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不懂毛泽东理不清当代中国农民问题——《毛泽东视野中的农民问题》绪章
一、难以读进去,更难读出来十年前,我在拙作《理想·历史·现实——毛泽东与中国农村经济之变革》的前言中曾说:“研究毛泽东,不探讨中国的农村与农民问题;研究毛泽东时代,不认识这个时代的农村经济体制变革与农村经济发展……就难以准确地把握毛泽东这位现代中国的历史巨人”[1]。然而,十年后的今天,面对当前严重的“三农”困境,我更......
-
〓 古典时代阿提卡农民形象演变初探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古典时代城邦与雅典民主政治的时候,大都强调由农民和工商业者共同构成的、作为一个整体的“平民”的作用,而往往容易忽视处于城邦民主政治转型时期农民川的特殊性,因此也较少围绕着诸如农民形象演变等反映城乡关系的问题进行系统研究[2]。然而,只要考察这一时期的各类文学、史学、哲学文本,以及众多艺术作品的考古材料,......
-
〓 古希腊城邦:向帝国时代转型的困境与趋势
一般说来,古代文明大都经历了从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到地区性的王国再到跨地区的大帝国这样三个发展阶段。不过,这里讲的只是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由于各个文明在地理环境、民族构成、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千差万别,这三个阶段的演进与过渡自然也就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从城市国家转变成大帝国.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就呈现出较......
-
〓 关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生态农业的若干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回顾了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指出江南地区充分利用水资源过程中,有两大特点值得关注,其一是利用“圩田”从事农业生产,较好地利用了水资源;其二是通过多种经营的方式,显现出生态农业的特征。作者最后认为,在西方无机农业的弊病逐渐显现之际,东方的有机农业在人多地少、家庭小规模经营的背景下,前景是相当广阔的。关键词......
-
〓 生态与人类文明——《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第二章
提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本章从世界范围介绍生态演变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顺生态规律者昌,逆生态规律者亡!”这是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条定律。古埃及、古巴比伦、中美洲玛雅文明等古文明之所以失去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其根本原因是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几千年的历史表明,中国的生态演变也......
-
〓 《中国家庭史》第五卷《民国时期》目录
《中国家庭史·民国时期》,郑全红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主编简介:张国刚,l956年生,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兼崽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人学、中国人民......
-
〓 近代以来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就相伴而生,而且每隔若干年就要爆发一次的经济危机给整个社会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沉重打击了原有的生产力体系,甚至造成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瓦解和崩溃。尤其从15世纪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原有封闭的区域经济体被逐渐打破,各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加速了世界经济体的形成,经济......
-
〓 《中国家庭史》第四卷《明清时期》目录
《中国家庭史·明清时期》,余新忠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作者简介:余新忠,l969年生,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2005年在日本京都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明清以来江南区域社会史和医疗社会文化史。著有《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
-
〓 环境、人口和教育——《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第二章
第二章环境、人口和教育第一节环境一、生态环境清苑位于冀中平原东部,地处北纬33°33′30″~38°35′36″,东经115°13′3″~115°45′30″之间。南北最大纵距44.8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6.1公里,总面积954平方公里。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缓缓倾斜。西南最高地面与东北最低地面的海拔高度仅相差24......
-
〓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农耕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钟小明,男,厦门大学哲学系201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人类文明的起源无疑地是以农业为先导的,农业生产是文明产生的先决条件,农业文明本身就是初始意义上的文明。”[1]儒家思想在我国持续数千年,对我国古代乃至现代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它的影响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在农业领域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古代先贤......
-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4期目录
目录·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和史念海先生的历史观/萧正洪(5)记忆中的筱苏(史念海)先生/葛剑雄(8)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忆先师筱苏先生/王社教(10)史门问学记/李令福(12)《后汉书》对研究西汉以前政区地理的史料价值及相关文献学问题/辛德勇(18)乌氏考/郑炳林 吴炯炯(37)秦汉九原......
-
〓 《中国家庭史》第三卷《宋辽金元时期》目录
《中国家庭史·宋辽金元时期》,邢铁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作者简介:邢铁,1957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人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主要研究唐宋社会经济史。出版J,《家产继承史论》、《厂Ll等制度史纲》和《宋代家庭研究》三部专著。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经......
-
〓 黄河利害刍议
此文未公开发表,请勿转载云南大学中国历史文献学650500摘要:黄河产生了中华文化,不在黄河本身,而在与黄河交叉的各条水系所形成的桠杈地带;在春秋以前,黄河在繁衍我们先民、哺育我们文化方面是起着积极作用的,其泛滥为害是进入战国秦汉以后的事,而且其大规模的泛滥为害则起于唐天宝以后。黄河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利害之分,关键在......
-
〓 《中国家庭史》第一卷《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目录
《中国家庭史·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王利华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主编简介:张国刚,1956年生,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
-
〓 茶酒争胜与三教论衡
【核心提示】茶和酒是中国人生活中最普遍的两种传统饮料。很多传统的生活物品都被西方或现代的东西代替,可是,茶与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并没有多少撼动,茶酒的贸易也是国民经济中的稳定项目,其原因之一在于它们是精神文化的载体。茶和酒在争吵时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身份,援引不同的文化传统来为自家张本。茶与酒的争吵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冲突......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五)
五、蕃商、蕃坊与外侨管理唐朝以富强文明闻名世界,对海外有强大的吸引力。大批海外人士重译而至,游历、经商、学习,有些还参加科举,在唐朝当官。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指出:唐朝随着国势的昌盛,东西交通日益频繁,很多外国使者和商贾来到唐朝,而唐朝对此采取相当开放的政策,虽属外国人,只要是人才,便尽量加以任用。日本的安倍仲麻吕和藤原清......
-
〓 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与敬畏生命的观点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节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与敬畏生命的观点蒙古族环境伦理思想与大地伦理学和敬畏生命的观点较为接近,用这两种观点去分析蒙古族环境伦理思想可以更好地把握这种思想的真实内涵。一、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也是立足于“各种生命体都拥有内在价值”之立论基础上的。这一点在早期蒙古人的伦理思想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据《史集》记载......
-
〓 传统生态治虫技术的再思考——以养鸭治蝗技术为例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民国时期的蝗害与政府应对机制研究——以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心》(批准号:10YJC770122)的阶段性成果。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苏北农业发展与农业灾害史研究”(编号:苏教社政[201012号)阶段性成果。南京农业大学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明清时......
-
〓 《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绪论
第一节本卷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主旨本卷叙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家庭的起源、发展演变。远古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此漫长,占去了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在此期间,社会形态和文化阶段经历了多次巨大跨越,中国家庭亦起源于此一时期,并在此间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迁,其中需要梳理的问题十分复杂、头绪繁多。而与以后时代相比,有关这一时期家庭历史......
-
〓 《中国疫灾历史地图集》促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
《中国疫灾历史地图集》促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 2012年12月1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14日第392期 作者:本报记者 郝日虹 浏览: 54 次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 【核心提示】绘制疫灾历史地图不仅需要地理学、气候学、环境学、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还涉及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内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