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涓泉归海复何求——叶圣陶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交往
【大家·同心同行】 叶圣陶出身于城市贫民家庭,1919年3月加入“新潮社”,后来成了“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追求进步,“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受到沈雁冰、杨贤江、恽代英、瞿秋白等一批共产党人的影响和感召,为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叶圣陶有很多党员朋友,排在第一位的是沈雁冰(茅盾),他们的结识得缘于《小......
-
〓 文物医院里的神医妙手——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师
文物医院,是人们对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昵称。这家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为文物祛病延年、拯救生命。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的精心治疗,大量国宝重获新生。没有这些神医妙手,我们怎能在展厅里看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春秋时期的蟠螭纹青铜鉴等国宝的真容?近日,记者走进故宫......
-
〓 学人小传:吴玉章
吴玉章(1878—1966),四川荣县人。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大学校长、华北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等职。著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回忆录》《中国历史教程绪论》《文字改革文集》等。...
-
〓 青春之花在大漠绽放——记敦煌研究院讲解员群体
近日,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荣获第25届“甘肃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这是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年联合会授予甘肃优秀青年集体的最高荣誉。专业、严谨、博学,对莫高窟充满深厚感情——这是游客对敦煌研究院讲解员的普遍印象,也是对奖章的另一种注解。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现有职工286人,其中35岁及以下青年210人,占73.4%。自......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江苏常熟虞山脚下原有王四酒家,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光绪帝师翁同龢,常熟人,戊戌政变被贬还乡,曾在王四酒家品尝过店里酿制的桂花酒,并挥毫题句“带经锄绿草,留露酿黄花”。 ◎抗战初期,几位清华教授从长沙去昆明,汽车途经镇南关,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教授手臂触城墙而骨折。金岳霖后来对冯的女儿说:“当时司机通知大家,......
-
〓 走近文艺家·梁晓声:以平常心写平凡人
73岁的他,刚刚出版了两本新作——散文集《小人物走过大时代》和长篇小说《中文桃李》。如今,他写作不必再装深刻,不再刻意选择某个题材或某类人物进行写作。他认为,文学一定要以寻常心来看待,用文字用故事展示人性中的真善美,让读者看完后能记住一些道理,这就够了。 “皮皮,皮皮,我们开会啦。”老人披上一件衣服,走到书桌前,......
-
〓 钱锺书为何要拆“金玉良缘”?
今年是石声淮先生(1913-1997)百年诞辰,其亲属正准备为其出版文集。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前中文系),石先生有很高威望,只是在一般学术界其声名还并不为人所熟知。近年来随着钱基博研究的深入,杨绛《我们仨》等作品的畅销,我们才逐渐地发现石声淮。1942年,时任国立师范学院(湖南蓝田)国文系主任的钱基博,决定把......
-
〓 史海钩沉·王云五:毁誉参半的文化商人
旧时商务印书馆 资料图片王云五像 资料图片 王云五一生做事繁多,后人毁誉参半。所誉者,在出版,在教育,在学问;所毁者,在从政,在政治取向,在社会活动。眼下正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由此想到王云五在那场大战中的表现,那时他正担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一位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商人,留下了哪些故事呢?早年记忆 故事从......
-
〓 古籍版本学家魏隐儒——从一通信札谈起
魏隐儒(1916—1993)是有名的古籍版本学家,在古籍版本鉴定与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原名魏文庄,曾用名魏文潜,河北辛集(原束鹿县)人,早年供职于中华书局,1949年以后转入中国图书公司、新华书店、中国书店,后来供职于北京市文物局,从事古籍版本研究、鉴定。在二十世纪以来的古籍版本鉴定、印刷史研究方面,魏隐儒称得上......
-
〓 军嫂孙艳:修复古籍十年路
2014年10月10日,在由光明日报社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的“我与中华古籍故事”有奖征文颁奖典礼现场,一位来自第二炮兵某部的军嫂孙艳从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手中接过二等奖证书。让人们格外关注的是,在冷僻复杂的古籍修复领域,孙艳用10年时间自学成为古籍修复师。在孙艳身上人们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一个梦想在心中萌......
-
〓 王阳明的儒教风采
王阳明是中国第一个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家,他的独特教育思想基于鲜明的人文心学。王阳明在《大学问》中就把“心”界定为“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心学中的“灵明”,实际是指“良知”,即人的道德理性,也就是说,救世的法宝不是物质,而是人的良知和理性,教育的根本在于转变人们的精神世界。至乐之境“至乐”即“孔颜之乐”,是王阳明一生追求的......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词学大家夏承焘先生从善如流。《唐宋词人年谱》书稿,夏先生友人顾学颉先生提出作序跋及修改意见,夏先生1954年11月2日致信接受这部书稿的上海的新文艺出版社,信中写道:“昨接人民文学出版社友人顾学颉兄函,言作序跋事,兹遵其所嘱作自序一篇附上,请加入全书末页。……顾君来函又指正一事,兹附上原函,请费神代为更正……”夏承焘......
-
〓 走近文艺家·陈征:寂寞书相伴,淡然画相守
年过八旬的他,是书画界的一个“谜团”:艺术造诣极高,书画界也赞誉有加,可他却不是书协、美协会员,在网上甚至也找不到关于他的百科词条。有大企业慕名来收藏他的画作,他问对方是否知道自己画的是什么,对方答不出,他便反问:“那你为什么要买?”关于画家陈征,有两种迥异的认知。在书画界,他是得到普遍赞誉的艺术家,书画界的晚辈尊称他......
-
〓 学人小传:吴调公
吴调公,1914年出生,2000年去世,江苏镇江人,文学理论家。1935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中文系,曾在江苏省立镇江师范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任教。著有《李商隐研究》《古典文论与审美鉴赏》《古代文论今探》《神韵论》等。...
-
〓 走出辽金史——刘浦江先生笃行而未竟的事业
刘浦江先生遗像 恩师刘浦江先生离世之后,生前友朋及各家媒体纷纷撰文回忆、评述其生平学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多赞誉他为“辽金史巨擘”“辽金史研究第一人”。先生在辽金史领域的杰出贡献,学界有目共睹。不过,作为受业弟子,在蒙受他言传身教的日子里,我们深切感受到先生并不满足于做一个断代史专家,而是怀有更高的学术追求。先生......
-
〓 杜牧的房产
杜牧是杜佑的孙子。杜佑在812年去世时,杜牧已经十来岁了。《旧唐书》卷147记载:杜佑曾作镇扬州,“家财巨万,甲第在安仁里,杜城有别墅。亭馆林池,为城南之最。”所以,杜牧对昔日的繁华是经历过,也记得的。但杜牧的父亲是杜佑的幼子从郁,去世较早。杜牧的伯父式方,但未必是杜佑的长子,在822年去世。史言:“季弟从郁,少多......
-
〓 1949—1959:张元济与古籍整理出版
张元济是开创和发展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的领军人物。作为学者、出版家,他树立了一座文化的丰碑。作家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曾这样评价张元济:“在中国的新式出版事业中,张菊生确实是开辟草莱的人。他不但是个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张元济去世前,即1949年至1959年......
-
〓 还忆江南烟雨日——记陶文鹏先生
在壬寅年末的一天,我收到陶公文鹏的微信,陶公在微信中写“祝福只有过一面之缘而终生难忘”的我。收到微信时,天色已经昏暗了,车内只有仪表盘亮着光,看着屏上的文字,我有些感动。我与陶公相识在2004年4月武夷山举办的辛弃疾学术研讨会上,之后再未见面。那次会议在武夷山庄召开,正是春天时节,山间常常云雾缭绕、烟雨绵绵。我印象深刻......
-
〓 新一届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心中有使命 笔下有乾坤
“只要我拿起毛笔,就是最幸福的人,就是离理想最近的人。”这位认真的、专注的书写者孙晓云,今天接过了第八届中国书协主席的接力棒。“以60年不忘初心的躬耕实践,成为感动书坛虔诚的问道者。”第七届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说。众多书法爱好者通过《书法有法》这本书循本溯源,释疑解惑。孙晓云的这本专著,先后由国内外6个出版社出版,20年......
-
〓 水天中:融中会西 汲古出新
学人小传 水天中,1935年出生于甘肃兰州,美术理论家、批评家。198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美术史研究和美术评论。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主任、研究生部负责人、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报》《美术史论》(季刊)主编。著有《20世纪著名美术家踪影》《历史、艺术与人》《穿......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