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森林“减水效应”监测资料选——《制度性干旱》附文三
长期的监测数据表明,林地对水分的腾发要远远大于裸地荒坡。图表01为“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杨文治研究员《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与植树造林》[01]一文提供的陕西安塞地区林地与荒坡草地土壤水分的对比图表。图表01 图表01说明,因森林水分消耗过大,形成土壤干旱。作者表述:“在一个相当长的序列中,虽然经过多次丰水年,土壤水......
-
〓 《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经过修改而成的。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上。本书试图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代表——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进行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研究。本书与以往的经济变迁史研究的不同点是以蒙古族生产劳动者——蒙古族牧民作为生产主体,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勾勒出从蒙古族......
-
〓 国际大市场:云南的文化传统与历史机遇
以色列曾经有一个寓言故事,“一瞎子打着灯笼走路,别人问,你又看不见路为什么要打灯笼呢?他说我不是照我自己的路,而是为了别人发现我自己。”深谙过去三十年对外开放经验的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区域合作处长杨晔在2009年向《瞭望》新闻周刊介绍说道:“云南的对外开放,不只是打起灯笼给自己照路,而是为了更好的让别人发现自己。”2009......
-
〓 大逆转:“保水农业”的终结和“大水荒”的降临
——《制度性干旱》第四章
一、建国以来田亩制度回顾继70年代中国发生人类历史上最为恢弘的农业灌溉革命之后,在80年代,中国农业再次发生了令史家瞠目结舌的巨大变故:中国农业实行了“土地家庭承包制”——“包产到户”,农田被分割为人类农耕史中从未出现过的“极度细碎化”,其细碎程度甚至影响到了汉语语汇系统—连描述土地的不定量词都由“块”变成......
-
〓 尼赫鲁用了很多笔墨说到玄奘——关于玄奘的通信
关于中国、印度彼此交流、学习的成果,尼赫鲁有一段精彩独到的议论。他说:在千年以上的中印两国的交往中,彼此相互地学习了不少知识,这不仅在思想上和哲学上,并且在艺术上和实用科学上。中国受到印度的影响也许比印度受到中国的影响为多。这是很可惋惜的事,因为印度若是得了中国人的健全常识,用之来制止自己过分的幻想是对自己很有益的。中......
-
〓 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嘉陵江流域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国家正在进行旨在治理、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天保工程”,嘉陵江流域系治理的重点区域。摸清流域环境变迁的过程、原因、规律,可以对现代嘉陵江流域的经济开发与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保护提供历史借鉴。同时,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基础工程之一是交通建设,而历史交通地理的......
-
〓 17世纪广东与荷兰关系述论
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尼德兰(Netherlands)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北部一带。16世纪中叶,这个“低地”地区拥有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西欧和波罗的海地区的金融贸易中心,工商业发达。这个海国之民,擅长航海冒险之术,有“海上搬运马车夫”之称[1]。60年代,尼德兰展开摆脱西班牙人统治的独立战争。1609年(......
-
〓 《中国家庭史》第四卷《明清时期》目录
《中国家庭史·明清时期》,余新忠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作者简介:余新忠,l969年生,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2005年在日本京都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明清以来江南区域社会史和医疗社会文化史。著有《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
-
〓 论儒家思想对我国农耕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钟小明,男,厦门大学哲学系201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人类文明的起源无疑地是以农业为先导的,农业生产是文明产生的先决条件,农业文明本身就是初始意义上的文明。”[1]儒家思想在我国持续数千年,对我国古代乃至现代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它的影响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在农业领域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古代先贤......
-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第三章游牧生态的个案分析
游牧生态是在游牧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畜、草关系,是一种活动的关系。游牧活动在不同的季节、在不同营地都有变化。由于内蒙地区生态条件各异,很难找出其特点和规律。所以,必须按具体的生态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本章分析了内蒙中部、呼伦贝尔的冬、夏营地,以及东蒙定居游牧形态下的游牧生态。一、内蒙中部本区主要包括察哈尔盟和锡林郭勒盟,......
-
〓 《中国家庭史》第一卷《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目录
《中国家庭史·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王利华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主编简介:张国刚,1956年生,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
-
〓 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
【内容摘要】20世纪的100年是中国移民通史的一个特殊时段。20世纪的移民运动的发生与发展,呈现出十分突出的阶段性特征,反映出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剖析与研究这个世纪移民运动特征及其社会历史背景,对于中国移民通史的研究以及认识中国社会內在发展规律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词】20世纪;中国;移民运动;阶段性特征【作者简介】......
-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后记
本书是一部以蒙古的生产、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传统蒙古社会的著作。现在到内蒙草原去旅游,越来越看不到传统的东西,传统的生活场景往往是故意做给我们看的。传统的蒙古社会当然有必要进行研究,但我有心研究蒙古草原的生态与社会问题是无意的。1992年,我在南京农业大学读博士研究生时就对生态史感兴趣。生态史的研究往往要寻找生态......
-
〓 中国农业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
——在2011年“农业考古与农业现代化”论坛上的演讲
中国的传统农业历史悠久,成就突出。精耕细作的优良技术传统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粟、黍、水稻和大豆等都是首先在我国驯化栽培的作物;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这些作物资源和生产技术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遍世界。中国传统农学对世界农业革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 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重要贡献(上)
中华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也是从古到今逐渐凝聚成的一个精神大系统。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大系中,在中华文化琳琅满目的鲜活内容中,少数民族文化所占的比例远远超出他们的人口比例。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贡献千百年来,少数民族群众将汉族文化或外国文化与本族文化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更富浓厚意蕴的民族文化......
-
〓 在山东——《四千年农夫》第十章
5月15日。我们乘坐一艘近海的轮船离开上海,向北航行,前往离上海大约300英里的山东省的青岛。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的耕作及施肥方法,因为现在在那儿正是耕作及施肥的季节。山东与北卡罗莱纳州和肯塔基州的纬度相同,或者可以说它位于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 其面积与威斯康星的面积相近,大约56000平方英里。 那儿的耕地面积......
-
〓 礼仪、习俗与气候变迁和环境演变关系的思考
——《江汉论坛》2011年第8期环境变化与社会变迁笔谈之三
【作者简介】潘晟,男,1975年生,江苏常州人,历史地理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天津,300387。一、目前利用历史文献资料研究气候变迁与环境演变存在的区域局限自从竺可桢开创利用历史文献资料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科学方法以来,无论是气候的冷暖序列重建,还是干湿序列重建,都得到了十分深入的讨论,在文献的认......
-
〓 陝西漢陰萬畝古梯田天人合一生態典範
3月31日,中國首個移民生態博物館在陝南漢陰縣鳳堰古梯田現場揭牌。由清乾隆時期湖廣移民來此開拓的鳳堰古梯田,因此備受關注,它不僅是目前中國北方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清代梯田,更是湖廣移民開發陝南的「活標本」和中國農耕文化的「活化石」。梯田集「山、水、田、屋、寨、村、廟、農」為一體,融「渾厚、雅致、奇趣、清新、壯美」......
-
〓 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生态环境编》之三
中国历史上建都年代最长久的城市当数到长安。长安作为都城竟长达千有余年。在其地建都的王朝和政权也多至10余个。其中有的历史较为短促,甚至不足以具数。最为悠久的当推西汉和唐代。西汉绵延200余载,唐代亦已近乎300年。唐代上承西魏、周、隋,中间并未稍有间断,合而计之,已多超过500年。这些王朝和政权以长安为都,各有其具体的......
-
〓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目录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史念海著,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8目录序王守春前言史念海第一编黄河侵蚀编…………………………………………………………………………………………………(1)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侵蚀与原的变迁…………………………………………………………………………(1)一、原的古今差异……………………………......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