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维强:学林新语
◎燕卜逊曾受聘日本和中国的大学讲授英国文学,他著有诗学名著《晦涩的七种类型》,他也是一位诗人。据说他曾被推荐去哈佛大学教书,推荐者再三叮嘱他千万注意仪表,可是他和学院的主任交谈时竟烂醉如泥不欢而散。燕卜逊终于还是那种不修边幅的诗人名士派。◎近世诗人樊增祥,入民国后曾寓居沪上,为人平易近人,对后生尤恭敬,尝言:“仲尼有言......
-
〓 “与中国文学打交道是一辈子的事”——访德国汉学家吴漠汀
“与中国文学打交道是一辈子的事。”德国知名汉学家吴漠汀(德文名马丁·韦斯勒)说,“新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我想尽可能地多去阅读,把有趣的作品译介给德国读者。” 吴漠汀是欧洲科学院院士、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他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首部完整德文译本的主要译者之一,还曾翻译鲁迅、巴金、钱钟书、王蒙、韩少功、贾平......
-
〓 追思·庄奴: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
庄奴 资料图片《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见炊烟》《冬天里的一把火》……很难相信,这些风靡中国数十年、影响几代人的歌曲,竟然都出自一位词作家的笔下。然而就在11日6时,庄奴,这位曾与乔羽、黄霑并称“词坛三杰”,且火遍两岸三地的词坛泰斗,于95岁高龄在重庆辞世。“庄奴不仅是台湾地区流行音乐界的一面旗帜,也是整个华语流行音乐......
-
〓 汪子嵩与老师冯友兰
2013年1月的几天,阳光不错,客厅里很是明亮,我就坐在汪子嵩先生的对面,不时地问一些问题,汪先生已是九十多岁高龄,但在回忆往事时常常能感到他似乎突然年轻起来,时光好像流转回去,让我了解到汪先生的很多往事。 抗战时期,汪子嵩是西南联大哲学系的学生,受教于汤用彤、贺麟、金岳霖、冯友兰、陈康等名师。然而,汪子......
-
〓 史海钩沉·王云五:毁誉参半的文化商人
旧时商务印书馆 资料图片王云五像 资料图片 王云五一生做事繁多,后人毁誉参半。所誉者,在出版,在教育,在学问;所毁者,在从政,在政治取向,在社会活动。眼下正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由此想到王云五在那场大战中的表现,那时他正担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一位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商人,留下了哪些故事呢?早年记忆 故事从......
-
〓 新闻人物·楼宇烈: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
楼宇烈(本报记者 杜羽摄/光明图片)大暑刚过,窗外虫鸣不止。北京西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坐在家中,面前一杯清茶,背后一面书架,宁静自在。两个月前,82岁的楼宇烈结束了在北大的最后一堂公开课,但他普及传统文化的脚步仍在继续。近日,他的新作《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由中华书局出版。在信息时代,如何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在他......
-
〓 任溶溶:百岁仍是少年
“我不是个童话里的人物,/可连我都莫名其妙:/我这个人忽然可以很大,/忽然又会变得很小。” 在一首诗里,任溶溶说自己“可大可小”。为什么呢?“我翻译创作了太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不知不觉中被‘童化’了。” 头发白白,爱说爱笑,乐天单纯,自在洒脱,生活中的任溶溶童心未泯,像是个孩子。 5月19日,这位被“童化”的老......
-
〓 学界精英陨落的一年——甲午岁尾悼庞朴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一年闰九月。新年过去了,漫长的甲午年还未走完。谁曾想,不久前我们刚送走汤一介先生,庞朴先生又不告而别了。他们走得都未免太速,太过匆促,不知还有多少学术伟业待他们竭尽心力,乐而从事。其实他们正处在学术的最后旺盛期。如果说八十年代有过文化热,九十年代有过学术热,那么先后离我们而......
-
〓 走近文艺家·马萧林:让文物“下凡”,游走人间
他曾参与《国家宝藏》《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的制作,开发“考古盲盒”。作为河南博物院院长,他对如何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有独到见解。他认为,群众对考古和文物始终保持“神秘仰望”的姿态肯定不行,必须让文物“下凡”,游走人间,让文物“说话”,多些人间烟火气。从《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的相继出圈,到博物馆文创产品“考古盲盒......
-
〓 走近大家:国匠吴良镛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亦恰逢吴良镛99周岁华诞。吴良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七十余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教育和研究岗位,胸怀祖国,心系人......
-
〓 兰成久抱离群恨,独立苍茫看落晖—国学大师刘文典与他笔下的日本(下)
提要: 刘文典主张等日本败后,中国政府一不向日本索要赔款,二不要求日本割地,“但是有一点却不可不据理力争,就是琉球这个小小的岛屿必然要归还中国,这件事千万不可放松,我希望政府和国民都要一致的坚决主张,务必要连最初丧失的琉球也都收回来”,“切不可视为一个无足重轻的小岛,稍有疏忽,贻国家后日无穷之害”。只可惜......
-
〓 人生之乐,莫如自适其适——从张廷玉看传统儒者的幸福观
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清代名臣、著名史学家。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钦选翰林院庶吉士。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清史稿》称:“终清世,汉大臣配享太庙......
-
〓 张维佳 田飞洋:今天,我们应在全球大视野下研究东亚语言
截至2021年年底,“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已出版约850种。长期以来,在这个浩渺无垠的思想王国里,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占据大端,语言学占比非常小,算上最新推出的第19辑中的《世界语音》和《文字起源》,语言学到目前为止仅有16本。采访张维佳那天,他最先到的汇合地点,等到我和他的弟子、《世界语音》......
-
〓 丘成桐全职回归清华:兴中国基础之学问
4月20日,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担任求真书院院长的丘成桐正式宣布:全职加入清华工作。 这位享誉国际的数学家,已经决定与求真书院共同成长。 丘成桐刚刚在清华园度过了73岁的生日。那天,求真书院的学生们为他举办了简单的生日会,还表演了歌曲、魔术。丘成桐坐在学生中间,看得投入,不时笑出声来。他对学生们说:......
-
〓 学人小传:钟敬文
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1930年与友人合创中国民俗学会。1934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从事神话学、民俗学研究。1949年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著有《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话说......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黄侃父亲黄云鹄,清光绪二甲进士。黄侃天资高,乡里人呼黄侃为圣童。黄云鹄即作书诫之曰:“尔负圣童之誉,须时时策励自己,古人爱惜分阴,勿谓年少,转瞬即老矣。读经之外,或借诗文以治天趣,亦不可忽。” ◎鲁迅的孩子海婴已经会说话时,有一次郁达夫到鲁迅的书斋去,海婴正在那里捣乱,翻看书里的插图。鲁迅一见郁达夫,就......
-
〓 洪谦:暗随流水到天涯
【大家】 北京大学哲学系珍藏着这样一副对联:“玉宇无尘时见疏星渡河汉,春心如酒暗随流水到天涯。”这副对联寄托着著名学者、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对一位年轻学子的支持与期许。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里,尽管世界局势风波诡谲,个人境遇跌宕起伏,这位学子始终不负所托,成为我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教育家。他就是洪谦。“维也纳学派”成员 ......
-
〓 我眼中的名人·章红艳:一弦一曲总关情
谌强/摄 父亲在家中的屋顶上垂下一段绳子拴起他的琵琶那一年,章红艳才七岁。那是一个阴沉的年代,共和国已经在深重的灾难中蹒跚着走过了将近十年的迷乱时光,让人几乎看不到希望。章红艳的父亲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手中的这把琵琶上。 章红艳的故乡浙江嵊州,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悠长岁月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越剧的故乡。她......
-
〓 学人小传:柴德赓
柴德赓,1908年出生,1970年去世,浙江诸暨人。历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史学系。曾任辅仁大学史学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著有《资治通鉴介绍》《史学丛考》《史籍举要》《清代学术史讲义》等。...
-
〓 我眼中的名人·白先勇:让昆曲与青春同行
前些日子,白先勇参加了苏州昆剧院新院落成典礼,并再次为观众奉上动人的青春版《牡丹亭》。站在当代昆曲最完备的体验空间中,自称“昆曲义工”的白先勇感慨很多,不知不觉中,他和他的青春版《牡丹亭》一晃走过了10年。10年里,白先勇一次次亲自上门去请最专业的昆曲老师手把手教授青年演员。10年已过,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各地唱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