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20个人,誓要唤醒283册满文档案
翻译者在交流。本报通讯员 卢钟摄富尔和春正在审稿《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 满语,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极度濒临灭绝的语言。 生活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锡伯族,系从东北西迁而来,是世界上唯一使用“活”的满语的族群。他们不仅继承了满语言及文字,而且始终保存和发展着满语言文化。 283册深蓝色封......
-
〓 郭齐勇:《恭读〈朱子读书法〉》读后
中国人自古爱读书,因读书而成圣成贤、成才成事者的故事写成的书,汗牛充栋。但近来有统计者说,比较起来,中国大陆人是世界上最不爱读书的群体,人均年读书仅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人的64本。此消息一出,议论蜂起,主要是说不爱读书的原因,其中一条是不知怎么读书、读什么书。 ......
-
〓 用英语撰写中国哲学——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的写作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冯友兰 抗战胜利不久,美国学者布德邀请冯友兰赴美和他一起翻译《中国哲学史》,并向洛氏基金申请了一笔款项给他任教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聘冯友兰为客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冯友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讲中国哲学的讲义经过整理,就以《中国哲学简史》为名,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 ......
-
〓 《季羡林评传》:立体可感的评传表达
《季羡林评传》,郁龙余/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一版,158.00元朋友中盛传郁龙余教授刚刚出版了《季羡林评传》一书,我非常渴望尽快看到,先睹为快。他让山东教育出版社给我寄来新书时,我刚刚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学访归来,一见装帧淡雅、大气,还散发着墨香的大16开本的样书,翻看其中的目录,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非......
-
〓 古代文学研究的“神品”之作——评林庚先生《唐诗综论》
作者简介:邓程,男,1968年生,200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近代以前,文学研究不外以两种方式进行,一为文献考订,一为诗文评点。近代以后,从王国维先生开始,古代文学研究才引进西方的研究方法,从而形成了考据、评点、西化研究三足鼎立的研究局面。到了上世纪 50-60年......
-
〓 王水照:重新认识王安石,再析变法利弊与“荆公新学”
王安石是广涉四部、具有恢宏格局的文化巨子,但又是生前和死后聚讼纷纭、毁誉参半的争议性人物。其变法活动是争论的焦点。检阅一部王安石研究史,无论政治评价、思想考虑、文学论析均为变法问题所左右,而意图前置的泛政治化成为王安石研究史上的一个突出倾向。这影响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不仅不能正确认识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
-
〓 廖奔:读余秋雨的《中国文脉》
阅读了《新华文摘》上一篇好文章,余秋雨的《中国文脉》。全文近三万字,一气呵成,粗线条概括了中国文化(以文学为主径的小文化)的经脉。余秋雨先生的文化眼光、概括力和艺术感觉都是超常的,表达力更是一流,因此文章写得中气充沛、淋漓酣畅。而这种驾驭历史、囊括文化、指点江山、评判古今的做法,没有宏大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鲜活的欣赏......
-
〓 钱文忠:国学教育切忌“上气不接下气”
获奖图书《钱文忠解读〈百家姓〉》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复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 钱文忠1984 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师从季羡林先生。近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等节目。“国学”这个概念是否过于封闭和狭隘......
-
〓 我国第一部大型中国美学通史型著作《中国美学通史》问世
本报讯(记者 王洪波)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学通史》首发式1月9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国内第一部大型的中国美学的通史型著作,系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全书总计共8卷,分别为先秦卷、两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辽金卷、明代卷、清代卷和现代卷。时间......
-
〓 《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梳理西方文化中的“中国风”
从17世纪开始,欧洲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很多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大师以及工匠创造出的众多中式建筑、艺术品记录了这股“中国风”席卷欧洲大陆的深刻痕迹。本书作者以史学家的严谨、文学家的细腻和艺术家的敏感,梳理了西方文化中“中国风”的兴起、兴盛及其衰落、流变的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
-
〓 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弃根本——高二适先生遗墨
《高二适书学轶事》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5年5月出版 高二适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感谢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次展览,使我们得以真切地了解他各方面的成就,以及他高尚的人格。 高先生首先是一位学者。他的书法是以学问为根柢的,他对书法史有深入的研究,所著《新定急就章及考证》,是搜求了颜师古注本和......
-
〓 评《吴澄的理学思想与文学》
元代文学研究在二十世纪以元曲研究为最,成绩骄人。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相对于其他朝代的文学研究,元代文学研究却难继辉煌,进入了“困境”。这一状况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他们有鉴于此,或是高声呼吁,究其原因,探寻出路;或是着力于基础性文献整理工作,以图从根本上改观;或是开拓诗曲文词赋文论诸体,以求全面展开研究;或......
-
〓 昔日皇家秘藏,今日化身千万——《石渠宝笈》图文合璧出版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中,全面著录盛清皇室书画收藏的《石渠宝笈》,是必备的参考资料;而在收藏拍卖市场上,经《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也是众人关注的重点,是作品价值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遗憾的是,《石渠宝笈》仅仅是对书画作品的文字描述和记录,其中仅有少数美术史名作由于公开出版而人所能详。大部分著录作品,分散到了国内外各大......
-
〓 《偶开天眼觑红尘》:花落春仍在,一身栖红尘
《偶开天眼觑红尘》,干春松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38.00元把《偶开天眼觑红尘》说成一本博客文集,实际上并不准确。收录其中的60余篇文章,从内容到体裁,丰富到叫人难以归类,甚至连作者也不只有干春松老师一人。“绿柳三春暗,红尘百戏多。”在前六章里,作为读者我们几乎可以为干老师勾勒出一则模糊的红尘行迹,那许......
-
〓 《晚唐皮陆诗派研究》:晚唐文学研究的新创获
晚唐诗坛按照艺术风格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诗派,一个是以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为代表的绮艳诗派,在绮艳题材与心灵世界的开拓上做出较大贡献,诗歌艺术的主导风格是绮丽、委婉、悲怆。一个是以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为代表的寒士诗派,诗歌风格倾向于收敛、淡冷、着意,往往工于穷苦之言。近二十年来的晚唐诗研究主要着眼于以李......
-
〓 书写西湖的前世与今生——《西湖通史》序
王国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期间主持编纂《西湖通史》,这部书是我国,也是世界湖泊史上的首创之作。西湖本是一个天然海岬澙湖,两千多年来经一代代地方长官和广大人民的努力建设,使西湖成为世界名湖,其自然风光之旖旎和人文景观之深厚,使世人为之瞩目神往。 纵观西湖的发展史,是人类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
-
〓 在学术著作与传记文学的夹缝中——对两本费孝通传记的比较研究
费孝通无疑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里面非常出色、非常有影响的人物。无论是研究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还是研究我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发展过程,费孝通都是极佳的标本。研究费孝通还有一个极其方便的条件,就是他性喜写作,在各个历史时期大都有著述,或阐发其学术思想,或介绍个人活动和感受。研究资料是不成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提炼出更精到的学......
-
〓 还有一场未遂的武昌起义
在此前的9月24日夜里,武昌新军驻扎在南湖的炮队,也发生了一次士兵自发的偶然性起义,但是,枪响了,并没有像后来10月10日一样,引起普遍的响应,因而悄然流产。一场低烈度的革命,一个大变局的中国。1911年,岁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枪响,将一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摇晃得如泰山之崩。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毁了一个王朝,像扳......
-
〓 西湖悬铃木,东岭万涛松——写在傅伯星老师《大宋楼台》面世之际
《大宋楼台:图说宋人建筑》,傅伯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168.00元春游颐和园,漫步于西堤之上,陶醉于湖光山色之间,恍惚觉得自己又置身西湖的苏堤了。而西湖边有故人,就是我所尊敬的傅伯星老师。我与傅老师由相识到相知,始于2009年做《天下钱塘之人间天堂》纪录片时,傅老师是我延请的有关南宋绘画与服饰、建......
-
〓 让鲁迅更觉亲近
新世纪初年,花城出版社值鲁迅诞辰120周年之际,推出一套两卷集插图本文集《鲁迅集》,给这道景观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如果要用一句话说明其特色,可以这么说:让鲁迅更觉亲近。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与该选本的3大特点分不开。首先是该书的选目对鲁迅小说创作的重要性的强调。该选本充分考虑到了小说散文的分量,编排上力求与杂文取得平衡,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