术性特点得到长足的提升。与......
-
〓 马克思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史学道路
20世纪中国史学变迁,可以粗略地概括为两次转型:从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史学向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近代史学的转型;从传统、近代史学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现代史学的转型。尽管在历史学科内部,每一个分支学科都有自己具体的学术发展路径,有自己内在的学术演变逻辑,但在对社会演变规律进行探讨的较深层次的理论思辨领域是相通的......
-
〓 唐宋变革与政治制度史研究
作者简介:王化雨,1979年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自20世纪初,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开启了对唐宋社会变革的论述之后, 日本中国史研究领域,多受此讨论的影响,政治制度史尤为显著。而白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制度史研究者也愈来愈多地加入到对唐宋变革的讨论中。因而有必要细致反思学界对唐宋变革的讨论与制度史研究之......
-
〓 历史分期命名标准刍议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分期聚讼未决,原因之一是“封建”等核心术语概念有待厘清。在给历史段落命名时.应“制名以指实”、“循旧以造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秦以下两千年命名“封建社会”,名实错位。形义脱节,亦与外来义相左,而称之“宗法地主专制社会”较为......
-
〓 东汉史研究需要补偏救弊
——“三十年秦汉史研究的理论反思”笔谈之五
【作者简介】赵国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兼职教授。(湖北,武汉,430079)近三十年来的秦汉史研究,给人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秦史研究成果丰硕,西汉史研究建树颇多,东汉史研究相对薄弱。笔者查阅秦汉史研究历年综述,发现一些撰稿人谈及缺陷时,总会提到东汉史研究。如论1981年秦汉史研究概况,......
-
〓 走出“亚细亚”,回归“亚细亚”——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
早在十九世纪的上半叶,马克思对亚洲问题就已经有所关心。他和恩格斯都认为,他们研究的课题是世界的课题,成为研究对象的人类社会是西方的,也是东方的。只有关注亚洲、研究亚洲,所得的研究结果才具有真实的普适价值。1853年马克思发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提出“亚洲式的社会”的概念,用以区别西方社会。1857至1858......
-
〓 《乡村里的推土机》与环境史研究的新视角
城市环境史研究在环境史于20世纪70年代开创之初并不占据显著地位,其原因与环境史中的西部史传统以及环境史开创者的个人研究趣旨直接相关。80年代以后,在乔尔·塔尔(Joel Tarr)和马丁·麦乐西(Martin Melosi)的领导下,城市环境史研究正式得以开展,但是位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郊区却一直是环境史研究的盲点。《......
-
〓 “正当的历史观”:论李济的考古学研究与民族主义
【关键词】李济;民族主义;考古学史【作者简介】查晓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610064)。【原文出处】《考古》(京),2012.6.82~92【基金项目】本项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08XZS011)、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sKJC201002)资助。张光直曾指出,李济的考古学研究在以下几......
-
〓 后现代主义史学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刘华初,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哲学博士后,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西方哲学(北京100875)。【原文出处】《史学史研究》(京),2012.2.1~13【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历史规律性问题研究”(项目:11YJA720013)阶段性成果。二战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了西方......
-
〓 关于目前中日之间的相互理解问题
——关于“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的讨论之三
【编者按】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0年9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世界史)“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承办,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与中国日本史学会协办。来自中国、......
-
〓 黑水城文献:敦煌学向下延伸的承接点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敦煌文献与黑水城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这两大出土文献主体都是佛教文献,都存在大量的西夏文献和其他少数民族文献,这为两大文献的对接提供了可能。敦煌学研究者直接参与黑水城文献的研究是黑水城文献迅速走向纵深的一条捷径。敦煌学向黑水城文献延伸,不仅存在可能,而且十分必要。【关键词】敦煌学;西夏学;黑水城......
-
〓 GIS进入历史地理学研究10年回顾
【内容提要】地理信息系统进入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已经有10年历史,本文回顾了这10年间以CHGIS为主要代表的历史地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果,显示出这一手段已经成为历史地理某些方向的常规方法,特别在历史河流地貌研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使历史时期河流的相对精细形态得以呈现。以黄河“京东故道”重建为代表的空间矢量数据获得方法为学......
-
〓 历史学中典型性研究的类型及其限度
——“历史学中的个别与一般”讨论之一
【《史学史研究》编者按】本期“历史理论”栏目发表的两篇文章,探讨历史学中的“个别”(或典型性)与“一般”问题。关于此问题,张耕华教授在本刊2010年第四期发表的《略论历史归纳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已有讨论。在本期发表的《历史学中典型性研究的类型及其限度》中,张耕华教授对此问题作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他指出,历史研究要涉及两种......
-
〓 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与古代希腊的历史
自从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欧洲的无产阶级从一个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理论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承认不承认人类社会历史有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对于这个问题,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克思主义者,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他们明确指出,并且不断根据新的历史事......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