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洋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
摘要:在封闭的庄园经济包围中,西欧内地没有市场,商业难以发展,所以商业的复兴,只能从沿海地区开始。13世纪,在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的推动下,货币经济终于代替自然经济占据了统治地位,也推动了文明的交流,从而把西欧文明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西欧社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海洋文明对西欧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作用,引导整个西欧走......
-
〓 [宋元时期]出门的习俗和工具——《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三章第四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第四节出门的习俗和工具宋元时期的乡村中下层家庭仍然生活在封闭的自然经济环境中,这些“田野山谷之民,止知蚕而衣,耕而食”;甚至“自少至老,足不履市门”,【1】外出很少。出远门较多的有两种人,一是商人,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商人相当活跃,足迹遍布城乡,甚至远赴异乡经商。形成了跨地区的区域性商品......
-
〓 《四千年农夫》概述
为了给读者最好的视角,有必要先简短地介绍一下中国、朝鲜以及日本的农业活动和习惯。需要牢记的是,现在用来描述、控制和支配西方农业以及工业运作的一些重要因素,对于一百年前的中日韩,甚至全世界的农民来说,都是不实际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美国至今仍是一个地广人稀的、拥有广阔的未被开发土地的国家,无论男女老幼,人均土地占有量超过......
-
〓 永佃制下土地买卖的演变及其影响(下)——以皖南徽州地区为例
四、地租买卖的零碎化、日常化和计价标准的变化地租买卖数量不受田号、丘块的限制,可以随意抽取和拆卖,又无须勘验、交割土地,契据则往往因“同他产相连,不便缴付”,多不验交,地租买卖变得异常灵活、简便。卖主为了减缓田底的流失,通常在满足现金需求、解决家庭困难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零敲碎打的办法,减少每次售卖租额的数量。一般每次......
-
〓 [宋元时期]家庭理财观念和消费开支——《中国家庭史》第三卷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家庭生计和日常生活以往的经济史研究过于注重社会化的角度了,讲“国计”多,讲“民生”少[1],忽视了民间日常经济生活特别是家庭经济生活方面的问题,似乎古时候的人们除了给官府纳税服役,除了在租佃关系中剥削和被剥削,就没有了其他的经济活动内容。其实,与近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不一样,古时候的生产过程和日常生活都是在家庭里面......
-
〓 西王母文化考察记
西王母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神祇形象,西王母信仰起自远古,绵延至今,并传播到海外华人世界。在昆仑神话世界中,青海湖是昆仑主神西王母的居住地,被称为仙海、瑶池。在今天的青海湖环湖地区,不但有许多与西王母信仰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而且西王母至今仍受到民间的敬奉,香火不绝。近日,在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文物考古......
-
〓 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一个全球视角的内生分析模型
【内容摘要】工业革命是经济史上的“奇点”,它推动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但工业革命本身并不是天外来客,它同样是一系列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全球视角分析了工业革命出现在18世纪英国的内在动因。结果显示,工业革命是在全球经济互动过程中,因在英国局部出现的较长时间的资本与劳动的巨大价差,与其特殊的政治、文化和......
-
〓 从历史学到海洋人文社会科学——杨国桢先生的学术轨迹
【作者简介】陈思,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专业方向:海洋经济史。11年11月11日,“海洋文明与战略发展高端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就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性,海洋文明与中国历史的关联,海洋文明与中国未来的发展,发表精彩的演讲。他们呼吁人文社会科学界从战略的高度和文明的全局关注海洋......
-
〓 蒙古族法律中的生态智慧
《蒙古族生态智慧论——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第三章第四节
第四节 蒙古族法律中的生态智慧珍视大地、草原,爱惜动、植物的泛伦理主义情怀是蒙古族大地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而这种情怀的形成与该民族生存环境、生活状况以及其独特的生命观有着内在联系。由于大地、草原和动植物的存在与蒙古人的生存有着密切关系,故民族共同体形成以后就产生了珍惜、保护大地、草原和动植物的各种理念和民间意识,也出......
-
〓 试论中国牛车、马车的本土起源
车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曾作为古代战争的主要装备,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有很大的影响。车的发明及其牵引动力的利用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在这方面同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中国的车源自本土车是最早出现的带有轮子的陆上交通工具。就目前的考古资料看,在西亚的两河流域、中东欧地区较早出现了车子。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
-
〓 从分流到合流从边缘到中心——全球史视角下西方的中国史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本、物资、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流愈来愈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学者们开随始把区域研究置于全球背景中进行考察,尤其是对互动关系的研究,成为了在全球视野下进行区域史研究的核心议题。由此,研究者们在一定程度上匡正了19世纪以来内化在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欧洲中心论”,新的全球视角倾向于将区域史放在全......
-
〓 礼仪、习俗与气候变迁和环境演变关系的思考
——《江汉论坛》2011年第8期环境变化与社会变迁笔谈之三
【作者简介】潘晟,男,1975年生,江苏常州人,历史地理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天津,300387。一、目前利用历史文献资料研究气候变迁与环境演变存在的区域局限自从竺可桢开创利用历史文献资料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科学方法以来,无论是气候的冷暖序列重建,还是干湿序列重建,都得到了十分深入的讨论,在文献的认......
-
〓 关于传统经济的通信(下)
(十五)拜读大作前稿,我曾说多种资源配置机制的理论是一大创造。这次修订稿,提出各种机制之间及其主体利益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又一创造。市场机制显然是最主要的调节器。这样,整个中国封建经济的运行,有了一个系统的理论。这个理论的框架已形成,至于其完整化,恐怕要等发表后,听取时贤评论,再作修正补充。在“通古今之变”上,本文以......
-
〓 新经济史革命:学术“场域”和现实条件
——《创新与融合——美国新经济史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1957—2004)》第二章
第二章新经济史革命:学术“场域”和现实条件第一节经济史研究发展之学术“场域”二战后,英美研究方向中所蕴含的理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学术空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历史学本身求新求变,而求变的指向就是社会科学化。所谓社会科学化是指在历史研究中越来越多地应用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在这样一种演化中,历史学对数学的感情日渐浓厚,......
-
〓 《中国家庭史》第一卷绪论
第一节本卷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主旨本卷叙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家庭的起源、发展演变。远古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如此漫长,占去了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在此期间,社会形态和文化阶段经历了多次巨大跨越,中国家庭亦起源于此一时期,并在此间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迁,其中需要梳理的问题十分复杂、头绪繁多。而与以后时代相比,有关这一时期家庭历史......
-
〓 理解中国的小农——《四千年农夫》中文版序
2011年,是为辛亥百年纪念,也是《四千年农夫》英文版出版一百周年。在与中国这百年来诸多不谙洋务却食洋不化之辈相互印证的、近乎无慨而慷的作缅怀态中,愿意认真反思百年激进现代化历程中制度变迁成本的中国人之鲜见,竟使我的两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地做“在地化”生态农业试验研究的博士生抽空翻译出版的这本书《四千年的农夫》,......
-
〓 《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目录
《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王元林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目录序………………………………………………………………………………………………………………………1前言…………………………………………………………………………………………………………………1第一章泾洛流域气候变化……………………………………………………......
-
〓 隋唐宋元南方陂湖塘堰的发展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编水网圩田和挡潮工程技术的发展第三章陂湖塘堰山丘高亢地区,地表水易流失,干旱是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最大威胁;而一降大雨,又易发生山洪,毁坏农田和房屋。因此需要修建蓄水工程,拦蓄水流,达到滞洪和灌溉农田的目的。陂湖塘堰是南方山丘地区农田水利的主要工程形式,有利用环山抱洼的有利地形,修筑长堤,围成陂湖的;有在平地凿池,或......
-
〓 中国传统社会平均思想研究综述
在中国民族心理中,与仁、义、忠、孝等文化观念一样,均平观念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基本的文化要素之一,是中国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对中国传统社会平均思想的研究十分重视,特别是关于农民阶层的平均主义更曾经是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有关社会贫富差距和社会公平与效益问题成为学术前沿,平均思想重新成为学术界研究的......
-
〓 《中国家庭史》第四卷《明清时期》目录
《中国家庭史·明清时期》,余新忠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作者简介:余新忠,l969年生,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2005年在日本京都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明清以来江南区域社会史和医疗社会文化史。著有《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