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前言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贸易的交通大道,这条道路从产生之日起,就受着沿途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今我国新疆和中亚地区丝路沿线许多人类文化遗迹的消失就与此有关。关中地区是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泾洛流域是历史时期丝路主线或支线的所经之地。溯泾河河谷而上,翻越六盘山、陇山而进入清水河、黄河谷地,再进入河西走廊而达......
-
〓 中外学者剖释苏联解体——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选辑
苏联解体与世界格局李慎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巨大逆流、灾难和反动,是人类历史发生的大曲折、大逆转。第一,苏联解体给俄罗斯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1.经济领域:国内生产总值急遽下降,现代工业大国变成原材料附庸。2.社会领域:分化混乱、人口锐减。3.社会治安领域:犯罪猖獗﹐罪犯逍遥法外。4.国家职能领域:严......
-
〓 洱海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微调与城市形态的规范化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五章第三节
第五章大一统政权下洱海区域的地方城市三、洱海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微调与城市形态的规范化(一)城址变动与城市形态的规范化这一时期,在洱海区域内无论是中心城市还是次中心区、边缘区城市,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过城池兴筑或加固城池的活动。有的地方还伴随着城址的变迁(有的一次,有的则为若干次)。无论城池怎样变化,无论其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
〓 《华北的农村》第三章园艺的分类
园圃者,种菜之所也。古人果木为园,菜蔬为圃,实有分别,后来园圃就相浑了。华北一带都说园,如果木园、菜园,说圃字时就很少了。按泛泛的说,菜园也是农业,似乎无需另谈,可是不然,可以说是完全两事,不但艺完全不同,所种的物完全不同,而其对物质取用的目的,也大不一样,所以自古对此就特别重视。例如《说文》曰种菜曰圃,《周礼·天官·......
-
〓 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生态环境编》之三
中国历史上建都年代最长久的城市当数到长安。长安作为都城竟长达千有余年。在其地建都的王朝和政权也多至10余个。其中有的历史较为短促,甚至不足以具数。最为悠久的当推西汉和唐代。西汉绵延200余载,唐代亦已近乎300年。唐代上承西魏、周、隋,中间并未稍有间断,合而计之,已多超过500年。这些王朝和政权以长安为都,各有其具体的......
-
〓 蒙古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生产方式——《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几个基本问题任何民族和国家的一定生产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因每个民族和国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而产生了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息在蒙古高原为中心的蒙古族,在继承了北方游牧民族传统游牧经济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人与牲畜、牲畜与草场、人与野生动物协调发展的关系,保护了生态环境和......
-
〓 从地名演变看中国南海疆域的历史形成
南海疆域是在中国人民对南海认识以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中国历代文献中所记录的南海地名,对我们考察中国南海疆域的历史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一、从“涨海”、“珊瑚洲”看唐代之前中国人民对南海的认识和活动范围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汉代,中国人民已经开始了在南海的航行和生产活动。随着航海活动的持续开展,以及......
-
〓 洱海区域城市人口分析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五章第二节
第五章大一统政权下洱海区域的地方城市二、洱海区域城市人口分析(一)对云南城市人口定量研究的起点对古代城市人口数量的研究历来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难点就在于古代文献资料的缺乏和记载的模糊。比如,关于人户数量的记载常常过于笼统,如没有城乡户口的分类记录,通常只记载某某府有多少多少户,多少多少口等等,使研究者根本无法区分其中何......
-
〓 试论明代土地、赋役问题症结之所在
——《中国土地制度史论要》第九章
一明朝,也如其他的朝代一样,是由于统治者和统治集团的更替而划定的一个历史段落。但即便在这人为的段落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因素,仍然起着规律性的作用,使这一人为段落具有自己的特点。那么,明朝社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明朝社会经济的衍变,应该是“洪武政令”对整个社会各个方面所加的强制,以及这种强制在洪熙、宣......
-
〓 夜郎文化 资源共享
——访贵州省政协原主席、著名作家龙志毅
在贵州夜郎学术研究中,有这么一位人物不可忽视,他集官员、作家、学者于一身,既是夜郎研究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坚定的参与者。他就是贵州省政协原主席、著名作家龙志毅。日前,一向很少面对媒体的龙志毅在贵阳的家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82岁的龙志毅,听力不太好,但对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答复。谈到自己对夜郎的研究,他谦逊地说,在......
-
〓 《制度性干旱——论中国北方恶性水源危机的社会成因》目录
提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北方陷入了持续的、规模空前的恶性水源危机。十河九干、大河断流、地下水位大尺度下降;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长时间以来,主流认为,“气候变暖变干、工业用水增多、森林植被减少”等因素是“大水荒”的主要成因。通过深入的量化研究,本文否定了这些成因。本文认为:“包产到户”终结了中国古典农业“......
-
〓 论泾渭清浊的演变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生态环境编》之二
泾河和渭河孰清孰浊?这是长期以来各家争论的老问题,似乎无再论述的必要。不过它关系到泾渭两河流域土壤侵蚀的演变,还应该提出来重新研究讨论,为当前泾渭两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一、有关泾渭清浊的论点泾渭清浊的问题可以追溯到《诗三百篇》。在《邶风》的《谷风》这篇诗中,曾说过“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这篇诗据说是春秋时期的......
-
〓 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绪论第一节
绪论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这个民族自形成以来就是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并曾经凭借其游牧经济的优势建立了蒙古汗国,为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和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自清代之后,蒙古族游牧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转变为半牧半农经济以至部分地区基本变成了农业经济区。因此,有必要就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过程进行研......
-
〓 驯养动物——《中国农学遗产要略》(三)
上面谈过,我国驯养动物,和世界上其它古老的先进的民族一样,起始于远古时期,根据最早的文字记录(甲骨文字)来分析,我们的祖先当时驯养了的动物,至少已有马、牛,羊、猪、狗和鸡,可能还有象【1】。后来称为“六畜”的种类,那时都已全备。秦汉以后,黄河、淮河两流域的人们自己新驯养的和由南北各地引入的,有驴、鸭、鹅、骆驼等【2】。......
-
〓 森林“减水效应”监测资料选——《制度性干旱》附文三
长期的监测数据表明,林地对水分的腾发要远远大于裸地荒坡。图表01为“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杨文治研究员《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与植树造林》[01]一文提供的陕西安塞地区林地与荒坡草地土壤水分的对比图表。图表01 图表01说明,因森林水分消耗过大,形成土壤干旱。作者表述:“在一个相当长的序列中,虽然经过多次丰水年,土壤水......
-
〓 四川:僰文化属于大夜郎文化圈
——访中国史学会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80 期3版“独家报道”文章之一。“夜郎在何方?”一些学者提出“大夜郎文化圈”概念,认为夜郎文化覆盖西南地区多地,范围广阔。中国史学会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等学者还指出,四川的僰文化与夜郎文化颇有关联。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谭继和先生。《中国社会科学报》:“夜郎自大”的典故广为流传。......
-
〓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导论
一、立项目的水是生物之源,地球没有水,就没有一切生物,也就没有人类本身;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植物就不能生长;森林是天然水库,毁了森林即断了水源。西双版纳是水稻的发源地及种植水稻最早的地区之一[1]。傣族是一个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民族,在与大自然的长期相处过程中,傣族人民深刻认识到: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源,没有水源就没......
-
〓 《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经过修改而成的。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上。本书试图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代表——蒙古族游牧经济及其变迁进行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研究。本书与以往的经济变迁史研究的不同点是以蒙古族生产劳动者——蒙古族牧民作为生产主体,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勾勒出从蒙古族......
-
〓 阿Q画圆圈与中西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个画圆圈的细节怎么能够与两个文化的发展模式联系起来呢?这就是大作家与小作家的区别:小作家只热心编优美动听的故事,而大作家的故事里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阿Q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圆圈,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我们知道,西方的时间观是直线的,是一种朝向一个目标的时间观。这个世界有开头,有发展,然后演进,并且有结......
-
〓 工业耗水率分析和市区耗水量计算——《制度性干旱》附文二
一、工业耗水率2005年,火电用水635亿m3占当年工业用水总量1277亿m3的50%[01]。火电厂的主要工作就是制造高温高压水蒸汽推动汽轮机,但是,火电厂的动力蒸汽(工质水)是在闭合的系统内循环使用的,理论上不存在蒸发耗水。火电耗水主要是冷却水的蒸发(包括风力吹散)。使用循环水冷的冷却水蒸发耗水率大约为2%(蒸发占......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