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海钩沉:卢作孚与北碚试验
20世纪40年代北碚全景 卢作孚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而且是一位取得多方面成就的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由卢作孚倾注大量心血开创的北碚试验,从乡村建设开始,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具有借鉴价值的历史经验。 北碚地处嘉陵江江畔。20世纪20年代中期,这里......
-
〓 硬骨头蒋子龙
CFP由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改编而成的同名连环画,右一为主人公乔光朴。资料图片 刘备称赵子龙为“四弟”,但凡对《三国演义》略有所闻者大体了解。 天津作家蒋子龙被称为“四弟”,却少有人知。这是黄宗江对蒋子龙的“昵称”。每次见面,他都要和“四弟”紧紧地拥抱一下。 我等当然只能称蒋子龙为“四哥”。 在......
-
〓 庞朴:儒学文化的守望者
资料图片 “游思天人际,幸留高文垂千古;管领绝续间,又伤学苑弱一人。”1月9日20时49分,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儒学泰斗、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庞朴先生走完了他87年的人生旅程。 谦和君子,大家风度,这是先生留给人们的印象;孜孜不倦,治学严谨,这是每个与先生有过学术交流的人对他的评价。庞朴先生的身上有着一股浓烈醇......
-
〓 毛泽东与岳阳楼史事考述
毛泽东手书杜甫《登岳阳楼》诗屏 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曾经吸引过众多伟人和名人登楼吟咏。毛泽东主席曾多次到岳阳,几度登岳阳楼,与岳阳楼结下了一段缘。 毛泽东在延安回忆“游览了洞庭湖滨的岳阳楼” 关于毛泽东游览岳阳楼的问题,在岳阳民间流传和报刊杂志上见诸文章的不少,但有真凭实据的材料并不多。据说毛......
-
〓 书法通神 临池之范——王阳明书法管窥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被人称为阳明先生。他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徐渭曾经说过“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守仁则以人掩其书”。王阳明的书法存世量非常少。不过,从他所存的书法墨迹来看,其水平之高,完全可以跻身于有明一代一流书家之列。故朱彝尊称其“诗笔清婉......
-
〓 《中华读书报》年度学者·束景南:把王阳明“还原”为一个“人”
2020年初,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束景南教授洋洋百万言的《阳明大传:“心”的救赎之路》出版。2020年底,束教授因其2017年出版的《王阳明年谱长编》获颁“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读者恐怕绝难想到,《阳明大传》的写作准备期实有二十年之久,而萌生研究王阳明的想法则可追溯至五十年前。束教授1945年出生于江苏丹阳。196......
-
〓 钱逊先生的两次学问转向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许多事,但并非所有的事都对我们产生同样大的影响。有些事情,其性质严重到挑战自己多年形成的人生观,被迫反思几十年来的事业,怀疑久已选定的道路。这时我们骑虎难下。有的人缺乏勇气,不敢面对,不愿挑战自我。有的人敢于面对,自觉挑战自我,终于开出了新天地,绽放出新光彩。在意想不到的遭遇面前,能重新选择人生道路的......
-
〓 我眼中的名人·顾彬:爱上中国文化的德国诗人
顾彬今年七十岁了。他的许多同辈学者皆已仙逝,而他却“每天骑单车,每周踢足球”,又性嗜登攀,所以至今身体倍儿棒。前些天,他到济南参加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不似一般学者“晚年惟好静”,刚下飞机,他便背上小书包,马不停蹄地爬山去了。这样的秉性,在忙着整理国故的老先生队伍里,确是罕见。作为享誉学术圈的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顾彬甚至......
-
〓 水天中:融中会西 汲古出新
学人小传 水天中,1935年出生于甘肃兰州,美术理论家、批评家。198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美术史研究和美术评论。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主任、研究生部负责人、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报》《美术史论》(季刊)主编。著有《20世纪著名美术家踪影》《历史、艺术与人》《穿......
-
〓 书生伉俪——忆何兹全先生、郭良玉先生
【述往】 说起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里的“风水宝地”,大家公认是家属区的红楼区。六座看似平实但透着典雅的红色小楼,均匀分布在幼儿园的北侧,花木舒朗,林影婆娑,小径蜿蜒曲折,草坪起伏不一。若干元老级、大师级人物栖身其间,更使小红楼成为一片充满故事、具有丰富历史感又与现实紧密关联的区域。何兹全先生一家改革开放后搬至红二楼2......
-
〓 高手在民间·滩头木版年画与钟星琳
滩头木版年画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滩头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做出来的年画无虫蛀,遇水不褪色。“开脸”是整个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即要给上好色的人物点眼睛、涂腮红、描嘴唇、画胡须等,以使其更......
-
〓 蒋寅:钱锺书的道义担当及其他
钱锺书是永远的话题,也是吸引人的话题。浏览近年发表的钱学文章,感觉也开始出现以前陈寅恪研究曾出现的那种倾向,研究对象逐渐沦为话语符号,论者都借着谈论钱锺书来表达自己的某种观念。这也是很自然的,钱锺书本来就是中国现代文化人的一个典型,无论其政治人格还是学术品格,都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一个类型。深入考察其生平行......
-
〓 唐生周:教书是个良心活
唐生周在查阅资料 资料图片 从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学校,吉首大学唐生周教授32年里只做了一件事:当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但是,就为了做好这件事,唐生周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刚过50岁的他如今已是满头白发。 唐生周说:“教书是个良心活。”他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32年来,他为自己修筑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
-
〓 硕士绣娘
不久前,由光明日报社、光明网主办的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确定的100名候选人中,有一位来自贵州毕节的“硕士绣娘”,她就是苗族刺绣市级非遗传承人彭艺。 彭艺从小就在母亲的熏陶下酷爱苗族手工艺,2015年9月考取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民族民间美术专业硕士。彭艺上高中时曾得到好心人的帮助,才顺利考上大学......
-
〓 田余庆:我手写我心的史学大家
12月25日凌晨6时09分,我国史学界的一颗巨星陨落了。著名魏晋南北朝历史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田余庆先生因病在北京离世,享年90岁。得知此消息后,很多学者和历史学爱好者纷纷在网络上留言哀悼,更有人直接来到北大历史系所在地北大人文学苑驻足,以表达他们的悼念之情。缝隙中坚守学术正道 田余庆生于1924年,他......
-
〓 师友梁启超迎新世运开新潮流
梁启超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是倒袁运动和护法战争的积极参与者。虽然生前身后一直争议不断,仍然不妨碍人们从不间断地用各种方式去怀念他。因为他用他的赤诚和灵动酿成了一种潮流,推动了大局,对后世的影响一直在发生。像春风在......
-
〓 王玉英:一生只为平湖调
绍兴平湖调是流行于绍兴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因所唱主要曲调为“平湖调”而得名。它创始于明初,成型于清初,由南词演变而成,“或是从湖州传来者”,文辞雅瞻,曲调柔美,颇受文人阶层追捧。1916年12月,鲁迅为母亲操办六旬寿诞,在日记中留下了“夜唱平湖调”的记载。“曾记梨花细雨天,与郎分手百花潭,依依惜别牵衣袂,泪洒河......
-
〓 “她一辈子没偷过懒”——杨绛的创作、翻译与文献整理
《我们仨》书影 资料图片“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2003年,在《杨绛文集》的《自序》中,杨绛这样给自己定位。在百年的人生历程中,这位“业余作者”从未停止记录她的时代、思索人生的价值、守护文化的真谛。在读者的心中,杨绛不仅是书斋里的学者、钱钟书的夫人,而且也是《我们仨》中贤惠......
-
〓 沈鹏:澄怀观道 翰墨仁心
猴年贺岁:千钧棒启百花春,草芥陈年八股文。立地抛开紧箍咒,蟠桃盛宴乐尝新。二○一六年一月2015年11月,北京初冬,小雪翩翩。“三馀笺韵——沈鹏自书诗词展暨新书首发式”上,镁光灯频频闪烁,年逾八旬的沈鹏先生款款走上舞台,白发红唇,一袭黑底布面外套,暖红色围巾。光影变幻的书画艺苑,所谓“名家”,多如短促的流星,划过夜空仅......
-
〓 傅抱石的屈原情结
中国画重在写意,中国诗讲求意境,于是诗画天然联姻。我国很早就出现了诗意画,并形成了悠久的传统。尤其唐宋以后,诗画创作更盛,名家联翩而出,名作屡见不鲜。近代以降,傅抱石就是中国诗意画的杰出代表人物。 提到傅抱石,人们会自然想起他水墨淋漓、苍郁浑厚、气势如虹的山水画。其实他的山水画与人物画双峰并立。近代艺术史家常任侠......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