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土客冲突、商镇发展与民俗创造——江西上犹营前圩的个案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大量流民进入赣南上犹县的营前圩,营前的土客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虽然清初至清中叶营前的土著仍然维持强势的经济实力和文化优势,但至晚清,客籍人逐渐掌握了商镇的控制权和地方文化话语权。此时,营前的土客矛盾已经不明显,而各宗族之间的争斗却激烈起来。宗族在争斗中逐渐“创造”出了独特的地方民俗:门榜与九狮拜象。可以......
-
〓 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
【内容简介】本文透过耙梳历史文献和运用田野调查,揭示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的地方人士在使用各种族群标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资源的争夺。在明清时期,在珠江三角洲一些乡镇中,涌现了不少强宗大族,他们拥有大面积的沙田、控制市场和庙宇、举办各种士大夫的活动。这些经济和社会活动,是地方上正在攀升的人群使用的文化手段,用......
-
〓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目录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傅衣凌著,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5月目录一秦汉的豪族……………………………………………………………………………………………………………(1)二论中国的生产方式与农民……………………………………………………………………………………………(15)三辽代奥姑考——母系社会遗迹之追寻……………………......
-
〓 唐宋前后南北地域差异的博弈整合论纲
由于疆域广袤和地理风俗多样,五千年来中华文明内部若干地域子文明的共存、碰触和整合,成为一项重要的结构性演进机制。1934年,傅斯年先生曾撰《夷夏东西说》,首次阐发了夏商周三代“夷与商属于东系,夏与周属于西系”,东西二系“因对峙而生争斗,因争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进展”的重要观点。此文堪称廓清上古东、西地域子文明共存整......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4期目录
目录·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和史念海先生的历史观/萧正洪(5)记忆中的筱苏(史念海)先生/葛剑雄(8)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忆先师筱苏先生/王社教(10)史门问学记/李令福(12)《后汉书》对研究西汉以前政区地理的史料价值及相关文献学问题/辛德勇(18)乌氏考/郑炳林 吴炯炯(37)秦汉九原......
-
〓 水渠和梯田——《四千年农夫》第五章
3月15日晚上,我们离开广东前往香港,并将于第二天再次搭乘土佐丸号轮船去往上海。 尽管我们的轮船驶出大海很远,除了离岸的岛屿,已经看不见土地了,但是一路上的海水都很浑浊,直到我们穿过北回归线,驶离汕头的汉江口。 在一片距海岸线以南600多英里,可能出海50英里的海域,来自中国最肥沃土壤的巨量的泥土被海水带到这里,人......
-
〓 森林“减水效应”监测资料选——《制度性干旱》附文三
长期的监测数据表明,林地对水分的腾发要远远大于裸地荒坡。图表01为“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杨文治研究员《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与植树造林》[01]一文提供的陕西安塞地区林地与荒坡草地土壤水分的对比图表。图表01 图表01说明,因森林水分消耗过大,形成土壤干旱。作者表述:“在一个相当长的序列中,虽然经过多次丰水年,土壤水......
-
〓 寻找中原凹穴岩画
【核心提示】中原岩画独特的风格及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正日益引起社会公众和学界的重视,关于中原岩画的研究探索之路也正在铺开。中原岩画之谜是否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得以破解?而这个谜的解开,必将有助于推进中原文化研究,并为中华文明起源探索开辟新的路径。岩画是史前人类在岩石等材料上绘制的图形和图画。岩画分布于五大洲,是世界性的热门......
-
〓 还有三亿六千万人到哪里去了?
看了一篇文章,说当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不久中国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约定的庚子赔款是4.5亿两白银。为什么要4.5亿两,那是因为当时中国的人口大约是4.5亿人。我突然想,如果按194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抛开所谓的“饿死人”那几年的数据和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计划生育、提倡只生两胎即80年代后一......
-
〓 《华北的农村》目录
《华北的农村》讲农工讲园艺,讲百谷讲百菜,齐如山的华北是风去雨去人不去的华北,农村是月散星散民不散的农村。就资料而言,固然弥足珍贵,就闲情来看,也相当开阔眼界。我们同在一个农业大国,却曾经疏远了华北的农村,那辽阔坦荡的大平原…… 由于观察与思考,出于识见与境界,在楼韵里,研究农村的学者多了,在犁影中,关爱农村的绅士多了......
-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海区域的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为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历史上南海区域各民族的互动与共生,编号:JD09-05。【作者单位】张一平, 海南省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指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道路。丝绸之路可以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
〓 基本经济区的概念及其与水利事业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第一章
第一章基本经济区的概念及其与水利事业的关系【1】一、概述清朝著名的尚书慕天颜【2】在1871年写给皇帝的一则奏章中曾经指出:“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3】这段话简明地说明了在水利事业、农业生产与国家财政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样一类接连在若干世纪中都有记载的土木工程史,对于研究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经济......
-
〓 古典历史的基础:从国之大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
内容提要:由于古代史料的性质和近代早期历史写作目的的影响,从古代到近代早期的西方,古代史基本为政治和军事史以及大人物所统治,社会经济与普通人遭到忽视。21世纪的古代史写作,大多将政治史排挤到相对次要的地位,普通人及其日常生活成为主要内容,其笔下的古代世界,着重古希腊罗马公民的社会生活以及影响公民生活的诸种政治和经济因素......
-
〓 江南地区的“口岸”变迁:公元750—1840年
【内容摘要】唐宋以来,江南地区已逐渐成为传统中国社会经济最为发展的地区之一。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外经济吏往,这种经济吏往很大程度上依赖和得益于“口岸”的存在和发辰。在唐宋元明清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中,江南地区口岸经历了一个持续变迁的过程,影响这一变迁最基本的原因当推自然环境,主要是包括河、江、海综合作......
-
〓 屠牛之禁
牛,作为家畜,实在不可轻视。牛耕与铁制农具的导入,使生产力获得飞跃性的发展,带来的农业革命,甚至改变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结构。阡陌开而井田坏,于是出现了“初税亩”。这主要是牛的力量。当时牛耕的普及,从孔子弟子名字上,便可见一斑。比如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迄至两千年后的今天,人类甚至可以登上月球,走向宇宙,却依然还未能完......
-
〓 15-16世纪欧洲集市的转变
——以尼德兰集市为例
内容提要:在中世纪欧洲商业复兴的背景下,城市的政策是促进集市繁荣并向交易所转变的重要原因。城市当局保障各地商人享有平等的经商权利,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使之不断完善,在生活和宗教活动等方面提供方便,以此吸引国内和外国商人。近代领土国家和中央政府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商业制度的成熟。地方政府和法庭为商业发展制定的政策较国家政策......
-
〓 大一统帝国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元、明、清的土司制度
【核心提示】土司制度,实质上一直存在到二十世纪上半期。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层次上来看,实行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都有着它独特的意义。元、明、清三代,在以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含广西、湖北)为中心的中国西南部非汉民族地区,实行了一种任命当地民族集团的酋长担任总管、知府、知州、县令和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等地......
-
〓 西王母文化考察记
西王母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神祇形象,西王母信仰起自远古,绵延至今,并传播到海外华人世界。在昆仑神话世界中,青海湖是昆仑主神西王母的居住地,被称为仙海、瑶池。在今天的青海湖环湖地区,不但有许多与西王母信仰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而且西王母至今仍受到民间的敬奉,香火不绝。近日,在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文物考古......
-
〓 小人物与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华工
Xu Guoqi , Strangers On The Western Front: Chinese Workers in the Great Wa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London, England, 2011.一战期间,英法两国曾......
-
〓 地理环境与中国传统水利的特征
强调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水利文化的影响,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研究历史形态水利。马克思关于东方地理环境与水利文化的论述,引起学术界争议。本文从中国历史水利的实情,阐发对马克思某些论述的精神实质的理解;认为应从唯物的天人关系,即环境与人类水利意识的关系,去认识中国传统水利文化的特征,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由于中国治水的特定因素,......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